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节

      适才还踌躇满志的大松逛了一圈便泄了气。
    “妹妹,我们还是寻个工打罢。”
    “……,好。”
    两人直走到信陵坊,才看见隔壁一家“张官人诸史子文籍铺”前贴着一张纸,上书“雇人”。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慈姑心里一喜,便揭了那张纸。
    “兀那小娘子,莫要捣乱!”一个大咧咧的声音响起,却是个生得凶神恶煞满脸横肉络腮胡的汉子,想必这就是张官人。
    慈姑却并不动容,只朗声道:“我非为捣乱,乃是兄妹两人齐赞于平原君。”
    这却是毛遂自荐的典故,将自己比作毛遂,将汉子比作平原君,果然汉子一愣,道:“既如此,你们便进来,我问你们几句。”
    铺子内书香幽幽,几个杏木书柜顶天立地,里头堆放着经史子集。
    铺子内却不见旁人,汉子问:“可识得字?”
    大松老老实实作答:“我读了几年私塾,我妹妹也扮了男装,在私塾跟着夫子一直读书。如今已经读到《孟子》。”
    “噢?”汉子眉眼微动,“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这是《孟子梁惠王》篇的内容,慈姑与大松两人不假思索便齐声做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汉子满意起来,又道:“不过……我这铺子缺个整理书册的,要人会识字有力气,只能招你们两人中的一个。”
    “我可以!”大松往前一步,将妹妹护在身后道,“我一人便能担两担麦子,还能健步如飞哩。”
    汉子便点点头:“留下罢。以后每日辰时来开门,酉时关门,包一顿午饭,每月六百文。今日先做一个下午,便先给你二十文,正好省了我从行老那里雇人的钱。”
    这却是意外之喜,大松与慈姑喜出望外。原来汴京城里商铺雇人都要从行老手里供应,却不是白给,须得交他银钱。张官人私自招人,省了一笔介绍费,自己也从中得利能多得些银钱。
    张官人似乎急着用人,慈姑便自告奋勇:“我也来搭把手。”张官人也不拒绝,大咧咧与他们说清店中书柜分甲、乙、丙、丁四部,分别放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再细项呢,便是照着前朝那位名臣魏征修《隋书经籍志》的条理分类。
    店里书籍不知为何堆放得乱七八糟,慈姑便与大松二人先将书籍都搬运下来,再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一一堆放,转眼夕阳西下,张官人见其中已有一个书柜摆放整齐,暗暗赞许,便从袖子里掏出三十文递了过去:“二十文是一人的价,既小娘子帮了忙,便多与你些钱。”
    慈姑与大松喜出望外,忙行礼感激,又帮张大官人将书肆关了门。
    买完饼之后只剩下二十五文,慈姑拉着大松往汴河边走,河边垂柳下有不少人挑担卖菜,如今正准备收拾了菜歇摊哩。
    慈姑趁着收摊,与人狮子大开口的砍价买了一大筐蔫蔫儿的黄瓜,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点盐、糖,大松提溜着一提纸包纳闷:“妹妹可是想吃瓜?”
    慈姑摇摇头,狡黠一笑:“哥哥明儿便知晓了。”
    待回到马夫人府上,见她带回了兄长,马家上下都为她高兴,看门的老丈又说门房可加张床板,便将大松安置下来。
    马夫人听得慈姑想借用厨房调料去做芥辣瓜,自然也一并应下:“你们俩不容易哩,能泼费几个,自己用便是。”
    慈姑先将黄瓜尽数剖成条段,而后再撒上盐腌制,今日二十五钱,倒有大把都买了盐糖。
    再与厨间寻些佐料,将小葱香菜姜蒜花椒等物切丝的切丝,剁末的剁末,再往锅中倒油,放入适才切好的佐料,小火慢煎,直至香料蓊郁的香气慢慢升起,这才关火。
    而后便将腌好的黄瓜条逼出盐水倒入锅中,又倒些酱油、醋、豉油之类搅拌便浸泡起来。
    恰在这时,听得门外有人敲门:“马夫人在家么?”
    第7章 芥辣瓜配白肉
    来人却是个身着罗锦的中年男子,慈姑吓了一跳,对方正是王府负责办脱籍文书的管事。
    管事一脸和气,先冲她点点头,又冲马夫人拱拱手:“我家三夫人有孕在身,如今急着雇暂住府上的小娘子过去做饭哩。”
    马夫人便道:“虽是我租客,我却说了不算,得看她意下如何。”
    见不是脱籍出了岔子,慈姑这才放了心:“府上既是我的恩人,我便去无妨,只不过我如今开了个食摊,酉时直到夜里都要出摊,却要先讲明。”
    那管事有些为难,却也应承了下来:“这小的做不得主,得今夜回去问过三夫人才知。至于上工嘛,能否请小娘子明日午时便来上工?”
    慈姑点头应下。
    待管事走了,大松才凑过去问:“妹妹,这食摊……”
    慈姑摆摆手,俏皮冲他眨眨眼:“康家脚店既无法在眉州开,便在汴京开罢。”她早就盘算好了,自己虽然没有本钱,却有一手好厨艺,自然便是开食谱最稳妥。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慈姑先预留出一碗给马家,预留出一碗给王三夫人,而后抱着一瓷盆腌好的芥辣瓜往最繁华的东角楼街巷而去。
    东角楼街巷屋舍俨然、门面广阔,遍布各等铺席,又人烟稠密,住满汴京百姓,因而在此做生意的人也分外多。
    慈姑行至汴河河堤前,见正前头是一个军巡铺1,有个胖军汉正懒洋洋靠着一桶桶灭火的水桶晒太阳,旁边一家正店鲜红的栀子灯高悬,茶饭量酒博士2招呼一个行人进点,那书生戴着斗笠骑着驴,前头一个牵驴的书僮,连忙摆手。正店前头有个人脚前两笼鸡鸭在卖,他一手拿秤一手将鸡连脚提起,倒悬在秤杆上承重,鸡叽叽咯咯叫起来,鸡毛扇得到处都是,惹得茶博士恼了与他对骂起来。而卖鸡鸭的后头,则有夫妻俩推着牛车买麦饼,上头打一盖大伞遮阴,车板上铺着的干净青布上一个个白白的麦饼散着热气。
    慈姑瞧中这里热闹,便将陶盆放在了汴河旁一块河堤石上,又往隔壁摊油饼的大婶那里买了两勺热油。
    军巡铺里五大三粗的李军汉往汴河里漂洗着手里的麻搭3,惹得下游洗菜的阿婶不快:“你这麻搭蘸了泥点子便休要往水里洗,泥水浑浊叫我如何洗菜?”
    李军汉晃了晃手里的麻搭,笑嘻嘻与她道:“大婶莫恼,麻搭便是要蘸上泥点子好灭火才是。”一笑,龇出一嘴白牙,衬着他黑黝黝的皮肤,叫人讨厌不起来。
    军民相熟,阿婶便不好说什么,又好气又好笑指点他:“你在桶里洗,洗完倒在地上晾干便是,何必要在河里洗?”惹得李军汉一堆同伙嘻嘻哈哈笑起来,他们各个八尺身躯,又都打着赤膊,露出一身疙瘩膀子肉,有的还着刺青,各个往河边去,一个帮同伴拿走麻搭,一个去阿婶赔礼,两个顽笑扣住李军汉:“婶子,这小伙随您老人家处置。”嘻嘻哈哈闹得满街满河都吵。
    恰在这时,“刺啦”一声,伴随一股热油茱萸的浓郁香气散发开来。
    小伙儿一个个吸吸鼻子:“好香!”
    这是慈姑刻意而来。能将食客吸引来最重要的便是香味,热油激荡茱萸辛辣的气息,果然有效,一时引得许多人围了上来。
    看着盆中,水灵灵的黄瓜条浸泡在暗色的酱汁里,赤红茱萸籽与雪白芝麻粒间杂其中,被金黄色的沸油一浇,沸腾起细细碎碎的气泡,卷着火辣辣的气息席卷而来。
    慈姑拿起筷子搅拌一二,红艳艳的茱萸辣油便随着筷头一起搅拌进盆深处,而已经腌制一夜的瓜条呈现出诱人的酱色,湿漉漉的酱汁从筷头滴落,立刻有人咽了口口水。
    李军汉当即立断:“小娘子,你这芥辣瓜怎么卖?”
    慈姑笑道:“一碟十文。”
    这价钱不算贵,李军汉拿着官饷,自然豪爽:“与我盛一碟。”
    慈姑便拿筷子夹了一碟,将青绿色芥末拌些进去,方才递给他,李军汉接过后,也不拿筷子,就用手送进嘴里。
    先是尝到了酸,让他嘴里忍不住分泌出唾液,而后细细品味,滋味许多,如果说开胃的醋酸、茱萸籽的辛辣、花轿的麻、芥末的呛口、些许甜滋滋这复合五味如一颗颗珍珠一样,那么瓜条脆爽的口感便如一条鱼线,将这珍珠串了起来,在李军汉的嘴巴里激烈碰撞着。
    李军汉又咀嚼了几口,辛甘适中,酸甜开胃,本来他被今儿的日头晒得有些打蔫,可这芥辣瓜儿入口,瞬间令疲惫的神经振奋起来,他脑袋一转,见旁边有卖白切肉的,扬声喊:“老丈,与我切一碟白切肉,要片得薄薄才好。”
    白切肉端来,他夹起一筷子白肉,卷住一根芥辣瓜条,这才急不可耐送进口中——
    “咔嚓”一声,瓜条内的汁水四溅,白肉丰腴,裹着芥辣味,有效中和了白肉的腻,瓜条甜酸,衬托得白肉越发好吃,而那微酸的汁液,更叫他嘴巴中大量分泌出唾液。
    “咳咳咳”他吃得急了些,芥辣味呛入嗓子中,瞬间叫李军汉连连咳嗽,可是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头一份!”
    “是兄弟吗?都头一份还吃独食?!”旁边一个军汉作势按他头一下嬉闹,看那家伙吃得香,自己忍不住问慈姑:“给我也来一碟。”
    待他入口,便瞪大了眼睛,酸、甜、麻、辣尽数入了嘴中。
    能品出来其中还有芫荽末。他本不喜欢吃芫荽,可此时芫荽与瓜条糅杂,瓜条的柔韧与芫荽梗的脆爽相互呼应,叫他欲罢不能。
    接连脆脆蹦蹦咬下去,口腔能感受到茱萸籽和芝麻粒细小的颗粒感,相得益彰叫他胃口大开。甚至其中还带着些油炸蒜末,叫甜酸中又多些蒜香。
    他闭上眼睛,仔细回味着,酸甜开胃,解腻可口。可以说,每一样佐料,都不可或缺。
    而原本平平无奇的黄瓜条儿此时在这些佐料衬托下顿时成为主角,香辣脆爽,在舌尖大放异彩。
    “与我来张白饼!”兄弟冲牛车麦饼那里喊一声,又笑嘻嘻冲着那个趴在水桶上呼呼大睡的军汉喊:“老大,你也来一碟,下酒!”
    身边那些军汉们一个个眼睛看得发直,纷纷与慈姑买了一碟又一碟。
    军汉们学着兄弟的吃法,或配白肉,或夹大饼,或就烧酒,平日里肥腻的白肉、无味的白饼、清淡的烧酒,此刻都彷佛被芥辣瓜注入了灵魂,变得可口起来。
    就连正店门口吵架的那书生都忍不住过来买了吃,赞道:“甚妙甚妙!”
    旁边那些小摊贩的生意也因着慈姑带好了不少,有些脑筋灵活的,便也买几碟子芥辣瓜放回食摊,白送给客人当个佐饭小菜。
    不过片刻功夫,慈姑的瓜盆便清扫一空,她看看日头快到正中,便忙与周围几个小贩招呼一声,自回马家,更衣后,又将才往王府去。
    王侍郎府上管事正在前门焦急等待,见她过来,忙将她带进了内宅。
    这回是直接去了三房院里,亭台楼阁,水榭歌台,慈姑一眼就瞧出三房所在院落比王家宅邸要精巧细致些,想必是琬珠郡主更受重视的缘故。
    琬珠郡主正斜斜依在软塌上吃葡萄,见她过来喜出望外:“啊呀可算将你请了来。”
    慈姑忙行礼连道不敢。
    “那日相公意气上头与镇北侯打赌时我便在后头,可惜不好出去,不然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走。”琬珠郡主托腮笑道,又脸上有些许不好意思,“听说你自己开了个食摊,可耽误你做生意了。”
    她体恤慈姑,慈姑便也客气应答:“不妨事,我每日辰时来申时走,自当以郡主三餐为重,小食摊是酉时到戌时出摊,自然不妨碍什么。”
    琬珠郡主便点点头,叫身边的嬷嬷带她下去收拾:“这是我身边得用的宫嬷嬷,她老人家以后便管着你的事。”
    宫嬷嬷生得高鼻深目,举止从容,很有些杀伐果断的意思,令慈姑想起幼年时曾随母亲赴宴时见过的宫中教养嬷嬷,她不敢怠慢,忙上前见礼。
    宫嬷嬷带慈姑去了三房的小厨房,将她介绍与诸人,又沉声道:“这位是外头雇佣来的厨娘,做到郡主生产,诸位切记要与她守望互助,莫叫外头人看热闹,否则,能不能留在府里就两说了。”
    这是点明慈姑只是个临时工,并不会来抢她们饭碗,又敲打她们不要暗地里给慈姑使绊子,否则便卖了她们。
    这番话很有效果,立刻就有几个厨娘过来,殷勤带她熟悉小厨房上下,又指了厨房旁边一处厢房:“娘子若是有时赶不及回去,便可在此间房安歇。”
    不一会儿有个丫鬟来了厨房,一脸倨傲叫住慈姑道:“三夫人就着白粥吃了你送来的芥辣瓜,喝了两碗呢,赏了你两匹缎子。”又叫身后的小丫鬟拿出个托盘,“今日郡主赏与你二十贯银子,一会你的月钱便是每月三贯银子,账房自会结给你。”
    慈姑忙从中取出一贯递与丫鬟:“姐姐买酒吃。”
    她年纪虽小却懂得人情世故,叫丫鬟先愣是一愣,而后将钱推回去,声气好了些:“我叫迎春,以后你唤我名字就是。钱不拿你的,你留着自个儿置办一身体面衣裳。”
    慈姑谢过她好心提点,等到点了,便与诸厨娘告别出了王家。
    不过她却没有先回住处,反而背着竹箩筐先去那家当铺。
    如今有了二十贯银子,身上又有许多卖芥辣瓜的钱,她便心急如焚,想赶紧将那指环赎出来。
    谁知道了典当行掏出了当票,临柜的小徒弟寻了半天却愁眉苦脸道:“寻不见那指环袅。”
    第8章 腌笃鲜浇头面、山家三脆
    康大松迈着轻快的步伐往马家走,谁知走到大录事巷便见妹妹身背竹箩筐拖着脚步无精打采的背影。
    他忙上前喊:“慈姑,等等我!”
    慈姑转身见是他,努力挤出一点微笑:“大哥。”
    康大松接过竹箩筐,自己背上,皱着眉头问她:“你可是今儿去王家受了气?”
    慈姑摇摇头,道:“我去陈牙婆家寻三娣,陈牙婆不在,院里别的小童却说她被人买走了。”其实还有一件事是因为指环丢失,可她不想叫大松愧疚,便只说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