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37页

      而这些事情,云舒窈都知道。
    所以,太子再也没有办法去见她。他给云舒窈好的待遇,许诺会补给她一个孩子。
    但他自己受到的打击和失望——被迫在这种时候认清自己,让江承光如此难堪。
    他也无法再去克制,之后的几年内,他非常地宠爱李贵妃。
    后来,身份低微却美貌无比的贺嫔怀孕了。
    江承光素来知道她有志气,也为了孩子忧虑,便和她商量着,将这一胎记到云舒窈的名下。这样孩子便是清白的出身,便不会受她罪臣之女身份的连累。
    贺秋君答应了。
    她相信云舒窈的身世比自己清白,相信皇帝的愧疚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孩子有益。
    于是,在贺秋君怀孕后,云舒窈也公布了怀孕。
    并且,两人的“孩子”一死一生。
    贺秋君的孩子成了云舒窈的,这便是大皇子江惟馨了。
    然而如今,被揭开的往事,却成了所有人的痛。
    越荷回忆起大皇子的身世、云舒窈的过去……
    她并不觉得江承光如今偏宠喜鹊儿,使她多么高兴。
    反而越是从情感中抽身,就越能察觉到,这个男人骨子里是多么寒凉。
    他爱的也未必是李月河,他只在乎自己罢了。
    ……
    李伯欣回到府中,便听到消息,说是傅公子携妻来看望李夫人。
    他恍惚了一瞬,才想起来是自己养过的、那个名叫傅北的小子。
    心中已有所察,果然来到正厅,便见傅北在等他。
    “不是说来看望你伯母?”李伯欣语带嘲讽,他屏退左右,“又想说什么事。”
    “李伯父。”傅北拱手一礼,“小侄的内人正在照看伯母,小侄想见伯父,确有要事。”
    “镇国公的女儿?你们处得倒不错。”
    李伯欣一边拿起茶盏,一边大大咧咧坐下:“不过你也小心点,皇帝始终防着你呢。”
    傅北身份尴尬,如今在京中,无官无爵。他是不能和任何朝臣往来的,否则不单自己受到猜忌,还会给别人带来灾难。只是李伯欣素来不在意此事,李夫人又对他有养育之恩。
    探访病中的伯母,总算是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理由了。
    而傅北能有此机会见到李伯欣,实为不易。
    他必须设法说服对方,放弃那个可怕的念头。
    “请伯父不要开玩笑了。”傅北正色道,“小侄与金姑娘,从来以礼相待。”
    他微露黯然之色:“伯父或许忘了月儿,但小侄从来不忘。”
    傅北的心思,知道的人不多。苏合真是一个,李伯欣又是一个。
    他却冷笑起来:“我的女儿,我怎么做,需要你教训我么?你小子心气愈衰,再看不到当年的志向——后面的话也不用说了,自古以来,能被使者几句话说服的国君,都是心中早有悔意!”
    李伯欣脸色傲然:“我岂会怕么?”
    “纵然李伯父不怜惜月儿,可是玉河、不疑还有李伯母,乃至李氏族人,李伯父真的丝毫不在意吗?您这是拖着他们赴深渊。”傅北抬高了嗓音,“还有天下的百姓……”
    “您当年起兵反陈,横扫天下,誓要还百姓太平。可如今,难道都忘了么!”
    “傅北,你如今愈发学得冠冕堂皇起来了!”李伯欣将茶盏拂落于地,“当年要还天下太平是真的,如今不能忍受也是真的!”
    “一时有一时的心愿。莫非婴儿渴奶,一生便能只靠乳|汁求得满足么!”
    傅北情知,到了如此地步,李伯欣绝非自己三言两语能够说服。
    可是想到深宫里的越荷,想到如今她正受着何等煎熬……
    他总是忍不住,想要多做些什么。
    “不提月儿。”越荷的来历是最大的秘密,不得到对方同意,自己不能贸然公开,何况手头也无证据,说出来只会被对方当成失心疯,“就说苏伯父罢。”
    “他也要你劝我么?”李伯欣嗤笑,“月儿的账我还没同他女儿算过。”
    苏修古与李伯欣早年曾是一对好友,后来夏朝建立,两人俱是功臣。为了防止文武结交、惹皇帝忌惮,便假意决裂,这些年也少有往来。
    但实则,心中仍有一份相惜之意。只是李月河之死,终究给他们的关系造成了些裂痕。
    ——兹事体大,苏合真绝不肯向父亲吐露。
    而苏修古虽然对女儿的性情品德有所了解,坚信另有内情,却无法以此来说服李伯欣。
    两人在朝堂之外,确实有好些年,不曾真正交谈过了。
    不止傅北。李伯欣如今的变化,也让苏修古,感受到了心惊。
    第173章 江南水患   冥冥中有什么在斩断,她与此……
    为了避免皇帝猜忌, 苏修古与李伯欣“决裂”多年。
    然而这些年除了朝堂奏对,私下也无法往来。
    苏修古蓦然回首时,竟不知道曾经的挚友, 已被岁月篡改成了什么模样。
    他……没料到李伯欣会变得那么富于野心。
    甚至, 苏修古依然不相信李伯欣会造反,但他已经感受到了忧虑。
    他私下托过傅北,希望傅北能借着探病之名, 对李伯欣再行劝说。
    苏修古道:“圣上如今有通外洋之愿,与文臣间颇有矛盾。成国公在此事上, 却与圣上政见相合。苏某以为,或许可以此为凭,设法转圜矛盾,终能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