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
皇帝痛骂发泄的话音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后面几乎听不见了,和外面的阳光融为一体。
金人在城外高台上只立了一天,皇帝就亲自召见了使者。既然台阶已经递下来了,一切都好说。送金人来的使者自然跪伏在地上,痛哭流涕不止,诉说自己初听到消息的惶恐和无依,说自己从来都是相信陛下的,可上官心疼自家外甥女啊,没办法才来这一趟。为人臣子,居然无形中做了逼迫君主的事情,我有罪,我罪不可赦,请陛下赐死我啊!
皇帝自然也要拉着使者的手相对而泣,连连宽慰,说你做的很好,国有诤臣不败其国,在这个关口,人人都只想着自己,你却能想着朕,这就是大大的忠心啊。对外甥女好的和睦家人,为君主尽忠更是大义,这尊金人从此就是天下一家、南北一视同仁的代表,要为它专修一尊庙,好好供奉、日日香火不断。
又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把这尊金人安放好,使者就功成身退了。温伯爵府的案子从重从严,那些在边境、小村落掳掠良民的奴隶贩子,通通在菜市场掉了脑袋。温伯爵府戕害百姓的恶贼也杀了首恶,罪行重的流放西北草原,没车轮高的卖为官奴。曾经在正大街聚众斗殴的人,死者由官府出钱安葬,伤者赔付一定银两,不论是什么地方的人。但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不准再翻旧账。
从此,大梁唯才是举,读书做官,不看你什么身份,只看你的本事。做生意、种地、做手艺,也全凭本事,不管你是原来是哪国人,到了大梁,就是大梁人。
这是国策,要写在祖宗家法里!
随着皇帝陛下英明决定传到民间,紧张的氛围立刻松快起来,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庆贺,不用再担心自己被指认为什么人而从天上掉下个莫测之罪来。
百姓们不知道太后因亲妹妹流放西北草原病倒了,这次是真病,拉着皇帝的手哀泣:“你这是让她去死啊!她一把老骨头,怎么受得了路上辛劳和草原的风雪,死在大都还有我给她发丧,死在草原上,尸身都要叫狼叼去啊!那是你亲姨妈,你怎么下得去手啊!”
即便如此,皇帝也没有收回成命。果然,三个月后,温家这些养尊处优的人纷纷病逝在流放路上。流放,原本就是找个偏远的地方死而已。
百姓们只知道陛下要立新皇后了,立新皇后的那天宫门口和许多衙门、寺庙、道观都要施粥舍药送旧衣服。只凭这些,新皇后就是个好皇后。
来赶赴加开恩科的举子们知道得更多些,立皇长子生母淑妃娘娘为皇后,那就是给了大皇子一个嫡出的名分,既嫡且长,太子的位置不是板上钉钉吗?淑妃娘娘是陛下在潜邸时候的老人,也从没传出过不好的名声,又有大皇子这样能干的儿子,德行、资历、出身都压得住,这就是天生的皇后命啊。
李元妃跪在正殿外,请求皇帝收回她元字的封号,怕冒犯皇后。大总管出来转告李元妃,“陛下说昨晚已经说清楚了,您安心做元贵妃,陛下还是心疼您的。”
李元妃没有感到陛下的心疼,她只知道自己以为只有一步之遥的皇后之位,如今已是别的女人坐上了。且是与自己有仇的女人,当初在淑妃面前如何耀武扬威,如今就要如何卑躬屈膝。李元妃忍不了,她想再搏一搏,陛下最看不得自己受委屈,自己已经跪在殿外把面子踩在脚下求他怜惜了,陛下怎么就不心软呢?
李元妃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新任皇后娘娘已经到了,她亲切地扶起李元妃,温声软语的宽慰她,没有丝毫得志便骄狂的姿态,反而比做淑妃时候更温和谦恭,对李元妃内也关怀有加。
皇后带来了她做登上后位的第一份表章,她为皇帝的后宫集体请封。大封后宫的时候,把李元妃元这个封号重新确定,她继续做元贵妃。因她封无可封,还请旨封四皇子为郡王。如今所有皇子名义上都是皇后的儿子,她当然有权利为他们操办婚丧嫁娶一应事务。
花花轿子人人抬,皇后向世人展现了母仪天下的气度,向皇帝表明她会善待他的宠妃爱子,皇帝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在册立皇后三个月后,正式册封大皇子为太子,大皇子妃为太子妃。
如此,皆大欢喜。
忙完这些,皇帝肉眼可见的苍老许多,他把大皇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尽量把自己一辈子的心血都教给自己的儿子。大皇子以往是作为武将扬名的,皇帝不担心他的武功,只忧虑他在朝堂这个战场不能战胜自己。
皇帝把太子留在朝中观政,把几个儿子放到四方开疆拓土,一头雄狮即便老了,他也是山林之主,皇帝就是这头雄狮。一头乳虎,即便年幼,他也是百兽之王,大梁就是这头新生的猛虎。
强大的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花渊波的那一州之地没有丝毫抵抗能力,顺服得选择辅助、配合,帮助大梁对战西羌和大盛。
还没等皇帝把自己毕生的心血传授给太子,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
“朕让你不要信任太子妃太过,你不听,任由她发展出不可撼动的势力。你猜忌你那些四方征战的兄弟,宁愿用媳妇顶上兄弟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