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坏已经制定好的官员银饷额度一事,也不愿向本不必多花销的黄册库再派下银钱去——派下银钱倒好像他建了黄册库专是为了花钱般。
宏武帝道:“此事朕知道了,朕会再下旨意。”
圣上既不愿当面说了旨意为何,就是不给明面上的回复了。薛煊料得这还未颁布的旨意,定然与前一道令各部供给的旨意貌离神合。
而观宏武帝之意,此事已有定论,并不必再多谈了。
薛煊又道:“黄册造假一事,定海镇海必有大缘故。请圣上允臣带兵前往。”
宏武帝即刻道:“不必。”
此刻断不能再相让,薛煊立即道:“臣不解。”
第36章 热闹
黄册库之事,尚有迹可循,因而在薛煊预料之内。可为何不准派兵呢?桩桩件件,薛煊自思已经向圣上禀明的清楚了。
以圣上之智谋,必定能判断的出,只凭借薛煊同周澄两个,实在太微不足道,也不可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此事。而以圣上之心性,先是华光寺神降,再是黄册库被蚀,幕后之人的势力从南边蔓延至京城近郊,又插手了国之重地。更是应当引起他警惕忌惮,万不会不派兵才对。
宏武帝却并不解释,只是笑道:“神机营你尚可调动一二十人。”
神机营是精锐三大营,若全部出动,再加上火器装备,绝不可小觑。可一二十人能做什么?哪怕是初次去华光寺,薛煊都带了不止一二十兵士。
观圣上情态,薛煊明白此事又是已经定下了,只好按捺下心中疑惑,道:“对方手下,多有道家之士相助,道术高超。此次镇海定海之行,可否请天师同行?”
薛煊心知,私自请张君实往定海镇海去,而不禀报圣上知道,并不是为官理事应当的顺序。因而他必然讨得旨意,名正言顺后,方可再谋划相邀之举。
宏武帝摇头,意味深长笑道:“天师明言了,长短一年内,除了京城,不会往他处去的。镇海定海,当真会有道家好手么?也不尽然。你二人便先去探探吧。”
薛煊要秉办的三件事,黄册库俸禄定额不成,带兵也被拒,张君实也并不动身。自他来了京城,可实在从未有过。
听闻圣上之言,倒好像眼下掩藏着大动乱的,是京城一般。至关重要的,要护的周全的,也唯有京师。而定海镇海,乃至于什么幕后之人,不过是不起眼地方的不起眼人物,实在不值一提,也实在不必挂在心上。
此事实是远在意料之外,圣上所言所行,与薛煊素日所知实在不符。而派兵乃至延请张君实一事,又似乎实在不该如此处理。
这已经反常到了必须暗暗警惕的程度,薛煊不再对这两事多置喙。至于黄册库定额一事,倒是可以争一争的。
次日是大朝会,文武百官奏秉议事毕,略停当儿些,宏武帝道:“昔日黄册库初建,一应资费由各部供给。今一应事宜日益衍杂.事情既不同了,也应该有所更易。黄册卷既造,便应慎重仔细,万加小心,不可有误。因此黄册库一应资费,由验查所得。验查得何处错漏儿,便由何处担负资费。若皆无误,兜底由户部拨银。”
宏武帝开国之帝,又雄才伟略,积威深重。百官中有跟着打天下的如魏国公徐耀等人,也有久处宦海精明之人,都深知当今节俭的脾性。
黄册库由六部供给,改为捉错拿漏儿、户部兜底,宦海之臣即刻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好法子,甚至可能危害更多。比之先前,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但小小一个黄册库又有何重要?说透了对自己仕途官声没有半点好处,显着进言的这人比圣上聪明么?进言反而要冒着触动圣上底线的极大风险。
况且,原本定下的由六部供给又有哪里不好呢?为何要突然变更?仅仅是圣上略说的一句“事情既不同了”便能解释的吗?事发突然,摸不清底细,摸不清其后派系亦或势力缠斗,众人更不敢贸然秉奏。
因而众人皆有惑,皆有见解,众人却都不说。
宏武帝见未有反对的声儿,也颇满意,正待讲上一句,“那便如此定了罢。”
谁知薛煊站了出来。
他本就是风口浪尖的人物,多少言官等着拿错的,又在这样一桩叫人摸不清当今意思的事情上要秉奏。因而满朝大臣都瞪亮了眼,瞧着他究竟说些什么。
薛煊情知圣上已有决定。宏武帝素日杀伐果断,并不喜人对他有定论的事情多加置喙。薛煊也知道此言一出,必定引得圣上不悦。
可回想黄册库官员素日种种艰苦,兼之玄武湖之行又明白了许多黄册卷造假查验手段。若错过了这日大朝会,再要修改定下了的政令,难上加难。
因而尽管实在不合时宜,他也得趁着这看似“征求百官意见”的当口儿,站出来提上一提。
薛煊斟酌着言语,边思索边道:“臣以为,勘误供银,变法治为人治,恐百姓受其害。”
以往黄册卷勘察错漏,只要纠正即可,并不以此为收银理由,是为以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