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页

      “行,这些你自己安排就是。”
    丫鬟把银两拿过来,赵静婉接过,除了络子的二百文,还多了十两。
    她心中有了猜测,但面上还是疑惑望向刘掌柜:“这?”
    “上回你那百寿图卖出去了,这是你应得的,妹子你且放心收着吧。”刘掌柜挥挥手不在意道,事实上,那副百寿图在京城让她赚了好一笔钱。
    这十两不过是些许微末,她还不放在眼里,况且以后说不定还有这些很难的绣品需要赵静婉来完成。
    “行,那就谢过刘掌柜了。”赵静婉又是与刘掌柜寒暄几句,拿着银两离开。
    这刘掌柜为人还算是可以,若不是她,赵静婉任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如此容易赚到钱。
    她这回没有买东西就直接回家了,家里头的肉和青菜还有不少。
    小胖墩知道娘今日进城,本来是在赵家那玩的,天没黑就提前回家蹲守在门口,就为了看看娘等会带些什么好东西回来。
    娘每次进城都会买好多东西的。
    小胖墩坐在门槛处,望着村口方向,一手撑着下巴,一手随意捣鼓着地上的泥沙,百无聊赖。
    直到见到那抹渐趋渐近的身影,小胖墩的眼神越来越亮,把手中的泥沙一甩,把手擦干净,就奔着扑进赵静婉的怀里。
    颇为思念:“娘~”
    埋入赵静婉的怀中,余光却是发现娘两手空空,没有买东西回来,他委屈了,失落了,更加是一把抱住赵静婉紧紧不放手。
    赵静婉只以为他是想自己了,也没有推开他,由着他撒娇,揽着小胖墩进屋:“这才半天不见晨晨怎么就变得这么黏人呀?”
    陪小胖墩玩了好一会,等闲下来后,赵静婉开始思考着打络子的事。今天会在刘掌柜那提这一件事,也是因为她之前有过类似的想法。
    一个络子五文钱,说实话在赵家村的人看来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一斤肉也才十八文钱。
    但是对于赵静婉来说,有了系统,凭借着这么多年的见识积累,她还有很多这样的赚钱的机会。
    她本来以为以那络子的花样并不复杂,很快绣铺的人也可以自给自足,所以一开始她着重在新颖花样上下功夫,也在刘掌柜那留下了好印象。
    而据刘掌柜的意思,更愿意通过长期收取她的络子来维持联系,作为回报赵静婉自然是得每次去交络子时都提供新花样。
    如此,赵静婉自然也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的,她打算在村里找到合适的人代为打络子,自己收取中间的费用,既省时间,又可以赚点钱,聊胜于无。
    可是怎样的人合适呢?这就需要时间去琢磨了。
    赵静婉第二天开始勤恳做家务活,自从系统升到二级,每日的日常任务奖励也从两件提升到三件。
    她一大清早起来先把昨晚泡着的衣裳尽数洗净晾起来,成功获得一只处理好的酱油鸡。
    又去把院子里、屋里的地板全部扫上一便,成功获得一块搓衣板。最后把窗户擦上一遍,又获得了一个木制搅拌器。
    赵静婉看着今日新得的三样奖励,除了酱油鸡还算是正常,搓衣板是最无用的,一块木板上多了些起伏。
    倒是那木制搅拌器,外头全是木的,只有里头的旋转刀片亮着光,就连外头控制刀片旋转的扶手都是木制的。
    赵静婉蠢蠢欲动,有了这搅拌器,以后切肉滑、切葱姜末都方便许多。她把这些东西全都收起来,去唤小胖墩起床。
    她难得的来了兴致,带着小胖墩在村里闲逛。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络子物色合适的人选。
    平日里她总是喜欢呆在家里,做家务完成系统任务获取奖励,或是制作一些美食,再是这阵子忙着打络子和绣百寿图,很少出门。
    本质上还是为了避免碰到村里人,那些人总是习惯指指点点,赵静婉虽不会在意,可也觉着心烦。
    所以今天是难得的,小胖墩牵着娘的手一齐出门。他一路蹦蹦跳跳,见到人就叫住他,强调道:“今天娘陪我出门玩了。”
    小嘴巴那叫一个甜,不过出乎赵静婉意料的是,以往那些人表面应和,眼底却满是不屑,这次眼底却满是笑意。
    “哎呦,晋升媳妇这是带着晨晨出来走走呢?”
    第14章 酱油鸡蛋饺
    “晋升媳妇可真是爱陪着晨晨玩,看晨晨那开心样。”
    “哎我可听说了,晋升媳妇对赵家老两口也是有孝心呢。”
    村里的人对赵静婉近来那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啥时候进城,回来带了多少东西,又是拿了多少东西到赵家那边。
    那些妇女对赵母可以时不时吃上肉羡慕嫉妒,但同时对赵静婉的印象也有所改善。所以这次见到她,不再是带着恶意的眼神去揣测,而是善意的,温暖的问候。
    赵静婉也笑着与他们寒暄几句,继续往前走着。
    小胖墩以往被大人们教育不准一个人走河边等危险地方,如今有娘牵着,他自顾自地引着赵静婉往那边走。
    湿润的草地满是泥泞,赵静婉走过,每次脚抬起时都有一种黏腻的感觉。小胖墩却是毫不在意,一个劲地往河边走,像是有什么吸引住他。
    直到靠近河边,赵静婉才知道到底是什么这么有吸引力。河边两岸有妇女在搓洗衣服,更有许多半大的孩子蹲在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