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第47部分阅读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未知
有颜面。
这么想着,王夫人就想起了王熙凤。
王夫人知道,王熙凤的性子好强,又喜欢听好话,甚至很胆大,也不怕什么隐私报应的。大房得宠,风光无限,若是王熙凤出手,自然有人看在贾赦的面子上,将事情弄得干干净净,哪里会连累到她。
这么想着,第二天,王夫人就往王熙凤屋子来了。
王夫人看过婴儿,才对王熙凤道:“凤丫头,你薛姨妈来信,说你薛兄弟惹下一件烦。我年纪不小了,也没多少精气神儿,你帮我参详参详。”
王熙凤眼珠子一转,道:“姑妈抬举我,我是知道的。可是姑妈,我刚刚生产,还在做月子呢,不如,等我身子好些再说。二太太,您看如何?”
王熙凤借口身上不大舒坦,客客气气地送走了王夫人,回头,就派平儿将事情告诉了贾瑾。过了几天,贾瑾就趁着贾母午睡时分,来找王熙凤了。
屏退房里的下人,又让平儿守了门户,王熙凤才先说了前因后果,道:“二太太跟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所以,我借口刚刚生产完,精神不济,将事情撩下了。二太太走后,我越想越不对劲。以二太太的脾气和我们家的门第,这样的事情二太太直接办了就是,何苦拉上我来。就算是二太太不能说服二老爷,也大可以让二老爷养得那些清客们先写好信,然后盖上二老爷的印章就是,哪里需要我来。所以,妹妹你可探听到什么消息了没?”
贾瑾道:“其实二太太在这件事情上,说了不少的谎。一是,那个死了人,名叫冯渊,不是什么奴才,而是正经的乡绅。人家的家里祖上也是做官的,手里也有不少人脉。二是,这件事情,已经上了通政司的折子,连宫里都知道,皇商薛家的长房嫡系少爷犯了人命案子。薛家皇商资格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圣上亲口给抹了的。三是,嫂子的叔父,王子腾王大人曾经为了这件事情,写信将二太太和那位薛姨妈臭骂了一顿,还警告她们,不得轻举妄动,不然会连累家里。”
王熙凤一愣,恨声道:“怪道呢,那个二太太,居然将这等露脸的事情让与我,原来等着我往下跳呢。若是我出手了,你哥哥绝对会有烦的。好个二太太,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就用这样的法子来算计我的夫婿”
王熙凤狠狠地锤了一下床沿。
正文 178前程各人各算计 图百年自家自谋划
收费章节(12点)
178前程各人各算计 图百年自家自谋划
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薛姨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将事情往轻里说;王夫人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将来,算计将大房拖入泥地;而王熙凤也不是糊涂的,她和贾琏感情正浓,贾琏对她好,婆婆也顾忌她,不曾送丫头通房来膈应她,就连亲小姑子,也明里暗里帮衬着她。她的日子顺顺当当的,哪里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倒是趁着年轻,养好身体,多生几个孩子是正理。
只要她生了儿子,将儿子养大了,二房就是想打祖宗基业的主意,也要先掂量掂量。
王熙凤是个彻彻底底的古代女人,以她好强、不输人、贪财好权的性子,她怎么对轻易舍得这荣国府的祖宗基业?
这些日子,王熙凤也睁大了眼睛,将京里有些头脸的人家的大小事情都摸索了一遍,心里也有了计较。
而薛姨妈为了自己的儿子也有些着急了。自己丈夫死后,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家产,自己已经将族里的人得罪了个遍。可是如今儿子身上又背了人命案子,若是不了了,终究不大好听。可是自己的哥哥不但不帮自己,反而写信将自己狠狠地骂了一通,而自己姐姐那边,又一直拖着不肯帮忙,反而一直吊着。这……这实在不是个事儿啊。何况自己母子三人离了京城已经快一年了,若是事情不能了了,难道让她们娘儿仨一直在路上晃荡?
还是薛宝钗有计较,先写了很多书信给贾瑾,攀关系,拉交情,又送了很多贵重的礼物给贾瑾,换来了贾瑾的一封由下人代笔的客气的感谢信。然后买通了周瑞家的,让周瑞家的的女儿借口探望母亲,进荣国府给诸位主子请安,特地拦住了贾瑾,求贾瑾给她指条路。
贾瑾被纠缠不过,借口探望贾宝玉,来到了荣禧堂的耳房,对跪在自己面前的脸如银盘的美貌丫头道:“二太太也真是的,这么点事情磨磨蹭蹭地拖着不办,还让下面的人尽是嚼舌头,白白地让人看了笑话。既然王子腾王大人位高权重,哪里需要我们贾家的人出手呢?我记得当年贾雨村就是托了二叔之力,补了缺了,如今已经快三年了。只要王子腾王大人那边活动一下,让这贾雨村贾大人升为金陵知府,有多少事情办不成的呢?哪里还要这么求人的。不过,我们这样的人家,这哥儿姐儿都是有专人教导,素来是不错的,哪里会犯这样的人命案子。再者,那个丫头难不成是天仙下凡?让好好一个哥儿迷了心窍?若是那丫头真的有这般能耐,我倒是想见一见。”
薛宝钗得了贾瑾的话,如获至宝。回头跟自己的母亲一说,连夜写了一封信给王子腾。王子腾也觉得这个办法好。官员考评,一年一次,只要三年都没有大错,再有个人推荐一下,升迁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王子腾派人去给贾雨村打了个招呼,又写了一封推荐信。贾雨村自然是闻弦而知雅意,将这葫芦案子给了了。
而薛宝钗知道贾瑾对香菱有兴趣之后,她说服了自己的母亲哥哥,将香菱打包送给了贾瑾。薛蟠原本还有些不高兴,可是一考虑到自己的妹妹,少不得割爱了。
要说薛蟠这个人,有千般不好、万般不是,可是他对自己的母亲是好的,对自己的妹妹也是好的。这也是他比贾宝玉强的地方。从贾家传出来的消息,因为自己的缘故,薛家不但丢了皇商招牌,就连妹妹参选的资格都没了,薛蟠对妹妹薛宝钗一直心存歉疚。如今不过是一个丫头而已,就当是哄妹妹开心好了。反正自己家有钱,到时候再买就是了,京城那么大,什么好丫头没有呀。
薛蟠也听说过贾瑾的不少事情。如果说他脑子里有印象的女孩子,除了她妹妹,就只有贾瑾了。不但他的母亲和妹妹说过,就是铺子里的那些老人们也说过。薛蟠不知道贾瑾的那些书籍卖得怎么样,却知道葡萄酒是好东西,他也盘算着,跟贾瑾打好关系,好从中分一杯羹呢。
所以,这年,薛家给贾瑾的生辰礼格外丰厚。原本,薛家给亲戚们的礼物都是薛姨妈薛宝钗安排的,谁会想到,薛蟠这个傻子又往里面添加无数的东西呢?光礼单,贾瑾的那一份都比贾母的那一份厚了。
不过,今年的贾府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欢喜的气息,也没空理会薛家送来的礼物了。因为林如海在江南种植双季稻成功,让朝廷多收了近两成的赋税。(原本江南就占了朝廷赋税的三成有余、近乎四成的赋税。)圣上龙心大悦,亲自封林如海为三等伯,就连林黛玉也成了郡君。
贾母看着荣国府上上下下与有荣焉的笑脸,她脸上也是一片欣慰之色,回头,就派人将贾瑾叫了过去。
“二丫头,你老实告诉我,这双季稻是不是你弄出来的?”
贾瑾笑道:“老太太说什么呢?朝廷的邸报上不是说了嘛。这完全是姑爹的功劳呀。”
贾母道:“二丫头,你少来糊弄我。你姑爹本来就是苏州人,又在江南这几年,若是这双季稻是你姑爹弄出来的,他早几年就该拿出来了,根本就不用拖到今年。”
贾瑾脸上的笑容依旧不变:“看老太太说的。就因为姑爹是苏州人,弄出这双季稻才不奇怪呢。而且这农事上的事情谁说得准呢?有时候,一连数年都不见效,也不稀奇、”
贾母道:“二丫头,你当我是傻子吗?当今世上,谁在农事上最有天分,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你姑爹是个读书人,没下过地,不懂农事。而你,却是世人公认的农事奇才,要不,皇上也不会对你这般礼遇。”
贾瑾笑道:“老太太错了。就是孙女再能干,没有见过长在地里的稻子,也是没辙的。而且,姑爹在出任巡盐御史之前,是兰台寺大夫,掌管着朝廷百年典藏和历朝历代的古籍,也许姑爹曾经在书上见过也未可知。有了古籍做后盾,姑爹再用自己林家的地尝试,三年才得全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里面哪里有孙女的功劳呢?”
贾母道:“二丫头,你的嘴皮子还真是溜呀。不过,你忘记了,你姑妈有不少陪房可都是我们贾家出去的。她们告诉我,林家之前根本就不曾弄过什么双季稻。林家在江南推行双季稻的时候,是专门人手一本小册子,而这小册子,根本就是你的印书作坊里出的。”
贾瑾笑道:“老太太。您这话可冤枉孙女了,孙女下面的作坊都是有人负责的,孙女只管收钱,可不管其他。”
贾母怒道:“二丫头,你还真是嘴硬哪。你院子的那几个花盆是怎么一回事情?我记得你还专门拿了一个本子记录稻子发芽、长叶、移植、抽穗、结穗的时间。你说你没有见过长在地里的稻子,你那几个花盆子是什么?”
贾瑾道:“老太太,那是林妹妹弄的。可不是孙女弄得呢。”
“够了”贾母狠狠地用拐杖敲了一下地面,“你给我跪下。”
贾瑾顺从地跪下了。
贾母道:“二丫头,平日里你怎么闹,我都不管,就连你将玻璃镜子的方子献给了朝廷,我也没有多说一句。可是,你不要忘记了,你姓贾,是贾家的姑娘。只有贾家的人好了,你才能真的好。这么大的功劳,你给谁不行,偏要让给外人?”
贾瑾依旧梗着脖子,什么都不说。
贾母拿起拐杖,狠狠地往贾瑾地身上打了几下,还道:“你有父亲、有哥哥,让给他们哪一个不行?就是你二叔,在工部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动一下,你为什么不让给你二叔?”
贾瑾直直地盯着贾母道:“让给二叔,让二叔升官发财,给我父亲添堵吗?”
“你”
“老太太,”贾瑾道,“我们谁都不是傻子。当初二叔仗着自己得老太太的心,将我父亲母亲挤兑得在这荣国府里几乎无立足之地。就连我哥哥嫂子,身为荣国府的正经继承人,料理这荣国府里的事情,都成了帮二叔料理家务。生生地往我哥哥嫂子头上扣了一顶不孝的帽子”
贾瑾的眼里闪着怒火:“老太太,你让我将功劳让给二叔,是不是想给二叔增添资本,好让二叔有这个资本跟我父亲争这祖宗基业?老太太,我没有那么笨。”
贾母这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让这个孙女拿住了把柄。
贾瑾道:“老太太,您以为孙女是真的不曾为父亲和哥哥考虑过吗?孙女第一次进宫的时候,老太太就告诫孙女,要谨慎行事,不要乱出头,因为先出头的橼子先烂。这句话,孙女一直铭记在心。官场之上,一日三迁,看着很风光、很体面,却很容易招来嫉妒,成为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正文 179为前程各人各算计 图百年自家自谋划
收费章节(8点)
179为前程各人各算计 图百年自家自谋划
180
贾瑾道:“父亲升任户部郎中才多久,哥哥出任户部主事才多久?老太太,您不妨去看一看,六部那些官员,哪一个不是在同一个官职上一呆六七年的,就是十余年不得升迁的,也不是少数若是父亲和哥哥得了这等功劳,就是再往上升一级,又能怎样?失了人和,日后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在背后捣乱,那才叫得不偿失呢怕是日后,父亲和哥哥在仕途上,难有进益。”
屏风后面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咔嚓”声。不过贾瑾根本就没有在意。
贾瑾道:“孙女一直记得,孙女先是父亲的女儿,然后才是老太太的孙女,之后,才是二叔的侄女。因为父亲姓贾,孙女才是贾家的姑娘。孙女比谁都清楚这一点。而且,哪怕孙女不再姓贾,孙女依旧是圣上的臣民,依旧忠于圣上。”
贾母的脸色又不好看了。
贾瑾不等贾母发话,就道:“老太太,您只知道责怪孙女将功劳让给外人,可是您可曾想过,就是孙女将这双季稻交给我们贾家人,又如何?我们贾家有几个能来事、能将这方子发挥最大的功效的?父亲和哥哥就不要说了,现领着户部的实职,根本就不可能离开京师,如何主持着双季稻的事宜?”
屏风里轻轻地传来一声叹息。
贾瑾又道:“老太太,您看重二叔。可是二叔真的如老太太想的那样能干吗?若是二叔真的是个通透的,就不会几十年不得升迁,也不会在工部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若是我将东西交给二叔,您能保证二叔会将事情打理得妥妥当当的吗?您能保证二叔不会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吗?若是孙女将东西交给族里的其他人,您能保证这双季稻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吗?”
贾瑾不等贾母回答,便道:“不能,老太太,这世上,除了姑爹,谁都不能将这双季稻的功效发挥到最大。老太太,您怪孙女轻易将好东西便宜给了外人,孙女可以这样告诉您,孙女的心很小,除了自己的父亲母亲、自己的亲兄弟之外,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外人。既然注定了,孙女的父亲和哥哥不能从里面得到实际的好处,孙女就会想方设法,从别的地方得到补益。”
贾瑾看着贾母迷茫的双眼,道:“老太太,孙女就实话告诉您好了。这东西是孙女当着圣上的面交给姑爹的。孙女就是要让圣上记得,我们贾家、我们大房永远只忠于朝廷。只有我们贾家做足了姿态,让圣上知道,我们家可以为了朝廷,不计较任何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抹去我们家当年因为义忠亲王而被抄家、甚至不得不离开金陵的污点。”
屏风后面的贾赦忍不住跑了出来,道:“老太太,儿子求您了,让二丫头起来吧。二丫头跪了很久了,又挨了老太太那几下,已经够了。求老太太让二丫头回去上药吧。”
邢夫人、贾琏、王熙凤也跟着出来,在贾母的面前跪下了。贾政见哥哥嫂子跪了,他也少不得跪了。王夫人见自己的丈夫也跪下了,只得跟着跪下。贾珍、尤氏、贾蓉、秦可卿也跟着跪下了。
贾母无法,只得放贾瑾回房。贾赦给母亲磕了一个头,就亲自叫人扶了女儿上了骡车,送女儿回房去了。
贾母目送大房人离了自己的院子,坐在填漆塌上,道:“二丫头,好个二丫头,连我这个亲祖母都成了外人”
王夫人道:“老太太,您别伤心了。您心里不好受,我这个做儿媳的……”
贾母道:“老2家的,你也别在这里做戏了。若不是你当初怕二丫头夺了元春的光彩,使了隐私手段,也不会让二丫头与我生生离了心”
王夫人立即就跪下了:“老太太,您这话,可叫媳妇如何自处呢?媳妇……”
贾母立即打断了王夫人的话:“老2家的,你也要寻死觅活,给老婆子难堪吗?老2,你带你媳妇回去吧,老婆子累了,想休息了。”
贾政知道母亲心里不好受,可是他也不敢说什么,只得告退了。宁国府的人也跟着出了贾母的院子。
贾政一到荣禧堂就让贾宝玉去了贾母的屋子。贾母抱着贾宝玉泣道:“宝玉,老太太就只有你这个孙子了。”
秦可卿回了天香楼以后,就多了一桩心事。秦可卿是秦家养女,自幼在贾家长大,当年,就连贾元春在家时,都没有她尊贵。可以说,秦可卿在贾家一直享受着贾敏当初的待遇,真正的一脚出八脚迈。就连如今的贾瑾,也不过是仗着圣宠,才有跟她一样的排场。
可是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就要背负什么样的责任。贾瑾有如今的待遇,是因为她为国家做了足够的贡献;而秦可卿却不是。秦可卿有如今的地位,是因为她背地里的身份,她是义忠亲王的血脉,而义忠亲王是当今皇帝的政敌。
秦可卿是知道自己的身份的,她也一直利用自己身为贾家孙冢妇的身份,收集情报,为自己的家族的兴起而努力。可是,今天,她发现她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直以来,她忽视了贾瑾这个人,却把注意力放在了王熙凤身上。
秦可卿自认为,她对贾家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很了解。贾赦好色、邢夫人贪财,贾琏除了会做人,有点良心之外,没有别的才能,贾瑾年纪小,若不是背后有个石老太师,根本就是个隐形人。
没错,秦可卿一直认为,贾瑾有今天,是因为石老太师在背后出谋划策。甚至,秦可卿认为,石老太师被贬为官奴,一定心怀怨恨,只要挑拨几句,就会让他投向自己的家族。如此一来,贾瑾手里的东西,就会成为自己家族的。
可是,这次贾母的安排,让秦可卿明白,这位青和郡君可不是好惹的,大房能有今天,这里面青和郡君到底出了几分力,秦可卿根本就没有底。
秦可卿将信送出宁国府,一边焦急地等待回信,一面借口给姑姑惜春送份例,频繁地出入荣国府。可是贾瑾除了例行请安,很少来贾母这边,就连闺学都不去。让秦可卿的算盘打了空。
正文 180气不平元春起邪心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收费章节(12点)
180气不平元春起邪心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ps:求评。评论区空落落的,没信心。哪怕你是看盗版的,也来起点冒个泡吧。
贾瑾自从挨了打,被父母兄嫂送回屋子以后,贾赦和贾琏就避了出去,邢夫人和王熙凤守着为贾瑾上药。
褪下衣衫,贾瑾的背上红了一大片,好在贾瑾的身份地位,注定了她的衣衫大多是绫罗绸缎,就连内衣也是上用的丝绸,所以,贾瑾虽然挨了贾母的拐杖,却不曾破了皮。可是邢夫人依旧心疼得泪水涟涟:“老太太也太重手了,若是伤了身子,可怎么好?你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何不顺着老太太些个,也少了这番皮肉之苦,我也少担心些。”
贾瑾道:“母亲,让母亲担心,是女儿的不是。只是女儿一直很害怕。若是一直顺着老太太,让老太太继续这么偏心下去,若是将来,那边欲壑难填,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可怎么好?……”
邢夫人和王熙凤长叹一声,贾母偏心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若是二房知道深浅,就不该住进了荣禧堂。如今这样,掩人耳目地空着荣禧堂正房,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白白让人笑话而已。
等贾瑾上好的药,贾赦和贾琏才进来。
贾赦道:“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知道跟家里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平白让老太太生这么大的气。若是你提早告诉我,我也好帮你遮掩一下。你可知道,当时,我有多担心吗?”
贾瑾道:“父亲,女儿将那《一田两作札》交给姑爹之前,就曾经想过。这《一田两作札》关系到了天下民生,也关系到了北边的军国大事。若是成功了还好,若是失败了,这后果……。女儿当初也想交给父亲和哥哥的,可是女儿想着,父亲和哥哥刚刚在部里打开了局面,若是想主持这《一田两作札》的贯彻实行,父亲和哥哥就不能留在京城了。那父亲和哥哥之前的努力岂不白费了。而且女儿的《一田两作札》本来就是一个想法,成与不成还是两说。”
贾瑾一面让人将林黛玉的书信拿来,一面道:“也亏得姑爹之前是兰台寺大夫,阅遍朝廷典藏,又舍得下血本。才有了这双季稻的问世。试想,这世上,又有哪个人,会愿意在那子虚乌有的事情上,砸下几十万、上百万的银钱?若不是巡盐御史实在是太险,女儿看姑爹也不会有这个魄力。”
贾赦和贾琏听贾瑾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换了自己,哪怕是知道贾瑾擅长农事,哪怕知道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把握,他们也不会让江南赋税生生地提高了两成。毕竟,江南负担着朝廷近四成的赋税,若是有个差池,就是搭上整个贾家,包括宁国府、荣国府和金陵老家的全部族人,都不够赔的。他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也不敢担这个干系。
也只有林如海,他可以将自己的田地都试行双季稻,也可以在他手里的林家族产的田地上试行双季稻,也只有林如海,可以利用他林家族长的身份,命令族人跟着他试行双季稻。甚至,也只有身陷险境、没有退路的林如海,会悬赏百姓跟他一起种植双季稻。
所以,今年,朝廷能在江南多收两成赋税,除了双季稻的关系,更与林如海本人的影响力分不开。
这么想开了,贾赦心里的气也平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心疼。至于贾琏,他是个怕老婆更怕妹妹的主,更不要说贾瑾处决赖嬷嬷一家的果断和狠辣,早就镇住了他,他哪里敢对贾瑾的决定有怨言?
贾瑾看看贾赦贾琏的神色,眼角的余光扫过邢夫人和王熙凤的脸庞,然后道:“父亲放心,且忍耐上几年。等朝廷准备好足够的粮草,那时候,父亲和哥哥在部里想必也站稳了脚跟,到时候,朝廷灭戎行动开始,只要父亲和哥哥还在户部、兵部,还有粮道上,这军功势必跑不了。朝廷现有着英国公、璐国公,两位战神,到那时,父亲只要跟着后面喝汤就是了。”
邢夫人和王熙凤一听,喜笑颜开。这天底下最大的功劳,不就是灭国之功吗?之前朝廷灭北狄的那场,他们大房没有赶上,如今赶上这一场,也是极好的。
贾赦等人见贾瑾精神不济,安慰了贾瑾几句,吩咐她好好养伤,就离开了。
贾母责打贾瑾的事情虽然事先屏退了下人,可是这样的事情到底避不过赵姨娘这样在贾家繁衍了几代的家生子。赵姨娘知道贾母正房的事情以后,心里也琢磨开了。
自己不过是一个丫头上去的贱妾,一把年纪了,还要给王夫人打帘子,说是姨娘,可是一点体面都没有。自己虽然是贾母屋子里出来的,可是却不得上面主子的心。贾母就不用说了,老爷又不管事情,王夫人也不愿意自己母子三个出头。
赵姨娘一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心里就添了许多愁绪。女儿就不用说了,自幼被王夫人抱走,眼里只有王夫人,根本就没有自己这个亲娘。再说,女儿的前程就拿捏在王夫人的手里,自己一个贱妾,在女儿的婚姻大事上,根本就使不上力。罢罢罢,这个女儿,不求其他,只求她将来不要跟着别人一起作践她兄弟就成。至于其他的,赵姨娘也无所谓了。
赵姨娘如今已经是年老色衰,要不是贾政年纪也大了,又有心无力,这二房势必会再往里抬几个姨娘进来,那个时候,这屋子里,越发没有赵姨娘站的地儿了。
赵姨娘想到自己那个儿子,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自己这辈子,能养了那样一个儿子,也不枉自己拼了半辈子,挣了半辈子。
赵姨娘是贾家的家生子,贾家背地里的龌龊,贾家那些下人们都是些什么东西,赵姨娘清楚得很。赵姨娘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能有今天,有很大的功劳,要归大房的那位青和郡君。
赵姨娘也知道,小孩子很容易学坏。贾环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贾宝玉的妨碍,王夫人一直都想方设法地压着贾环,不让贾环出头。若不是贾瑾对贾环的教导,还让贾环跟着去读书,自己那个儿子势必会去学贾宝玉那些没出息的举动。
贾宝玉做那些事情,人人都叫好,是因为贾宝玉得宠,又是嫡出,更因为衔玉而生,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若是自己的儿子也学那样的行事,那这荣国府里还不可了劲儿地糟蹋环儿,再加上自己的性子越来越急,这……
赵姨娘越想越害怕,她发誓,要跟着贾瑾走,跟着大房走。虽然她是二房老爷的妾,可是二房不会让她的儿子有出头的日子,而大房却让她的儿子有了希望。
赵姨娘的后半辈子,就指望贾环了。
王夫人回到自己的屋子,也顾不上贾政直接去了外书房。她终于知道,自己对贾环这个庶子做的一切,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她心底的滋味是怎样的了。贾瑾为了父亲,宁可便宜了外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丈夫贾政得益。
王夫人心中妒恨交加。她通过薛家的人脉,将消息送给了贾元春。
贾元春坐在自己的屋子里,想起了母亲的话,对贾瑾又生了一层恨意:“二妹妹,你就这么见不得我好吗?”
贾元春知道,在东宫,决定女人地位的,除了太子的宠爱,就只有娘家的势力了。自己的父亲不过是工部员外郎,这样的官位,根本就拿不出手。自己之所以在东宫有些体面,不过是因为自己是荣国府的正经爵爷贾赦的侄女。贾赦身上有两个爵位,自己的堂兄弟贾琏的身上也有一个爵位,就连自己的堂妹贾瑾,也是皇帝册封的郡君,所以,自己才能力压太子众多妾侍一头。
若是贾瑾在贾母跟前的话传出去……
贾元春打了个冷战。那自己不被太子的妾侍们吃了,那就有鬼了。
贾元春成为太子妾侍这么久,第一次坐在灯前细想,自己有什么资格往上爬。贾元春想着,论宠爱,太子一个月,有八天左右是在太子妃哪里度过的,剩下的也只有五六天在张美人那里过的,自己每个月能轮到三天,其他的妾侍又分去了八天,剩下的日子,太子喜欢一个人在书房度过。曾经有人闯书房,被太子丢了出来,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人了。太子的书房成为了东宫所有嫔御的禁地,就连太子妃也不例外。
贾元春数了数自己承宠的日子,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可是贾元春吃不准,自己还算受宠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太子心里有她,贾元春这个人,还是因为自己那个堂妹的关系。
贾元春第一次真正将自己堂妹的功绩记进了心。
贾元春想,自己想要在宫里再进一步,也只有讨好太子,然后生个孩子。讨好太子,需要跟太子身边的人打好关系,需要人手帮忙打听消息,她才能拿捏住太子的脾气,才能随时随地地知道太子的心情,不会激怒了太子。就连生孩子,也需要药材养身子。
贾元春迫切地需要银钱,也迫切地需要人脉。她将主意打到了薛家的头上。
正文 181气不平元春起邪心 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收费章节(8点)
181气不平元春起邪心 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且说贾元春在灯下沉思半宿,才发觉,她在东宫的地位跟她是荣国府的千金小姐是分不开的。不过如今荣国府的正经爵爷是贾赦,不是她的父亲贾政。所以,她才迟迟不得升迁,因为贾母一旦故去,她的父母就不得不搬出荣国府,到那时,她也不能以国公府的千金小姐自居了。
可是,如今的她也不可能像原著里一样,一直压着大房不出头。如今的贾赦贾琏父子可是实打实的朝廷命官,就是联合王家和薛家的力量也不能够,何况,世交之中的史家早已经淡出原本金陵四大家族的圈子了呢。
贾元春发现自己走入了一个怪圈。她需要地位,她的地位又跟荣国府分不开,没有地位,就没有宠爱,没有宠爱就会造成她对荣国府的影响力的下降,她对荣国府的影响力的下降,会使得她的父亲贾政最后必定会离开荣国府,那么她也不再是荣国府的千金小姐,也就是说,没了荣国府做后盾的她,会成为冷宫中又一个怨妇。
贾元春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定要将荣国府拿捏在手里。没了荣国府,她贾元春不过是工部员外郎的女儿,在宫里可以说什么都不是。也只有她的父亲,她的兄弟继承了荣国府,她才是公侯小姐,她才能从荣国府里拿银子,让自己有余力上下打点,让自己继续往上爬。
贾元春迫切地需要银钱,好上下打点,为自己争宠做准备。
薛宝钗一向自视甚高。
其中,固然是因为她天生姿色不凡,也因为她在诗词之上,一向不输人。就连家里给薛蟠请的先生们也对薛宝钗的文采赞不绝口。薛家在金陵也算是大户人家,无论是整个薛氏家族,还是薛宝钗所熟悉的、互有往来的人家之中,也没有在容貌和诗词上同时压过薛宝钗的人。
所以说,薛宝钗有这个资本,傲视群芳。
薛宝钗身为王夫人的外甥女,她也是听说过贾瑾,这位荣国府的千金小姐的事迹的。不过,从王夫人口中传出来的话和从王子腾夫人口中描述的那个人,那是大相庭径。
所以,薛宝钗自认对贾瑾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受朝廷正式册封的青和郡君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不爱读书、不通诗文、喜欢玩泥巴、精通农事、生性沉静、于人际往来既不热衷也不擅长,一个很孤傲、也有资本孤傲的小姑娘。
薛宝钗一直认为自己也常常为家里看账本、掌管家里的银钱出息,在理财方面,自己不会输给贾瑾,这个荣国府的千金小姐,自己差的,也不过是运气而已。
可是,在薛蟠的事情上,薛宝钗第一次认识到,她和贾瑾的差别,尤其是在身份上的差距。
原本,自己也不曾将那件事情放在心上。可是舅父的一封信,让自己家若无其事、雀跃北上成了一场异常狼狈的旅途。然后为了自己的哥哥,薛宝钗跟着自己的母亲,到处求饶,钱财不知道送出多少去,可是到头来,她也只能化身婢女,跪在地上听贾瑾说话。贾瑾轻飘飘的几句话,根本就没有、也不会出力,却让薛家心甘情愿,一次又一次地送上贵重的礼物,就是日后,薛家给这位青和郡君的礼物也不能轻了。
那个时候,薛宝钗是嫉妒的。为什么?为什么?她容貌不如我,文采不如我,样样不如我,为什么她是朝廷册封的郡君,受人尊崇,而我却要遭受这番耻辱。
可是薛宝钗却依旧要感激这位青和郡君贾瑾,因为贾瑾只第一个给她们薛家出主意的人,其他人收了礼物,也不过是一个劲儿的推脱,只有贾瑾给了她们一条路。
这件事情,让薛宝钗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身份的差距带来的一系列的不同。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繁枝末节,而是对外的影响力。以薛家的财力,薛宝钗的日子可以过得比任何人都舒心,就是她想要让自己的衣食住行跟贾瑾看齐,只要不碍了规矩,也是可以的。可是,薛蟠出了事,自己空有才华,却只能团团转、到处求人;而那青和郡君却可以瞬间找到根结,一次解决。这不是两人的才华有高低,而是身份和接触层面带来的眼界的不同。
所以,贾元春递出橄榄枝的时候,薛宝钗毫不犹豫地接下了。
薛姨妈事后知道女儿的决定以后,长叹一声,什么话都没有说。
薛姨妈也是王家的女儿,虽然读书不多,可是她却对身份差距有切肤之痛。她与王夫人本是亲姐妹,可是王夫人作为嫡姐,能够嫁入国公府,而她,却只能嫁为商人妇,哪怕是家财万贯又如何,哪怕是没有公婆让自己立规矩又如何?又有谁,能够比曾经是官宦千金、如今是商人妇的薛姨妈更了解身份地位之别?
以前,只能在薛姨妈跟前奉承的小官人家的女儿,如今却要薛姨妈送上礼物,才愿意见她。这叫薛姨妈如何不恨?
薛姨妈不想自己的女儿也过得自己这么委屈,她一直是用自己娘家的行为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的,她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跟自己一样,为身在商人家而遗憾。
所以,薛姨妈才会一出孝就带着一双儿女北上进京。
可是谁成想,偏偏在这个时候,薛蟠惹出了人命案子?
偏偏在这个时候,王家政敌也在找碴攻击王子腾?
薛姨妈只好带着一双儿女在半路上晃荡。
然后就是女儿薛宝钗为了薛蟠的事情,秘密进京。
原本,薛姨妈是不愿意女儿离开自己的身边的,这不符合规矩。薛姨妈也怕女儿一个人在路上出事。可是薛宝钗抬出了贾瑾,这位她所熟悉亲戚家的姑娘,也是常常一个人,去京郊的庄子上小住。
薛姨妈无法。在薛姨心中,女儿在好,也比不得能够给她养老送终的儿子,若是为了儿子,叫薛姨妈拿薛宝钗去换,薛姨妈也不会迟疑的。
所以,薛姨妈送走了自己的女儿。
薛蟠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是薛宝钗自从回来以后,就常常发呆。薛姨妈很担心,自己的女儿可不要出什么事情才好。
正文 182气不平元春起邪心 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收费章节(8点)
182气不平元春起邪心 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这一年,对贾瑾来说,过得特别快,刚从宫里回来,就发现侄女出生了,然后是中元节祭祖。贾芸在祭祖之后,当众给贾瑾磕了头。这是贾瑾对中元节祭祖唯一的印象。接着没过多久,又是中秋佳节。接着是重阳节,然后贾瑾就挨了贾母的打。
贾瑾虽然挨了贾母几拐杖,可是贾母毕竟年老气衰,手上没有多少力气,贾瑾又是个能吃能睡,每天都会打一会儿太极的人,所以没两天,贾瑾就能下地了。
贾瑾挨打,王夫人很得意,甚至纵容下人将这件事情往外传。且不说贾瑾自己不在意,就是族里,有不少人听说了前因后果之后,反而愿意跟着贾瑾走了。
没看见人家林姑姑,才跟着二姑姑住了多久,就成了乡君,如今又成了郡君。我们虽比不得林姑姑跟二姑姑的亲密,可我们跟二姑姑一样,都姓贾。若是我们也听二姑姑的,将来的前程还会少吗?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京里的贾氏族人几乎都住在宁荣街的后街上,大多是宁国府荣国府比较近的旁系族人,他们个个都指望这宁国府和荣国府的接济过日子。这些族人里面,喜欢胡闹的人有,想要上进的人也有。贾芸是什么人,族里的人都很清楚,虽然他读书还算用功,可是却没有什么天分,写得文章,那是狗屁不通,常常被家学里的太爷骂的主儿。
如今贾芸在贾瑾的帮助下,通过明算科,成为了官吏。其实在贾氏族人的眼中,那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贾氏族人中做官的人没几个,也不清楚明算科和进士科的区别,他们只知道,贾芸在荣国府二姑娘的帮助下,麻雀变凤凰,过了科举,成了官吏。
所以,贾瑾躺在屋子里养身子的时候,后街上不少族人都想尽办法,张罗了礼物来。尤其是那些自己想上进,或者家里有孩子的,都千方百计地想进来给贾瑾请安。贾瑾什么都没有说,等她养好了身子,一一见过了那些族人,个个隔着屏风,当面交代了几句。依旧照着贾芸贾蔷的例办理。一面让这些族人去藏书楼做事,一面教导他们术数。
如此一来,贾瑾变得更忙了。又要进行日常交际,在长辈跟前奉承,又要安排好自己手里的事情,还要批改族人送进来的功课。更要亲手做绣品给父母,以示孝道。
贾琏有王熙凤照应,贾瑾不会送绣品过去。贾母那里,贾瑾一般就送些吃食玩器什么的给贾母送去,最多再在贾母生辰的时候,送上自己亲手做的抹额。邢夫人那里也是如此,而且贾瑾知道,邢夫人好财,送给邢夫人的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古董,?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