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生于望族 下第67部分阅读

      生于望族 下 作者:未知

    能脱手倒也罢了,就怕转手间,顺得哥情失嫂意,又跟人结了怨,何况他家将挣钱的产业都卖了,日后如何营生?只靠那点田地么?”

    “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卢老夫人微微一笑,“平阳也有不少人做买卖,也没见别人缺了靠山就做不下去了,只不过是你九叔前年在民乱过后,趁着许多人家经营困难,便使计低价买进了不少产业,大都是盈利颇丰的,惹得许多人眼红,只是碍着我们顾家的亲戚体面,没人敢下手罢了。hubaoer那些东西本就不是正经收来的,舍了也好。依我说,趁人之危的缺德事一开始就不能做!”

    文怡恍然。民乱结束后不久,她便随长房进京去了,并不知道顾九老爷还做过这样的事,既如此,他落到眼下的境地,已经是上辈子积了福德了,没什么好不满的。

    于是她便笑道:“九叔能及早从宁弟处得到消息,把手上的产业盘些出去,也是他的造化,只是这些事再急也不差这一两日,若他一定要在当天回去,派个人来跟大伯母与我说一声也好,这般来去匆匆,过门不入,实在是叫人……”她顿了顿,没说下去。

    卢老夫人摇摇头:“之前你大伯母还在庄里时,你九叔夫妻对她是十分客气的,只是京里有信来,说你大伯祖母要回来了,你二伯父便对族人说了不少你大伯母的坏话,如今许多人都说等大老太太回来了,定要教训不孝的儿媳妇,因此他们才远着你大伯母的。连你九婶提到宁哥儿与五丫头见了六丫头,也要编排几句,完全忘了当初她是如何殷勤地在你大伯母跟前说她娘家侄儿的好话,想要把这门亲事说定的。”

    文怡露出一丝嘲讽的神色,挑眉道:“真是难为九婶了,其实她真的不必如此担忧,大伯母压根儿就没想过把女儿嫁给她娘家侄儿,提都没提过呢!”顾九太太常常提起她娘家侄儿,夸他如何人材出众、如何精明能干、如何孝顺知礼,想要从族里给他说一个媳妇,家世不显的还不要,庶出的不要,容貌平凡的也不要,结果挑了两年都没挑中。实际上族里都知道她这个侄儿是个白身,帮家里打理着两家铺子,但其生母早亡,父亲续弦了一房妻室,还连生两个小兄弟,十分宠爱,谁知道那份家业最终能不能落到他手里?加上他素来喜好玩乐,没少跟些不三不四的人混,若是家境平平的族人,兴许还愿意看在九叔一家富足的份上结这门亲,可九婶又看不上!

    卢老夫人听了孙女这话反倒有些吃惊了:“怎么?你大伯母果真在为六丫头看人家?你九婶说,曾经在五丫头面前提到这事儿,五丫头还一脸不以为然,说平阳人家的子弟,六丫头是一定看不上的,让你九婶别白费力气呢。”

    文怡脸色有些发沉,文娴这话是什么意思?倘若九婶娘回了平阳胡乱嚷嚷,让有意上门提亲的人家误会了,岂不是坏了文慧的姻缘?

    她转头看看院子里,见舒平带着莲心等几个大丫头忙前忙后地为卢老夫人与文顺文全兄弟搬行李,文顺文全二人也帮着拿些书本什么的,一时半会儿顾不上这边,便对卢老夫人道:“祖母长途跋涉,想必也累了,康哥儿与十六妹也该暖和暖和,不如先进屋里坐吧?大家先歇歇,等吃了饭再正经说话。大伯母今日带了六姐姐去看他们新赁的房子了,怕要到晚上才会回来,如今宅子里都是自家人,无须顾虑太多礼数。”

    卢老夫人猜想她必是有话要私下与自己商量,便笑道:“那就依你吧,让奶娘将孩子们都抱到厢房去。”

    接着又是一番忙乱。文怡也在事隔年余之后再次见到了文康文悦兄妹,文康长高了许多,说话行事都已经很有章法了,俨然便是个小大人的模样,文悦也有一岁多,会喊姐姐了,文怡高兴地各送了一份厚厚的见面礼,又见他们小脸蛋都透着青白色,便知道他们必是又冷又饿,忙让人传了茶水点心来,将他们送进暖阁去,命奶娘丫头好生照看。

    接着文顺文全兄弟又来了一趟,他们已经看过文怡为他们准备的住处,都十分满意,再三声明日常用度可以自行承担,文怡不必再费心,文顺还道:“我们兄弟不是要与妹妹妹夫客气,而是家里情形已经比前年好许多了,先前已经受了伯祖母的大恩,若连这点小事,还要妹妹妹夫操心,就太不知廉耻了。妹妹就依了我们吧。”

    文怡偷偷看了祖母的神色,见她微微点头,便知道九房是真的有能力负担兄弟俩在康城求学的花费,也就不再劝说,爽快地答应下来。接着又说了一会儿家常,文顺文全便回院子休息去了,说好了一会儿过来吃饭。

    待人都走了,文怡方才有机会与卢老夫人说些私房话,她悄悄儿将蒋氏为文慧看人家的事告诉了祖母,又提起了韩天霜的事。

    卢老夫人脸色微沉:“你是怎么想的?这韩家的后生我在老家也曾听说过,是个不错的,好象还跟你四伯母的娘家嫂子是亲戚,只是素来不爱在亲戚间走动,因此没人提过他的亲事。若真的能说成这门姻缘倒也罢了,可六丫头的名声在平阳也坏得差不多了,正经读书人家未必愿意,差一点的人家又委屈了她。韩家后生又是行哥儿的同窗好友,还救过你们姐妹,倘若结了亲后,有什么不好的事,心生怨怼,对你们夫妻可不是好事。”

    文怡有些踌躇:“孙女也是这么的,只是……每每看见六姐姐的模样,又觉得她可怜。其实她除了脾气坏些,从前行事嚣张了些,倒也没有太大的坏处,若真的从此绝了姻缘路,也太惨了。”顿了顿,“可是……韩公子是个好的,且文武双全,品行正直,原该配个贤惠妻子才是……”

    卢老夫人若有所思:“九丫头,祖母总觉得有些奇怪,你好象一边觉得你六姐姐可怜,一边又认为她不配得个好姻缘?是不是还在记恨小时候她欺负你的事?”

    文怡心下一惊,立时红了脸,小声辩解:“不是的……我……我也盼着她有好结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祖母的话并非无的放矢,她心里对文慧多少还是有几分怨恨的,但同时又觉得文慧可怜,若文慧能嫁个好人,她也会为这个姐姐高兴,但那好人若是自己认识的,她又觉得纠结。这种矛盾的心情实在叫人无法言说。

    卢老夫人微笑道:“你从前没少吃他们长房的亏,六丫头也确实曾经做错过不少事,你心里有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比如这件亲事,一边是行哥儿的熟人,一边是你同族的姐妹,若是在两年前,自然是好事,可如今六丫头的闺誉有损,平阳有不少人听过风声,娘家又不能给她带来助力,倘若勉强嫁去韩家,日后有什么不好的,韩家人想起你曾经从中撮合,必会怪你们夫妻多事。而六丫头若在韩家吃了苦头,你大伯母和两个哥哥同样会怪你。即便他们夫妻和睦,恩爱美满,但韩家家世已现败相,韩家后生去年又落了榜,万一长房嫌弃他没出息呢?嘴上不说,心里还不是一样会怪到你们夫妻身上?所以我说,这件事你最好不要掺和,由得他们两家自去商量,不管结果如何,也都怪不到你头上了。”

    文怡忙道:“孙女也是这个想法,无论大伯母给六姐姐说什么样的人家,都由得她自行主张,孙女儿是从来不曾插手的!只是……”她有些为难,“大伯母与六姐姐如今还住在孙女这里,她们知道韩公子的事,也是从孙女夫妻这里打听的,别人知道了,未必会相信孙女当真不曾掺和……”

    卢老夫人道:“这有什么难的?方才你提过行哥儿如今住在任所,到了休沐方才回来,这不是长久之计,你们是夫妻,怎能两地分居呢?原来是因为你要替顺哥儿兄弟他们打点房屋住宿,倒也罢了,如今我们已经来了,家里的事自有人料理,你便赶紧与行哥儿会合去吧,除了逢年过节来磕个头,没事不必到康城来。无论是长房还是韩家,见不到你们夫妻,自然也就不会把你们卷进这事儿里去了。”

    文怡露出了犹豫之色,神情间有些不大乐意。卢老夫人便沉了脸:“怎么?你不愿意?”

    文怡忙道:“怎么会呢?孙女儿之前也想过,等祖母和兄弟们安顿下来了,大伯母与六姐姐也搬出去了,便回康南去陪相公。相公也曾说过,这几个月忙着练兵,就算是休沐日,也有事情做,不能抽空回来,让我把宁弟求学的事料理妥当,就过去与他会合呢。”顿了顿,凑近了祖母耳边:“郑王叛乱之事,背地里也有东平王府的干系,王府不稳,柳家那边已经慌了手脚,二叔是特命宁弟夫妻南下避难来的。”

    卢老夫人蓦然一惊,随即微微点头:“原来如此。我就说宁哥儿夫妻忽然南下,必有缘故,原来是因为王府那边出事了。去年在京城时,我就觉得东平王府的人行事不妥,迟早会惹出祸来的,如今一看,果然不假。难道柳姑爷会向行哥儿求助,我记得行哥儿在京里时,颇认得几个大人物,指不定能说得上话。只是事涉朝廷纷争,行哥儿一个外驻地方的武官,若轻易插手进去,怕是会有麻烦,还是暂时离得远些,只要他二叔犯的不是十恶不赦的重罪,不至于牵连族人,你们事后多照应着他家,便算是尽了族人的情份了。”

    文怡笑道:“相公也是这个意思,他知道答应了会想办法打听京里的消息,找人帮着疏通。毕竟是一族的亲人,倘若二叔一家因为是东平王府的姻亲而受连累,我们家也是一样的,总会有看不顺相公的人在暗中算计,因此相公说,帮二叔家这个忙,其实就是在帮自己。但相公不想被卷入太深,因此不愿意与宁弟夫妻太过接近,有事等到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再说。”

    卢老夫人点头道:“这方是周全之法。那你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去了康南,既避过了长房与韩家的亲事,又能远着宁哥儿夫妻,岂不是两全其美?你还有什么不足?”

    文怡抿抿嘴,小力地扯了扯祖母的袖子:“我舍不得祖母……都好几个月不见了,我正想多陪祖母几日呢,您怎么能赶我走呢?”

    卢老夫人瞥她一眼,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瞧你这个样儿!都嫁人做当家奶奶了,还象个孩子似的,赶紧松开手,叫人看了成什么样子!”

    文怡笑开了,不但没松手,反而双手一抱,搀住了祖母的手臂,撒起娇来。

    当晚顾家长房、六房与九房众人吃了一顿团圆饭,人人都心情欢畅,连文慧都笑了一整晚,文怡越发舍不得离开了,但想起丈夫尚在百里之外孤身度日,又有些心疼,犹豫过后,还是决定过去陪他。

    但就在她准备起程之际,京城传来了好消息。柳东行因为协助平乱有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同时圣旨也宣布,将派出前康王世子朱景深南下康城,处理康王府后事。

    第四百一十二章 尴尬之事

    柳东行受到嘉奖的消息随着邸报一并传到了康城,传旨的御史则还要过些时候才能到达,但喜讯已经可以确认了。也许是因为他才升了从四品不久,已经是一地驻将,且又年轻,这一趟嘉奖并未升官,却赏了五百纹银与彩缎、金玉等物,据说皇帝还夸奖他“忠勇为国、多智果敢”。

    这个评语颇有些深意,前面半句倒罢了,但凡是为国征战的勇士,十有八九能得到这句评语,当然,也许其中还有赞赏柳东行不顾亲戚情谊而果断揭破三家王府意欲反叛的阴谋的意思?至于后半句,柳东行虽然立了不少功劳,但也够不上多智果敢的份量,也许是他与胡金全在处置康王府的事上手腕灵活,带来了意外之喜,而对康王府事后的处理也提出了不错的意见的关系?

    文怡想了一会儿,实在有些拿不准,不过朝廷能下旨嘉奖柳东行,自然是大大的好事,这也意味着他先前所担心的会受东平王府这门姻亲连累之事不会成为现实了。

    想到这里,她心情轻松了许多,也不赶着动身往康南去了,先派家人立即给柳东行送信去,问他家里可需要摆席略作庆祝?还有柳东宁那边,在这个喜讯传出来后,必会有些想法,自己该如何应对呢?

    柳东行很快就回了信,他让文怡不必急着去康南,反而是他自己准备要在后日休沐时回来,到时候家里可以摆几桌酒庆祝一下,但不必大肆操办,除了通政司的兄弟,以及从前书院时的两三个熟人,别的只要几家亲戚族人聚一聚就可以了,至于柳东宁那边,等他回来了再说。

    文怡看了信,便问送信的人:“大爷这几日公事可忙?”

    那人答道:“先时忙过一阵子,这几日已经好多了,晚上也不必再熬夜,一日三餐都能依时用饭。大爷还让小的们去找手艺好的泥水匠,说是等春耕过去了,就雇人来把房子修一修,将后院扩大些,多种几丛花草,好让奶奶住得更舒心些。只是眼下农忙,暂时还没空出来,但已经跟泥水匠说好了价钱。”

    文怡心中感动,也有些不好意思:“那院子挺好的,我住着不错,何必再劳师动众?回头我一定要好好劝劝他……”

    那人笑道:“大爷这是心疼奶奶,怕屋子寒碜了委屈了奶奶,原是大爷的一片心意,奶奶只管受了便是。”

    文怡瞪他一眼,脸上却带着笑意:“不许胡说,你下去吧,润心看赏。”润心笑着应了,带着那送信的人退了下去。

    冬葵在旁一边倒茶一边笑道:“这人话虽糙些,理却不糙。大爷可不就是因为心疼奶奶,方才花心思去收拾房子的么?奶奶又何必拦着?”

    文怡白她一眼:“他才到任多久?正是要在士兵们前面以身作则的时候,若是为了我的缘故,落人话柄,岂不是误了他?况且那屋子又不是不能住,我反倒觉得别有一番乡居趣味呢,补种几丛花木倒没什么,但扩大院子就不必了,那里前前后后都是住家,真要吵起来,多的是麻烦呢。”

    冬葵笑笑,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只是问:“大爷既然说了要回来摆酒庆贺,家里要做些什么?摆几桌酒?要不要请戏班子?宾客要请多少人?奶奶从前可曾料理过这样的事?要是有不懂的,不如问一问老夫人?”

    文怡笑道:“从前在京城时也曾宴过客,只是几桌小宴,还难不倒我,若真有难处,再向祖母请教不迟。外头要多摆几桌,预备驻军所的人,还有……”还有通政司的,只是不好明说。文怡咬咬唇,又再接着道:“还有相公旧时的同窗好友,说不定会请几位过来,韩公子是一定要的,到时候你替我去送帖子,务必要客客气气将他请到才好。前些时候多亏了他,我才得保平安呢。至于堂客席上,宾客倒不多,几乎全是自家人,有两桌也就够了。”

    冬葵一一应下,这时候润心走过来道:“奴婢心里算了算,家里这点地方似乎太窄了些,堂客席倒罢了,外头却摆不了几桌,不如看看城里有什么好馆子可以包了去,那就连人手用具都一并省了。”

    文怡忙道:“这话是正理。先点点宾客一共有几人,再看看家里的地方,若实在不够,也就只能到酒家去了。我记得附近好象有家‘琼林玉树’,颇有几样有名的菜色,还有两个极好的园子,地方也大,我们叫人问问价钱,若是合适,就租一处园子下来摆酒好了,戏就不用了。”

    润心与冬葵齐齐应了一声,顿了顿,互相对视一眼,笑了笑,前者道:“奴婢去找舒管事。”后者说:“奴婢去找人打听琼林玉树的价钱。”各自分头去了。文怡见状不由得苦笑,恰好看见水荭从门外进来,便问:“秋果要什么时候才能过来呢?”

    水荭被她冷不丁地一问,一时没反应过来:“咦?她是侍候苏家表小姐回青州去了,看行程,大约还要半个月吧?姑奶奶怎么了?可是有事差她去办?”

    “不,没什么。”文怡抿了抿嘴。秋果虽是她的陪嫁,却跟柳家的丫头们相处得极好,若有她在,就不需担心冬葵与润心等柳家大丫头之间会有矛盾了。本来家里有许多事她都是交给秋果办的,但因为秋果不在,润心又不如陪嫁大丫头使得顺手,加上冬葵是她用惯了的,她便多倚重了冬葵几分,可这么一来,润心这些大丫头说不定会有想法的。文怡忍不住暗暗叹气,深觉当家主母不好做。

    晃了晃头,她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水荭身上来:“你怎么过来了?可是祖母有话吩咐?”

    水荭笑道:“方才前头传了消息进来,说是大爷有信回来了,要在康城摆酒庆贺,老夫人听说时,正巧大太太也在,便劝老夫人让姑奶奶多摆几桌酒、多请几位客人,好生庆祝一番,也可借机会多结实些本地贤达之士。老夫人说这是姑奶奶的家事,让姑奶奶做主呢,大太太便让奴婢来请姑奶奶过去。”

    文怡哑然失笑:“大伯母真是……热心肠!”她起身去了正屋,果然看见蒋氏正陪在卢老夫人身边说笑,便先见了礼,还不等她开口,蒋氏便抢先说:“难得有件喜事,九丫头可不许推脱,这不是什么张扬不张扬的小事,行哥儿初来咋到,人又年轻,虽在此地读过几年书,到底相隔时间长了,没什么根基,还是该多结交些朋友才是,日后遇事也好有个助力。因他一到这里,便遇上几个大大小小的乱子,也没挤出时间来忙活这些,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再好不过的名头,若还不抓紧机会,就迟了!九丫头,你就听我一句吧!”

    文怡干笑了几声,心里有些不以为然。她当然明白蒋氏的好意,但凡到地方上做官的,都有这个习俗,除非是极清冷孤傲不合群的性子,方才不愿如此行事。但柳东行既是要做驻将的,若与地方官员来往过多,会不会反而受朝廷猜忌?况且康城不比别处,本地的所谓贤达,除了城中的大儒先生们,也就是与康王府关系暖昧的那几位了,能避还是避讳些的好。更别说柳东行在信中已经写明了宾客的范围,不相干的生人还是不必请了。

    但蒋氏本是好意,她也不忍断然拒绝,便道:“宴席要请什么人,相公已经拟好了名单,就等他回来吩咐了,我不好自作主张。大伯母若想请什么亲朋故旧,不妨先跟我提一提,等相公回来了我再去问问他的意思?”

    蒋氏闻言,神情有些尴尬:“我哪有什么亲朋故旧要请呀,只不过是觉得你们两口子年轻,不知道官场上的规矩,怕你们会吃亏,才提醒一声罢了……”

    卢老夫人微笑道:“孩子也知道你是好意,只是这事儿毕竟是为了庆贺行哥儿立功受嘉奖,总要看行哥儿自己的意思。其实我觉得也没什么,自己家人和几个熟人一起庆贺一番就是了,没必要请那么多不相干的人。行哥儿不是做文官,是带兵的,跟这么多人搅和在一起,日后人情往来太费精神了,也容易叫人说闲话,还是由得他们年轻人去吧。”

    蒋氏勉强笑笑,也不再坚持,转而问文怡:“行哥儿既然拟好了名单,不知都有些什么人?我们早些知道,也好帮着你料理。”

    文怡笑说:“多谢大伯母了,其实也就是柳顾两家眼下在康城的人聚一聚,再有他官场上的朋友,还有从前书院时的先生与同窗,具体有哪几位,还要等他回来了我才知道。不过相公无意大办,甚至不打算请顾庄的人来。”

    蒋氏顿时精神一震:“哦?那人可不少啊,打算摆几桌?若是这里地方太小了,不如到我们那儿去?正巧,韩公子必然也在宾客名单上吧?他要是到我们那里去,想必也会觉得熟悉亲切?”

    文怡顿了顿:“那太劳烦大伯母与六姐姐了,我本想着,在附近找一家好馆子就行了,听说琼林玉树不错,眼下正值春暖花开,那里的园子必定有好景致,到了那一日请大伯母与六姐姐一道去散散心吧?”

    蒋氏立时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这个我听你姐姐提过,只是她到康城已经是隆冬时节,琼林玉树的花木都衰败了,没什么好看的,若真有好春景,去一趟倒也值得。”

    她心情一好,略聊几句闲话,便坐不住了,早早告辞离去,文怡送了她出二门,又送了几样点心让她顺便带给文慧,方才回转正屋,苦笑着对卢老夫人道:“大伯母倒是热心肠,可惜咱们家无意张扬。”

    卢老夫人不置可否:“她其实也是为你六姐姐的婚事着急,多半是想着要在宴席上多打听几个年青俊彦呢,不过我看她心里的意思,还是属意韩家少爷。”

    文怡道:“祖母劝我先行避开,我本来也想照做的,可如今相公要回来,我又不方便走了,还是等宴席过后,我再陪他一道回去吧。”她笑着坐到卢老夫人身边,挤了挤眼:“正好可以多陪祖母几日。”

    卢老夫人轻哼一声,白了她一眼:“多大点事儿,还特地来跟我说。如今圣旨都下了,虽还未到你们手上,但已可保平安,也就不怕与柳家宁哥儿他们来往会惹来什么麻烦了。行哥儿做事向来有分寸,我老婆子就不必多操心了,只是你五姐姐那边,你且虚应故事,别与她一般见识,省得坏了行哥儿兄弟俩的情谊。”

    文怡皱皱眉:“可是她又跟大伯母与六姐姐呕气了?我就不明白了,她这是怎么了?她与宁弟的亲事,分明是她占了便宜,如今为何就盯死了六姐姐不放呢?!本来就是一家子姐妹,难道非要六姐姐孤苦终老,她才高兴了?”

    卢老夫人淡淡地道:“这事儿原是你大伯母太过急切了,行事不周密,叫她打听到了韩家的事。韩家家世虽不如咱们家,但他家哥儿却是个举人,光听名头倒比宁哥儿出息些,你五姐姐大概心里又难受了吧?当着你大伯母的面,她不敢说什么,但来跟我请安时,却说了好些不厚道的话。一边说韩家家境已经败落了,配不上顾家名门望族的女儿,一边又说韩公子是举人,看不上六丫头一个名节已失的女儿。真真是自相矛盾!她难道是觉得我们六房与长房一向不算十分亲近,便以为我会顺着她的口风说长房女儿的坏话?她以为她是谁?!糊涂东西!”

    文怡听得恼怒,正要抱怨几句,忽然想起一件事,不由得愣住了:“糟糕,咱们家要是摆宴请客,无论是五姐姐还是六姐姐,都要请到的,还有宁弟与韩公子……到时候岂不尴尬?那可如何是好?!”

    第四百一十三章 尴尬之人

    虽然有着种种担忧,但是庆贺的宴席还是如期举行了。

    柳东行提前一日从康南回来,还带上了十来名属下,文怡就近将他们安排在琼林玉树附近的一座客栈里,无论食宿都精心过问,得了许多夸赞感激。

    柳东行与文怡商量过后,决定包下整个琼林玉树,拿他家的两个园子招待两批客人——并非是宾客与堂客之分,而是用小园子招待通政司一系的伙伴朋友,另一边大些的园子,才用来招呼明面上的客人。两个园子之间只隔着一条甬道,他来往两边比较方便,而且谢绝不相干的酒楼顾客前来,反而可以避免走漏消息。

    他本来其实没打算如此大肆操办的,但胡金全那边来了好消息,平阳通政司上下所有人都一力主张大加庆祝一番,他也只能顺从民意了。

    小园子的客人自有通政司的人去安排,文怡只需负责大园子这边的事务就行了。到了宴席当日,她忙得团团转,既要迎接前来赴宴的堂客,又要时刻留意客人之间相处的情形,免得有谁彼此起了口角,破坏气氛,又因来的客人里有不少是从前教导过柳东行的书院先生的女眷,她还要一一前去拜见、寒暄,几乎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即便把堂客席上的事都安排好了,她也仍旧不能放心休息,还要派人到外头宾客大席面上去察看可有安排不周到的地方。

    好不容易把事情料理清楚了,文怡又要在席上依次向长辈们问候近况,闲聊几句,然后暗暗记下可能有用的信息,预备宴席结束后告诉丈夫。所幸前来赴宴的外人并不算多,倒有好些是自家亲戚,无论是蒋氏、文慧还是文娴,都用不着她分心去招呼,她们反而要聚到卢老夫人跟前请安问好,只是她时不时转头去看文慧文娴相处的情形,心里都有些隐隐的不安,总担心会出什么变故。

    这场宴席本是在白天摆的,并不是正经晚宴,且在花园中进行,因此年轻姑娘媳妇们都可以到花木丛中游玩赏景。不少女眷在酒足饭饱后,被春天的景致吸引住了,纷纷走出宴席所在的楼阁,观赏起楼外的花卉、彩蝶、池塘与湖石来,还有人喜欢上假山石上攀附的绿萝,拿它做了吟诗作赋的主题。

    文怡心中庆幸自己早有准备,因为宾客中有不少是文人大儒,他们家中的妻女也多有文墨出众之人,为了预备万一,她特地命人事先准备了不少文房四宝,见有人起了诗兴,便立即命人拿了出来。有几位先生的夫人见状喜出望外,纷纷留下了自己的墨宝,有的是诗,有的是小令,也有人画几幅写意儿,有两位书香人家的小姐也有诗才,也跟着凑起趣来。

    文慧在京城时早习惯了这种场面,虽已收心多时,但也不由得有些技痒,听得众人夸奖其中一位小姐的诗做得清雅不俗,实在是难得的才女,她不大服气,也作了一首,那位小姐看了,连声称甘败下风。文慧反倒不好意思了,拉着她笑道:“你的诗极好的,确实清雅,我的不过是胡诌罢了,比不得你。”说罢便要撕了那诗。

    那位小姐连忙拦住,抢了那诗过来,道:“撕不得,若这样的好诗都要撕了,那我作的越发该往马圈去了。姐姐不要,就给了我吧!”边说边笑着把诗塞进袖子里。

    文慧笑道:“我那叫什么好诗?不过是多用了几个典故罢了,实际上俗不可耐,不如你的清新有趣。我倒更喜欢你的,既然你要了我的去,那就把你的给了我吧?”也去抢对方做的诗。结果其他几位正在看诗的小姐不乐意了,笑骂道:“我们正想收起来呢,又多一个来抢的,不行不行,看谁能抢到手,就是谁的,别人都不许耍赖!”一时间笑闹成一团。

    旁边一直笑吟吟地看着姑娘们玩闹的蒋氏一脸的感动与欣慰,对那几位小姐的母亲顿时亲切了许多,主动上前攀谈:“我们家慧儿自打脸上受了伤,便一直郁结于心,难得有如此开心的时候,真是多亏了几位府上的小姐。早听闻几位小姐都是才貌双全的好女儿,早先还以为是外人过誉,今日见了,才知道名不虚传,我从前都是坐井观天呢!”

    众位夫人连忙谦让几句,心里也不由得嘀咕:这顾家长房的六小姐,早听说是个不遵礼数、行事嚣张的女儿,今日见了,却不象传闻中那般可恶,礼数都是周全的,诗才也有,性子也算谦和,莫非是传闻有误?而且外人都说她容貌尽毁,因而心如止水,一心礼佛,现在见了本人,却远远没到那个地步嘛!

    几位夫人中有为人热心的,已经与蒋氏聊起家常儿女经来了,而且有越聊越起劲的趋势,没多久便相互约好日后互访,还有一位夫人打听文慧是否订了亲事。文怡远远地听着,倒有些为文慧高兴,悄悄看了卢老夫人一眼,老人家脸上也带着淡淡的微笑。

    然而坐在旁边的文娴却没有太多欣喜之色,自从文慧作的诗得了别人的夸奖开始,她便一直拉长了脸。文怡曾经问她可是身上不适,她摇头否认了,接着便给了文怡一个埋怨的眼神,看得文怡莫名其妙。

    侍候在文娴身后的媳妇子妙露小心地问女主人:“奶奶,可要派人回去取琴?”文娴硬帮帮地道:“取什么取?!你道我是那等爱炫耀的人么?!况且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妙露低头应声,退回原位。

    文怡有些恍然,今日她只备了文房,却不曾预备琴棋,原是想着宴席上宾客有可能诗兴大发,却未必有闲心弹琴下棋的缘故,这又不是单纯的闺客聚会!而文娴向来在诗词上平平,却擅长琴艺,莫非她那个眼神是在埋怨自己没给她展露才华的机会?

    文怡低头抿了一小口酒,决定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轻咳一声,叫过冬葵,笑着吩咐几句话,让酒家的人给外头大席上的宾客们熬解酒汤去,又命冬葵给阁中的火盆添炭,免得这些身体娇弱的女眷们受了寒。

    这时,文慧回来了,她面上犹带笑意,小脸红扑扑的,显得格外娇艳动人,连颊边那道红痕也掩盖不住她的美貌了。她显然心情正好,随手倒了杯茶灌下去,便笑着对文怡道:“我从前不知道康城也有这样有趣的姑娘,原该早些认识她们才是,谈诗论文时也能有个伴了!”

    蒋氏笑吟吟地走过来道:“高兴么?这样就好,年青人原该欢欢喜喜的才是。我已经跟她们家的太太都说过话了,过几日就带你上门去拜访,你本来就该多认识几个朋友的。”

    文慧笑道:“娘,不但我该多交些朋友,娘也该多认识几个人,省得平日在家无所事事,全副心神都花在我身上了!瞧,那几位太太都在等您呢,快回去吧!”边说边轻轻推蒋氏回新朋友那里去,蒋氏笑着去了,临行前交待她:“才出了汗,赶紧擦擦,别叫风吹了着凉。”

    文怡也觉得身上出了不少汗,正犹豫着,文怡忙道:“后头有专给女客备下更衣梳洗的屋子,我带姐姐去好了,今儿丫头可有带换的衣裳来?若是没有,我那里倒有一套,依姐姐的身量约摸也能穿得下。”

    文慧道:“那倒不用,橙云有带,那我去去就来。”说罢叫过橙云,转身离开了。文怡连忙叫过润心,让她去给她们带路。

    接着文怡又到其他席上转了一圈,陪堂客们说了一阵话,方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却发现文娴不在,便问旁人,只是多数人都对文娴印象不深,也没怎么留意她去了哪里。正与一位老太太说话的卢老夫人便转过头来道:“方才好象看见她往后头去了,说是有些醉了,想去洗个脸清醒清醒,她没带丫头,你赶紧派人过去瞧瞧吧。”

    文怡心下一惊,想起文慧也是到后头换衣裳去了,虽有丫头们跟着,但若是与文娴打了照面,万一有什么口角就不好了。那供女客更衣梳洗的屋子离阁楼并不远,要是吵起来,这里可是听得见了,那岂不是大丢顾家脸面?

    她正要叫过丫头一道追去,却听得有人唤她,回头见是正与蒋氏说话的其中一位太太,她的丈夫曾经教过柳东行,还介绍他去拜萧老大夫为师,当下不敢怠慢,便命冬葵去找文娴,自己到师母那里陪说话去了。

    不一会儿,冬葵回转,给文怡使了个眼色。文怡找借口退到角落中,严肃地问冬葵:“怎么?可是后头出事了?”冬葵小声道:“五姑奶奶与六小姐吵起来了!”

    文怡心中一阵厌烦:“她这是要做什么?!好好的,怎么又吵了?!六姐姐又不曾招惹她!”

    冬葵低声道:“奴婢也没听懂,五姑奶奶的意思好象是在说,因为六小姐要议亲的事,柳家二爷这阵子一直失魂落魄地,心情很不好,所以五姑奶奶怨六小姐,到了今天,柳家二爷都是有妇之夫了,六小姐还不肯放过他!”

    文怡冷笑:“这种事也要怪别人?她怎么不反省反省自己呢?!”但心里也有几分抱怨柳东宁,既然这般放不下,那当初又何必将事情做绝了?同意改娶文娴的不正是他自己吗?!

    文怡一边腹诽,一边嘱咐冬葵:“你去将六小姐拉回来,不管二奶奶说什么,都不要理她,若她抱怨,就让她来找我!”

    冬葵去了,文怡收拾心情,重新回到位置上,心里却很不高兴。今天是他们家宴客的大好日子,文娴有再多的怨气,就不能找别的时间发作吗?为什么偏偏要在今天闹事?!

    文慧回来了,她换了一身衣裳,但脸色却显得十分苍白,原先的笑意一丝不存。文怡有些担心,忙将她扯到自己身边坐下,笑着给她倒了杯酒:“她不过是心里不爽快,随便抱怨几声罢了?你素知她的为人,又何必将她的话放在心上?”

    文慧勉强笑了笑,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了母亲蒋氏一眼,渐渐地红了眼圈,低声道:“九妹妹,你可知道……娘跟韩家提我的亲事……是拿韩公子的前程去做筹码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 心中生怨

    文怡愣了愣,皱起眉头,不答反问:“这话是她跟你说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

    文慧咬了咬唇,低下头:“是她说的,可是……我知道韩家太太前两日到过我们家,她原不知道韩公子将房子租给我们了,到了才知道。娘跟她说了半天话,还请她在我们家吃饭。也许……就是那时候说的……”

    文怡眉头皱得更深了,若大伯母蒋氏真有曾经与韩天霜之母碰过面,说话时确实有可能提到亲事,但她近来态度不是已经有些松动了,不再死盯着韩天霜一人了么?因此才会在听到自己说前来赴宴的宾客中有许多年青士子时显得那么高兴,前些日子也有传言说她正与别的人家接触。既然如此,蒋氏又为什么会拿这样的条件来诱使韩家答应亲事呢?文怡记得柳东行曾提过,韩家人非常希望儿子能在功名路上再进一步,光宗耀祖,但韩天霜却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这一点,她早就跟蒋氏提过了,若后者拿这种事当作筹码,就没想过亲事即使真的成了,女儿也未必会得到丈夫的敬重吗?

    文怡转头盯着文慧问:“六姐姐,有件事你要弄清楚,大伯母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若她当真说了,别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文慧神色黯然:“我不知道娘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但她可能……真的说过……娘为了我,是什么事都愿意做的,况且这种事在她看来稀松平常得很,大哥娶了嫂子之后,不也时时请求葛家的助力么?老爷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也没说透过葛家人托关系说好话……”

    确实,这种事在官场上并不算什么,蒋氏随顾大老爷久在京城,可能早就已经习惯了,也许只是顺口一提,未必就真有诱惑的意思。但是六部侍郎的身份在平阳这样的地方可算得上是位高权重,韩家人若真的对儿子的功名如此看重,确实有可能心动的。可这么一来,韩天霜心里又会怎么想?

    文怡思考片刻,方才抬头对文慧道:“六姐姐,你对这门亲事是怎么看的?若没放在心上,那无论大伯母对人家说了什么,都不重要。你又何必因为二弟妹的几句话便心里难受?”

    文慧一怔,耳根红了,但很快就脸色刷白,有些踉跄地起身:“我……我有些头晕,可能是醉了,出去吹吹风……”说罢转身就走了,文怡惊讶地起身追上两步,见她直直地冲出了阁楼,想了想,便叫过荷香,命其紧跟着文慧以防万一,方才回到席上。

    不一会儿,橙云与润心回来了,文怡让橙云去找文慧,却将润心叫到边上的茶室,低声细问:“二奶奶与六小姐都说了些什么?你们不是跟着六小姐身边的么?怎的让她们有机会吵起来?!”

    润心忙道:“奴婢当时不在跟前,因橙云要侍候六小姐更衣,六小姐瞧见外头的梅花开得好,想要折一枝回去插瓶赏玩,奴婢便去了,回来时远远地瞧见二奶奶来了,拉着六小姐说话,脸色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