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苏厨 第652节

      之后李氏在朱家生子,前夫的女儿在家中不受喜爱,于是李氏又将她托付给一位姓任的亲戚抚养。
    因此这位朱婕妤,实际上有了三位“父亲”。
    上有出身曹家的太皇太后,出身高家的太后,出身向家的皇后,朱婕妤这出身在宫里就是个不起眼的存在,加之她性子安静守礼,入宫八年后才被赵顼临幸。
    结果就生下了如今赵顼唯一活着的皇子。
    有后宫里边三尊出身高贵的大神压着,朱婕妤即便是生下了皇子,也没有母凭子贵,一样的柔顺安静,因此赵顼本来就是随意打一炮而已,到后来,反倒是觉得这个女子很合意。
    每当需要安静思考的时候,赵顼便喜欢到朱婕妤这里来,因为只有朱婕妤不会跟他痴缠,只会默默地替他做好准备,这样反而让赵顼觉得非常的舒服。
    来到小院子,朱婕妤上来接着:“官家今日命童贯来得有些晚,臣妾准备得仓促,官家莫要见怪。”
    赵顼不以为意,问道:“太皇太后那里,去起居过了?”
    朱婕妤递上温热的湿帕:“起居过了,太皇太后……不知道从何知道三苏入了诏狱,有些……不悦。”
    赵顼皱了下眉:“那指定是太后告诉他的,后宫里边的黄门使女,时常搬弄是非,他们所知的也未必就是实情,不要听风就是雨。”
    朱婕妤低头道:“是,臣妾可不敢对别人提这些,只是……只是告诉陛下,起居的时候太皇太后问起,陛下也好有个准备。”
    赵顼被朱婕妤给逗乐了,干脆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你以为她老人家不知道你回来一定会告诉我?她就是让你传话儿呢。叫官家,又不是责你,改什么口。”
    “是。”朱婕妤将头低得更下去了:“可臣妾……也不得不传。”
    赵顼笑道:“难为你了,算了不说这个,随便吃点东西,我要看臣下送来的章奏。”
    朱婕妤赶紧让赵顼去偏房,却都是一些市井之中寻常的吃食——豆腐汁炒蕹菜,芝麻酱拌黄瓜,一碟卤肉凉拌冷盘,一盘豇豆烧茄子,一盆薏仁粥。
    赵顼一看便食欲大开:“还是你这里好,清粥小菜度伏暑,听说苏明润在乌台还拿羊肉泡馍当早饭,真难为了他这天气里如何吃得进去。”
    朱婕妤也笑了:“臣妾可也耐不得那种吃法,总是体质和习惯使然吧。”
    “听闻小苏学士幼时家中也穷,他就在夏日里鸡鸭产卵很多的时候收蛋,还买不起盐,便用草灰,黄泥,稻壳将卵封上做成皮蛋,这样就可以存放很久,能一直吃到秋后。到底是聪明人,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
    说完抿嘴笑道:“平日里还用各种法子打鱼摸虾,所以他小时候肯定是不会缺好吃的,老大了也得顿顿有荤腥。”
    “哈哈哈……这都是太皇太后告诉你的吧?”赵顼将粥给自己和朱婕妤盛上:“他打鱼摸虾的能耐大了,如今的海舟打石首鱼,用他的法子,一网下去就是数万斤!”
    “都被你说馋了,去剥两个皮蛋,摆上蒜粒和酱油。再开一个豆豉鱼罐头。”
    朱婕妤笑吟吟地去了。
    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苏获释
    这一夜,御史台三院东阁,知杂南庑,北庑,各来了一个不明身份的人。
    据衙卒们说,这是下一批等待审查的犯官。
    苏颂在三院东阁收拾行李。
    陈世儒的案子已然宣判,陈世儒及其妻李氏及高氏、张氏等奴婢十九口人判处死刑,另外七名奴婢免死,杖脊,湖南、广南、京西等路编管。
    开封府原勘官因故纵人罪,皆受处罚。
    吕希亚、晏靖也因交涉司法而贬官。
    案件审理过程中,大理寺的法官借故扩大打击面,大理寺卿因监督不善,罚铜,大理寺丞贾种民夺职,编管。
    吕公著,无罪,复枢密副使。
    苏颂,无罪,给假,休养待用。
    苏颂对新来的小官说道:“老弟看来是外路来的,御史台召唤得急,这是什么都没带啊。”
    那小官面白无须,只客气地拱了拱手,也没有说话。
    苏颂笑了,这种自负崖岸的小官见得还少了?温煦地说道:“不过没有关系,我这就要出去了,除了书籍和文章要带走,其余的床席被褥,笔墨纸砚,就都留给你支用。乌台同住一宿,也算是缘分。”
    那小官又拱了拱手,表示感谢。
    苏颂也就不再理会他,对顾姓的衙卒说道:“老顾,这里有我在乌台的几首诗作,如果方便,你去交给他,现在我已经不是罪人身份,不算是违纪。”
    老顾赶紧上来接过:“恭喜学士,总算是还了你的清白,出去之后,官家必定还是要大用的。”
    苏颂摇了摇头,笑问道:“北庑的那位在干吗呢?”
    老顾说道:“小苏学士吗?听小李子说整日里都在写章奏,不过跟案子没关系,说都是什么朝廷的大事,要放密匣里送官家过目的。”
    苏颂哈哈一笑:“他倒是真找着了个清净之处。”
    老顾说道:“我这就将诗文给苏夫子送过去,今夜再困劳学士一夜,明日我与你送行。”
    苏颂对老顾拱手:“这些日子,也多承老兄你照应。”
    老顾摆手:“学士说哪里话来,都是应当的。”
    小官在一边的简易床上坐着,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
    知杂南庑,苏轼吃过了腊味煲,在房中来回踱步,反复思虑。
    而刚被押进来的小官已经枕着小衣箱,和衣面壁而卧了。
    梁成拿着几张纸走进来:“恭喜夫子,东阁老苏学士已然洗刷冤屈,接受干请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大理寺几个小人诬陷忠良,被官家夺了职,发往荆湖编管了。”
    苏轼大喜:“是吗?我就说以宗叔的德性名声,断不至于接受干请的。”
    梁成将几艘诗词递了上去:“这是老苏学士在乌台所作的诗词,写给你的。”
    苏轼接过来看了,诗作还不少。
    第一首写道: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怀积似烟。
    今日柏台相望处,隔垣音响莫由宣。
    这首诗是回忆他们杭州的一段交往。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自己就很仰慕他的诗了。
    “楼上金蛇惊妙句”是说苏轼在望湖楼观雨诗,有“电光进掣紫金蛇”之句,“卷中腰鼓伏长篇。”则是说苏轼不久前送苏颂的轴诗中,有一句“有如琵琶弦,常遭腰鼓闹”。
    之后是说别离的岁月像流水一样逝去,而两人被压抑的情怀却像阴郁的积烟。
    柏台是御史台的别称。现在两人在御史台受审,虽一墙之隔,彼此却不能说话。
    第二首是: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拟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叹惜钟王行草笔,却随诸吏写毛头。
    一二句是说苏轼的诗词源远流长如浩荡之蜀江,风韵琅琅继承了舜庙所创韶乐的金玉之声。
    三四句是说苏轼的文章惊动中央,“中御府”是殿中省的别称,其意为苏轼当年制科高中,草拟的策文应入殿中省;“带方州”指朝鲜,其意为苏轼文章美妙,被高丽使者带回国内,连海外都拥有大量的粉丝。
    五六句是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政治上被排斥,外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太守等,一直没回中央任职,舆论都同情苏轼的滞留。
    在不断变换铜符的任职中,苏轼的取得了不俗的政绩。
    七八句是说可叹这样一支写得钟繇王羲之行草书法的妙笔,如今竟然按狱的旨意,写着毛头供词。
    第三首则是:
    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一二句是说诗案刚起的时候,还只是一二小人造作飞语,深究文字细节,紧接着交相弹劾,事情越闹越大。
    三四句是说御史们使用的条文,比秋天的灌木丛还要细密,挑错劲尽头,那是非得要从一捆箭支里边,挑出一根不直的来。
    五六句则是说就连一些御史如何正臣,也不得不承认,苏轼素来是一名长者;乌台的吏员们,也大多对苏轼仰慕已久。
    最后两句感慨堂堂一名太守,却在乌台被御史们诟辱通宵,连他这个被考罪之人都听不下去。
    第四首则是:
    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才多我寡闻。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其为诗歌能数眯,圣朝终要颂华勋。
    “子卿”是苏武的字,一二句是说大家都是苏武的后代,但是苏轼博学多才,而自己孤陋寡闻。
    三四句是虽然蒙苏轼称为长辈,而两人旧有的情谊,却是在秘书监共事的时候结下的。
    五六句是说苏轼文才高绝,天下无敌;两人声气相求,相处愈久,交往愈勤。
    七八句是委婉的劝告苏轼不要被诗歌的梦魇所迷惑,以后啊,还是多为朝廷歌功颂德吧。
    最后一首是: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一二句是说从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到目前的元丰二年的整整十年中,两人的政治遭遇基本相同,都处于仕宦生涯的“邅回”时期。
    三四句是说两人被贬后,任职的杭州与婺州疆界毗邻;在湖州和濠州任职又相继蒙冤入狱。
    五六句是说苏轼是诗人,因发表政见而多灾多难,自己也是儒者,同样前途凄楚,久讳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