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两人口中的先生就是赵大儒。
苏白点点头。
“前些日子我也递了拜帖,却也就没了消息。”
“先生给我递了信,说是想见见我。我估摸这也是试试我的态度。”苏白解释,又补充:“他应是支持改革的。”
宁侯问:“何出此言?”
“幼时随先生游学。偶有一次看见一个孩子,趴在沙地上用木棍写字。他写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人’字写得不对,先生上前告诉孩子字不对。孩子便问先生他是如何知道这字不对,先生说他是教人读书的先生,惹来孩子讥笑说那些先生高高在上,怎会和他一个孩童辩于乡野之地。当时先生叹了口气,满脸愁绪。”
三人说话间已经到了一处巷子,马车进不去,停在巷子口。
苏白先自己跳下马车,宁安志扶着宁侯走下马车。
三人往巷子里面走,苏白在前面,宁侯和宁安志在后面。
迎面走来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婶似乎认识苏白,笑着跟苏白打了招呼,拉着她闲话家常。
宁侯看着正笑得开心的苏白,对站在自己身边的宁安志说:“皇后娘娘到了如今这个地位,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爱民之心。实属不易,陛下应当珍惜。”
“往后的日子自当珍之爱之。”宁安志说着这些话,言语里全是愧疚和悔恨。
宁侯笑笑,拍拍他的手:“就在前面。”
苏白已停在一个院子前,跟两人招了招手,直接推开门进了院子。
院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树根和石碑,甚至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院子里面有一棵槐树,屋子对着槐树那个方向开了一扇窗户,从外面往窗户望进去,可以看见一个木匠正在用刨子找平木头。
他抬眼间看见苏白来了,赶紧迎了出去,想跪下,却被苏白扶住了:“酿的槐花酒现在可以喝了?”
木匠站起来,引三人在槐树底下小石凳坐下:“酿的酒正是好喝的时候。味道简陋,各位大人不要嫌弃。”
“倒也不全是为了喝酒,也是为了看看东西做的如何。”苏白坐下,在宁侯的责怪眼神中赶紧补充了句。
木匠进屋把酒放下,进屋去取了一个盒子,盒子拿出来摆在桌上。
苏白没去拿盒子,手伸向了槐花酒。
宁安志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小小的木头。
那些小小的木头上面雕的是一个一个的字,将这些字排列在一起,刚好是“人之初,善性本善。”
这是?
宁安志看向宁侯。
宁侯点点头,答道:“这才是逼世家放权的杀招。”
宁安志明悟。
印刷改革使得书籍成本降低,变得并不是一件稀罕物。家里有些余钱的,也能够买上一两本,得以识字明理。
宁侯答疑解惑后拿了个‘人’字对着光看了看,夸赞道:“玉书大师近年的字越发内敛了。”
苏白抱着酒瓶不撒手。
倒只剩下宁安志一人瞠目结舌
三人从院子里面出来,宁侯抱着盒子舍不得放手。
苏白和宁安志面对面坐着。
宁安志问苏白:“这次改革之事筹备多久了?”今日这番举动,怕不是好些年前就有了改革的想法。
苏白倒也老实,“先前先生的故事还没讲完。先生后在马车上叮嘱我说,以后若我有能力,请我务必解民生之困,开民生之智,还说他办学院有教无类的目的也出于此。那年我十二,若要从那时算起,至如今已有十年光景了。”
宁安志想起自己当时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他现在已经有些记不得了。
但那个时候正是几个皇子斗得最凶的时候,估摸着想着的无非就是些阴谋诡计,做的也无非是些讨父皇欢心之事。
倒是没想过半点民生困苦。
或许在那个时候,已经注定了两人最终会走上两条不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36章 第三个故事
马车停在书院东南角的侧门。
三人下车。
门前早有一颧骨很高,两鬓斑白的仆人侍立等候。他似是早已知晓三人身份,见三人下来,垂首行礼:“先生早已在院内等候”,边说着推开大门向前引路。
苏白走在前面,宁安志和宁侯跟在身后。
那人引三人至院门口后离去。宁安志自觉不对,想把人叫住询问一番,那人却已在拐角处失了身影,他又回首看苏白和宁侯,两人倒似无所觉。
宁安志垂眸深思,眼中生出警觉。
苏白上前叩门,院内无人回应,她似是有些疑惑:“这个时辰,前院也没了读书声,先生应在院内。虽先生简朴,却亦有一小厮伺候在侧,却为何无人开门?”。
苏白推开院门,踏进去,看见鞋边的血迹,脸色一变,才觉得事情超出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