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大理寺的人不全都是查案能手了么?你还想要什么样的?”
郭东乘:“臣承认在此案上大理寺的人能力不足,所以想申请增加一些更有能力的人相助。”
皇帝微眯上眼,好一会儿才说:“你可有理想人选推荐?”
郭东乘:“实不相瞒,臣也想了很久,目前京城内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所以想请皇上从外地调派几位过来。”
皇帝便让范仲通取来一份各地官员的名单,一个个细细地看着、斟酌着。
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官员确实各有长处,但遗憾的是极少是查案方面的能手。
皇帝扶额,一筹莫展。
静立在一旁许久的范仲通忽然开口道:“皇上,平王善断案,请他回京来协助查案如何?”
皇帝的表情大变,眉头也微皱起来,好一会儿才语气怪异地道:“他有他的藩地要镇守,且他离开京城已八年有余,对京城的情况想必已陌生,恐怕并非理想人选。”
第29章 传召平王速返京
平王上官瑜乃先皇上官修最小的弟弟,彰德皇帝与文熹皇后是他们共同的父母。当年,文熹皇后43岁才怀上的他,因此他跟先皇之间相差了整整25岁。
他出生时,他的哥哥上官修已娶妻生子,最大的孩子,也即今上上官定,当时已5岁。
5岁的上官定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了5岁的小叔的出生感到颇为不爽,曾亲自跑去问文熹皇后为何要生这个小叔,理由是明明自己年纪比他大却还要叫他叔,这会让他多少感到尴尬。
文熹皇后自然不便跟一个小孩深讲这其中的因由,只温和地嘱咐上官定——既然他是你叔叔,你日后就得按照侄子对待叔叔的态度来对待他,哪怕你贵为太子,因为这也是国储该有的涵养。
上官定深敬他的祖母文熹皇后,因此听后连连点头,自那之后待小叔上官瑜也还算客气。
10年前,当上官定坐上王位时,上官瑜才15岁,但已是上官定最为忌惮的人。
因为上官瑜文才武略兼备,为人处事又灵活有度,虽则表面上冷冷淡淡的,但心里却有万千乾坤,实在是个不容忽视的潜在敌人。
因此尽管上官瑜从未表现出对王位的兴趣,他也始终提防着。
即便现在,他依然会有所忌惮,毕竟人是会变的,谁敢担保十年后的平王不会觊觎这千千万万人趋之若鹜的王位?
所以皇帝听范仲通建议说要调派上官瑜回京协助查案时他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平王所在的藩地位于大旸的西南边,共拥城三座,有三四万兵,有自己的王府,钱财丰裕,算得上是一方之小王了。
自他就藩后,皇帝没有再召见过他,他也谨守约定,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封地半步。
这八年里,平王每年的述职报告也都是派人送来给皇上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藩地上没有发生什么特大事件,皇帝也不会干预太多,因此这八年里皇帝除了在平王派人送来述职报告时才会向送报告者了解一下西南藩地的情况,其余时间里都是不闻不问的。
在皇帝看来,就藩了的藩王只要管理好自己的封地,不出外闹事就好,但并不希望他们返京来,因此自他登上王位之后鲜少有藩王返京来的,哪怕只是回来看一看的也没有。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就藩的藩王得永远地与京城里的亲人分开了,比如太后,她就时常念叨着想再见见东北地区的赵王和东南地区的辽王,当然,西南地区的平王她也偶尔会想起。
因为这几位藩王小的时候跟她的关系都很不错,且他们都是她非常欣赏的人。
然而,每次当她向皇上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皇上都以藩王不便离开藩地为由而拒绝,因此这几位藩王就藩后都没有回过京城。
哪怕现在京城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一件事,皇帝也不希望藩王们插手。
范仲通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小心翼翼道:“不知皇上是否还记得十四年前的一桩案,那时宫里有天晚上死了位新进宫不久的宫女。”
皇帝想了想,点了点头。
那位宫女是在一棵上用一条长布吊死的,当大理寺的人到达时她已断气多时,大理寺的人经过检查尸体后得出初步结论——自杀身亡,但是跟她同时进宫并且住在同一间屋子的几位宫女却表示她一向乐观开朗,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加上那段时间里她也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因此怎么也不肯相信她会自杀。
然而她当时仍是处子之身,且身上除了脖子处有上吊时产生的勒痕之外并无其它肉眼可见的伤痕,可见她死前没有跟人产生肢体上的冲突,因而又不像是被他人杀死的。
大理寺为此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将宫里的所有人都找来询问过了,仍然没有找出他杀的证据。
正当大理寺一筹莫展时,时年十一岁的平王在亲自去现场查看之后对大理寺说‘她是被他杀的,而且杀她的人是先将她掐死然后再将她吊在树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