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82

      田间探访。
    山琼国力弱,连年为抵御外敌入侵,频征兵役、徭役,致使农事荒废,民生疾苦。几乎民不聊生。
    文远也略知山琼百姓的情况,因此请梅尚书安排他们走访当地最为贫困的一家。
    使团一行来到了村中一个五口之家。
    小院连门都没有,土墙歪塌,破败不堪。院中除了一些干活的农具,洗衣的木盆,其他什么都没有。
    家中只有父亲一人,在小院中接待使团一行。
    三四十岁的庄稼汉子,黝黑精瘦,身上穿的衣服只能用勉强遮体形容,已是补丁连成了片。
    他介绍称,自家田里一年的收成,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五口人半年的口粮,剩下半年都得靠乡里乡亲好心接济。
    文远听得仔细,自己拿了随身的小本本认真记下,一边问:
    “那家中孩子都在家?我们能不能见见孩子?”
    只是那庄稼汉子闻言面红耳赤,低下头迟迟没有开口。
    文远不解,梅尚书亦是疑惑,一边催促他把孩子们领出来。
    当地接待使团一行的主事,这才连忙悄声解释说:
    “实在抱歉,因为他家里着实贫寒,家中仅这么一套完整衣物。孩子衣不蔽体,实在不便出来。我们乡里乡亲,也是想帮忙接济,但大家境况都甚是艰苦,就他身上这身衣服也是大家拼凑来的。”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无不动容。
    大家隐约能感受到家贫的境况,却没想到会贫穷如此。一时间静默无声。
    文远面露不忍,伸手拍拍这庄稼汉子的肩头,说:
    “不容易,不容易啊。”
    临走时,常斯突然解下了大氅,又脱去了外衫。
    他人胖,衣裳肥大。衣衫面料甚是华贵。
    只见他将衣物仔细抖了土,叠整齐,双手托着恭恭敬敬递给这家父亲,说:
    “请千万收下,不要嫌弃,拿了给孩子做几件衣裳。”
    那庄稼汉子满含热泪,推辞不掉,小心接下衣物,说:
    “谢谢!谢谢!”
    使团中其他人也都纷纷脱下了大氅与外衫,一并都给了农户家里。
    秉诺心中感动不已,更是惊讶于常斯的这小小的善举。
    在秉诺最初印象里,常斯就是户部官员中的老油条,深谙官场之风,世故老练。而随着秉诺与他频频接触,他见到了常斯制定政令严谨审慎的一面,为保政令推行而一板一眼较真的一面,如今又看到他这暖暖的善心。
    秉诺深感,自己最初以貌取人实在狭隘,一叶障目,以后定要改进。那一瞬间,秉诺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想到了父亲,是否自己也仅仅只了解到父亲的一面?
    随后,使团一行又赶去了当地学堂探访。
    正值午饭时间。孩子们都在院中,拿了饭盆,等着打饭。
    学堂接待的夫子迎进了使团一行,正要喊孩子们来迎接。被文远拦阻了,他微笑着说:
    “不用叫。正好,走,咱们看看他们吃饭。”
    这些孩子们也就是十岁左右,看起来身型倒是正常,不似刚刚见的农户那般骨瘦如柴。
    只是大家走进,才发现孩子们全身浮肿,根本不是正常的胖。
    手指按在他们胳膊上,一按一个坑。
    院子正中间,摆着一大锅面条,泡得完全涨发开来。一根面条泡得涨发了两倍都不止。
    每个孩子只能打半碗的量,上面撒一点点咸酱,就是午饭了。
    一旁照管孩子的夫子也是同样的伙食,只是给的面能多一些。
    学堂接待的夫子向孩子们介绍了使团一行,喊大家鼓掌欢迎。
    有没打饭的孩子把碗夹在胳膊底下,使劲拍手;也有蹲在墙边吃饭的孩子,把碗放在地上,拍手欢迎。
    他们一个个都面容黝黑,头发凌乱。却眼中带着新奇,打量着这一行人,十分听夫子的话,使劲鼓掌。
    秉诺看得难受,如鲠在喉。
    一旁宋书言悄声说:“这还是山琼京城近郊的,远些地方的还不定如何呢。”
    因已到了饭点,使团亦是在学堂用膳。
    校舍简陋,接待的人勉强在一个空的房间里搭了圆桌。
    山琼朝廷专门配给了菜和肉,上午就早早给了伙房。此时饭菜都已做好,端出来摆在了桌上,只等远道而来的宾客动筷。
    菜式不变,依旧是些肉丝炒白菜,肉沫豆腐一类的菜。但比起孩子们的咸酱清水面,已是好了太多太多。
    秉诺看着这些菜,一点也没有胃口。
    只见文尚书从主位起身,端起了两盘肉菜,走出门去。
    院子中间,伙房的大师傅还在给孩子们盛面条。
    文尚书走近,将两盘菜都交给他。一番推辞,大师傅还是收下了。
    秉诺静静观察着文尚书在院里交谈。
    只见他矮小瘦弱,衣着简朴,两鬓已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