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5节

      但是在那之前……
    木白默默吐出了刚刚被他塞到嘴里的蚝肉,不可置信得看着这一锅美味的来源。
    汤汁那么好吃,这东西怎么会完全咬不动啊。
    翌日,整个厦门沿海地区的渔民都得到了消息,皇太孙收购生蚝,大小都收,即便是小蚝价格也十分划算,大家赶紧送去鸭!
    而就在福建布政使司府衙的后院,几口大锅正咕嘟咕嘟个不停。
    来帮工的衙役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看不懂如今的情况,皇太孙自从抵达福建后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官船上,偶尔下地也是为了去巡视海防卫所,唯一一次到布政使司还是为了送状纸告那些侵犯了皇室尊严的书商们。
    当时那次别看布政使在堂上表现得从容大气,实际上在开庭之前,他们家大老爷都快把后院的砖石磨平了,就最靠近前厅那块石头,还有两个脚印在,那是他们大老爷踟蹰的证明。
    别看皇太孙看上去温柔又和气,但是龙子到底是龙子,一言一行间气度和威势就摆在那儿。
    作为官场的最底层,衙役们早就练就了一身的火眼晶晶,看人几眼就能分辨出哪些人腹有底蕴,哪些人是狐假虎威,哪些人是小人得志。
    皇太孙明显就是第一种,他的温和只是因为没有触及到底线而表现出的随和和好教养而已,正如君子之说,明华圆润,腹有坚石,若真以为对方好说话那就错啦!
    现在整个福建被推到重来的出版业就是证明,整个福建的出版业所涉巨大,背后的枝枝蔓蔓何止福建一处,但太孙殿下几个釜底抽薪,愣是让此行业的腐浊之气大减,现在那些书商都追着作者们跑,就想着求上几册书稿好重塑自家书社的名望呢。
    他们觉得皇太孙的一举一动都有其用意,但是着实想不明白让他们在这儿煮耗汁是为了什么。
    有几个穷苦出身的衙役一遍搅锅一边心疼,“这肉可不能这么煮啊,再煮下去就咬不动啦!”
    “噤声,贵人有贵人的想法,这么多的肉怎么可能吃得下去,这明显就是在做腌制的准备。”身侧的一个衙役立刻出言,随后他眼珠子转了转,窃声道:“再说,咱们现在煮的这些蚝殿下都是付了钱的,这种小肉往昔可卖不出价格,但这次我听闻殿下可是用差不多的价格收购来。”
    “你想啊,若是一次就煮成了,殿下不就不再要收购了吗?不如多坏几锅,咱也能棒棒渔民多点收获,咱们呢也趁着着大冷天在这儿烤烤火,大家都有好处你说是不是。”
    “这咱也知道,但是就是心疼……”衙役嗫嚅着,眼神在几个锅子里打转,神情颇为犹豫:“你说这些都是好端端的肉,拿出去一碗得好几文钱,现在就这么煮着,汤越来越少,哎呀,这不是白瞎嘛。”
    正在他们说话间,一名管事的走了过来,指挥着众人将锅中已经干煸成一小块的蚝肉捞出,又让众人依次将国内汤汁过滤,继续熬煮,等柴火换上一轮后,再往里头加了酱汁和冰糖,等冰糖入锅,这些被临时拉来做壮丁的衙役们已经什么都不问了。
    随着国内的水汽一点点蒸发,香气愈加浓郁,再傻的人也知道太孙殿下此举不是在浪费粮食,而是发现了更好的烹饪方式。
    他们此刻都不再做声,而是小心翼翼得照顾着这个已经开始挂上焦褐色的铁锅,生怕一个不好将其煮湖。
    幸好此时天气尚且寒凉,铁锅导热、导冷性都极佳,在这些半吊子们开始因为锅子挂壁而战战兢兢之时火塘终于被依次熄灭,锅里已经变得浓稠的褐色液体也被捞出。
    “这是个啥子哦?”辛苦了大半天的衙役们纷纷凑过来看热闹,有个走了管事的路子进来吃公家饭的衙役仗着自己的关系,凑过去吸了两下香气,纳闷道:“就这么煮煮就好啦?乖乖,我们那么多大锅,就煮出了这么一小缸啊,可这么点东西怎么吃?”
    “贵人的想法,你猜什么?”管事瞪了眼这个家里的后生,斥道:“快把衣服拉起来,大庭广众之下的成何体统!”
    “那不是有些热吗,而且后头不停搅拌,”衙役嘟嘟囔囔得将被他解开大半的衣裳束好,眼看着自家的这位族叔也不看他,捧着那两个巴掌大的坛子匆匆离开的模样转了转眼珠子,立刻拽住了身边也想要离开的同僚:“呆子,走什么。”
    “啊?”被他拉住的人一脸茫然,事都干完了还不走,留下来加班啊?
    “笨啊,你不好奇那东西煮出来什么味道吗?”衙役拍了他一下,又顺手拽过来几个也准备离开的,几人闻言都表示咱好奇啊,但东西已经被端走了,怎么滴也轮不到我们去试吃吧。
    “哎呀你傻啊,料子是端走了,可是锅子不还在吗?”那衙役指了指灶膛上尚且还有几分余温的锅子:“那东西在熬的时候可挂了不少在锅壁上,那些可撩不走,咱们往里头倒点水煮煮开,不就能尝到味道了吗?”
    有道理啊!众人纷纷露出了叹服的表情,立刻捧柴的捧柴,打水的打水,有机灵的将另外几个锅子的锅壁也刮了一下,全都一骨碌倒在了一锅里头化开,随着这些褐色的膏状物全数融入水中,他们已经闻了一天的蚝味重新充盈开。
    当几个会来事的衙役从后厨捧着豆腐蔬菜和挂面出来的时候,他的同僚们都快盯着锅子流口水了。
    “为什么我感觉这东西好像比单纯的蚝汁更香啊?”
    “废话,蚝汁就一个蚝,这里头可还是有酱还有糖呢!”
    “对哦,有糖呢!”昂贵的糖基本就已经是美味的象征了,众人当下再不犹豫,将带来的小料全数下锅,等国内的汁水重新沸腾后立刻将其捞出,随后用急不可耐的速度将面条塞入口中。
    寡淡的面条在锅中已经吸饱了汤汁,入口的瞬间鲜味便爆炸了开来,这种之前曾经震撼到木白的鲜味自然让几个平日里吃不到什么好东西的衙役们也惊叹了起来。
    怎!么!会!这么好吃?
    太香了,太香了!这个味道简直就是让人根本把持不住,比闻到的更加美味,天哪,枉费他们喝蚝汁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想过这样的吃法。
    众人互看一眼,当下毫不犹豫卷起袖子就开始下面捞面,有几个脚快的更是冲到了后厨,也不计较有些什么东西了,端起来就走,帮厨的大师傅一看这崽子是要造反啊,立刻举起擀面杖跟了出去,没一会儿后院的大锅边上就围起了一圈人。
    大师傅到底是专业的,在尝了口这已经被化开的料汁味道后,他当即用空余的几口锅生火炒菜,只是加了些汤料,盛出的菜品的滋味简直是跳着向上走的。
    “这能当高汤用,最适合一些寡淡的菜肴。”大师傅尝了口自己随手炒的白菜,有些陶醉得说:“咱这手艺,放到福来居都能当个头牌了吧?”
    福来居便是整个福建最有名的饭店,之前让工具人小姑娘吃得头也不抬的酥饼便是出自他们家。
    在福建,有句话叫做不想去福来居做掌勺的不是好厨子,由此可见其规格。但大厨没能陶醉多久,不过片刻他的心情就被身边有如猪啃食的呼噜呼噜声扫了个干净。
    大师傅吹胡子瞪眼得瞪向他们,但他以往充满威慑的眼神在此时完全无效,这些小伙子们个个头都不抬,有个胆大的见老师傅不动筷子,还壮着狗蛋冲着他的盘子伸出了筷子。
    大师傅当下挥筷如刀,一下将这胆大包天之人打开,双眼射出利光,霸气侧漏,自打老夫拿起饭勺的那一刻,就没人能在老夫的地盘抢我的菜!
    大师傅立刻也加入了抢菜行列,并且靠着自己比起别的衙役们更丰富的经验以及吨位占据了不败之地。
    而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在应天府皇宫中刚刚将任务发出去的洪武帝,很快他就会接收到来自孙子的暴击。
    爷爷!咱发现了我们大明的新产品嗷!这种名为“蚝油”的调味料制作简单味道却极其鲜美,以大明的广袤海岸线生产这种产品完全可以走量啊!说不定我们以后还能将生蚝吃成养殖呢。
    在这个民以食为天、香料生意撑起了一个大航海时代的世界中,还有什么能比卖调味料更赚钱的呢?
    不过卖调味料唯一的问题就是保质期……嗯……做孙子的向爷爷伸出了小爪子,爷爷,开发一个保质保鲜的方法迫在眉睫啊!
    木白暗戳戳得搓了搓手,等有了更好的保鲜法,那也就意味着船只的补给需求直线降低,船舶也可以去往最远的地方。
    至于怎么做,嗨呀,有问题,找爷爷,爷爷不会,他的臣子们肯定会哟!
    快把人才派过来吧!皇长孙伸手讨要中。
    但他没能等来期待中的一箩筐人才,而是来自家里爷爷的一封急信,洪武二十四年,夏,马皇后因操劳过度偶发风寒,一病不起,药石俱上皆是无效,皇后殿下为避免太医因救治不力被洪武帝株连意图拒绝接受治疗,被洪武帝以还没看到孙子娶妻劝服。
    一路快马赶回应天府的太孙殿下还没缓上一口气,便被老父拉着去射雁,走起了婚礼程序。
    “本想为你寻个我儿称心又喜爱的贵女,现在看来是来不及了。”这些日子以来因母亲重病消瘦许多的朱标摸了摸儿子的脑瓜,有些无奈又有些歉意道:“幸好我儿这次带回了一个喜爱的女孩,身份是有些低,但你喜欢便好。”
    朱标的表情有些沉重:“你母亲不在了,父亲也不能捅她见面……只能你同那姑娘解释了。此事办得仓促,是我们朱家对不住她,她年岁小,身子没养好之前你莫要让她怀孕,生产伤身。”
    “你皇祖母若是因这桩喜事身子好了便是最好,若是不好……也不是她的错,让她不必多想。”朱标吸了口气,抬头看向天空,缓了缓情绪后又勉强笑道:“只是,若是你皇祖母大安了,你便要让她去跟着学管理宫事了,宫里事情太多,可不能再让你皇祖母累着了。”
    木白张张嘴,看着树后面两个冲着他疯狂笔画的弟弟,迟疑了好一会后才点了头,应下了这场名为冲喜的婚事,“知道了,爹,我会同她说的。”
    “行,那你等等现将那姑娘的名讳和生辰告诉礼部,我们赶得及,但该走的礼数还是不能漏,否则便是对她的不尊重,以后在妯娌之间她难免难做人。”
    做大哥经验丰富的朱标立刻和儿子分享起了自己的经验,尤其着重提醒没有经验的儿子在老婆和弟弟或者弟妹之间千万不要站队,老婆抱怨时候只要听着就好,千万不要试图去和老婆讲道理,否则会被家暴(等等?)。
    但朱标完全没注意到他儿子的表情有些呆滞。
    木白的视线情不自禁得漂移了一下,他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糟糕,他好像……忘了给小姑娘取名字啦!
    作者有话要说:马皇后在生前是真的拒绝了所有太医的治疗,为了预防洪武帝来个“治不好给她陪葬”,对了,明初还是有殉葬制度的。
    第143章
    在各种意义上来说,大明的洪武皇帝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除了众所周知的行业翘楚外,也包括他的生娃能力。
    在医疗技术匮乏、儿童夭折率极高的时代,洪武帝一连生下了三十多个子女,还大部分都活到成年,高寿者也不在少数,最重要的是质量还奇高,各行各业的人才一抓一大把,光这一点就足够让大部分后继无人的帝王嫉妒不已。
    但这对于洪武帝来说也是个甜蜜的负担,孩子多就意味着养育成本增高。
    到了适婚年龄,无论嫁娶对于大明皇室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不过这也有好处,因为洪武帝的孩子们都扎着堆成年。如今大明的礼部官员对于操持皇子或者皇女的婚礼已经自带上一整套的规制以及准备了。
    简单的说熟练度已经刷到了顶级。
    但皇太孙的婚礼稍稍有点不太一样,在历史上,皇太孙的存在便少之又少 ,而即便是有皇太孙存在的朝代,留下的历史资料中关于婚礼的规矩和用度也几乎都不存在纸质记录。
    因此当得到太孙殿下将要成婚的消息时,礼部的一干官员都感觉一个头两个大,首先作为皇孙,太孙殿下的婚礼制度肯定不能超过太子,但是作为太孙,殿下的礼制又要超过普通的皇子,这就很难把握尺度了——尤其在前不久刚有一波赐婚的情况下。
    虽然就身份而言存在高低,但皇孙到底是小一辈,同一个时间成婚的,侄子比叔叔的仪式更隆重这个说出去总有些不好听。
    这一个不好就会得罪两拨人呐!
    而且最重要的是——准备时间不够啊陛下!!
    这年头普通富户的孩子成婚都得提前个半年一年做准备呢,更何况是皇嗣,而且之前连点风声都没有,大家都毫无准备啊!
    就在礼部官员团团转的时候,准备溜达着去司天监的太孙殿下路过后直接大手一挥,表示一切从简,不必着重准备。
    “于情皇祖母正在病中,受不得劳累,于礼我为晚辈,规制越过叔叔们也说不过去,而且这个时候我也没那个心情去大办婚事,一切从简即可,皇祖父那边孤会过去说,诸位便先准备起来吧。”
    礼部侍郎闻言有些迟疑,他抬头看向说完话准备离开的皇太孙:“殿下,恕臣失礼,还有一事,敢问太孙妃可还有家人,聘礼又要送往何处?”
    木白沉默片刻,有些遗憾道:“多年过去,太孙妃在大明已不知是否还有家人了,聘礼你们就下到傅家吧,便从那儿出嫁好了,这事孤稍后会同颍国公商议,待到确认下来后再派人通知你。”
    “喏。”礼部侍郎恭敬应允,借着行礼退开的姿势完美掩住了面上的表情。
    天呀!在大明没有了家人的太孙妃为什么是从颍国公家出嫁?这非亲非故的……
    礼部侍郎嗅到了瓜的清香,但他面上不动如山,作为一个在洪武帝手下的打工仔,控制住自己八卦的欲望可是很重要的生存哲学,有多少前辈前仆后继得为了追瓜翻车坠入山崖,他可是好不容易进到最不容易出错也最安全的礼部的,必须要忍耐……忍耐……忍耐不住啦!!!
    礼部侍郎悄咪咪得用含蓄又委婉的语气到老上司这儿问了一嘴,东拉西扯了一堆,中心思想就是——颍国公有没有流落民间的闺女?
    是的,他想歪了,以为准太孙妃是傅友德的私生女来着,礼部尚书当下就送给了这个属下两个白眼:“你觉得颍国公傻吗?”
    “啊?”属下一脸懵逼,呆呆达到:“应,应是不傻吧,属下未曾与他来往,但既然他能领兵……”
    尚书立刻气沉丹田:“既然他不傻,难道他不知道家中有个太孙妃能有什么好处吗?颍国公家中又没有河东狮,就算太……咳,那位是私生,也完全可以认回来啊。”
    礼部侍郎顿时恍然:“对哦,既如此颍国公没有认回来,那么那位当真是海归之女啦?”
    “是不是真的海归之女不重要,”礼部尚书加了个重音:“重要的是殿下说她是,那她就是。”
    “这,这不合制度,按大明律,只要并非是罪人家眷,就算是民女也可为皇眷,何必假借他人之名!既然用了旁的名头,那太孙妃莫非是……”侍郎眉头皱起,刚要暴起,脑袋就被礼部尚书敲了一下:“噤声,瞎说什么呢,谁和你说这个了,你这呆子是怎么做到侍郎这个位子上的?”
    礼部侍郎愣了下,呆呆说道:“前任因科举统筹不善,被发云南充军了……”
    ……谁问你这个了。
    礼部尚书头上冒出了三道黑线,很不想再同这个二愣子说话,但左右想想这种傻乎乎的属下显然不是个会捅刀的,虽有些迂腐但在礼部这个位置上这也不算缺点,看了看身侧都是自己人,这才有些无奈得悄声和人说明白:“太孙妃出身海外,又是前宋遗民,我大明建国便是承唐宋之遗风,所以前宋遗民也是大明人。”
    见属下理所当然得点了点头,表示这是当然的,尚书深吸一口气:“前宋遗民就是大明人,前宋遗民寻到的土地自然也是大明所找到的,前宋遗民在当地耕耘了许久,那么就等同于那块土地【自古以来】便有大明的痕迹,懂了吗?”
    换而言之,太孙妃到底是哪儿来的人并不重要,只要户籍上说了她是来自海外之地,又为大明带回了珍贵的海洋舆图,那么她就是海外之地的人。
    有了这个身份,大明的船队一旦寻到了疑似海外之地,而当地又恰好无人占领,那么无论大明做什么都是名正言顺,如果有人占领,有太孙妃这个身份也方便二者建立友好往来。
    毕竟你家的姑娘都嫁给我家未来的皇帝做媳妇了,大家自然就是亲戚,有着这一层天然的亲密关系,那以后做些什么不都很方便。
    无论是买个矿石啊租借个港口啊或者是采购个香料黄金什么的都好谈是不是。
    所以太孙妃到底是不是海外之人这个问题大家真的不在乎,唯一有几个心怀不甘的人也无非猫准了皇太孙妃身份的人,而这些人除了感慨一下皇太孙为了给心爱的女人找个名正言顺的求娶理由居然这么拼外也什么都做不了。
    是的,大家其实都猜测这位太孙妃海归女的身份是深爱他的皇太孙为她贴的金来着。
    但此刻,原先也这么想的司天监倒是有些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