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79章 抢人

      派军队过去植树造林?
    李世民眉头紧锁,道:“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
    看他的态度岳山就知道这件事没戏,想想都知道,和他们讲保护环境防止荒漠化什么的就是对牛弹琴。
    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
    别说李世民,就算李承乾都不行,真正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李象,而且还要从小就给他灌输环境变化的问题。
    前世因为过度开垦和放牧制造了数十处沙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一百三十万都是沙漠,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三。
    相当夸张的数据了。
    前世中国起步太晚不得不走先破坏再修复的道路,然而大唐堪称地球最强,有足够的资源完积累蜕变到下一阶段。
    所以应该给大唐的未来发展做一份更合理的规划,能不搞破坏式发展就尽量不要搞。
    当然,也只是尽量不要搞,而不是不搞。
    毕竟发展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如果有需要该破坏还是要破坏的,等到有机会再回头修复就好了。
    他穿越之前毛乌素沙漠基本被消灭,曾经千沟万壑连根草都不长的黄土高原也重新穿上了绿衣。
    所以永远都不要小瞧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人类无法毁灭地球,只能毁灭自己。
    这些道理是无法给李世民和李承乾他们说的,以他们接受的教育是无法理解这些东西的。
    所以没必要和他讲什么植树造林,直接告诉他六胡州的人太多,要需迁走一部分就可以了。
    果不其然,当他换了个说辞之后李世民的态度马上就变了:“你说的事情当地官吏已经上奏过许多次了。”
    “只是他们没有直接说当地人口太多,而是说那里频频发生牧民争夺草场,牧民反对农夫垦荒的事情。”
    “我想应当就是人太多了造成土地不足引起的。”
    岳山道:“前些年朝廷确实有点急于求成了,往那一片地方迁徙了太多游牧部落。”
    李世民有些尴尬,这事儿都是他拍板做的啊。
    突厥人投降了?迁过去。
    薛延陀的人投降了?迁过去。
    又有部落投降了?迁过去。
    再加上从中原迁徙过去的汉人,丹丸大的地方居然安置了百多万人,不出问题才怪。
    “那不是一时权宜之计吗。”
    岳山也知道怎么回事儿,不好让太打李世民的脸,就顺着他的话道:“我明白,当时以安抚为主朝廷也没有太多选择。”
    “还好经过十几年的同化,很多游牧部落已经放弃游牧改为种田,生活习惯也已经改成了大唐的方式。
    “可以把这一部分人迁走,腾出一些空间减轻六胡州的环境压力,也能给诸侯国充实人口。”
    李世民道:“就从六胡州迁人吧,再从其他地方迁走一些应当就能把诸侯国的架子先搭起来起来了。”
    ……
    “还有一件事情,关于免税特权的。”这件事情敲定后,岳山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你想动?太早了点。”李世民反对道。
    “我没准备去动既得利益者的特权,而是限制新生官吏的特权。现在参加科举只要中举就会拥有免除徭役和免税的特权。”岳山解释道:
    “现在每年中举者数百人,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又会形成一个新的特权阶级,等他们渐渐坐大,朝廷在想收回就难了。”
    李世民颔首道:“是这个道理,你有什么办法?”
    岳山道:“免税特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对家有良田万顷的高门大户来说每年免除的税收都够他们一辈子的俸禄了。”
    “可对于那些平民出身的官吏来说,免税太鸡肋了,更多的就是个荣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科举做官,这些人家里本无多少资产。对他们来说,免税远不如实实在在的薪酬更有诱惑力。”
    “我们可以鼓动这些平民出身的官吏上书,请求取消免税特权提高薪酬,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的。”
    “到时候话题一旦炒作起来,朝廷就有了施展的空间。当然了,免除徭役的特权还是要保留的。”
    李世民不以为然的道:“你想的太过于简单了,只怕大多数官吏都会奋起反抗的。靠这些平民出身的官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岳山道:“他们自然会反抗,平民出身的官吏也肯定不是高门大户的对手,但别忘了权贵阶层。”
    李世民不解的道:“这和权贵有什么关系?”
    岳山道:“关系大了。权贵将来都是要封国的,而一旦有了封国就会被取消所有特权,他们的商品想到大唐来贩卖就要缴纳高额的赋税。”
    “而那些没有资格封国的高门大户则不一样,他们拥有免税特权,不用交税他们的商品成本就更低廉。”
    “他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和诸侯国的商品抢占市场,到时候诸侯王的东西就卖不去了。”
    “只要我们把这一点挑明,您说那些有资格获得封国的权贵会怎么做?”
    李世民激动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好你个岳山,才几天没见就变的这么阴损了。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在和我说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岳山:“……”
    那群刚刚获得封国的诸侯王都快要急疯了,做梦说的梦话都是‘人、人、人’。
    平时在他们眼里就是草芥的百姓全成了宝贝,哪怕是路边的乞丐说要去他们的封国,他们都举双手双脚欢迎。
    然而,纵使他们开出了各种各样的优厚条件,愿意去的人都不多。
    就在这时朝廷突然下旨,号召高门大户释放奴仆。这次的措词比较强硬,如果奴仆自愿离开主家不得阻拦。
    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儿,朝廷每年都会下这样的诏书,卵用没有。谁会主动释放奴仆?哪家的奴仆敢主动提出离开?活腻了吗?
    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朝廷的真实意图,直到李承乾邀请那几位封国的亲兄弟吃了顿饭。
    这些亲王像是发疯了一般去够大那些高门大户的奴仆,只要愿意跟着走的,许诺给他们平民的身份,帮他们赎身……
    他们不光是自己做,还敲锣打鼓的四处宣扬这件事情。甚至有些过分的,打听清楚哪家的奴仆较多,直接把招募的队伍放在人家大门口了。
    然后那些高门大户就发现,自家的奴仆心里长了毛一般坐立不安,很快一份份赎身的文书就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他们自然不愿意签,然后诸侯王就带着官府的人来堵门了。朝廷有令自愿离开的不得阻挠,你想抗旨?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朝廷的那道旨意实乃‘包藏祸心’,但已经晚了。
    不过第一批获得封国的诸侯王的数量毕竟还是太少,强人大战只发生在局部地区。
    其他地方的高门大户听到之后都是当笑话来看的,甚至还不乏幸灾乐祸的。
    直到太子李承乾一次‘说漏嘴’,三个月后会公布第二批封国名单。
    这一次的涵盖范围更广,侯爵以上除非担任要职,基本上都在封赏行列之内。
    这个消息一出犹如火上浇油,所有自认为能获得封国的权贵都加入了这次抢人的行列。
    第一批诸侯王是怎么为人口发愁的他们是亲眼见到的,之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他们还能坐得稳。
    现在得知自己三个月后大概率能获得封国,哪还能坐得住,赶紧出手抢吧,晚了就轮不到自己了。
    大不了抢回来放在家里养两三个月,那也比找不到人强啊,没人要封国有卵用。
    第一批诸侯王只是身份尊贵,大多数都没有实权,只能借助官府的力量出钱买奴仆。
    这第二批诸侯王就不一样了,是真的有实权的人,遇到做事不讲究的直接就堵高门大户家的门了。
    把所有奴仆都交出来挨个询问愿不愿意跟着他们走,只要愿意马上就能变成白身,将来去了封国还给分地。
    一时间整个国家都有点乱套了,到处都是抢人的。
    为此还发生了不少惨剧,比如有些高门大户把奴仆藏起来,发现有人想走就打个半死或者直接打死。
    有些权贵做事特别过分,直接闯到人家家里抢人,把人给打死的。
    群臣纷纷上奏,让皇帝阻止这件事情。
    李世民嘴上说要约束,实际上也就是下令把那些闹出人命的人家问罪,对正常赎买奴仆的行为依然听之任之。
    岳山自然不用担心有人赶来自己家抢人,给那些人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出现在他面前。
    但他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情。
    根据统计,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有超过十万奴仆被解放,很多人家害怕麻烦甚至开始主动释放奴仆。
    但这场赎买奴仆的风波不会轻易退去,或者说只要诸侯国一日不能解决人口问题,这股风潮就一日不能退下去。
    而等到这场风波真正平息的那一天,大唐不敢说完全消除‘贱民’这个阶层,起码能把人数压到最低。
    当然了,奴仆依然会存在的,有钱有势了都想使唤别人。
    但到了那个时候在想使唤别人就要开出不菲的工资,签署的合同也不再是卖身契这样的东西,更可能是雇佣合同。
    想走到这一步或许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两代人,不过没关系,只要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能做到。
    这场赎人风波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有个小权贵借着这个机会去青楼赎买自己的相好。
    这个相好的是那个青楼的头牌,而这家青楼又有背景,几次拒绝他的赎身要求,而这次还真给他成功了。
    这件事情传开后就给了很多人提示。
    将来去了封国自己也是一国之主了,要享受啊。从民间征集民女是不现实的,本来人就不多,再胡乱搞人都跑完了。
    最好的办法是买。
    青楼女子从小就接受培养,琴棋书画都通一点,买回来可以伺候自己也能赏赐给下面的人。
    于是就这些青楼就成了下一个洗劫对象,天天都有过去赎身的,着实解救了不少女子。
    虽然同样是被买走,总比在青楼卖身强一点,也算是个归宿。
    这种抢人风波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朝廷才正式下令从六胡州迁徙部分百姓去诸侯国。
    这次诸侯王的心才算装进了肚子,朝廷果然不会不管他们的,还是会从本土迁徙人口过去的。
    但很快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朝廷迁徙的人口数量依然不够,只能让他们勉强把架子搭起来。想做下一步开发,还需要更多的人口。
    得了,还是继续和高门大户抢奴仆去吧。
    而这时的南洋,也并不如朝廷和诸侯王所想的那般太平。
    李神通一系个个显贵,算上李神符那边的人,总共八个王七个公爵,全部都在这次的分封行列。
    而且他们家族是有实权在手的家底雄厚,所以先组织了一批人手前往封地。
    一方面是查看情况,另一方面是先建立一个前哨站,李孝逸就是这支先遣队的带头人。
    他直接来找了南洋海军衙门找到了大都督蔡阳,奉上了岳山的书信。
    确认是岳山的亲笔信后,蔡阳的态度马上就变得热情起来。
    “早就听闻淮安王有一子少有大才,被夏国公誉为统帅之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李孝逸客气的道:“大都督谬赞了,皆是院长抬爱,愧不敢当。您才是我辈军人的楷模,我对您实仰慕已久。”
    “您在倭国那一战为大唐赢得至少二十年和平,已经被军学院列为经典案例。我每每复盘此战,都忍不住心向往之。”
    听到他提起自己最得意的一战,蔡阳对他又多了三分好感:“哈哈,侥幸侥幸。”
    然后才正色道:“关于你们封国的事情,既然有夏国公的书信在咱们也不是外人我也不瞒着你,想要顺利接管这里,恐怕没那么容易。”
    李孝逸眉头皱起,道:“这里是朝廷的领地,难道还有谁敢抗旨不尊不成?”
    蔡阳摇摇头道:“名义上是朝廷的领地,但在封国之前这里就是三不管的地带,难免会有些硕鼠潜伏在这里。”
    “你们的出现必然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他们自然不敢公然反抗朝廷,但私下制造麻烦总是难免的。”
    李孝逸怒道:“好胆,什么人敢如此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