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8章 掘世家的根基(2)

      宋朝之前的私学是什么样的?
    一种是蒙学阶段,世家豪强、地方士绅建立的专门教导自家子弟的地方,这种私学一般不招收外族子弟。
    平民寒门子弟想读书识字怎么办?要么单独出钱请先生,要么自家有人识字让他教。
    当然还有一种是部分读书人在自家开学堂,招收三五个学童授课。学生只要交钱就可以过来学习,基本没有什么门槛。
    等到这些学童长大了,或者先生能教的都教完了怎么办?
    世家豪强子弟无所谓,想深造自有家族名师教导,就算自家没有名师也可以拜在别的大儒门下,反正门路很多。
    最难的还是平民寒门子弟,他们要么放弃学业,要么抛下一切四处拜访名师。
    名师不是那么好拜的。前面说过,贵族靠垄断学问掌握了选官门路,怎么可能轻易的收平民寒门弟子为徒?
    除非这个平民子弟是百年千年一遇的天才,否则是没有机会得到进一步进学机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普及率是非常低的,底层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科举制就无法选拔出足够的人才。
    所以有唐一朝的选官都是科举和贵族恩荫五五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末。到了宋朝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大获全胜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唐朝彻底把世家贵族送进了坟墓,宋朝皇权一家独大。
    第二个原因就是书院的出现培养了足够的读书人。
    前面已经说过,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我们熟悉的书院体系。不问出身门地,只看学问招收学生,由大儒统一授课。
    孔夫子开创私学一千五百年后,学问的大门彻底向天下所有人打开。宋朝建立之后书院制度发扬光大。
    乡间到处都是读书人建立的学堂,县一级有国家建立的县学。优秀的学子可以通过考核进入县学接受系统教育,县学之上还有府学。
    县学和府学都是官办,如果考不上没关系,还有名师大儒创办的书院可供读书。当然,也要通过考核才能进入。
    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问津书院等知名书院其地位不亚于现代的大学。
    可以说遍布天下的书院和科举制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彻底奠定了中国由知识掌握政权的格局。
    后世的历史研究把掌握政权的群体分为三类:贵族、财富和知识。
    贵族掌握政权时期,中国的先秦时代,西方整个古代史全部由贵族掌握权力。
    新时期贵族制被取消,新的掌权群体诞生。西方的政权被财富阶级所掌控,但财富是可以传承的,说白了就是另类的贵族掌权。
    美帝口口声声说自己把总统装进了笼子表明自己法制,但他们不敢说的是,笼子的钥匙掌握在有钱人手里。
    扶桑、大棒子等国也差不多,古代的贵族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时期的财团,继续掌控着国家的大权。
    而中国走上了和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不一样的道路,知识掌权。从汉朝开始权力就掌握在了知识阶层手里。
    到了宋朝这个格局彻底形成,贵族世家彻底被扫进了垃圾堆。至于有钱人……单纯的有钱人是被鄙夷的对象,连穿丝绸的资格都没有。
    没有知识哪怕富可敌国都没用,敢不老实读书人分分钟就能让你家破人亡。
    贵族掌权和知识掌权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缺点。但总体来说,知识掌权的发展潜力是远高于贵族掌权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历那么多次磨难依然可以崛起,重新站在世界民族之巅的原因。
    岳山自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他自然是乐于见到知识掌权的。
    历史上直到宋朝世家贵族才被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那么现在既然有了这个机会,他不介意把这个时间提前三百年。
    所以他毫无保留的把科举制和书院制度告诉了李世民。
    首先是建立学政体系。
    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政体系专门负责文教工作,在地方组建县学府学,在中央组建太学,并鼓励寒门士子开学授课。
    同时由中央出面邀请名师大儒创办书院,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
    “这个工作可以交给孔颖达孔学士去办,我相信他一定非常乐意。”岳山道。
    “嗯,回头我就提拔他为礼部侍郎兼学政司郎中。”李世民点点头道。
    然后两人相视一眼同时露出阴险的笑容。
    “孔学士要是知道你们出这个馊主意,一定会把你们恨死的。”长孙无垢没好气的道,说完她自己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个工作太招世家贵族的恨了,简直就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一般人绝对不会接这个活儿,但孔颖达不能推辞也不会推辞。
    为什么?
    他是孔子的世孙,世家窃取了本应该属于孔子的荣耀和孔家的地位,他有权利和义务把丢掉的东西拿回来。世家的人就算在恼怒也不敢公然站出来反对。
    而且推广学政体系必须要有足够的老师才行,没有老师只不过是一句空谈。孔颖达的身份可以保证他能召集到足够的读书人,确保学政体系顺利推行。
    其次就是完善科举制。
    历史上科举制是分为许多科目,最多的时候高达五六十科。岳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根据后世的经验他把科举的科目分为四科:进士科、刑名科、名算科、武举科。
    进士科招收的是政府机构的人才;刑名科是精通律法的人才;名算科招收的是精通数学的人才;武举科是军事方面的人才。
    具体实施,他没有直接采用三级考试制度,暂时采用一级考试制度,也就是只定期在京城举办一次考试。
    原因是现在的读书人数量太少有资格参加考试的更少,岳山推测真要搞乡试估计很多文教不发达的地方参考的人数不超过个位数。
    到时候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引起世家的嘲笑,影响科举制和朝廷的信誉度。
    等学政体系彻底铺开,培养出了足够的人才之后,再慢慢的改成二级考试、三级考试制度。
    一切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的改进,最终把世家贵族送进坟墓,而用不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弹。
    这就是岳山全部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