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故此,在两个人信息不对等之下,梁婧并没有觉得这个事情特别难解决。
……
冬去春来。
梁婧和柴子瑜在琼阳县过得第二个年和往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梁母内心总有些不安, 因为两人到目前为止婚事还没有定下。
虽然身边的知情人都对于他们二人的未来有些担忧, 可是梁婧却像个没事人, 反倒过来安慰他们不要瞎想,甚至还在和柴子瑜私底下相处时把这些当成趣事说给他听。
柴子瑜当面笑了笑,等到了独处时眼底才掠过一抹暗色。
即便做了很多手准备, 他目前依旧不敢有半刻放松。因为他在赌,赌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
琼阳县的百姓开始了红薯的丰收,去年头一年跟着种植的不多,故此赚到钱的只有少部分人。不过,在政令的施行下,几乎有□□成的百姓都跟着种植了红薯,而随着红薯粉条热销到各地,百姓们的家底也慢慢丰厚起来。
红薯这东西确实是贱物,不管是干旱贫瘠的土地抑或是肥沃丰饶的土地,都能生长得非常好,而且琼阳县的气候还挺适合种植两季红薯,春薯和秋薯。
本来柴子瑜的猜想里,今年估计要等到秋薯出来后,上书进京后才会得到皇帝的注意。结果没想到在万寿节的前一个月便接到了宫里的旨意。
柴子瑜这个七品的县令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万寿节寿宴的,可是他的身份又挺特殊的,加上在琼阳县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县城上任后,做出了利于民生和国库的耀眼政绩,在朝堂上还是得到不少人瞩目的。
这次老皇帝想到要在万寿节召见他,也有叶贵妃在一旁不经意的提议,让皇帝上了心的缘故。
柴家的家书来晚了一天,依旧是柴夫人的手笔。
只说有些想念儿子,还想看看她平时送来的东西穿戴上合不合适。
柴夫人这一年来虽然没什么书信,可是明里暗里差人送来的东西可不少,有好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送给梁婧的。也正因为有她如此的行为,才让梁母即便有些不安,却依旧没有看衰两人的婚事。
这次,听说这两人要进京去,梁婧还有可能要面见未来婆婆,梁母赶紧上门。
梁婧正在复制现代的“方便面”和“自热小火锅”。
这一路北上,为了能赶上万寿节自然是要着急赶路。本来从琼阳县到京城就得有大半个月的路程,但如今北方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结冰下霜,路况不好说,总归赶路是一件辛苦事。
为了赶在皇帝的寿辰前到,他们这一路估计得日夜兼程。
所以,梁婧才想起了这种可以干吃或者有点热水就能冲泡的方便面,或者是有水就能吃上热腾腾的自热小火锅。
不过,碍于时间的关系,她只先做出了方便面。
梁母过来时,他们的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等着后日一早,柴子瑜处理完最后一些加急的公务后,便能立刻出发。
“婧儿。”
梁婧听到她的声音,停下手里正在配置的调料包,回头一看:“娘,你怎么来了?”
她昨天就抽空去了一趟梁氏小吃店,把自己要进京的事情说了一声。
梁母如今几乎都住在小吃店,偶尔帮忙打打下手,一家人只留着梁父在清河村照看几亩土地,收租的钱也被梁母捏在手里,只偶尔回家一趟给梁父留点银子当生活费。
梁父这个秀才来的有些心亏,加上年龄大受过上回的审讯觉得自己侥幸逃过一劫后,回到家便老老实实龟缩起来,除非必要也就是躲在房里看看书写写文章,再也不想科举的事情。
梁母撒手就走,他无奈之下反倒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日子久了倒是还能照顾好自己。
梁婧见梁母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知道她是觉得小厨房里人太多了,不好说私己话。她便洗了洗手,连袖子都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被梁母拖回了西厢房里。
见房门都被关得严严实实,梁母才拉着梁婧坐下道:“你这会进京,东西可都准备妥当了?”
梁婧想了想,衣裳首饰鞋袜,还有路上吃的用的,数了数都没漏下后才道:“都准备妥当了,娘不用担心,即便是路上有缺的,在驿站也能买到大部分。”
梁母摇摇头,道:“娘不是说那些,我问的是你要见到柴家人的话,是否一切都准备妥当?”
没想到梁母说的会是这个。
因为柴子瑜这回进京还是以县官的身份,故此他并不打算回柴府,他自己在京城里有一所小宅子,虽然离皇宫有些远,不过考虑到他们应该不会待太久,就定下了。
所以,梁婧估计见不到多少柴家人,毕竟皇帝只宣召了柴子瑜,而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厨娘,也只能老老实实呆在他的宅子里做饭。
不过,指不定柴夫人会见她一面。
柴子瑜虽然没有明说,但梁婧还是隐隐有所感觉。
故此,她笑了笑,对着梁母道:“娘,此次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