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02

      写封信了,一是报喜,二是把案戏的事情跟师父解释一二。可是那些诗词的来历要怎么说呢?还用山中隐士的说辞?
    唉,千算万算,结果把师父他老人家给算漏了。真是个不肖徒儿!
    “也无妨!”
    李咨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来,把孙山吓了一跳。
    “即便是巧合也无妨。反正我这个急性子已经把奏章递上去了,覆水难收,也没有收回的必要。怀仁你既是君复先生的弟子,就该主动为师尊分忧才是。官家召你入宫,不在今日,便是明日。到时候,你就大大方方地将君复先生的名号报上去,讨一份封赏下来。有那三十多篇佳作在身后坐镇,献上的是本朝最大的文治之功,当年的一点小怨,官家也可以一笑而过了。”
    “且慢,听李司使之意,师父当年入京得罪上的……竟然是当今官家?这怎么可能!”
    孙山是真的难以置信。他一直以为师父的对头会是王钦若,丁谓那些位极人臣的奸恶之徒。可是官家?
    ……等等,官家今年才十四岁啊!师父是哪一年入京来着?
    “大中祥符三年!”
    李咨想来是看穿了孙山心中所想,直接从年份开始,讲起了林逋入京的那一段故事。
    大中祥符三年,正是赵祯降生的那一年。
    真宗皇帝喜得龙子,心花怒放,当即准备了金珠馒头,也就是包子,来赏赐重臣。当时入宫受赏的,除了侍制以上的高官,还有一位布衣百姓,就是进京面圣的林逋。
    在那个时候,林逋已经是朝野公认的贤士了。真宗皇帝有意召他入朝为官,只是苦于林逋行踪不定,圣旨无法传达。却没想到,四处寻访不到的隐士贤才,竟然主动进京求见!
    而林逋进宫的日子,正好又有龙子降生。真宗皇帝一高兴,这赏赐就多了林逋一份。
    可是真宗并不知道,林逋进宫,不是来求官,而是来死谏的!
    从大中祥符元年开始,真宗受王钦若的蛊惑,以梦授天书为由,封禅泰山,兴建玉清昭应宫,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此之后,各地不断扩建道观,不停涌现祥瑞,地方官员和乡绅为了讨天子欢心,变着法地折腾百姓,空耗钱粮。
    林逋带着必死之心进宫,在他拿到包子,看到了内藏的金珠之后,心中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他当场痛斥真宗赵恒败坏社稷江山,不顾百姓死活,只知道奢靡享乐。而北面还有辽人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侵劫掠。再这样下去,等到今日出生的小皇子即位,说不定就要做一个亡国之君了!
    林逋一通慷慨陈词之后,甚至打算以死明志。他试图将包子里的金珠吞下肚子——吞金而亡。只是那金珠的个头有点大,想吞下去不太容易,又有旁人出手阻拦,林逋的自残行为很快被制止了。
    不过好好的一桩喜事,被林逋这么一闹,气氛全无。
    真宗皇帝盛怒之下,险些要将林逋投入天牢,被一众大臣劝住,说皇子降生吉日,不宜降罪。为刚出世的儿子着想,赵恒只将林逋逐出京城了事。
    而因为有了这一桩败兴之事,受赏的官员们都非常自觉地闭起了嘴巴,别说林逋了,连金珠馒头的赏赐,包子的吉祥寓意都不与旁人分说。
    所以包子一词没有第一时间传扬开来,竟是因为自己的师父?
    听了李咨的故事,孙山才觉得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而且毫无疑问,师父的确是得罪了官家。因为他在人家天子降世的第一天,就把个欢庆的活动给搅和得不欢而散,更说出了亡国之君这种不吉利的谶言。
    莫说是皇家了,就是普通人家也容不下这等“恶客”啊!
    这个仇……真的像李咨所说,是可以一笑而过的小怨吗?哪怕官家对此事没有切身感受,仁厚不予计较,可是太后呢?
    对一个痛骂了她丈夫,诅咒了她儿子的人,大宋太后到底能不能予之宽宥?
    孙山觉得,真的很有必要再跟陈庭柳商量一下。
    ☆、再面圣
    陈庭柳曾对孙山说过,只给他一次询问未来的机会。而孙山用那次机会说了他人生中第一句情话。
    只看当时,效果不怎么好,让伊人一笑而过。
    不过自那之后,未来的话题就不再是一个禁忌了。都不用孙山去问,陈庭柳自己都会念叨一些。
    一般都是边边角角的小事。
    比如三年后的那届科举会涌现一批名臣,到时候尽量和他们搞好关系。
    比如几十年后,有个画家会画一幅《清明上河图》,使得汴梁城的真实风貌可以流传百世。
    再之后,随着孙山经历的,提起的事情,陈庭柳透露的未来也越来越多。
    比如吕夷简这老狐狸会一直屹立不倒,而且喜欢阴人,最好别被他盯上。而且吕家的确是出了三代宰辅,那个六岁的吕公著,日后的成就地位并不比他老爹低。
    不过真正成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