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第58部分阅读
夏鼎 作者:po18
为坚毅神色,心中也暗暗叹服,果然能在一方面有成就之士,无不身具恒心毅力。
二人各自想着心事,就要走到馆驿门口,庆池突然一拍脑袋,大叫一声:“是了是了。”状若苦思冥想的难题忽然得到答案一般。
张仲曜眉头一皱,还未发问,庆池便恍然大悟般道:“适才看主公神色,虽然勉强将在下收为幕僚,却对吾的见解尚有许多保留。现在吾终于明白主公不肯采用吾所献计策的真正原因了。主公尚武,麾下文士亦能挽强弓,正所谓上行下效,听闻主公以军法治民,那么各处百姓都能成行列而战,而且战力恐怕不差。若是用了吾的计策,百姓心中不忿,又各怀武艺,只怕当即便要反了。如此悍民,就算是有大军数十万,只怕也难以压制,更何况军士原本与百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吾那自以为严丝合缝的理财之策,在主公的治下,便是取乱之道了。”
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面色惭愧地对张仲曜拱手,为刚才的举止告罪。这庆池虽然在计财方面心思深沉,但亦有其痴处,平素待人接物反不如一般商贾和儒生来的八面玲珑。
“这个同僚,日后倒是不难相处。”张仲曜微笑与他拱手道别,见门口有一个承影营的军士乔装做卖跌打药的江湖汉子,便将他叫了过来,掏出五十文铜钱买了五贴。跌打膏药乃是军中常备之物,需要随时补充,这一举动落在旁边禁军的眼里毫无异样。
张仲曜揣着那药贴回到驿馆,小心的关上房门,将暗藏在药膏夹层里用蜂蜡保存的薄薄一纸帛书取了出来,这是安西诸将就经略河西的重要事项对陈德的密报。若是不重要的事项,安西节度使是很愿意使用大宋军方的驿站系统的,每个月河西都会通过军驿向陈德呈上几件军书,倒快捷稳妥,也不怕朝廷查验。
“佑通因袭李卫公成法行军,效果很不错,照这么来,吐蕃部落拿他们是根本没有办法的。”陈德读过了张仲曜译出的密报,笑道。
当下驰猎军和锦帆军驻扎凉州,扫荡吐蕃残部,将他们向南驱赶。最初的计划是锦帆军留守凉州,而驰猎军出动,但在凉州往南便要穿过祁连山,进入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区,这一带地广人稀,骑军补给不便。后来罗佑通便按照当年李靖北击突厥时行军的法子,除了留下少部分军士在凉州警戒外,锦帆军和驰猎军一起出动。骡马化的步军所携带的辎重量是大大超过骑军的。骑兵高速奔驰一段路程后会需要很长的休息时间,平日也是缓缓行军。长途行军极远的路程,步军不但不会拖累骑军的速度,反而能使骑军奔袭更远的距离。而且依靠着步军坚实的营垒和军阵,原本不战即退的骑军有了更多战术选择。这种行军的方式,步军集群携带大量辎重,防守能力亦不弱,乃是战场上的支撑,而骑军则好像母舰所搭载的飞机,以步军集群为圆心,搜索扫荡周围数百里的草原,特别适合对付已经四散的吐蕃部落。
被驰猎军跟踪已经足足一月,眼看就要入冬,吐蕃拔海部的牛羊不但没有上膘,在不断的迁徙中反而掉膘掉得厉害。
“父亲,这么东躲西藏下去,迟早也要被汉人拖死,不如干脆集合族中勇士,与他们拼了吧!”少族长拔海末羊话虽然说得很硬,但脸上的神色却有些枯槁,夙夜警戒防备汉人骑兵偷袭,连日来都不得休息,便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也吃不住。
“你要战,那也要敌人和你战才行,这些汉人骑兵小群三五骑,大群百多骑,到处都是,勇士们一靠上前去,几百步以外他们转身便跑,我们退回来,他们又跟上来,阴魂不散,不知打的什么主意。”二儿子拔海又专颇为气愤地挥舞着手里的弯刀。
拔海牟之脸色阴沉,为了躲避这汉军骑兵的跟踪,部落一直迁徙,牛羊已死了两成,许多老人孩子,拔海部估计活不过这个冬天,该死。后面跟着的汉人简直就和狼群一样,根本不与拔海部的勇士交战,只远远地缀在后面。根据出去哨探的勇士得到的消息,周围几百里的地方都有汉骑出没的痕迹,也就是说,拔海部落无论如何都逃不脱这些汉骑的耳目。所不知道的是,这些汉骑到底在等待什么?或者是,等待着拔海部落的命运是什么?
“再这样跑下去,部落就要散了。”拔海牟之缓缓道,“不要理会那些汉人骑兵,就地休整三天,三天之后再出发。”
两天之后,拔海牟之知道了等待的结果,大约五千多人的汉人步军靠近了拔海部偶的营地。
“把抛石机,连弩车赶快架设起来。长枪营披甲,掩护弓弩营向前放箭,陌刀营准备杀进去,刀盾营负责放火。”锦帆军林宏望着拔海部落连绵的营帐,里面影影绰绰有不少女人孩子的身影,熟练利落的下达着命令,他原本以为锦帆军没什么建功的机会,谁知随着罗佑通提出来的新战术,锦帆军反而成了每次攻打草原部落的主力,而驰猎军的任务则是侦查,追踪吐蕃部落,隔断战场附近吐蕃部落之间的联系。这一个多月来,犁庭扫|岤的事儿锦帆军已经干过好多回了,一次比一次熟练,没有城墙保护的部落在训练有素的战争机器面前,只有粉碎和臣服两种命运而已。
“等驰猎军的军使劝降回来,辎重营会第一次投射石弹和猛火油弹,驰猎军会第二次派出军使劝降,如果这些蛮族还是冥顽不灵的话,就该轮到我们动手了。”刀盾营十夫长周筠向亢山道安西军在凉州城下抓了将近三千多俘虏。周筠原来都是禁军中的都头,耍的一手好刀法,在凉州城下投了安西军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便被补充到锦帆军刀盾营。
\大哥,你说这些吐蕃蛮子,降还是不降?”虽然周筠在军中的职位只是十夫长,老兄弟亢山却不改对他的恭敬。
“吐蕃蛮子不见棺材不掉泪,见识过吾锦帆军的手段后,大概就要降了。”周筠“噗”的一声吐出一块树胶。因为他和亢山都是光身汉子,不免有些乱花钱的习性。这是出发前用一贯钱从一个胡商那里买的稀奇玩意儿,周筠买了一块后极喜欢上了这东西,尤其喜欢在开战前嚼上一阵,嚼完了以后用一块绸帕包好,洗干净以后下次还可以再嚼。
虽然加入锦帆军时间很短,官职也从原先禁军中的都头降到了十夫长,周筠却对安西军有了一些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这里当军士,两个字,爽快。扫灭吐蕃部落这几仗拉下来,有时候周筠觉得自己好像戏文里面薛仁贵征西一般,三箭定天山,所向披靡,安西军军官晋升的路线也很简单明了,武艺、功勋、人望,周筠觉得自己的位子还是很有机会往上挪的。
打着白旗地驰猎军军使很快返回,带来拔海部落的回答,族长拔海牟之愿意献上一半的女人和牲畜,只要安西军放开道路,部落将远远迁徙到大非川以南的高原。在被汉人大军赶上之后,拔海牟之心中已经不住的咒骂自己,为何要贪图河湟地带水草丰美而留了下来,眼下就是要走也走不掉了。不过这个回答,对驰猎军指挥使罗佑通而言,只有一个意思。
“林将军,看来还是要有劳锦帆军。”罗佑通看着远方惶惶不可终日地部落牧民趴在围栏上向汉军军阵这边张望,骑着健马的五千多部落男丁携带了武器聚集在部落营地旁边,却只是盘着马匹,并不敢主动向锦帆军的军阵发动攻击。“这个部落有两万人呢,收拾了它,青唐城北面就再没有大的吐蕃部落了。”林宏缓缓道,转身命辎重营开始抛射石弹和猛火油罐子,各重步兵营与弓弩营则准备上前。周围的驰猎军骑兵也开始集合起千人队,准备逆击硬冲步军军阵的吐蕃骑兵。
数百部抛石机同时发动,覆盖性地对部落营地的打击,这样的威势不是弓弩所能比拟的,尤其是这些抛石机所抛射的弹子中间,还夹杂着大量装满火油的陶罐子,引线在抛射前已经点燃,在空中闪着明灭的火星,扎在地面上,就是一滩流动的火油,砸在帐幕上,顿时便有老弱妇孺尖叫着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实心的石弹则不断将大地砸得微微震颤,偶尔有人畜躲避不及,就是脑浆迸裂,筋断骨折的下场。
满耳充斥着族人的哀号,身边几个亲信贵族全都用乞求的眼光看着自己,拔海牟之痛苦地闭上眼睛。
注:见《唐李问对》
太宗曰:“平突厥时用正兵,今言正兵,何也?”
靖曰:“诸葛亮七擒孟获,无他道,正兵而已矣。”
太宗曰:“晋马隆讨凉州,亦是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用鹿角车营;路狭,则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信乎,正兵古人所重也!”
靖曰:“臣讨突厥,西行数千里。若非正兵,安能致远?偏箱、鹿角,兵之大要: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束部伍,三者迭相为用。斯马隆所得古法深也!”
作者: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几乎极端偏重攻击能力的兵种,而防守能力很弱,所以游牧民族决战,往往一锤定音。
在步兵的帮助下,骑兵能走得更远。游牧民族也是如此,他们的骑兵母舰,就是部落。成吉思汗远征都是整个部落男女老少一起出动的。
草原决战,汉军战争效果的关键就是摧毁部落,彻底消灭其战争潜力。游牧骑军则要全力阻止汉人的步军主力发现、追上、贴近部落,因为充斥着老弱妇孺牛羊牲畜的部落本身战斗能力远远不如专业的战争机器的。
正文 第十六章雄心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1012 16:21:32 本章字数:3129
若是来了一万骑军,拔海牟之还能带领族中勇士最后一搏,死也死得有些样子,可汉军这样的打法,将整个营地烧成白灰,自己也不付出一丝伤亡,族人也是白白死了。硬冲汉军步阵也是送死。分散逃亡更不可能。如果丢弃老弱妇孺,率领几千能骑马的勇士突围而去,且不说能否逃得出去,大部分族人是不可能丢下自己的老婆孩子独自逃生的。
终于,拔海牟之,单人独骑穿过了两军之间的空地,来到驰猎军都指挥使罗佑通的面前,罗佑通勒住马嚼,健马颇为烦躁地刨打着脚下的砾石。罗佑通颇为玩味地打量着纵横河西的大半生的部落首领,只见他单膝跪地,开口求饶:“拔海部落愿降,男女老少一万五千四百口,听从安西军大人的发落。”
同样的场景发生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南北草原,戈壁和山谷,一支又一支游牧部落被爪牙锋利的安西各军俘获,部落中精选的勇士反过来加强了安西军中骑军的力量。不光是骑兵力量得到大大加强,步军在长途奔袭中逐步克服了对骑兵集群的恐惧,教戎军指挥使李斯甚至夸口,现在教戎军独自出塞遭遇优势骑兵的围攻,也能够如当年汉军李陵麾下精锐一般,且战且行,一直杀回河西,或者支撑到别军来援。事实也是如此,教戎军经常以自身的骠骑营为耳目,长驱向北数百里,扫荡走廊北面的草原部落。
寒来暑往,各军作战无数,只不过刻意地掩饰下,朝廷只觉得安西军对河西的经略并不稳固,四面的蛮族部落都在反抗,这点可以从安西军呈报给陈德如雪片般的大小战报知道。
“丞相,看来近日西边各蛮族有些不稳啊。”赵炅拍打着兵部整理的安西军报,叹道,“西北蛮族不过是贪图中原的绸缎茶叶,再就是想多出售一些青盐而已,只需羁縻,便不为大患,可这陈德部下只知威压而不知怀柔,将近一年来,和附近部落发生的冲突,竟然比董遵诲驻扎西北十几年都多。”赵炅倒不是很担心西北,毕竟那里的蛮族还是一盘散沙,和东北方已经是庞然大物的辽国完全不同。
这折子的内容赵普早已阅过,听赵普发问,他微微闭着的眼睛睁开,透出一缕寒光,拈了拈胡须,沉声道:“安西军诸将皆是桀骜不驯之徒,屡次驱赶朝廷委派的官吏,上下自专,役使百姓。让他们在蛮族那里吃点苦头也好。”这一年来,丞相府、吏部和兵部多次向河西委派文武官员,要求点验兵马,谁知安西诸将居然全不卖帐,有教养的如练锐军,新官到任当天便奉送了白璧一对,客客气气地请他打道回府。不客气的如骠骑军,直接开到了塞外讨伐蛮族,留下空空荡荡的城寨,出征第二日,便有草原部落来攻,将留在城寨中的大宋官员枭首而去。虽然明知道辛古是借刀杀人,但灵州远在瀚海之中,朝廷力量全在河朔一带,待机攻打太原,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上会问陈德,何以制河西诸将,陈德那斯回答,但以恩义相结,羁縻而已。看来是真的了,”赵炅又将另外一片折子交给赵普看,仍然是对河西送给陈德的军报,安西军这一年来战斗频繁,也有不少军官损失,折子上清楚写明,大小将官空缺全都由下面推举产生,不过报知陈德而已。
“这安西军简直就是一伙不服王化的骄兵悍将,不但陈德掌控不了各军,各军指挥使也掌控不了各部,你看,连校尉空缺也都由营中百夫长共推,军主连干预都不能。真是可笑啊可笑。”赵炅原本对陈德尚有几分忌惮,但了解安西军中除了几个大将之外,底下军官全由军士推举,这几乎就是五代时兵骄逐帅的翻版,这陈德看来对手下的控制能力当真如此之弱,也不难理解为何当全军将士眷属被困在岚州时他为何甘愿到汴梁为质了,因为如果他不来,底下作乱的士兵会把砍为肉酱,不能满足部下要求的主帅大将往往死的很惨,这乃是五代常见的景象。
“陛下,另有探子密报说,陈德在河西深孚众望,就连普通军士百姓,也对他忠心备至,开口必称“主公”,一心盼望他早日归来。”赵普慢吞吞地说道,其实他的想法与赵炅距离不远。兵骄逐帅给大宋君臣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削藩镇,收兵权都是为了除此弊端,若是陈德一边放手让这些骄兵悍将为所欲为,一边还能保持对军队高度的控制权,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仙了。不过做丞相的,总不能皇帝说是就是,总要有点拾遗补缺。
“这个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赵炅将手中关于安西的奏折都交给赵普,沉声道,“前朝藩镇,对朝廷还不是口口声声的效忠,结果如何?”说到后来,赵炅也有些咬牙切齿,大宋赵氏对藩镇的憎恶,比契丹更深,眼下河西藩镇简直是集天下骄兵悍将之大成,层层都由下面推举出来,简直把天理都要翻过来了。
“不过,今日吾在汴梁斩了陈德,依着那河西诸将的习性,只怕明日便推举一个主帅出来。倒还不如留他在汴梁,利用他素日对旧部的恩义,稳住河西,待东面事了,吾御驾亲征,铲平这股骄兵悍将。”
人心隔肚皮,陈德在安西军中威望如何实在难以查知,若是单单依照奏折密报的说法,州府官员对当朝官家的忠心无二,可谓比天高比海深,就算契丹人杀过来,让这些官员把家小都杀了犒赏将士守城都毫无问题,可实际上呢?
“不过,官家倒是说中了一件事,现在就算是杀了陈德,对收服河西也毫无益处,这些骄兵悍将会在第二天推举出一个主帅来,说不定比陈德更加暴虐,说不定转身就易帜投靠了契丹。”赵普轻轻叹了一口气,附和道。因为部下桀骜不驯而保住性命,这陈德还真是好命。
君臣二人商定了对陈德的处置,过了这个冬天,平定太原,收服燕云,规模宏大的北伐之役就要拉开序幕,陈德作为不安定因素,将赵德昭一样,被赵炅带在身边随扈。
正月一至,赵炅便将分遣众将,发兵攻打隆州、盂州、汾州、沁州等河东州府,割裂北汉军,以孤立太原。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四路大军并进,由曹彬统率,把太原围个水泄不通。云州观察使郭进扼守石岭关,挡住从北救援北汉的辽军。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挡住东两面救援北汉之辽军。
这就好比一场狩猎,各路大将率兵并将北汉这头与中原角逐多年的公鹿团团围住,绊倒在地,按住头颈,锁住四肢,让它不能反抗。
这时,最光辉的时刻将留给赵炅本人,他会像唐太宗当年一样御驾亲征,亲率禁军主力直趋太原。给这个中原朝廷的百年宿敌以最后的致命一击,一统天下。北汉兵虽然坚韧彪悍,但总数不过五六万人,大宋数十万禁军全力一击,必将土崩瓦解。
然后,便是北伐燕云,赵炅和赵普、曹彬等心腹重臣早已商定,攻克太原后,先不着急发下犒赏,免得将士们得了财帛无心作战,所谓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收复燕云。
只要收复了燕云,赵炅心头因为斧声烛影而背负的罪恶感就彻底消除了,天下人对他这个真龙天子再也说不出半分不是来。当年唐太宗还不是杀了两个兄弟,囚禁了父亲得来的皇位,可是他扫平突厥,将天下治理得花团锦簇,谁人提起贞观之治来,都要交口称赞,哪三个倒霉的人,不过是真正的皇者路边不开眼的石子儿罢了。
赵炅长呼了一口气,长身而起,负手立于窗前,眼看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将皇宫御内妆点成一个银白的世界,偶尔有太监宫女在游廊间匆匆走过,一个个鼻子眼睛冻得红通通的。一股寒风从窗外吹进来,因为批阅奏折而浑身发热,颇有些头昏的赵炅只觉浑身一阵舒爽,屋里熊熊的炭火烤得他喉咙有些发干,心头也有一股火焰在燃烧一样,就在这志得意满地时候,忽然想起李煜,听说江南小周后倒是个天姿国色的美人儿,可惜红颜薄命,死在半路上。
“这李煜治国不行,词却是写得极好,‘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是何等意境,又是娇柔的美人儿。若是那小周后尚在,传召进宫来,肆意亵玩一番,当真别有一番味道。”赵炅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古怪的想法,心头邪火更炽,暗暗为不能一亲芳泽而有些惋惜。焚琴煮鹤之举,正是他的最爱。皇帝做了快三年,对争宠的妃嫔宫女已经有些腻味了。
正文 第十七章流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1012 16:21:32 本章字数:3103
寒冬已致,连汴梁都下起了鹅毛大雪,西北却更是苦寒,凌厉的北风,从早吹到晚,寒风里夹着雪粒,冷得仿佛刀子一般,带着沙子和尘土,彻入骨髓。敦煌城头,翘首遥望的周后冷不丁一个喷嚏,不自觉地将身上的白叠斗篷又裹紧了几分,身旁婢女劝道:“夫人,天色将晚,早些回去吧。”
周后摇了摇头,没有说话。面纱轻拂,昭君帽下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几缕秀发,一双似剪眸,遥望着远方天际。
黑色的城头,渐渐覆盖了一层薄薄地雪,立于垛堞后面遥望的主婢二人,也慢慢地和雪人相似。只是周围守城的军士都不敢上来相劝。陈德与黄雯留质汴梁,回鹘公主居住甘州,这敦煌城中和主公有些关系的,便只剩下周夫人了。
入冬以后,虽然安西军安排了民户从事匠作场的外围劳作,修补城墙,习武练箭等等。但民户们总是要比农忙的时候要闲一些,加上整天都窝在城寨里面,要寻个乐子,于是,说书先生的生意便红火起来。
兵荒马乱的年月,三国话本最受欢迎,在安西军中本多南人,其它的则是西北人氏,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刘关张蜀国一方,而敌视同样占据中原的曹操。更有那饶舌之徒,将陈德比作刘玄德,辛古、萧九乃是与主公肝胆相照的关张二将,而谁是赵子龙的问题尚在争执不休,甘、肃两州流传的英雄谱里说是李斯,其它各州也有的说是张仲曜,有的说是于伏仁轨,而马超的位子,于伏仁轨与罗佑通都各有拥护者。这段时间,河西各城寨里最常见的景象,便是劳作一天的男女老少聚在茶社酒馆之中,一壶茶,两角酒,炒豌豆和五香瓜子各半碟,听上先生说一段话本,然后大家颇有兴致地争论当今五虎上将的名次。这些因缘附会的解说越来越流行,安西军诸将也没有加以阻止,不少军官还以此为荣。
到了后来,陈德的女眷也被好事者对号入座,黄雯与周后被附会成了甘糜二位夫人,回鹘公主是孙尚香,那些加入安西军的回鹘勇士倒也不以为忤逆,反而和汉军一起讨论回鹘英雄里面谁是周瑜,谁是鲁肃的问题。大家似乎都觉得,现在蜀国和江东成了一家,扫灭中原满朝的白脸j臣,似乎是指日可待了。
这些风言风语传到周后耳中,她表面上只付诸一笑,心情有些恼怒,有些失落,更多的却是越来越有些忐忑不安。
满城里知道周后真正身份的只有萧九一人而已,其他人都只当她是陈德的夫人。这时代的人并不像后世那般独立,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总是不自觉的希望头上有一个英明神武的领袖来关照着自己,现在寄托着安西军民人望的陈德与黄雯都被迫寓居汴梁,而陈德与黄雯在安西军民中几乎高到极致的威望,都顺理成章的由她生受了下来。
周后不似黄雯那样和煦和亲,出入总面罩轻纱,举止却宛若天成地给人以雍容华美之感。她出现在哪里,就必然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不管是为货品价格争得面红耳赤的,还是旁若无人口沫横飞的,甚至正在打骂孩童的,一看到这个全身从头到脚笼昭君帽下和斗篷下的婀娜身影,都会不自觉的把声量放低下来。男人会把肮脏的衣袖背在身后,女人会不自觉地偷偷拿手理一理头发,身边有镜子的都会瞄上一眼,总之,都想在这位周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体面有礼来。敦煌城里负责治安的捕快甚至戏称,军兵百姓不管如何马蚤动,只要周夫人一到,立刻便会恢复秩序,个个都变成彬彬有礼的君子。
就连掌管敦煌的萧九,偶尔觐见周后时那种恭敬和客气的态度,也令周后迷惑,他到底是尊重自己是江南国后,还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了陈德的一位夫人。伴随着河西军民几乎把她当成了主公陈德留在河西的一种象征,周后有时也会陷入身份的困惑,她会注意自己的仪表,甚至会为偶尔看到的不平事,她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了这个夫人的角色,去为这些子民排忧解难。
敦煌城头,戍守的军士颇有些尊敬地看着周后几乎已成雪雕一般的背景。他知道,夫人在等待一支西出玉门关的军队返回。
终于,远方风雪交加的地平线上,一杆红旗一跃而出,在越来越大的雪片夹着这飞沙里,仿佛一团火,叫人眼前一亮。“夫人,他们回来了!”早已动得嘴唇发紫的婢女欢呼雀跃道,随即皱起眉头,在这冰天雪地里站得太久,脚早已冻得麻木,刚才跺了两下,立刻痛得钻心。
教戎军骠骑营百夫长李朗左手握着软软地马缰,右手下垂搭在鞍上,裹在狼皮大氅里的身体斜歪着。他便是李煜托孤给陈德的李天和,到了岚州后化名为李朗。
陈德赴汴梁为质,原本是将李朗托付给乡校祭酒梁左丘与萧九共同教导,希望他能够学成文武全才。这李朗不知何故,居然子不肖父,执意要从军历练。不知李朗身份的梁左丘大为赞赏,萧九无法,只得密报陈德,陈德想李朗今年已经年满十八,应该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便叮嘱萧九叫李朗去投入军纪最好的教戎军,若是本事不够,那他自己也没话说。
国朝自古以来都是穷文富武。金陵李氏虽然重文轻武,但豪门子弟不指望进士及第,便无须皓首穷经,为人父母地大都希望子女能够文武双全,不少纨绔子弟也以习武为名干些飞鹰走狗的勾当。因此这武教习便和文先生一样,每家王府都养了好几个。李朗少时便有王府的教习指导练习马术射箭,根基打得尚算扎实。遭变大变之后,更加勤练不辍,身边又多是牙军营的悍卒请教。因此,李朗只凭着一身弓马功夫,居然硬是通过了教戎军军士的选拔,更由于他识文断字,熟读兵书,犹能照顾部属,一年之内,先以勇力夺了十夫长,后来又被推举为都头,十八岁为百夫长,放眼安西军中,也是一桩异数。
此时李朗手下的骑兵个个都和他一样,疲惫不堪,有的人还受了伤,好几匹马背上驮着装满骨灰罐子的白叠布口袋。可是,每个人的神色都兴奋不已。就连那疲倦地几乎连眼睛都快要合拢了的掌旗兵,也奋力将那杆教戎军大旗向前擎起,北风呼啸,迎风翻卷着大旗仿佛要将掌旗军士连人带马吹翻在地,那大旗却只是猎猎飞舞,更显出一种坚韧的力量。
来到城内,近百骑兵交验了印信后,缓缓通过城门洞。
这一年多经营天山南北,确实和陈德当初预想的一样,在天山南麓进军十分顺利,沙漠中以绿洲农业和接待往来商贩为生的村镇十分欢迎安西军重返西域,因为这就意味着东西商路贸易的重新繁荣,当地居民的生活会因此而更加富足。因此,负责经营天山南麓的练锐军只以两千轻兵西进,就一直前出到了于阗国西境,并且和于阗国主李圣天建立了良好的联系。
而天山北麓的情况则比陈德所想更为复杂,不光有得到喀拉汗国支持的高昌回鹘盘踞在从龟兹到西州的广大区域,还有数量极为巨大的马贼出没,这一年多来,教戎军最主要的作战对手不是高昌回鹘,而是肃清小则数百人,大则数千人的马贼。剿匪作战的难度甚至比骠骑军征服草原部落的难度还要大。
进了城里,李郎将用来遮挡风沙的面巾拉到脖子,露出一张俊脸,两道浓眉下面,一双眼睛里透着与他的面容不相称的成熟气质。细细看来,竟然与寓居汴梁的陇西郡公李煜有三分相肖之处。他的目光锐利,一扫便看到从城上匆匆走下,正在人丛中关切地看着自己的周后。李郎胸口上被马贼刺伤的地方有似火烧似地疼痛,目光旋即暗淡了下来,转到别处,仿佛从来不认识周夫人一般。
门洞里面早有得到消息的军事眷属数百人在几十步外翘首相侯。安西军规矩甚严,即便是官兵在城门口遇见等候的眷属,也只能在兵将归营后方能回家,这些眷属聚集在这里等待,不过是为了看上一眼,确认出征的儿子、丈夫、父亲安然归来罢了。当然,端坐马上地骑兵们也会和站在街道两旁家人打几声招呼,而没有看到家人平安返回的眷属,有的当场便失声痛哭,有的默默地带着孩子转回房舍,等待着军府确认噩耗。
骠骑们无暇停留,径直穿过街道,来到萧九日常办公所在的沙州刺史衙署,李郎通报之后大步入内。其时天色已黑,萧九仍然在衙署之内办公,他别无家小,每日白天处理各军往来上奏,晚上则整理思绪,将重要之事报与陈德和辛古知晓。
正文 第十八章误解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1012 16:21:33 本章字数:3328
萧九衙署前高挂着的灯笼,上面用隶书大大地写着“安西”两字,这一年多来,教戎练锐两军无数袍泽血洒大漠,便是叫马贼远远看见这两字便望风逃遁。
“李都头,此番联络伊州刺史陈在礼,结果如何?”埋首于案牍之中的萧九抬起头来,对他温和地笑笑。
李朗眼观鼻,鼻观心,面沉似水,双手抱拳,沉声道:“启禀萧将军,伊州刺史陈在礼,已经决定率全州军民投入安西,只待大人前往安抚点验。”
“什么?”萧九大喜过望,派李朗这一百多人前去联络伊州,原本只想与陈在礼一起联手对付马贼,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朗居然能说服陈在礼来归。
伊州州将陈在礼乃是安西四镇余脉,第十几代先祖起便在伊州为将,朝廷将安西四镇主力调回中原后,吐蕃、回鹘相继来侵,陈氏诸将与周遭胡虏虚以逶迤,苦苦维持局面,直到今日。这陈在礼手下可是有将近三千精兵啊,皆是与回鹘、马贼交战中千锤百炼下来的精锐悍卒,而陈在礼本人,也被西域尚存的安西四镇余脉奉为首领。教戎、练锐两军进入西域以来,所收服划地自守的汉兵虽然不少,大都只有数百人一股,或者干脆就是一些武装了的村落,得到盘踞在西域将近两百年的安西陈氏的投效,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陈氏领有伊州已历数百年,虽然对我军并无恶感,但却总不愿归顺。不知此番为何如此干脆?”萧九抬头,忽然发现李朗的面颊白得像纸一样,脸色一变,问道:“李校尉,你可是受了重伤?”
李朗以右手扶着左肩下侧,勉强笑道:“不妨事,被贼子咬了一口。”
萧九见状脸色一沉,喝道:“既然身上有伤,交完令便赶快回营疗伤调理。伊州情状,明日再报知与我,或者回头你派一名口舌便给的军士前来报告即可。”他对于李朗的身份心知肚明。从安西军的角度来看,军中有金陵李氏、后蜀孟氏后人,日后江南、蜀中两地便可传檄而定。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萧九也是做过托孤之臣的,自然也不希望李朗出事。
李朗本想将事情禀报清楚再行回营料理伤情,伤口处的剧痛一阵强过一阵,若不是靠着毅力支撑,只怕早已痛晕了过去。他的背已经全部汗湿,便拱手道:“谢萧将军体恤。”转身缓慢走出了正堂。萧九凝视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李朗遥遥晃晃地骑乘着战马返回军营,他适才全凭这一股蛮劲撑着精气,现在交完了令,整个人松弛下来,剧痛和疲劳如同潮水一般阵阵袭来,几乎便要在马上晕厥过去。这趟伊州之行中的场景便如同走马灯似地在眼前晃来晃去。
“归顺朝廷,为什么要归顺朝廷?朝廷给了我们什么好处,西域汉人断头洒血,开垦了这片土地。朝廷一声令下便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四镇子民尽数沦为异族牛马,为奴为婢的时候,朝廷在哪里?西域汉人血流成河,妻离子散的时候,朝廷在哪里?由汉至唐,由唐至宋,我西域士民,不过是朝廷眼中的弃子而已。”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伊州骑军都头蔡涟愤愤不平的面容浮现在面前。就是这蔡涟,带领五十骑兵去阻截三百马贼,最后丧身胡尘,被挑在马槊上的首级仍然怒目圆睁,那逼视的眼光让李朗不敢正视。
“混蛋,我们是汉家军队,将士的墓碑上当然要刻汉字!”伊州州将陈在礼怒气勃勃地训斥着一个不小心问墓碑用回鹘字还是汉字来铭刻阵亡军人姓名的工匠。伊州沦陷数百年,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分别向吐蕃和回鹘称臣求和,献上土地和子女玉帛,这些屈辱的回忆,是历代陈氏守将心中最不能揭开的伤疤。数百年来,吐蕃和回鹘人在伊州生息繁衍,与汉人杂居在一起,渐渐地便有了混种的趋势。而守将陈氏保持伊州独立性的一条原则便是,军中只通行汉语,死后墓碑一律只铭刻汉字。
左胸上的创口又似燃烧一样的剧痛传来,“噗”的一声,是那马贼魁首一槊刺来,只要往下偏上数分,就要刺中心口,不知为何,自己却似乎感觉不到疼痛,不待那凉沁沁地槊尖旋转翻搅,左手死命地抓住槊杆。
“喝!”地大叫一声,对面那敌人地眼眸中终于透出了一股恐惧,不待他撒手躲避,自己运起全身力气,忍住疼痛,将那槊杆往里拉了几分,右手刀落,站在那敌酋的脖颈上,鲜血喷溅了自己一身。敌酋授首,自己斩断了槊杆,小心翼翼地将敌酋那马臀后面蔡都头的首级解了下来。
眼看军营渐近,自己营帐中灯火闪烁在望,李朗所有的毅力似乎终于消耗殆尽,在一阵怒潮般的疼痛袭来后,眼前一黑,软软地歪在了马上。
黑暗中,只嗅到一股香甜的味道,李朗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金陵,无忧无虑的王孙公子,衣香鬓影,越女吴娃,如果不是遭逢大变,师傅带自己来到西北,恐怕李天和将永远是一个不识人间疾苦,成日里玩弄词章的浊世佳公子吧。父亲、母亲、小姨,师傅,还有许多军中袍泽的面容,忽远忽近,忽明忽暗,朦胧间,师傅忽然身披黄袍,头戴金冠,三军将士都朝他三呼万岁,在他的左右娘娘,近前看时,一位是黄女史,一位赫然却是小周后的面容,她看向师傅的目光,说不出的亲怜蜜爱,就好像当初小姨进宫时候看向父皇的目光一样。李朗想要大声呼喊,可是这三个人径自接受者三军和百姓的朝拜,竟无人看他一眼。他想奔过去,质问师傅和姨娘,可是身体却无法动弹。猛然用力,李朗睁开了双眼,却发现自己已然躺在了营中的帐内。身上的衣甲已经解开,一双素手正仔细地给自己缠裹着绷带。
安西军的绷带乃是匠作营专门用草药和酒精浸泡过的,缠在伤口上,剧烈的灼烧感和疼痛过后,是一阵舒服地清凉,李朗的伤口原本有些化脓恶变的趋势,幸好他那日晕倒后被及时发现,此后日日都有人为他刮去腐肉,清洗伤口,兼且他十八九岁年纪,正是人一生中生机最为旺盛的时机,这么重的伤势也好转了过来。
李朗心中感激,回过头去正欲道谢,言语却生生憋在了口中,原来为他换药裹伤地居然是敦煌城中地位超然尊贵的周后。“你总算醒过来了,大夫说,只要人醒过来了,这伤势就算是好了一小半,不过还需要多多静养。”周后一手环过李朗的肋下,将绷带饶了过来,一手握着另外一端,细心地在他身侧便打了一个平实的结,然后用随身的剪子将绷带剪断。岚州围城时,她也经常陪着黄雯巡视伤患,这些疗伤的手段,早已驾轻就熟。
李朗嘴角动了动,低声道:“多谢小姨。”
周后眼神一闪,问道:“天和,你怎么改了称呼?你母亲将你托付给我,小姨就是你的母亲一般。”这段日子来,李朗总是躲避着不与周后见面,即便是偶尔相见,也总是说上两句话就走,今日他重伤昏迷了数日,周后不顾嫌疑,衣不解带地照顾到他醒了过来,谁知开口第一句话,便将从前的“母后”称呼换做了“小姨”。那还是大周后去世之前,李天和对待字闺中的周薇的称呼。
李朗沉默了半晌,苦笑一声,道:“安西军中,已经没有金陵李天和,有的只是教戎军百夫长李朗。父亲大人已经蛰居汴梁,受封陇西郡公,不再是南唐帝王,而小姨,乃是河西百万军民敬仰的周夫人。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称呼,也当然要改一改。”他虽然年纪不满二十,这番话却充满了萧瑟之意,仿佛一个饱经世事的中年人的口气。
周后倒吸了一口凉气,想不到李朗对自己的误会居然如此之深,原本因为李天和不顾惜自身安危,上阵厮杀受伤的恼怒一起发作出来,她不忿地斥道:“天和,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你是金陵李氏血脉,帝室贵胄,焉能自暴自弃。你父亲虽然暂时寓居汴梁,但陈将军迟早要将他营救回来,倒是我们一家就可以团聚。我与你师傅间绝无苟且之事。”说到这里,她俏脸微红,不便再多做解释,只气呼呼地看着李朗,周薇从小到大,从未被亲人如此误会委屈,若不是姐姐亲口将这个儿子交托给自己,几乎要把他刚刚裹好的绷带给拆下来。
李朗看着周后愤愤不平地样子,心中一阵苦笑,这才是姨娘的本来面目啊。平日里的温柔恬静,那是自己亲身母亲的性格,周薇自从入宫承接了姐姐的后位,便将少女时代那些刚强任性都收拾起来,刻意模仿起姐姐的举止风度来,所以李天和有时也会在姨娘的身上依稀看到母后的影子,但他到了岚州,河西以后,年岁既长,又多了许多经历,自然分辨得出,姨娘原本的脾性与真正的母亲之间的差异。
注:宋人王在《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