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6章:百家争鸣

      刘琮一口气将刘禹锡的《陋室铭》朗诵完,司马徽、庞德公和黄承彦三人全都愣在了那里。
    司马徽曾经见过刘琮的文采,当然也是刘琮剽窃了柳宗元的《江雪》。庞德公和黄承彦对以前刘琮的印象就是碌碌无为,不学无术,可是后来,突然崛起,让他们觉得刘琮有枭雄的潜质。
    去江东迎亲,一首《对月独酌》,让整个天下震惊。这时许多人都觉得如果刘琮不是荆州牧,那一定会和孔融,王粲,陈琳等人齐名。
    今天他们真正见识到了刘琮的文采,这样好的文章脱口而出,不要说超过当代的那些才子,就算是司马相如和扬雄等人,恐怕也只在伯仲之间。
    “有感而发,让三位先生见笑了!”看到司马徽等三人发愣,刘琮还故意自谦了一句。
    “哪里哪里?刘州牧之文采恐怕天下无人能及啊!”司马徽恍然大悟。
    “人言曹氏父子文采过人,堪比孔文举。今日一见刘州牧之文采,恐怕曹氏父子也相形见绌啊!”庞德公也夸赞道。
    “曹子建才高八斗,我不及也!”被几位大贤夸赞,刘琮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若真正论诗文,三曹父子比他不知道高出多少。
    不过他的这些话,司马徽等人觉得都是自谦之言,从而对刘琮的好感又增加了一些。
    “刘州牧今日来鹿门山,不知所为何事啊?”庞德公问道。
    “我受陛下隆恩,牧守荆州,现如今百废待兴,然自知才疏学浅,恐负陛下之托付,故而想请三位先生下山,为荆州百姓造福。”刘琮向三人行了一礼。
    “多谢刘州牧看得起我等,然我们久居山上,早已不问世事。而且如今年事已高,恐难以奔波。”司马徽笑着拱了拱手。
    “德操所言不错,我等都闲散惯了,早已不适合入仕,刘州牧还是另寻他人吧!”庞德公也直接拒绝。
    黄承彦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上却流露出了不屑。
    “三位先生错了,我请三位先生出山,并非是为我出谋划策,治理内政,而是让先生重新做起以前所做之事!”刘琮并没有灰心,也没有生气,微笑着朗声说道,“昔日孔夫子,为教化愚民,传播学说,游历各国,教得弟子三千,当为儒士之典范。德操先生曾创办颍川书院和鹿门书院,教得无数才学出众的弟子,为陛下平定叛逆,为百姓谋得幸福,功莫大焉。我今欲在襄阳创办书院,让我大汉青年子弟皆能受到圣人之教化,想请先生做授业之师,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州牧要创办襄阳书院?”对于办书院,司马徽是非常感兴趣的。
    古时的书院都是私人所办,比如孔子,他教授学生三千余人,所花费用,都是自己的。司马徽当初办颍川书院,全都是河东司马家资助,而鹿门书院是庞德公,黄承彦等人资助。
    “不错,创办书院所需费用全部由州牧府出,只要是进入书院的学子,全部免费,而且书院不光学儒家经典,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等都可学习。”
    “州牧大人是想让百家争鸣?”黄承彦终于改变了刚才不屑的表情,“可你是否想到,当初诸子百家为争正统,论战不休,致使反目成仇!”
    “哈……”刘琮听完黄承彦的话之后笑了笑,“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争论是难免的,我所要的百家争鸣,并不是想让他们争一个正统之位,而要看他们的学问是否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凡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的便是经典,便是精华,要继承和学习。反之,凡不利于天下,不利于百姓的便是糟粕,当弃之!”
    “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的便是经典……”三个人都开始细细品味刘琮的话,同时他们也想起了刘琮曾经所说的几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学教人向善,养心修德,孝于父母,终于天子,爱于百姓,此为精华。兵家之权谋乃在于以战止战,开创太平,也为精华。道家通晓万物之法则,顺应自然,亦为精华,法家制定规章,惩治邪恶,使百姓生活井然有序,也为精华。墨家所制之器,将人之力量发挥到极致,无论种地耕田,或攻城拔寨,都有莫大的帮助,当为精华。医家救死扶伤,解除痛苦,也为精华。这些本来缺一不可,互相弥补,为何要争一个正统呢?”
    “刘州牧之言让老夫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司马徽一阵感慨,“老子曾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今日看来我们的思想都错了。”
    “不知三位先生对襄阳书院可感兴趣?”
    “创办书院,教授学子,那是我平生之夙愿,刘州牧如今要创办襄阳书院,那是荆州士子之福,我岂能不出现微薄之力呢?”
    “既然德操先生愿意出山,那我二人自然是相随了!”黄承彦还没有说话,庞德公便代替他表了态。
    “如此多谢三位先生,我封三位先生为荆州大学士,襄阳书院的院长。襄阳书院的各项事宜,我已交给马季常,孟公威和王仲宣三人,他们会全力配合三位先生。”
    “州牧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尽力办好襄阳书院。”
    离开鹿门山,刘琮显得非常高兴。创办襄阳书院,聘请司马徽等人做院长,这是他很早就有的打算,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用起来才放心,而且可以源源不断。
    只不过前面战事繁忙,再加上自己的威望还不高,很难将这些大贤请到。他可没有时间,像刘备一样三顾茅庐。
    南阳大战之后,荆州基本稳定下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工匠们已经造出了让他满意的纸,离下一个计划的实现也不远了,创办书院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
    现在如愿以偿的请到了司马徽等三人,可谓大功告成。有了这三人的影响,不要说南方的那些学子,就是中原和北方的人也会慕名而来。
    揽天下之人才为我所用,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