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76章 太子太师,绝天下之疑!

      时间的步伐没有任何的停留,历史的车轮也依旧继续在向前行进。
    张亮已经去往洛阳上任洛州都督了,李治最终还是说服了长孙皇后,让他去往左卫参加训练。
    对于宫里发生了什么,李治去没去左卫,程处弼不关乎,他只知道现在没人打扰他老婆安心养胎了。
    没去,最好,就是现在去了,也对他并没什么影响。
    这件事情是李二陛下首肯的,而左卫也是李二陛下的亲卫,李二陛下没说什么话,朝堂上也自然没有起什么胡言乱语,不然矛头就是对着李二陛下了。
    不过,这两件事情对于朝廷来说,并不都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做官无非就是升贬平调,只有这三种,在长安城官员的调动就更加频繁了,在长安城做官能保持自己的官位就好,谁还有去对张亮的调任多嘴。
    至于晋王被陛下派遣去左卫一事,虽然不少朝臣没有看明白,但这并不重要,只要陛下对晋王的宠爱没有超过魏王,那都不是什么事。
    而且,现在朝臣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另一件大事上。
    就是由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征等一众宰相主持撰写、撰修的类书巨作《文思博要》编纂完成了。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
    文思博要,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共1200卷,目12卷,内容包罗古今万象,书**引用古书近千本,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文献资料。
    只是可惜,这部书后世是没有机会见着的,同样因为战火而失传,不过在北宋官修《太平御览》时,曾经大规模借鉴了《文思博要》的文献资料。
    当然,这部书放在热爱编书的大唐贞观朝,虽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热点。
    最重要的热点,是因为这些参与编书的人都受到了李二陛下的封赏,而且是重大的封赏。
    长孙无忌的文散官衔从司空晋升为了司徒,虽然还是正一品的官阶,可是位置却是精进了一步。
    大唐正一品的官衔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王爵。
    太师、太傅、太保,为古之三孤,太尉、司徒、司空为古之三公,这六个职位虽然是不执掌实权的散官,可论地位更在王爵之上。
    房玄龄的文散官衔也从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司空了,进入了地位凌驾于王爵之上的身份。
    高士廉的文散官衔也从正二品的特进晋升为了开府仪同三司。
    除了这三位宰相的文散官晋升之外,其余参与编纂此书的官员们也都各有封赏,不过给予特进、侍中魏征只有赐,封却迟迟未到。
    也许,这是陛下对魏征的差别待遇,也许是陛下对魏征另有安排,但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更让朝臣们关心和动心的,不是这些人的封赏,而是另外一件事情。
    在受封开府仪同三司之后,高士廉上表致仕了,向李二陛下递交了辞呈。
    李二陛下同意了高士廉的辞呈,解除了他的尚书右仆射之职,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令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同李靖当年一样,依旧署理朝堂政务。
    同时,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也因此从礼部的祠部郎中,提拔成为了礼部侍郎。
    不过令群臣惋惜的是,高士廉辞职之后,李二陛下并没有从宰相中进补尚书右仆射,而是让尚书右仆射之位悬空。
    但是,朝臣们的惋惜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的情绪很快的又更为另一件大事而震惊!
    因为,魏征的封官姗姗来迟了,虽然来晚了一点,但还是来了!
    李二陛下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从一品),依旧知门下省事。
    让朝臣们震惊的,不是魏征官职从一品的品阶,而是这一职务,太子太师!
    太子三师,同三孤: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太子太师,是东宫的属官,也是太子地位最崇高的老师,不常设,而特设,掌师范训导,辅翊皇太子!
    更让朝臣们震惊的,是李二陛下在册封魏征为太子太师时,对朝臣、对魏征说的两番话:
    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
    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
    李二陛下以这两番话,进一步向百官展示出他毫无易储之心!
    不过,程处弼此刻的心思却不在此事上边,因为他早就知道了李二陛下并没有易储之心,那是李二陛下亲口对他说的。
    而且此刻,他还遇到了一件极有意思也出乎意料的事情,那就是李治通过了在左卫为期一个月的训练。
    这是件意外的事情,老实说一开始对于李治在左卫的训练他并不看好,并不认为李治能够经受得住,并且坚持得下来。
    可事实上,李治坚持下来了。
    而他知道,在他的授意之下,李伯瑶、段瓒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都不会对李治徇私。
    但这也不是件意外的事情,因为每天都有李治的训练情况送到他的案前,虽然只是一份简单的帛书,但对于这位晋王殿下的训练他是时时刻刻在关注的。
    准确来说,不是他在关注,而是李二陛下在关注,但李二陛下为了避嫌不好直接关注,而让他关注。
    在训练进行了二十多天,进入了最后阶段的时刻,程处弼就已经知道李治能够坚持得下来。
    虽然已经了解到了李治的一切,不过程处弼还是为站在他面前的李治而震惊到了,并且很不好意思的大笑,因为李治在这一个月的训练里,大变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