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9章 迁安新村

      李四清拿了一个下端尖锐的长木杆,一把插在河岸边的泥土中,将木杆上端的小旗放开。那两个太监则推着小车,沿着河岸向两边行去。
    而这时李四清手一指,一组太监带着青壮走了过来,其中一个太监说道:“对着这个旗杆,向里面走,清理出一条路来。”另一个太监手里拿着司南,小心地向前走去,后面的青壮们则背着长木杆跟上,等太监手一指,就将木杆插在地中。
    每辆小车除了推车的太监外,还有两个太监拿着长木杆走在车子的两侧。推车的太监口里数着数字,旁边的太监则注意不让小车的方向偏得太厉害。
    当推车太监数完了四百零八以后,停了下来,旁边的太监将长木杆用力插在地上,将小旗放开,这时就有一组太监带着人去到旗杆下,开始清理路的过程。
    毕自肃看得不明所以,他倒是不耻下问,对李四清道:”李队公,这车子是为了要计长短吗?“
    李四清回道:”钦差大人明鉴,这车轮一圈是五尺,合一步,四百零八圈就是四百零八步,八步用来修路,圣上说,这么远的距离正好保证每家人都有路可以通向各处。“他这里说的一尺是指营造尺,约合三十二厘米。
    毕自肃又问道:”那向里面去的人为什么不计步数呢?“
    李四清回道:”往里面去的先要把路开直,这是最重要的,然后是隔六百零八步造出横路,横路也是八步宽。现在先要修好这条路,要开横路还要很长时间,到时依然会用车子来测量距离的。“
    毕自肃点了点头,既然这事李四清已经做得很好了,那自己也就不用操心了。于是转身对迁安县令说道:”明府最多可以招来多少青壮?“
    县令心里很是肉疼,一天一百文,那就是一个月三两银,是当兵的几倍(近卫军军饷较多,一个月一两五钱银,一般的边军军饷较少,能有个七八分就很不错了),而且还供一餐饭,可惜自己这个县只是个中县,于是回道:”钦差大人,本县最多能提供两千多人。“
    毕自肃想了想道:”那也行了,很快辽民就要来了,你们县里的人先修好道路,然后建一些房子,等第一批辽民来了后,就有更多的人建房子了。“
    县令点头称是,这时毕自肃又说道:”至于工钱的问题,我们是五天一发,因为要发银币,不然一天发一百个铜币太麻烦了,你给他们说一下。“
    县令期期艾艾地说道:”钦差大人,可不可以由下官发钱给他们?“
    毕自肃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想抵徭役是吗?“
    县令不敢再说,但毕自肃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县令打的好主意,想让迁安的青壮在工地上服徭役,而毕自肃给的钱则收到县里去。毕自肃很鄙视这种行为,但也知道县令既然分开问自己,那就只是想把钱收到县里而不是自己揣进口袋,再说以后和县令打交道的时候还很多,于是问道:“有多少人是还要服徭役的?”
    县令一喜道:“这些人都是要服徭役的,都还有一月时间。”
    毕自肃沉吟一下道:“那这样吧,明府你每天收六十文钱,但本官这边还是要给他们发四十文钱,一个月后当他们徭役已经服清,你看如何?”
    县令大喜,虽然只能得到六十文钱,五百人一天县里能得六十块钱,但架不住时间长呀,一个月可就是一千八百块,何况人数还会增加,其中有些人也是没有服清徭役的,这样算来收入还是不错的。
    于是向毕自肃行礼道:“下官谢过钦差大人体谅,实在是县中小吏也要养家糊口,本县又确实没有什么来钱的门路了。”
    毕自肃笑道:“明府不用解释,本官明白了,皇上也曾经说过,以后小吏也要从朝廷调拨银钱,现在这样实在是难以让小吏们安心做事,更不能阻止他们为害乡里。”
    这时的小吏所得极低,而所谓的衙役本来就是服徭役的,根本没有收入。这样他们在平日的公事中当然只能上下其手,捞些油水来过活。徐光启和毕自严等人都和皇帝说过这些情况,皇帝说要等以后财政宽裕了,让小吏们也都拿朝廷薪水,现在显然是不现实的。
    毕自严看着道路一步步地清理出来,道路占了八步步,然后就形成了一个个六百步长,四百步宽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合一千亩,正好可以分给二十户人家。
    道路旁边都挖了水渠,水渠旁边栽着树。当然河岸还没有修好,所谓的房子也只是简单的窝棚,没办法,没人,没材料,迁安县的人能整出道路已经很不错了。
    道路整理好后,辽民就已经到了迁安,辽民是分批来的,这批辽民全部是家中有人加入近卫军的,每家分到五十亩地,三年免赋税。这些人一来到迁安,毕自肃就已经调配了牲口和农具,一家一头牛,两套农具,然后按月按人头发放粮食。
    不管你一家是多少人,那都是五十亩地,这样一来,有些大家族的就不得不分家,以得到更多的土地。按照规定,土地不能买卖,不得出租给别人,只能自己栽种,如果没人栽种则会收回再发给别人。
    这是朱由校在土地改革方面进行的第一个尝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大家族。辽民已经破家,所以在这里实现应该容易些。
    辽民来后就开始进行垦荒,因为官家说得很清楚,三年免赋税,但牲口农具种子口粮这些都必有在三年内还完,只是没有利息而已。
    辽民陆续地到来,那些家里没有人参加近卫军的还是照样发给各种物资,只是只有一年免赋税,这让很多辽民来打听,看能不能让自己家的小子去参军。
    得到的答复是冬天会招兵,不过是民兵,在当地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表现优异的直接入选近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