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既然可以从依恋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和领导的关系,那么自己依恋的风格自然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表现。
在父母影响下、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人,会更加信任领导和同事,看事情总喜欢看积极的方面,对自己的期待也总是更加乐观。一旦在工作中遇到苦难,安全型依恋的人会更加倾向于寻求帮助。
被父母影响形成回避型依恋的人,则更有可选择自己死扛。
2. 婚恋依恋
对于婚恋关系能不能用依恋理论来解释依然存在争议,当它满足一些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把自己和伴侣的关系理解成为一段依恋关系。
在一段婚恋关系中,不同依恋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偏好。
Brennan、Clark 及 Shaver 等人的研究表明,依恋类型还能对性行为取向作出预测,有研究表明,安全依恋个体对其□□是充满友情的、关心的;恐惧型依恋个体对性行为抱一种游戏的态度,对□□缺乏同情、缺乏无私的爱;沉迷型依恋个体对□□抱着一种占有、依赖的态度;漠视型个体对性行为抱一种游戏的态度,对□□缺乏无私的爱,也无占有欲。
》》》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越父母的影响?
看了上面这些,你或许觉得由我们成长的经历所塑造的依恋模式是无法撼动的,我们似乎注定摆脱不了父母的影响。然而,心理学家们却发现有一些并不是安全型依恋的父母成功的养育出了安全性依恋的孩子,这意味着我们有潜能去超越自己的历史。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超越?
研究结果表明,和成长经验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体验的姿态。
1. 嵌入式的姿态
例如当我们在演讲前陷入到巨大的焦虑中时,嵌入式的姿态会让我们简单的相信“我现在这么害怕,证明上台演讲一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其实我们担心的事情很可能不会发生。但这种体验姿态会让我们“不加思考的沉浸”,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直接等同于世界的真实情况,那么我们将会丧失了客观判断的能力。
2. 心智化的姿态
心智化的姿态,指的是我们可以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者解释他人的行为和体验。例如你的朋友经常为未来而感到焦虑,而最近你一看到她焦虑的样子,一听到她的抱怨就非常烦她,希望她赶紧从自己眼前消失。
这时如果是拥有嵌入式姿态的你,或许会认为她的确是太招人厌了。
不过一位有心智化能力的人会于自己的这份“厌恶”产生好奇:我的这种“厌恶”有没有问题?慢慢的他会察觉到,他之所以厌恶这位朋友,是因为朋友的焦虑感唤醒了他自己对未来的焦虑,而这份焦虑才是他真正想要远离的。
心智化的能力,不仅指我们如何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包括我们如何去深刻的理解他人的情绪。锻炼这种能力往往需要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有些人在早年和父母的互动中就学会了,也有些人在一段爱情中领悟到。如果你都没有,也许也能在心理咨询师的关心中得到治愈。
3. 觉察的姿态
这种姿态,能够完全不加评判和预期地沉浸在当下,这时我们能够完全地接纳当下的所有体验,但也会保持高度理性,觉察到每一种体验背后的真实原因。通常我们会采用冥想的方式来培养,通过冥想练习来提升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觉察。
觉察的姿态对我们有诸多好处。大体来说,觉察练习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困难感受,减少自我增加的痛苦,是我们更有技巧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更深刻地体会生命赋予我们的喜悦。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依恋,也可以选择进行一些冥想练习。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是一个引发了很多讨论和情绪的话题,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会被自己的早期经历所塑造,但当我们成年之后,真正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依恋经历,而是我们对于这些经历的理解和认识。
即使我们已经被“被动地”塑造成了一个样子,但成年的我们仍然拥有改变的方式。
所以,永远不要拒绝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可能性啊。
(摘自网络,整理而成。)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一直想要离家出走的萧雯,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勇敢,其实,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她都一样充满了恐惧。区别在于:家里的危险是已知的,而外面的危险是未知的。也许是小时候留下后遗症,她总是担心别人会莫名其妙地伤害她,而她明明是受害者,却没有人站在她这边为她发声、为她亮剑。校园算是她唯一的避风港,她很想永远留在校园里,但又不想当一个老师,因为她自认为没有能力教育好别人的孩子,更不想祸害别人的孩子。
在电台实习的那段日子,萧雯经常要跟其他记者出去采访,有时候还要独自一个人完成任务。每次外出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