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2
幕后之人想让他们不和、内耗,除了散播谣言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手段。他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动静相宜,之前他们是被动的,如今也该他们出手了。
既然幕后之人这么有闲心,盯着他们俩搅风搅雨,那干脆就让他们忙乱起来好了。
赵青昭如今已经进了户部,户部尚书年纪大了,又在?值要退休之际,对下面的很多事情都抓得不严。
他进去,户部尚书也没有难为他,而是很痛快的放权。毕竟,有眼睛的人都知道赵青昭未来不可限量,他如今年纪大了,对权柄之心也没有那么重,还不如给后人结个善缘。
于是赵青昭就接过了户部的大半权柄。
虽然这也引起了另外一位侍郎的忌惮。但赵青昭并不怕。
作为户部的二把手,特别是在一把手也不怎么管事的情况之下。
赵青昭哥的权力还是挺大的。之前也说了官行也是一个经济部门,虽然独立于户部之外,但是与户部多有牵扯。
官行经过一年多将近两年的发展,如今蒸蒸日上。银行的存款额也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据。
如今?是时机成熟之际。
第二天,赵青昭就在大魏朝堂之上,提出了他的下一步的想法。这个想法此前他已经和赵青周锦钦通过气了但是赵青昭提出来,还是另大魏官场一片哗然。
赵青昭欲与穆斯朝联手。不动用官方财政资金,以借贷的形式向官行借钱,同时在民间招募财力雄厚的商家,一起共修大魏主干道。
此前水泥发明出来之后虽然多有普及。但是因为修路这件事所耗资金也不菲,所以大多只是是在府城的内部修了水泥的道路。府城与府城之间并没有修建。
说到底还是因为资金紧缺,百姓尚不富裕。
可是主城内部的水泥修建,虽然让府城内部的环境更加整洁,经济更加发达,甚至房价飙升。
但对整个大魏的经济而言,起的促进作用比较小。
“要想富,先修路。”至少要先打通各个府城到京城的这一条路线,想必这一条路线的修建。能令大魏焕发出新的活力,变得生机勃勃,这件事情势必进行。
赵青昭创立官行的初衷,便是为了积累财务,促进大魏的发展。
变革若是没有银钱支撑那一切就成了空话。
索性赵青昭就自己搞了一个可以独立于官府的钱袋子。
官家不支持,那我就自己上。
别看官行现在交给穆斯朝了,可是赵青昭在官行的话语权也很大。
也不是完全不管,只是暂时没有插手的打算。
之前在赵府时,他也和穆斯朝做了交易,穆斯朝接管官行,赵青昭可以不插手,但是官行必须配合他的所有改革,给与他百分百的支持。
否则这个东西他也会夺回来的。
穆斯朝没有意见。
说实话,他很好奇赵青昭能走到哪一步的。
赵青昭此言一出,大魏朝堂常吵得不可开交,他们早就习惯赵青昭有种种惊世骇俗之言论。
但每一次听到他们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不过经过这么多次打脸之后他们。也吸取到了一些经验,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这官家和商家合作之事,闻所未闻,自古以来从未有先例,况且是士农工商,商人一直都被视为下九流。如此一来,便有颠倒秩序之嫌,十分不妥。”
赵青昭看向这位大人:“大人,话却不能这么说。所谓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若能让百姓富足,天下孩子都能读书,知礼节,甚至路不拾遗,达到天下大同。稍微变通一下又未尝不可?难道百姓的富足与安康,甚至还抵不过这小小的秩序吗?那秩序又是谁定的呢?况且,各位大人说此前未有先例,可是未有先例的东西多了去了,譬如官行,譬如水泥,这都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但事实证明,这些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坏东西,只要用对了,它就是好东西,大人此言有点,未免有失偏颇。”
赵青昭此言一出,大家都安静如鸡。
官行和水泥等物的好处,明晃晃的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能睁眼说瞎话,说这个东西不好。
早知道赵大人口才了的,没想到这么多人竟然都说不上过他一个。
但是该争还是得争,治国如细烹,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决定一旦出了差错。那可能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荒唐,秩序如何能变动,
春夏秋冬四时变换,是自然秩序不可更改。人类也有人类的秩序。譬如君权神授,便是我大魏立国之本这是人间的秩序,赵大人嘴唇一碰便妄想可以轻易的变动秩序,那焉知改日会不会变动其他秩序。这可是动摇国本啊。”
赵青昭笑了笑:“刘大人此言纯属危言耸听了。商家和我们合作之后他依然是商家,依然是在士农工商里排在最后一面,难道我这个决定还能改变得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