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70

      战场上厮杀完成加官进爵,出人头地的梦想。文臣可以走的道路多一些,既可以通过科举,又可以通过举荐实现功成名就。
    但事实上,能走的路多,路却更窄了些。
    通过两条路做官的大多数是士族,因此文臣里面的九成都是士族。他们掌握着八成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后代能够进书院,去进行学习。后又在父辈的关照举荐下进入朝堂。
    这次改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改学制,一部分改选官。
    夏朝延续四代,各朝皇帝不断推行土地改革制度。土地流散至小地主手里,小地主积累财富崛起,这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了国朝税收的主要来源,但是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却未能得到保护,他们需要寻求世家大族的庇护。
    改革后的科举制度会让这部分群体看到了一条能够通过考试而不断向上晋升攀登的路,这直接切断了他们对世家的依赖,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权威地位。
    另一方面,这次科举改革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选拔实用人才。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官职。与此同时,这一次科举改革还伴随官吏升迁和奖惩制度的改革。如果一个官员在相对应的岗位上没有做出相应政绩,官吏面临的将会是罢免和贬黜。这就意味着世家大族霸占的那些专业岗位上的人即将面临官职丢失的处境。
    反对派和支持派在争论不休。
    苏白嫌烦,直接以一句“退朝,改日再议”结束了朝会。
    朝堂上的争论结束了,但京师一时之间却风起云涌。
    对于反对派而言,只要他们牢牢掌控住教育资源,这项改革终将无疾而终。,因此反对派表面上保持沉默,暗地里却动作不断。
    一派走暗的,另一派就得走明的。
    支持派则将改革的措施贴在城门口,让会认字的人在站在旁边反复诵读,民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纷纷表示支持这项改革,甚至还写了万民书送到苏白案头。。
    苏白懒得看堆了一桌案的奏折,换了一身男装去找宁安志。
    六品官,月俸不算少,但居大不易,宁安志也只能租赁得起在一个偏僻的市坊一进一出的院子,进出的巷子也只刚只够一个马车宽。
    达喜在宫内陪着正阳,没跟着出来,苏白只能自己上前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小厮,十二三岁的模样,见了苏白,眼神里面有些好奇:“先生有何事?”
    两人站在门口说话间,宁安志手里握着一卷书,穿着衬衫从里面走出来。他这一番打扮,较之从前多了些书生意气。
    他看见苏白有些惊喜,叫在旁边站着的小厮去把家里面最好的茶拿出来。
    苏白似模似样摇了摇手里的折扇:“我们去铺子喝酒,我请客。”
    说是喝酒,最后依旧去了茶馆。
    宁安志身体依旧不太好,喝不了烈酒,苏白无奈之后将就着去了茶馆。
    宁侯已经在茶馆等着了,他已经很老了,眼角,嘴角都是皱纹,但气质儒雅,笑起来的时候,让人很有亲近之感。
    宁安志拱手拜了拜。按品阶来说,宁侯官阶比他大,他见到宁侯时的确是需要有礼节的。
    宁侯赶紧上前把人扶住了。
    苏白没管那边两人,拿了些银钱叫店家去上一壶新茶和几碟糕点,又打发人去隔壁酒铺打几两酒来。
    楼下的说书人换成了一个模样年轻,带冠的读书人,他手里面卷了几张纸,正坐在下面正在诵读。
    读的正是科举改革的几项举措,读完后他又将改革的好处细细说与了茶馆里面坐着的人听。
    苏白转头看向夏侯启:“子启的主意?”她亲昵的叫了宁安志的字。
    宁侯点点头夸赞:“还是安志想的周到。”
    “一看就是子启的主意。”苏白跟着说了一句,也不知道是夸赞还是讽刺。
    宁安志把这句话当成了夸赞:“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科技改革这件事情上。世家大族势力生根蒂固,我们也只能取得些民心,逼他们妥协。只是士族依旧占着最好的学校,掌控着书籍的印刷,科举改革依旧是句空话。。”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叫他们放下也实属不易。不过利益之争,总是慢慢妥协着来的。”
    苏白不以为意:“不肯放,逼他们不得不放就行了。”
    宁安志问:“逼?怎么样逼?徐徐图之是最为稳妥的。”
    苏白不说话。
    楼下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群年轻人,他们站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情,表情颇为激动。
    三人又听了会,等到茶凉了,也都下楼坐回马车。
    苏白端着袖子东倒西歪坐着:“暂不急着回宫,带你们去见两个人”
    宁安志问:“哪两个?”
    宁侯笑而不语。
    “一个人叫林珍,他那有些有趣的小玩意,想带你们去看看。至于另一个,我们三人都认识,小时候我没少挨过他的骂。”
    “是先生?”宁安志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