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57

      第123章
    谎言说过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
    这句话对于意志坚定的大人来说, 未必有用,可对于孩童来说,这威力就难说了。就是太子坚信自己没有错,可是身边总是有人嘀嘀咕咕, 说得多了, 他也将信将疑起来。
    太子固然年幼, 却是皇后一手养大的, 既然心中存了事儿,他不敢找皇帝,找皇后请皇后帮他解惑却是常事。所以, 这天趁着来给皇后晨昏定省的当儿, 他特意多留了片刻。
    皇后自然是少不了为他掰开了、揉碎了, 细细地说给他听, 还引导他深入思考。
    不得不说, 太子实在是年幼, 又自幼生长在宫廷, 很多事情就是跟他直接说, 他未必能在第一时间想到。
    太子迟疑着道:“母后,三百万的人丁税, 很多吗?”
    皇后这才意识到不对。
    太子太小了, 就是直接跟他说三百万两白银, 他也意识不到这是多大的一笔钱, 因为他对钱财完全没有概念。
    皇后立刻命人去搬铜钱和箱子, 然后先数出十枚铜钱放在太子面前。
    皇后道:“本朝沿袭前朝, 各省的人丁税并不相同。京畿的人丁税最低,平均每丁每日十文,一年缴纳三千六百文足矣。也就是三两六百钱。”
    三堆钱放在年幼的太子面前, 第一堆根本不能说堆,只有少少的十枚,就那么排成两排,放在太子面前,中间的那堆则是三吊钱外加一百文一串的六串钱,有了旁边的十枚铜钱做对比,这堆钱看上去就跟一堆小山一样。
    至于第三堆,则是三枚一两重的银瓜子外加六串钱,没有中间那堆震撼,却比第一堆多多了。
    皇后比着第二堆和第三堆,道:“这两堆的价钱是一样的。太子,你可能想象出三百万两白银是多少吗?”
    太子茫然地摇了摇头。
    皇后示意宫人把一只装了五百两的钱箱子抱上来,让太子看一下五百两白银大约是多大的一箱,然后将一只只差不多大小的钱箱子堆在大殿中央。六千只箱子,一只只地叠起来,宛如一座小山,把整个正殿塞得满满当当。
    虽然这些箱子基本都是空的,但是依旧把三百万两白银是多大一笔钱直观地刻入太子的心中。
    见太子明白过来了,皇后这才叫人把那些空箱子搬走,然后示意太子注意第一堆的十枚铜钱:“京师乃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也不是每一个百姓每天都能挣到十文钱。”
    这是第二炮,直接就把太子轰傻了。
    他花费了一点时间才理解皇后的意思:“母,母后,这,这是真的吗?那,那岂不是说,天下百姓根本缴纳不起人丁税?”
    皇后道:“没错。大多数百姓都缴不起人丁税。从前朝,不,从更久远的年代开始,就存在着收不上人丁税的情况。也许你经常听到天下赋税三成出江南,但是母后可以告诉你,就是以江南三省之富庶,依旧存在着收不上税的情况。就以江苏省苏州府为例,苏州府有丁口二十四万六千余,税率是每丁每日二十文,一年七两二百钱,税率是京畿的两倍,每年应缴纳人丁税一百七十七万一千两百两。可实际上,苏州府每年能缴纳的人丁税只有不到二十万。不止苏州府,全天下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太子傻眼。
    一百七十七万两白银和不到二十万,这个数字他还是能比较出来的。
    他喃喃地道:“这,九,九分之一?”
    “对。你皇祖父在位之时数度减免赋税,你父皇上位之后也曾减免赋税,但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富人有钱,缴纳的赋税却不多。至于穷人,只能在风调雨顺之年逃荒,因为他们不出逃,就会被没入奴婢。这种情况从两宋时期就存在了。这也是史书上说的,南宋之时江南百姓普遍生子不举的由来。不是因为不喜欢儿子,而是因为,生了儿子就要纳税。寻常百姓人家纳不起税,只能把儿子丢掉。”
    现在朝廷最担心的,也是这种情况。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皇帝,都害怕民间出现生儿不举之事,所以他们只能让各省继续拖欠人丁税。
    恶性循环。
    赋税的问题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而妙玉,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这才是太上皇对妙玉恨得直咬牙却没有动手反而护着她还不许别人对她动手的原因。无论是皇帝还是太上皇,他们都知道妙玉对整个国家的意义。
    “母后,在本朝,也有生儿不举的事儿吗?”
    “有。个别地区,依旧存在。”皇后定定地道,“这也是你父皇格外器重你皇姐的原因。你皇姐在晋陕地区有不少田庄,晋陕两省的人丁税税率甚至比江南还高,每年高达九两,就是妇人只缴纳一半,依旧比京畿高。但是,各地连男丁的人头税都收不上来,你皇姐手下连女人的人头税都收上来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又岂能容得下你皇姐。”
    留下她,不是衬得他们更加无能了吗?
    太子默默点头。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