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8页

      其实每个周末去给谭米雪补课,最多也就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她嘴上说是去图书馆学习,实际上都在外面忙着赚钱,顺便物色早恋对象。
    现在勉强也算是初级阶段的爱情/事业两得意。
    ……
    周五放学通常比较早,又赶上平安夜,伊红梅非常贴心的没留多少作业,还免去了大扫除,“少爷小姐们就请撒着欢的去过节吧,作为老师,我仁至义尽,期中考试谁要敢掉链子。”
    伊红梅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坐在下面的学生,“都懂吧?”
    轻飘飘的三个字,让人汗毛都立起来了,“懂,懂……”
    “行,周一的值日生留下锁门,其他同学可以放学了。”
    伊红梅离开教室后,谭米雪立刻凑上来道,“我跟我妈妈说下午和你一起走,就不用她来接我了。”
    于瑾慢条斯理的收拾着书包,“你得稍微等我一会,我锁门。”
    “你是周一值日生啊?”
    “正是在下,少问废话。”
    “……”
    高一二班有几个行事极其拖沓的学生,人家都是一放学立刻冲出去,他们偏要磨蹭个十来分钟。
    谭米雪等的不耐烦了,从座位上站起来撵人,“你是收拾书包回家还是收拾行李出远门!能不能快点啊!”
    于瑾的孤僻,谭米雪的霸道,在这个班级里早已深入人心,当一件事成为习惯,就会变得容易被接受,“知道了知道了,这就走。”
    “快点!”
    “都说知道了,喊什么啊……”
    托谭米雪的福,于瑾提前五分钟走出校门,虽然这会校门口的学生还是乌央乌央的,但于瑾仍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预备役初恋”。
    白城高中和德育高中因为教学理念不同,从来都是势如水火,前者认为后者是一帮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后者认为前者是一帮鼻孔朝天的书呆子,两个学校的学生几乎不来往,因此德育的紫色校服在一片浅蓝中尤为刺眼。
    “你怎么来了?”
    “来给你送平安果啊。”夏蓉说着,视线若有若无的落在谭米雪的身上,“你同学?”
    于瑾接过她手里的平安果,点了点头,“我同桌。”
    “挺漂亮的。”
    这句话里稍微带着点酸意,要是谭米雪不在旁边,于瑾一定会说“没你漂亮”,可谭米雪站在这,她实在说不出口。
    其实夏蓉生的也很美,于瑾这两个月来反复读红楼梦,总觉得夏蓉像是林黛玉,一张细嫩嫩的鹅蛋脸,一双似蹙非蹙的柳叶眉,眼睛长而妩媚,琥珀色的瞳孔里时常带着雾一般的水汽,很容易激起人的怜惜与保护欲。
    可和谭米雪相比,还是欠缺了一些精致,夏蓉的鼻子没那么挺秀,嘴巴也不丰润柔软。
    于瑾与夏蓉相识是在一个月前,那天很冷,还下了场雨,陈安娜派司机把她送到图书馆,而夏蓉刚好在图书馆外面躲雨,身上的衣服被淋湿了大半,蹲在那里瑟瑟发抖,她出于好心和对女孩外貌的偏爱,就将外套送给了夏蓉,没过一个小时,她们俩又在图书馆附近的网吧遇到,说起来也很有缘分,也像是展开初恋的契机。
    “我要送她回家,一起?”
    “嗯,好啊。”
    她们俩现在只差一层窗户纸没有戳破,夏蓉有时主动,有时羞涩,让于瑾非常喜欢,并享受这阶段朦朦胧胧的暧昧。
    谭米雪是个反应迟钝的,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异样,她歪着头问于瑾,“你怎么会认识德育的学生?”
    “在图书馆认识的。”于瑾生怕她会说一句“德育的学生也会去图书馆吗”之类的话,几乎没有停顿道,“忘了给你介绍,她叫夏蓉。”
    “哦,你好啊!我叫谭米雪!”
    “你好……”
    谭米雪热情而自信,举手投足间总能透露出几分小公主般的神气,不难想象她有着极其优越的家境,在她面前,鲜有女孩不会感到自卑,夏蓉不自觉的将手缩进了校服的袖口里。
    夏蓉生在一个传统封建的家庭里,父母年岁大且观念老旧,明明不富裕,身体也不好,却偏要生儿子,夏蓉作为最小的女儿,从小到大都充当着弟弟的保姆,同时又包揽了家务,因此她的手在同龄人当中格外粗糙,更不能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谭米雪相比。
    “今天真的好冷啊!于瑾!我们打车好不好呀!”
    “……冷为什么还不让你妈妈来接你?”
    “她在车上总是问东问西的,我不喜欢。”谭米雪见于瑾不为所动,气恼恼的停下来跺脚,“我冷!我冷我冷!”
    于瑾很受不了谭米雪这幅样子,跟着站定,抬手拦车,“你拿钱。”
    “我哪有钱啊!我那点钱早就被你赢走了……”
    是这样没错,谭米雪没买多少奶糖,也没喝多少汽水,回扣那点钱在一次又一次的打赌中通通输给了于瑾,但于瑾自认是为她的牙齿考虑,伸手要钱的时候都理直气壮。
    这个时间学校附近很容易打车,不到十分钟就抵达了海滨别墅区。
    “我在车上等你,快去快回。”
    “好!”
    谭米雪下了车,蹦蹦跳跳的跑进自家花园里,夏蓉看着她的背影,扭过头来对于瑾说,“你同桌性格真好,很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