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8
里最近开始吃鸡蛋了,只是小鸡崽子还没养到能下蛋,两只老母鸡也供不起他们一家八口,还是老样子一人轮流一天,和吃糖一样。
景华笑笑,径直去厨房,在小炉子上煮了两个鸡蛋放在大姐儿怀里。“小心烫。”
鸡蛋就在眼前,弟弟妹妹们都睡了,大姐儿捧着鸡蛋两手来回倒腾,稍微凉一点儿就迫不及待入口,几口干掉一个。等到只剩最后一口的时候,才珍惜的拿在手里,仔细回味鸡蛋的味道,舍不得猪八戒吞人参果,滋味儿都没尝出来就下肚了。
景华看她不再饿得两眼冒绿光,才和缓问道:“怎么吃饭不好好吃饭?吃不饱就没精神,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
大姐儿扭捏了一下,才慢吞吞说起原因:“家里粮食不够吃了。我看见米缸只有一层米了,面粉前几天就吃完了。地窖里的红薯和土豆也不多,南瓜只有两个,离收麦子还早呢。”
“哈哈哈——”景华搂着大姐儿哈哈大笑,搂着大家而又怜又爱,“我的傻姑娘哦,这是给家里节约粮食?你一个人能节约多少?敞开了吃,妈供得起!”
“可,可我小时候不是吃不起粮食吗?”大姐儿对粮食不够的记忆很深刻。
“那是食堂化的时候,现在谁家粮食不够吃?咱们农村就是种粮食的,城里人拿票买还买不到,现在那个城里人不想有个农村亲戚。大姐儿知道咱们村怎么分粮食不?大队会计天天挂在嘴上见人四佰三,知道什么意思不?就是咱们大队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每个人一年四百三十斤的细粮。啥是细粮,谷子、麦子、玉米就是细粮。除了细粮,还有粗粮呢,红薯、土豆、南瓜都是粗粮。粗粮看收多少,按人头平分,细粮也够咱家吃了。你算算,咱家一年有多少细粮。”
大姐儿算数不太好,下意识扒拉着指头:“八个人,四百三,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一共三千四百四十斤。三千多斤,妈,这是多还是少啊,够吃不?”
“够!小七一天就吃鸟食那样一点点,咱家的粮食怎么会不够吃?”
大姐儿却是有自己想法的,“那为什么家里米缸都空了。”
“那是因为粮食还没拉回来啊!”景华大笑,羞她的脸道:“行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就问妈,别自己瞎捉摸。瞧,这回两天白饿了吧?”
看妈妈说的这样笃定,大姐儿不好意思极了,真的是自己弄错了。大姐儿把鸡蛋塞进嘴里,害羞得跑去洗脸洗脚,不好意思继续面对母亲。
景华笑着看她进屋睡觉,又叮嘱女儿们不要聊天太久,明天要上学,好好睡、好好学。再去看看小五和小六,他俩是小猪,从不需要人叮嘱的,每天只有睡不醒,从来没有睡不着。
等孩子们都安睡,景华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抱起床上的小七,摸摸她的襁褓,没有尿、没有拉,这才把她放在床里面有护栏的地方。
景华今天和大姐儿说的话,不算骗她,可也没有全说实话。
大队上分粮食有三种途径,一是人头粮,就是那句“见人四百三”的顺口溜。去年杨德兵的人头粮分到了,今年小七生得早,夏收、秋收都没到,她也有人头粮。细粮里,谷子是最好的,麦子次一点儿,玉米最不好。他们这里习惯吃米饭,面食只能是调剂。
二是粪量粮,粪,清粪倌从每家每户厕所里掏出来卖给集体,都折合成钱。在缺少农药化肥的时候,农家肥就是最好的庄稼补药。
三是工分粮,大队敲钟一起去地里干活儿,干重活的壮劳力得最多,手巧有力气的妇女排第二等,没力气又只会埋头瞎干的是第三等,还有那些只靠着人头粮和粪量粮混日子的,上工自然也瞎混,随便一天给一两个工分就把日子混过去了。
人头粮是基本保障,有了这个,像曹爷爷那样的孤寡老人也能保证饿不死。粪量粮是点缀,谁家有那么多屎尿屁的。工分粮是大头,日子过得好不好,全看工分粮。
景华家里的情况是工分粮基本不要想,就是同村人的一半,没了壮劳力,景华不愿意损耗身体去挣工分,孩子们又小。幸好养了猪和鸡,在粪量粮上能找补一点儿回来,可实话实话,也有限得很。
景华最庆幸的是生在土地肥沃、有山有水的富裕地方,人头粮基数给得高,粗粮收成也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家,基本饿不死。吃不好没关系,能活着就行。经过前些年的苦日子,现在能吃饱就不算苦。
大姐儿的顾虑没有错,家里的细粮粗粮都不多了,景华正和粮站的副站长托关系,走后门,请他卖点儿给自己。
在什么东西都需要票证的年代,没有票,你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到买粮食上,农村户口是买不到粮食的,你就是种粮食的,国家在商品粮里就没计划你的份儿,商品粮是给城里人的。农村人买商品粮,赶上严打,能判你个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名。
如今市场也是不开放的,一个月赶初一十五两场大集,也没啥好卖的,城里人有钱进百货商场,农村人只能把家里的鸡蛋、母鸡和小菜拿到集市上换个盐巴钱。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