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7章:初见刘法

      能被老对手西夏名将察哥誉为天生神将,熙河兰湟大帅刘法岂又只有记录在宋史上那几件功劳,若只有这么区区几件战功,刘法不要说是什么天生神将,便是在西军一群璀璨的将星中,充其量也就扮演如狄青那样的角色。
    狄青虽为仁宗朝时著名武将,但那也只是在仁宗朝将星凋零时最为璀璨的一颗,然就战功而言比起刘法等人,狄青还是要逊色不少的,在大宋一众武将中只能居于二流。(本文并没有任何对狄青不敬的意思,只是就史论史就事论事。)
    另外多说句话,杨家将中的杨文广曾是狄青的麾下,真正若是以战功来看,杨文广在北宋将领中只能排在三流的层次,而后被小说演义所赋于的名气得了个名将之名,然实际上却远没有戏文中那般牛气冲天。
    显然,刘法的军功远不及历史上记载的这些,有大量的战功因为各种原因隐没或是散失了。甚至后世元代宰相脱脱在编撰《宋史》时,都无法为为他列传,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似种师道、狄青等人在宋史中都载有大名,做为西军著名统帅刘法藉藉无名,显然是件令人惊讶的事。
    顺便说明一下,种师道的种在用做姓氏时,不读过“肿”音面是读做“虫”音。
    史书中关于刘法史料的缺失,除了因靖康年间战火史料损失外,其次就与他的宝贝儿子刘正彦有关了,以至于今天我们甚至不知道刘法出生于何年,籍贯是哪里。
    做为老子的刘法没能在《宋史》上留名,而儿子刘正彦不止出现在《宋史叛臣传》上,还大大的露了把脸。由于在叛臣传中的表现,甚至在此前没有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在《宋史叛臣传》里,刘正彦也被记录为“不知何许人”,可见宋代对刘法父子的忌讳,竟然在官方的文献中竟然故意被隐去,没有多少记录。
    以至于后来有关于刘法的记载,都是从西夏的文献里寻出来的,很可惜只是只言片语。想想也可以理解,西夏名将察哥等人屡次败于其手,西夏人自然不然将这么丢人的历史记载下来,只能语焉不详了。
    虎父无犬子!刘法为一代神将,刘法的儿子刘正彦自然也会有些不大寻常。
    南宋建炎三年,刘法的儿子刘正彦与苗傅二人合力演出了一幕史诗大剧,发动了一场名为苗刘兵变的政|变,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史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
    究其起因也很简单,而且刘正彦与苗傅二人最初的动机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成为宋高宗,然高宗赵构只图骄奢霪逸,不图恢复中原,更不图救出被俘而去的徽、钦二宗,更是宠幸一众内侍宦官,王渊更是因受赵构宠幸更与宦官勾结,当上了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所做恶事更是罄竹难书。
    刘正彦与苗傅二人诛杀王渊与宫内一干宦官,将高宗赵构三岁的皇太子赵旉拥立为皇帝,尊赵构为太上皇,请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也是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的元佑孟皇后,南下后又被尊为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不久后,刘、苗兵变被平息,平息二人兵变的正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二人后被寸磔弃市。
    史载刘正彦在行刑前还痛骂苗傅不用自己之计,以至于落得今日之下场,可见刘正彦并非只是有勇无谋之人。
    但事情远远不止这此,被苗、刘立为皇帝的三岁皇太子赵旉因为在兵变时受了惊吓,不久后一命呜呼,这可要了高宗赵构的血命了。
    原来在扬州时,时任枢密使王渊明知金兵来进攻扬州却知情不报,以致于扬州兵马毫无准备,此时赵构正在行宫中榻上与宫嫔们欢|愉行乐,忽听到下面内侍来报金兵来攻,因受了惊吓导致小赵构从此后一蹶不振,后来虽有太医进药,然进药时举却不能出子嗣,不进药时又一蹶不振,这就等于断了赵构的根。
    丧子之痛再加上难言之苦,怎能不令赵构对刘正彦恨之入骨,连带着刘正彦的父亲刘法也一并恨上了,所以有关于北宋末年一代名将刘法的事迹,在史书中语焉不详也就不足为怪了。
    究苗、刘兵变,其本意上是督促朝廷抗金,求统治者一雪靖康之耻,然而对于站在历代统治者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大逆不道的罪过。甚至历朝历代对农民起义、兵变造反都是采取口诛笔伐,口径异常的一致。
    毕竟大家都是有编制有单位的人,彼此间要照顾下面子,虽前朝后朝有誓不两立之说,但相互间在这一点的配合上还是非常默契的。
    ……
    震武军筑成不过两三年,条件自然简陋,在简陋的帅府中乐天见到了这位鼎鼎大名的西军统帅。
    与想像中的不同,临来之前乐天以为这位名震西夏的神将应是一位面皮糙黑的汉子,今见得真人,却发现其是一六旬左右的老者,可能是久在军中操劳的原故,须发均己花白,然神色锐利非常,举手投足间尽显稳健之气。
    乐天又见在刘法的身边还侍立着一位约年纪在三十余岁的将军,看模样与刘法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心中不知此人与刘法是什么关系。
    待乐天禀明了来意后,坐于帅帐正中的刘法打量了乐天两眼,笑道:“打仗是我等武将份内之事,乐大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何苦要来此危地涉险?”
    西军能征善战,军中将领素来倨傲,做为西军统帅之一的刘法自然更是如此,语气中是然表现的不甚明显,但也颇有些倨傲。其实在刘法心中还有另一个想法,天子派这个乐天到自己身边来做什么,是不是来监视自己的,再者说本朝重文轻武,这些都令刘法心中不得不顾及。
    “下官虽是文官,在江南时也曾与平剿过海匪叛逆,今此次奉圣谕来西边,自是与老大人学习带兵打仗的本事!”乐天的回答落落大方,谦虚却不自卑。
    呵呵的轻笑了几声,刘法啜了口茶水才慢慢说道:“东南江浙一带承平己久,纵是有些匪患又岂是西夏这些虎狼之师可比的!”
    显然刘法对乐天的说词不以为然,摆明是瞧不起乐天的那点军功。
    乐天好歹也算是从皇城司出来的,随在乐天身后的许将自然要为乐天说些好话,忙拱手拜道:“刘帅,乐大人未曾为官前,便曾在蔡州助叶梦得叶知州平息淮康军哗变,更曾得到陛下的嘉奖!”
    “喁!”刘法闻言再次打量了乐天几眼,眼中带着几分感兴趣的神色,点了点头:“乐大人虽说年少却有这般功绩,倒是令老夫刮目相看!”
    士卒哗变,是相当难处置的一件事,一个少年竟然能协助一州长官能将如此棘手之事处理好,更得到天子的夸奖,此人定然非同寻常。刘法听闻许将话音后,给乐天下了一个评语。
    乐天忙回道:“下官不过是一时侥幸!”
    “报……”就在乐天说话时,忽闻得帅府外有脚步声传来,随即一位传命小校上前呈军礼拜道:“刘帅,童大人从定边城传来的书信!”
    接过书信展开,扫过几眼后刘法的面色瞬间变的阴睛不定起来。
    听到是童贯来住,乐天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同时心中在算计,莫不是自己命皇城司拿了那两个营指挥使,事情败露童贯来书信命刘法捉拿自己?但乐天想了想,应该没这么快,不过事关军情,乐天自然不好上前询问。
    看见刘法面色阴晴不定,那侍立于刘法身后的武将开口问道:“父亲大人,童大人来信说的是什么事?”
    原来此人是刘法的儿子,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发起苗、刘兵变的刘正彦,乐天在心中暗道。
    乐天猜的非常正确,此人正是那个发起苗、刘兵变的刘正彦,如今随在刘法近前听用。
    轻挑眉头,刘法将手中信笺交与身后的刘正彦,并未说话。
    刘正彦将信接了过来,也是不由挑起了眉头:“什么?童大人要我等出兵攻取西夏兴州、灵州?”
    “不错!”刘法点了点头,叹道:“自崇宁年间以来,我大宋与西夏在屡次交锋虽是胜多败少,然西夏主力尚在,并未真正的伤筋动骨,此时深入夏国心脏地代的时机尚未成熟,冒然出兵后果难以预料……”
    刘正彦将目光投向父亲,问道:“父亲,那我们怎么办?”
    “你以为父的口吻起草一份信函,就说鉴于深入夏国腹地时机尚未到来,暂不宜冒然出兵。”刘法回道,又说:“莫要忘了,在信后加盖上为父的帅印!”
    刘正彦很是耽忧的问道:“父亲,童大人能听么?”
    “随他罢!”刘法无奈的叹了口气。
    着手下亲兵拿来笔墨纸砚,刘正彦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水,正欲下笔眼角却瞥见了乐天,笑嘻嘻的说道:“乐大人,在下读书不多,这捉刀代笔之事只好劳烦大人了!”
    “寻常要你多读些书,你却只是贪图耍乐,现下丢人了罢!”未待乐天回话,刘法却是向自家儿子训斥道。
    刘正彦没什么学识在苗刘兵变时便可见一斑,建炎三年二人发动兵变时,为了防止高宗赵构秋后算账,刘正彦与苗傅二人特意向高宗赵构要了两块丹书铁券留做免死之用,而高宗赵构在丹书铁券上耍了个心眼,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丹书铁券上写着“除大逆不可赦外,其余皆可赦。”
    自以为拿到做为免死金牌的苗、刘二人懈怠,正因为这句“除大逆不可赦外”形成了二人的悲剧,刘正彦与苗傅最终被寸磔弃尸于市。
    由此可见,武将和读书人动心眼,还是差了许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