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r 林悠将视线下移,如沈一安所说,他们的鞋沿有泥,还是白泥。锦城近来几天没有下过雨,这泥只可能是在工地沾的。
两人吸完烟,烟头随手扔进了绿化带,一前一后上了辆奥迪车。车子外头很脏,满是斑斑点点的泥渍,像蒙了层灰,轮毂里也陷了砂砾。
职业习惯,林悠第一件事就是记下车型和车牌号。
奥迪车正好在早铺前卡红灯,前窗的车玻璃摇下来,里头的人伸长脖子往外吐了口痰。
尾灯很快消失在繁华的闹市中,林悠笃定道:“他们跟利康有关系。”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沈一安扯纸擤了擤鼻子,站起来准备要走,“我们不能凭感觉办案子。”
林悠跟上,“我们去哪?”
沈一安看了眼红绿灯旁的道路监控,“先去交警大队。”
沈一安托了个关系好的交警大队同僚,调取了该街口近一个月的监控视频,拷在移动硬盘里,带回所里看。
七百个小时的视频,就是放十六倍速看,工作量也不小。老戴那边一直联系不上小雨的家人,遗体还晾在殡仪馆等着火化。林悠心里急,到了下班的zwnj;点也不肯走,把自己关在机房一遍一遍地看监控。
沈一安买了点吃的,进到机房,只见显示器屏幕全开铺满,四个视频在同时播放,林悠面前摊着笔记本,用来做记录。
沈一安递过去个红糖花卷,“吃吗?”
林悠一眼不眨地盯着屏幕,摇头,“我不饿。”
沈一安不和她强犟,吸了口米浆,坐下来,“像你这么看,眼睛看花了不说,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你有干劲,但是没经验。”
话说的不假。林悠坐机房一个多小时了,连一天的录像都还没捋完。
“七百多小时,不可能每条都硬看过去,信息科的人也不这么干。掐头去尾,先看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沈一安拿过她的笔记本,写下几个日期,“先看17号的,17号是我们第一次去利康调查的时间。”
林悠将正在播放的视频暂停,按日期编码找到17号的录像视频,点开全屏播放。
“我们是下午三点左右去的,就从下午一点开始看吧。”
视频内容和他们的记忆点是吻合的,17号下午三时左右,两人抵达利康楼下,约十五分钟后下楼离开,期间的进出人员并没有什么异常。
沈一安将视频速度调快到四倍速,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18点,视频中出现了一个头戴鸭舌帽的男人神色匆匆地离开建筑物。
这个男人,沈一安认识,林悠也认识,他们在采砂协会的资料中看到过。
是钱某。
沈一安将视频倒回到当天上午,确认了钱某是在中午十二点四十分左右上的楼,一直到下午六点离开。
林悠顿感毛骨悚然,“我们去利康调查的时候,这个钱某一直都在楼里……”
沈一安说:“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最初他只是合理猜想,为什么对方总是抢先他们一步行动,直到今天看见那两个包工头,沈一安来了感觉,这一切不大概率不会是巧合。
利康办事处大门紧闭,铁栅门上挂着的锁生了锈,但走廊上却装有摄像头……他们的行踪,并不是别人泄露的,而是他们自己暴露的。
没有比对门更容易监视对面一举一动的地方。
沈一安说:“如果我没猜错,利康真正的窝点,就在同一栋楼,同楼层里面。”
70. 现实 他身上有光
从监控中看, 钱某平时出入还挺勤,一礼拜跑两三趟,有时是一个人开着大奔来,有时搂着个肤白貌美的小蜜。下午那两个包工头也出现了几回, 算是“熟客”。至于其他更细节的内容, 就不是熬一个通宵能看完的了。
沈一安靠着软椅伸了个懒腰, 哈欠连天, “十点多了, 今天不用你值班, 你就先回去吧。”
林悠揉了揉发涩的眼睛, “戴哥那边有消息吗?”
沈一安拿起桌上的手机, 点亮屏幕, “这个点还没来电话, 估计悬。”
林悠休息了会儿,又继续蹲回电脑前, “我再看一会儿。”
搁从前,沈一安一定会坐下给她灌输些前辈的理念, 工作而已, 没必要这么拼,但现在,他多说一句工作以外的话都像是在管闲事,说白了,就是心里还膈应。
他想起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和林悠一模一样,很拼,很焦虑,觉得自己身上有担子, 要负责到底。直到事与愿违的次数多了,才学会用平常心去接人待物。
就像解一道题,需要借助数学公式,如果忘记了公式,自然题就解不出来。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