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0章 我们是三兄弟!

      本来一开始杜巧敏看见蒋淳斌和常遇春啰里啰嗦的,心中便不大高兴,可后来瞅着两人动起手来,便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想着让蒋淳斌好好地替自己揍常遇春一顿。
    要不是蒋淳斌功夫太好,杜巧敏料定常遇春打不过他,她肯定要跳着脚为蒋淳斌加油助威。
    可看两人过了几招后,杜巧敏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蒋淳斌竟然把一只手背到了后面,而且招招都是点到即止!说好了要狠狠教训那个人一顿呢!
    更可恶的是,打过架后,两人竟然还相互行礼,有说有笑,实在是不能忍,于是杜巧敏走上前去,两手一叉腰,便摆出一个大茶壶造型,“喂,蒋淳斌,你在干什么?说好的替我揍他呢?”
    “诶,巧敏,我已经介绍他参军啦,以后都是兄弟啦!”,蒋淳斌边说边拉过常遇春,“常大哥,这是杜巧敏杜小姐,是杜遵道大帅的女儿!”
    常遇春没料到杜巧敏竟是那么大的来头,连忙躬身行礼道,“在下常遇春,见过杜小姐,方才多有得罪…”
    “不成!不能让他参军!”,杜巧敏把手一挥,一副气呼呼的模样,“我要去告诉我爹,就说你招土匪参军,而且还纵容人欺负我!”
    “诶,杜大小姐…”,蒋淳斌连忙拉住杜巧敏,要知道这小姑娘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杜大小姐不要生气,待会我让常大哥好好给你道个歉,陪个罪,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常大哥是人才,咱们义军就缺这种人才!”
    “屁的人才!”,杜巧敏把身子一扭,一脸傲娇,“抢劫偷盗的主儿,能有什么厉害的,我看他在你手底下连三招都过不去,而且他欺负我的事可不能就这么轻易算了,你不帮我,我告诉爹爹教训他!”
    “杜大小姐,你消消气,消消气…”,蒋淳斌点头哈腰,双手合十,连哄带骗,“杜大小姐大人有大量,回头我给你做好吃的成不成?亲手给你做?”
    听蒋淳斌这样一说,杜巧敏倒有些心动了,记得刘若晴跟自己提过,说蒋淳斌做饭特别好吃,而且自己家的厨子跟他学了几天后,饭也做得有模有样起来,于是便装出一副为难模样道,“这样啊…可人家一个女孩子…”
    噗,就你还女孩子?整个一女汉子!蒋淳斌在心中一阵吐槽,但也不敢明说出来,只好拉着常遇春一块赔礼道歉。
    而常遇春见蒋淳斌这样为自己求情,心里也过意不去,也只好跟着说了几句软话,跟着又拜又哄的,这才让杜巧敏决定不计较了,可还是小心眼地又踹了常遇春两脚。
    不过蒋淳斌却也管不得那么多了,总之现在得到常遇春这员大将,再加上徐达,元末最厉害的两大名将竟然齐聚在自己麾下,成为了自己的左右手,这感觉,真是棒呆啊!
    虽然接下来蒋淳斌又进入了漫长的招兵与练兵工作,但他倒也不觉得无聊了,因为练兵时可以与常遇春比试一下拳脚,喝喝小酒吹吹牛,闲下来又可以和平常话不多的徐达聊聊兵法,加上三人年纪相仿,一时间还真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兄弟,命运可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一晃眼就快要入冬了,各地形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张士诚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好,把浙东最富足的一块地方全给占了。
    相反的,徐寿辉就比较倒霉了,在朝廷几省军队的联合镇压下,他可谓是节节败退,国都蕲水县城被攻破,自己带着点残兵败将躲到了穷山沟里,更为惋惜的是,天完政权的重要领导人彭莹玉壮烈牺牲。
    要说这个彭莹玉可真是不简单,当然,他并不是金庸小说里明教五散人之一,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尚,所以他的外号也叫彭和尚。
    彭莹玉出身农家,少时穷苦,十岁时便入慈化寺为僧了。但他却没有老老实实地抄经书,敲木鱼,而是加入了当地的白莲教组织,而且还成为了当地的白莲教教首,发展出了众多信徒。
    更为人称道的是,他早在元顺帝至元四年,便发动了反元起义,比刘福通、韩山童等人起义要早上十多年,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了,但其意义不可小觑。
    同时,他手下的徒弟也都非常厉害,什么赵普胜,项普略,欧普祥,杨普雄,丁普朗等等,基本上都是普字辈的,大部分都成为了元末义军的优秀领导和重要将领。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此人还不好名利,比如至元四年起义的时候,虽然建立了****的大周国,但周王是他的弟子周子旺。而至正十一年起义的时候,他又扶徐寿辉为帝,连太师一职都由他的弟子邹普胜担任,他自己却只挂了个军师的虚职,虽然这两次起义,他的信徒和弟子都充当了中坚力量,所以彭莹玉此人当真是深藏功与名啊!
    不过虽然彭莹玉的死对天完政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对于刘福通这一方势力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与南方红巾军向来不和。
    而在这种情形下,蒋淳斌却和刘福通产生了第一次意见分歧。原来刘福通认为朝廷刚刚打败了徐寿辉势力,元气大伤,而东边张士诚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朝廷的注意力,因此他认为这是发展势力的好时机,于是提出向西北方向进军,再次将兵锋指向中原大地。
    但蒋淳斌却有着相反的看法,他认为朝廷刚刚把南方的起义军势力镇压下去,就有机会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北方的起义军势力。而此时北方的义军势力以刘福通和张士诚最为扎眼,因此如果这时候进兵,定会被朝廷视为心腹大患,从而全力对付以达杀鸡儆猴之效。
    经过一番讨论,刘福通和蒋淳斌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终还是刘福通不惜拿出上级派头,对蒋淳斌动了怒,蒋淳斌才不敢再有反对意见,听从了刘福通向西北方向进军的命令。
    其实刘福通这样做,实是有自己的无奈,只不过他不能对蒋淳斌明说,因为他感觉自己最近在亳州城的地位越来越不稳定了。
    本来当初起义之时,他们都是共同遵韩山童为首的,可韩山童不幸死了,一时间也没选出个明确的首领来,于是地位一直很高的刘福通、杜遵道、盛文郁等人便隐隐成了这支义军的领导。
    虽然杜遵道善谋,可刘福通能战,而且带领着众人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因此军中佩服尊崇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可近来随着形势严峻,战事也不断失利,仅有的几场胜仗还是蒋淳斌等人打的,所以刘福通急切地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来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让那些渐渐离心的将领再次归顺于自己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