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9页

      皇上要奉两位太后一同去西苑行宫小住!
    除去已被通知没得去的佟贵妃、惠妃和宜妃外,其他的嫔主子们或是心中意动,或是是吩咐宫内位份低的嫔妃们,每日起早就去景仁宫里伺候,希望能在去行宫的名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景仁宫里一连数天,庭院内都仿佛有几十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没有片刻安宁过。
    “主子娘娘,这事儿得早日出个章程才是!”别说皇后,就连曹嬷嬷也是头大如斗,看着花厅里的宫妃那是骂也骂不得,说也说不得,还得好生好气的伺候着!
    “本宫也想,只是这人……”皇后拿着单子犹豫不绝,“这好不容易出宫一趟,本宫也知道大家心急的很!这嫔位的妹妹们可是一个个都没出过宫,若是把她们都带上,会不会太多了些?”
    “哎呦老奴的主子娘娘,这入了后宫出不了宫那才是正常的!”曹嬷嬷不以为然,“皇上既然没提起想带谁,您就按着自个儿的喜好选上一两名嫔位的主子,再选几位低位分的小主伺候不就得了。”
    顿了顿又说:“若是都带上了,那佟贵妃,惠妃和宜妃三位主子还留下来管什么?岂不是都得一块儿去了!”
    “这倒也是。”皇后哑然失笑。她垂首,纤长的手指在名单上慢慢滑落:“既然宜妃去不了,就允了敏嫔去吧,另外皇上打算带上三公主和四公主,那就让德嫔和齐嫔也跟着一起去,也省的两人在宫里担心。低位分的就带上延禧宫的万琉哈常在和启祥宫的马答应就行了。”
    “主子娘娘英明!”曹嬷嬷笑着道,“这样一来,每个宫室都有嫔妃跟去,想各位小主也提不出什么意见了!”
    “嗯,就按着这个赶紧发下去,省的再来烦景仁宫,早些让本宫留个清净吧!”
    五月上旬,等得迫不及待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带着大公主和二公主率先带着行囊前往西苑行宫小住。
    因着军演一事结束,朝臣情绪高涨,各地驻军将领更是连连发信入京请求皇上将新式武器发往各地装备,还有一些宗室权贵发现匠人的独到之处,私底下大肆收买各种匠人。
    若是被找的是些普通匠人也就算了,康熙手上的人很快汇报居然有人把目标放在京城郊外的农庄上。
    康熙没法,只得令人送信到郊外农庄,先请董含双也去西苑行宫陪着皇太后说说话,等人一走,就令裕亲王奉旨在农庄中清查奸细探子。
    不得不全神贯注到工作上,只差忙得两脚拎起来的康熙在宫妃们越发哀怨殷切的目光中打足了精神,只求尽快完成工作可以出宫小憩。
    事情一:胤禔和胤礽。
    那天忙完,康熙直到几天后才在上书房遇见了两枚小包子。
    呵呵!胤礽和胤禔那是一个词:行规守矩。就规矩两字上再也没人能找出毛病。只是对自己这个皇父除了问话应答后连一句撒娇都彻底消失了,两个小萝卜头背着自己不知道在捣什么鬼。
    康熙原先想发怒,可是太监顾问行那张老脸拉得老长立在自己身边,一副皇上做错了事还想怪到阿哥们身上的模样。
    康熙一肚子火气憋在肚子里,只好不发表意见。幸运的是胤礽大约是打着从行动出发的想法,自从这件事开始对身边人管束极为严厉,就连乳母一家也被他找到了贪污宫中银两的事情轰了出去。
    老实说,康熙担心胤礽会过犹不及,不过看胤礽一副要将自己整顿到让人无法说出一个‘不’字的干劲模样,康熙觉得还是闭紧嘴巴才比较合适呢!
    事情二:科举改制。
    第九十五章 康熙十七年
    康熙先是在朝会上探了探口风。
    因着军演一事, 戴梓这名虽不是科举出身, 却出身于官吏清贵之家的能臣自然颇得朝臣的瞩目。
    康熙拿戴梓为例, 在朝堂上笑称不知在世上有多少如同戴梓一般的聪明人,却因科举而没有入仕。
    虽然康熙看上去只是一句顺口玩笑话, 但所谓金口玉言,又是在朝会上所说,这个话语落在朝臣耳中自然引起轩然大波。
    有科举出身的文臣很是不忿,认定了戴梓从才学上必然和他们相差甚远, 出口嘲讽却是被视戴梓为军中天人的将领们对骂,在朝堂上闹腾不休。却是几乎没有人发现,康熙真正的含义。
    唯独几名察觉到的朝臣在这乱糟糟的朝堂之上, 也只是沉默的交换了一个目光,将心中的疑问按捺在深处。
    一连几日,在朝会上, 没有任何的结果。
    朝会结束, 也没有任何大臣的奏折上提到这件事。
    康熙坐在东暖阁中第一次有了后悔的冲动——既然自己是皇帝, 是不是应该直接下令才更好?
    清朝科举制度和明朝一致, 沿用八股取士。八股文的问题很多,第一以四书五经取题,严格要求符合题意,绝对不允许擅自添加自己的想法。第二要求四副对子平仄对仗, 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亵渎圣人的内容。
    条条框框的八股文延绵数百年之久, 题目到了最后也都是殊途同归, 年年都有教书先生和所谓的‘猜题人’猜中题目。若是猜中的学子, 自然可以用往昔精心准备好的文章,考上的几率自然也要大上许多。
    更何况,不少学子文采不错,但偏偏对这要求死板的八股文是束手无策。从明朝采用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内容以来,不少在单一方面独有才华的士子很难通过科举入仕,只能为官员充作幕僚,极少数才能引荐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