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92部分阅读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未知
转换、技术共享等等形式。 我听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今年成立了,我还了解到台湾今年有大智、硅统、扬智、瑞昱、诠华、华展、群立、普腾等ic设计公司成立,很显然我们可以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让我们中国人在半导体行业先强大起来!”
李思明面对着记者侃侃而谈。这是他第一次谈到台积电公司。因为他很关注这家公司。
他这一番话传到台湾,引起了热烈地讨论,这倒不是因为李思明能代表谁,也不是因为对微星公司有多么了解,而是他所说的很有诱惑力。
当然李思明在那次台湾记者采访中,也很巧妙地点出自己服务的公司,生产的“香江牌”彩电十分受大陆民众的欢迎,而且在香港本地有二十年历史地名牌货、高档货。
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天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凌晨就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办妥手续的多达1300多人。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作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被索取一空。而李思明拍地广告刚开始播放。
12月,第一批探亲老兵终于踏上返乡路。当他们中的第一批人经过香港时,即使自己不富裕。也要从香港买一台彩电或者其他电器带给大陆的亲戚。当他们千里迢迢地带着大彩电返回家乡时,发现原来“香江牌”的,当地也有卖,只不过太紧俏,而且太贵。农村人买不起买不着。
正赶上李思明亲自拍摄的广告在内地掀起孝敬父母的热潮。人人都说那些买了香江牌地老兵们,想得十分周到,很有孝心。而一不小心买了日本品牌的,就没这么好名声了。
最终的结果是,香江电器公司在香港市场投放的少量彩电被抢购一空。以至于许多老兵不得不在内地大城市商场中提前预定。而渡边趁火打劫,在香港打出团体预订的广告,还“好心”地通过在内地的销售网络,将老兵们订购的彩电免费送到千家万户。
香江电器的生意做到这个地步,早就让李思明等人吃惊不小。李思明对自己的广告很自信,可没有想到广告的轰动效果如此之大,还很巧的,“国军”老兵们也火上加油,给“香江牌”染上了一个十分光彩的光环。
香江电器公司虽然赚了不少,但相对于投资来说,谈赢利还为时尚早,不过无论是渡边,还是李思明。都很有信心。看来去年年底做出的决策是对路了,人还是要有点野心的。
而电器公司的两位负责人渡边和张华,强烈要求李思明再拍几条广告,李思明坚决不答应。
白发苍苍的老兵们来了:“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之后不久,赖声川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其中一个段子就写到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在这句无厘头对白引发的笑声中,隐含了两岸之间更为严肃的问题。对于许多老兵来说,迎接他们的,大多是一抔黄土。
紧接着,那些打着“探亲”旗号的普通台湾人,带着尝鲜的心态,绕道香港、日本,行着饱览大好河山壮丽风光之实。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大陆亲戚,而仅仅是旅游观光而已,因为他们对海峡对岸实在是太好奇了。渐渐的,老兵成了少数人,观光客反成了进出大陆的主流,相反的,大陆普通人是没有机会赴台的,从一开始两岸人员往来就不平衡。十年后是如此,二十年后也是如此。
在不久的将来。紧跟着台湾观光客的脚步,那些比较富有冒险精神的台商,拎着简便行囊,往来两岸,为开创事业第二春而打拼。而许多台商首先选择在深圳。紧挨着微星科技集团公司建立自己的电子工厂。
更后来。有许多台商和微星公司结成商业伙伴。一些台商的嗅觉和视觉甚至比大陆厂商要灵敏得多,紧盯着微星公司的任何一项计划。
而对于许多台商来说,李思明是他们最早认识,并试着去了解的一个大陆人、科技业者、企业家,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采访。当那些台商来到大陆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很自然地想起了李思明的照片和采访记录曾出现在台湾一些报纸上,纷纷来参观考察。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七十章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是诗人食指(郭路生)在十年前就写下的一首诗中的一部分。李思明偶尔从老婆杨月那积攒了十年的诗集手抄本中看到,于是他破天荒地抄了下来,聊以自勉。
李思明从来就不是爱好者,除了读书时教科书的唐诗宋词略知一二。他之所以抄下这一句,那是因为这句诗正好符合他现在的心情。
诗言志,抒发情怀,看来是很有道理。
“我说你就不能写首属于自己的诗?”李思明晚上坐在家里的写字台前。边抄边说道。
“喜欢诗,就一定要当个诗人?”杨月斜靠在床头,反问道。
“这倒也是。我只是见你花了这么多年时间抄诗,以为你想学一下古人,古人不是说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抄着抄着,就成了个诗人!”李思明道,“这精神可嘉啊。”
“抄就抄呗,哪来那么多问题。”杨月嗔怪道。
“要是有机会抄一下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杨月的诗,那我不也有成就感吗?”李思明笑着道。
“我看你是没机会了,以前在学校还写写诗抒抒情什么的。自从参加工作了,就没那个情绪。咱当记者的。写个纪实报告的,倒是跟职业挺贴切的。”杨月伸了伸懒腰,让自己很舒服。
“要我说,诗人都是神经质。要么就是无病呻吟。写诗能养活自己一辈子?”李思明头也没回地说道。“哪有我们学理工科的脚踏实地。充满理性。”
“那你还抄什么?”杨月从床上跳起来。三步两跳地,想抢回自己地手抄本。
李思明眼疾手快,没让她得手。却趁势将她揽在怀里,紧紧地抱住。
“放开我!”杨月惊呼,却没有试图挣扎开。她偎依在李思明宽厚地怀里。痴痴地将头贴在他的肩上,好一会儿,发现李思明像是睡着了。只是一只手无意识地轻抚她柔软的秀发。
李思明透过卧室地窗户,眺望着遥远的星空,心思却不务正业地飞出了很远。相信未来,李思明从来就确信这一点,所以他一直就很乐观,也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1987年就要过去了。公司正式成立已经有两年了,应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尤其是今年初所有科技攻关项目全面铺开以来。来自各个方面的工作让自己疲于奔命。
相信未来,他一直用类似的东西鼓励着自己。在美国,他本可以很轻松地拥有皇帝般地生活。也可以拥有在公众面前出风头的资格,可是那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地。在这里,深圳,中国人自己的地方才是他最愿意奋斗不息的地方,现在所从事的科技事业才是他最愿意做的事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有着积极态度地人。通常会这么想。而消极的人却只能自怨自艾知难而退。
“你在想什么?”杨月转过脸来盯着他道,“工作上遇到困难了?”
“啊?”李思明这才收回自己已经出窍的灵魂。
“瞧你,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才回来,还想着工作!”杨月埋怨道,她很心疼。
“那我从明天开始,每天晚上八点五十九分回家?”李思明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又不正经说话了。”杨月笑着道。
“这是幽默。”李思明道,手抚着杨月温润的背。
杨月似乎很享受李思明的柔情,紧紧地扣住他的后背。直到李思明觉得自己的双腿已经发麻。
“阿明。我是不是有点……重了?”杨月不情不愿地站起身来,她不说“胖”。
“哪里哪里?跟十年前一个样!我都不敢跟你一起上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利用教授的身份,勾引了大一女生呢!”李思明深思熟虑了一番才说道,眼睛却盯着她身上最丰满的地方。
女人对自己的形体和容貌都很在乎。尤其是人过三十之后,李思明至多会实事求是的说:你确实丰满了一些。杨月体重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刚三十出头了的她。很自然地比以前更在意起来。
明知道李思明是哄她开心,可是杨月听来却很开心。有时候,在女人面前撒点谎。还是很有好处的。
他们的儿子正躺在床上睡得正香,一只手指还塞在嘴里吮吸,仿佛在梦里吃东西。
“小明这两天不太爱吃东西,每天他奶奶都追着哄着。”杨月道,“你就不能关心关心?”
“是不是吃零食吃惯了?”李思明道,“不吃饭可不行。”
“那你说怎么办?”杨月道,“看你这表情好像我很不称职一般。”
“要我说,不如将家里的所有的零售全送给徐娇小朋友,以表过一下我们做长辈的关爱嘛。家里以后除了水果,其它的就不要出现。至于小明,要是不听话,就饿他一顿,我看他吃还是不吃!”李思明道。
“有你这么做父亲的吗?”徐月白了一眼,“你要是真狠下心来,有本事你就亲口跟你妈说。”
老婆怕胖,儿子不爱吃饭。
李思明有些头疼,他母亲是个很溺爱孙子的人,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很普遍的想法。可是。这不是李思明希望看到的,他可不想自己的儿子成了小皇帝。可是这事自己还不能太急,因为母亲常常会有一句挂在嘴上:“你不也是我生的并且养大成|人的吗?还用你来教我怎么管教孩子?”
李思明得罪不起啊。同样的事情,也在无数个中国家庭中上演。李思明只得从长计议。
在家庭关系上。让他很高兴的是。这一年的12月中旬。军队终于恢复了军衔制,这要比原本地历史提前了九个月。而他地岳父终于如愿以偿地被授予上将
军衔。岳父当然是兴奋难掩,刚穿上新军装佩戴上三颗金星不到两个小时。就给李思明打电话,滔滔不绝地大谈自己对军队地热爱和对首长的感激之情。还有对逝去老战友们的无比怀念之情。并表示自己一定要珍惜最后地军旅生涯。忙不过来的李思明。只得一而再地表示自己十分羡慕十分敬仰十分崇拜云云,满足一下岳父的虚荣心。
身为人子、身为人夫、身为人父,多重角色集于一身。一个男人早已走向成熟。李思明头却晕了。他索性什么都不管,只对付工作上的事情。也只有工作上地事情。才能让他牵挂。让他如此的投入,并且充满激|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比如在秋天的时候。一批80位受微星公司资助地中国留学生。学成归来并加入了微星中央研究院,在李思明心中,他的儿子恐怕没有这些人重要。
成功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正如当年和徐大帅讨论过地一样。李思明还没学会如何去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1987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李思明又要支出一笔钱。因为根据与中科院的协议。他必须为“长江学者计划”支付1千万地赞助资金,据说为了从微星公司地赞助费中多分得一些,有许多人为此争取,这其中也有许多故事传入李思明的耳中。不管他们争得头破血流,还是发扬高风亮节,李思明很痛快地最终审核名单上签字,这其中许多人的名字李思明都有所耳闻,有的人后来还是院士。只是所从事地工作跟李思明风马牛不相及罢了。
微星公司这一年光在科技攻关上就花了3亿美金,这还不包括香江电器的2亿美金,在李思明地心目中,香江电器就是个养子,他连儿子都不太用心,何况养子?相对来讲,工程师们的高额薪水可以忽略不计了。当然各项目组所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上的成果或者进步,其中个别可以称得上是重大成果,这让1987年的成绩单不太难看。因为李思明希望一口吃成大胖子。
李思明按照协议支付大约5千万人民币奖金,这样的钱,李思明花的很舒服,这总比投资之后一无所获要强得多吧?李思明当然希望越多越好,支付得越多越快。说明成果越多。达成的越快。不过。这高额的激励措施,加上越来越浓厚的科研气氛,让所有工程师们的研究热情高涨。
从某种程度上,微星公司中央研究院就是缩小版的中科院。而且是精华版的。如果要说微星中央研究院与国家的研究院所不同之处。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要数研究资金的充沛,而且是有管理的使用。李思明的钱很多,但是如果能够,他宁愿一分钱当两分钱使。任何项目的立项,都严格按照项目目标要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书。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启动资金、团体奖励及在个人的分配,都跟最终的结果挂勾。1987年国家在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领域,落实课题800个,总投资也才2亿元,这其中有没有花到点子上。还另说。
第二是与绩效挂钩的高额奖励。中科院的研究员他会按照协议给出一个团体奖励,如何分配,要中科院说了算,而微星公司的工程师们的奖金,则是基于能力主义的物质激励,是与个人的绩效挂钩。结果是,中科院的研究员们十分眼红,后来有许多人干脆加入了微星公司。
第三,侧重于应用型的科技,而且跟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强调未来市场需求是技术开发的内在驱动力。从源头入手,控制科研的方向,从最大限度上减少浪费和弯路。
第四,要属微星研究院的越来越浓厚的创新氛围了。中科院的人来到微星公司,就发现原来这里比国内要先进的多,当国人还在挣扎于3英寸技术的时候,微星公司已经拥有了5英寸技术,提前六年;而在光刻领域,国人努力开发3微米技术,微星已经拥有了15微米技术。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拥有先进技术基础。大量的科研设备,并且拥有一支大多数人有国外学位的技术队伍,却是可贵的。在数十个混编的项目团队中。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经历,让思想在自由争论中碰撞并闪耀着光辉。大胆的想法并没有人耻笑,而是很认真地跟你讨论可行性,技术上的冒险和失败却能迎来鼓励。
对于沉浸于科研工作之中的李思明来说,最欢呼雀跃的却是一个个项目的成功,最苦闷的是一个个拦在前进路上的险阻。尽管1987年的科技成果跟他的长远计划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也让他十分高兴,开了一个好头,只要咬紧牙关,他希望未来是“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就在前头!”。
当他从繁重的研究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喝口茶的时候,他是幸福的;当他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办公室点燃一支雪茄烟的时候,他是惬意的;当他花了几个小时才让年轻的工程师理解自己的科技思路的时候。他是满足的。
人只有吃饭才能活下去,甚至还想活得更滋润一些,但是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为了更滋润。尽管1987年无论对于微星科技,还是对于李思明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一切都是从头做起,混乱变得有序起来,理想主义变得更现实起来,而对技术的热情却从未消退。但是李思明觉得这才是真实。就如同他的儿子不肯吃饭一样真实。
正是因为相信未来。他就不会半途而废,更不会因此遇到一些困难而自暴自弃。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七十一章 有事您呼我
1988年元旦,微星科技集团公司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员工大会。
这一次,除了总结一下过去一年集团的各项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之外,就是颁发李思明提议的“微星公司总裁奖”。这一个奖项的评选十分慎重。总共有十位,这将是微星集团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第一位颁给了崔必成。他刚被任命为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过去的两年中。他表现出色,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协助执行副总裁徐大帅,初步建立了一套职务体系、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也协助李思明建立起一支科技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工作比公司过去两年获得的专利技术都要重要得多,因为人从来都是第一位的。而要有适当的人去做适当的事情,是很有学问的。已经扩充至400人规模的自有研究团队的微星中央研究院是微星集团最宝贵的财产。这还不包括公司成立以来从国内各大学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
第二位是中央研究院的苏成功,他在公司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仅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五个应用型集成电路设计,还参与到了与中科院合作的五个项目。可谓是劳苦功高。
第三位是陈剑,他在无线通信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预计明年将会有重大突破。其实在这一方面。李思明起着领路人的作用。基本的一些关键点,都是他在一旁耳提面命。当七大类十三个子类的项目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能够给出正确的思路。
第四位是叶向东。老叶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属于李思明很重视但又不太关注的一个方面,说重视,那就是从物质准备上来讲。保证了研究地需要。只是李思明的心思主要放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方面。还有ic制造技术方面。叶向东嘴上有意见,不过活还得努力地干。李思明为了安慰一下他,亲自提名地。
老板有时候也得像哄小孩一样哄着下属。要让他们不仅安心工作,还要尽可能地工作愉快,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剩下地都是香江电器公司的员工获得。目前从业务发展上看,香江电器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第一次较系统地展示了自己地市场品牌形象,冰箱和洗衣机成功投放市场。去年全国电视机产量共1938万台。其中彩电672万台,而香江牌彩电共销售80万台。在同类品牌中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而初步建立起来的家用电器技术开发中心。已经蓄势待发。
能被评上这“总裁奖”的无一不是对公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人,如果微星公司能够做到基业长青的话,那么这些人将有“元老级”的称谓,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并没有在职务上会有提升。也并非自始之终都是独领风马蚤之人。但是因为这个奖项他们在公司内部受到尊敬。因此自此之后,每年就很少人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通常是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一人,和在管理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人而已。
3月1日,在微星集团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子公司成立,这就是anycall电讯(香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万港币,由微星集团全资持有。这是个空壳公司,由这个公司代表微星集团在内地投资。同年5月1日。在内地地anycall电讯(深圳)有限公司挂牌,由香江电器公司副总裁张华担任这个新公司地总裁。同时免去他在香江电器公司的职务。
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适应未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电信设备、基站和手持终端的制造。现在这家公司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传呼机的研发与制造——这不仅有可能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收益。而且为将来制造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终端积攒制造经验,打下一个良好地基础。
早在1983年的时候,上海就用150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用户只能接受呼叫信号,需致电寻呼台才能查询到回电号码。次年在广州开通的数字寻呼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早期的bp机全是进口产品,品牌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等,价格昂贵,功能单一。
微星中央研究院无线通讯研究中心刚成立时,就有几位工程师提出要发展寻呼系统,但是当时李思明没同意。因为他不想因为这个分心。到了现在他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最主要的他必须考虑公司未来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制造能力。必须积累相当的通讯器材制造经验。
而寻呼机正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对于微星中央研究院来说,这一技术并不难,门槛对于他们来说不高。“大哥大”去年在广州建立以来,当年只有大约700名用户,大砖头一样的移动电话,动辄二、三万,单件是个暴利,只有少数人才买得起。又因为这种技术上的缺陷,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因此寻呼机成了第二代移动电话出现之前。人与人保持联络状态的很好的工具。
但是寻呼机不一样,在李思明对这种挂在腰间的小玩意印象十分深刻,这种被称为bp机的小东西起初也成了炫耀身份的象征。只用过手机的人,是很难想像他们前辈当时的心理。
“有事您呼我!”后来许多人有了这个口头禅。在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个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忽然一阵“bb、bb”的声音响起,让所有的人停下脚步摸摸自己别在腰带上的传呼机。然后其中的某一个人快速地跑到一个公用电话亭,大声地问道:“是谁呼我?”
这是数字传呼机时代。虽然这种个人通讯工具的最终下场很惨,但是这种通讯工具在中国却有着长达十年地发展期,让摩托罗拉不仅赚翻了。还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地品牌形象。“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崇拜的形象写照。李思明一看到那些手持大哥大的人,就会忍不住发笑,这让曾智这位早两年就用上大哥大的家伙。最后都不敢将大哥大随身携带。怕让李思明太受刺激了发生什么意外。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李思明很自然地想到了前世某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只是当时。还在读中学地李思明。没来得及使用上传呼机。手机就已经宣布呼机应该退休了,而且给他地印象似乎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现在他要制造传呼机,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1987年底的时候。他还特意让人买了个“大哥大”。摩托罗拉dynatac型移动电话,他倒不是拿来使用。捧着这么大的一个家伙。也塞不进口袋里不是?李思明曾用过或见过各种未来型的超薄超酷手机,可不会像那些暴发户一样一边在大街上行走,一边举着大砖头旁若无人地用广东话大声说话。专找人多的地方打。眉飞色舞。唾沫四溅——不知是为了移动而打电话,还是为了打电话而移动。有人羡慕,有人鄙视,更多的人是好奇那个砖头一样的玩意。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1988年的呼台还很少,使用者也很少,起初是一些特殊机关单位使用。比如那些经常移动状态的单位员工。但是李思明对这个市场很有信心。不为别地,他曾见过无数地人腰上都别着这么一个。无数高楼大厦上都安装着发射台,在他的眼里。寻呼业是仅次于彩电业较早放开的一个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bp机入网、代缴服务费”的招牌。它见证了一个时代地发展,一个从暴利走向无人问津的年代,一个社会运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的时代,一个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年代。
未来地那部电影《甜蜜蜜》中一个让李思明记忆深刻的情节,大致是说:刚到香港不久地黎明,发现张曼玉有一部bp机,黎明一脸羡慕地惊呼:“哇,bp机啊,你有bp机!你真行!”
李思明忽然想起来这个情景。现在他却在想,也许黎明在电影中去香港可能会说:“哇,香港人也用anycall牌bp机啊!”
想像力丰富的李思明一想到这个。就又一次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你没事吧?笑得怪让人毛骨悚然的!”张华打断了他的笑声。
“没事!我是很高兴,咱们旗下企业又壮大了!”李思明道。
“公司架构是大了,可是这花出的钱又要一大笔。我在电器公司干得好好的,刚挣钱不久,干嘛非要我来电讯公司这个贴钱的部门啊?”张华很郁闷。因为香江电器正蒸蒸日上。眼看就要开始赢利了,却调职了。就像足球比赛眼看就要突入对方禁区的时候。裁判不早不晚地宣布比赛结束了。
“你给渡边当助手,就没想过自己独当一面?”李思明道,“人要有更高的目标!”
“助手?就是给他当拎包的也行。”张华却无所谓,“咱是股东,公司经营的好,我不也有好处吗?闲着最好!”
“你的觉悟还挺高的嘛!”李思明笑着道,“所以我才让你来通讯公司,谁不知道,张副总裁对电器公司的生产管理和日常运营了如指掌。”
“呵呵,谢谢老板地夸奖!”张华嘿嘿一笑,“不过。我也是交过学费的,你不是想让我再交一次吧?”
“哪里、哪里,我对你有信心!”李思明给他鼓劲。“我要不是亲自抓中央研究院的事,我都想当这个总裁了。”
“那你说说看,有什么理由让我干?”张华道。
“第一,你是股东,所有你要有这个觉悟。这是你自己说地;第二。你说你在电器公司交过学费,那很好啊。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至少在同样的问题上不再会犯同样的错误,难道你想让一个打工仔给你这位股东损失掉一笔?第三,电讯公司在公司未来战略中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主要是在制造方面,而目前我们这些人中,你对这方面最熟悉;第四,我的中央研究院的一个团队已经为此准备了一年的时间,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们的技术储备。”李思明道,“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这个理由似乎有些牵强附会?”张华还是不想干,似乎还想跟李思明磨蹭。
“我的秘书郑英洁小姐,我最近想有个新的安排。”李思明却说了另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啊?她有什么变化?”果然,张华一听到这个就很紧张。“她也去电讯公司?那太好了啊!”
“别做梦了!”李思明鄙夷道,“她是一个很称职的秘书,这两年来不知道帮我谢绝了多少记者的采访要求,还不得罪人。我每天的工作和时间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让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她每天还有翻译大量的文字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嘛。所以我想,是不是应该安排她去美国留学?好让她一边提高自己,一边还能休息一下!”
“你不会有这么好心吧?”张华很怀疑,“我觉得她的学历已经够高了。不用去美国了。再说她对你的工作很重要,干嘛非要让她去美国?”
“这是她亲口向我提出的要求。就看我批不批准了!”李思明道。他撒了个谎。郑英洁是想过要留学,不过那是她很久以前的想法。眼下郑英洁去香港办公事,张华也不可能马上找到她了解情况。
“得,你不就是非要让我去当那个总裁吗,我去还不行吗?”张华道。
“那好,我马上通知曾智,让他发个通知!”李思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趁热打铁,不要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正应了那句话,恋爱中的女人,智商都很低,这恋爱中的男人的智商也高不到哪里去,这个水平很低的谎言就把张华给说动了,李思明很有成就感。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七十二章 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人的力量的有限的,组织起来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历史书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一人登高而呼,民不聊生的平民百姓看到了有人出头,看到了希望,往往应者云集,因而一次次农民起义得以席卷天下,这当中大多数当然是失败的。但是破坏力实在太强大了,起义军领袖要么自己当了皇帝,要么被另一支更有组织力量的势力给剿灭了。因为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这个组织有专门的领导者、领导机构、严密的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时候。
微星公司的科技团队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密切协作,在通往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团队的力量是战胜险阻最有利的武器。因而。微星中央研究院在1988年已经到来的时候,终于看到更多的希望。
微星公司在第二代通信体制cdabВвЪъЬьΒβbb上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到这年6月份快要结束的时候,微星中央研究院的人的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团队,加上中科院相关研究人员的密切协作,至此已经取得了二十五项基础性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根据突破的时间已经陆续申请国际国内专利。这是未来的基石。李思明一想起某些公司一年可以取得一千多项专利,实在是让他眼馋得紧。
自小我们被教育,组织有多么的重要。不要脱离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就构成了组织地基础。找到组织、相信并依靠组织,要跟着组织走。跟组织保持一致。而且往往是身处不利逆境时我们内心最渴望的精神寄托。而一旦离开组织,我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终于找到队伍了!”经典红色电影中都这么演,因为找到了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的自己人。结成了统一战线。有了后台。所以底气就变得足了,有了对抗的本钱。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知青年代地老连长十前年的感叹还在李思明的耳边想起。因为只有团队成员目标一致,有着共同纲领地队伍才是团结的队伍。才是有力量的队伍。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们在干什么?克劳塞茨在《战争论》中指出:要在茫茫地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
科技攻关就是一场战役,李思明就是将军。那些工程师们就是他的士兵和军官。这样的队伍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但这个组织也只是一个方面军,也许仅是陆军一个军种。属于整个国防军地一个组成部分。还需要军事工业地支持,国民的支持。
如果国防军代表国家的意志,军事工业代表整个国家的通信产业。而未来的顾客就是国民。李思明所需要地组织,是包括这些因素在内地一个利益联盟。在李思明设想中,未来的cdabВвЪъЬьΒβbb将成为国家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让国家地意志成为民族产业最有利的保护者,而其他电信设备公司将成为微星公司或者说是anycall电讯公司专利的授权者。这将是一个高度协作地联盟。是一个利益均沾的联盟。而且将拥有一个让人难以想像的市场。如果成功,那么其中的深远价值将是难以估量地。
现代地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单,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博弈。在李思明本来的引世纪历史中,中国联通的cdabВвЪъЬьΒβbb为什么发展的不好。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gs阵营占绝对主流的中国,实力尚属一般的联通很难撑起cdabВвЪъЬьΒβbb阵营的大旗。为什么美国的cdabВвЪъЬьΒβbb能取得成功,那是因为美国排名前几位的无线、spnt和tobile等都是cdabВвЪъЬьΒβbb运营商。在韩国,cdabВвЪъЬьΒβbb阵营更是占绝对优势。当移动网络运营商。通信设备供应商和手机制造商,这三方的力量都和你站在一起的时候,你怎么不能成功?
当联通用户规模没有上去时,国内外厂商因为对cdabВвЪъЬьΒβbb市场前景就更没信心,陷入了恶性循环:在通信设备的研发,手机设计和规模生产上犹豫不决,更谈不上精益求精,厂家基本上不做渠道推广,均是争取由运营商联通定购统销,所以也谈不上服务,而零售商销售比gs网手机缺乏热情,因为cdabВвЪъЬьΒβbb单机利润太低,销售总量比gs品牌机少得多。在所有应该参与的力量不敢也不想投资的时候,如果网络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尽如人意的话,最终的结局是:cdabВвЪъЬьΒβbb手机数量少、价格高、质量差,网络用户也就上不去,服务内容就越少,更谈不上挑战另一个成熟的占绝对优势的网络。
所以说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当然犯了错。也有组织为我们遮挡。所以,李思明也很想找到这样的组织。
深圳每天都会诞生一些公司,这些公司最初也许是默默无闻,几个人十万元就是一家公司,许多都是做着国外产品特别是香港产品的代理生意,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生意,让民营企业一步步得到发展壮大,包括后来一些很不错的国有控股企业。在李思明印象中的“巨、大、中、华”四家未来的民族通信制造公司,要么还没诞生,要么正在艰难地起步,做着外国交换机的代理生意。李思明希望未来的第二代移动通信进入实用阶段,能够让这四家公司站在自己的身旁。特别是后面两家深圳的公司。如果成功,那么提前缔造出两家世界级的通信公司也许不是太难。
为了找到组织。李思明做了大量地工作,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利用报刊,他写了大量的文章,除了介绍国外的技术标准化情况。还着重分析了标准化工作对民族产业的重要性。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地技术事项所制定地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协同各个参与者的力量,集中某个领域,提高效率。标准化为高效率地生产组织和先进技术地应用创造前提。标准化托起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地一块平台。减少重复投资,形成技术合力和产品分工。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可以形成一个非关税壁垒。保护民族产业。
这当然也是一个双刃剑。标准化虽能保护自己。也可能让自己限于某个范围,所以李思明希望有更多的外国力量,特别是美国那家名叫高通的公司能够加入进来。那么这个联盟将是个国际联盟,将更加强大。而且市场范围将更加广阔。日本人也在发展自己地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于欧洲gs标准和北美窄带cdabВвЪъЬьΒβbb标准。虽然日本后来成功将国外地通信设备产品挡在外面。但也让自己地产品无法进入它国,这是一个失误的地方。
曾智也做了大量的公关工作,无数次拜访邮电部、国家技监局。邀请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来微星公司参观访问。介绍微星公司在这方面地研究进展。
赢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对于曾智或者微星公司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协调整个产业链地工作。国内连一万门程控数字市内电话交换机都不能生产,更谈不上移动通信设备。这涉及到大量的技术一连微星公司都在基础研究阶段。但这个工作还必须未雨绸缪。进行全行业洗脑,灌输概念。
组织终于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了。微星中央研究院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方面地突破。让中国电信管部门地邮电部头头们坐不住了。作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