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90

      。
    他垂下眼眸轻笑。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所有小可爱们的订阅支持!请不要抛弃我乌乌!鞠躬!
    大题、小题的解释来自于龚笃清《八股文鉴赏·八卦文浅说》
    “二”这道题的相关出自于《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对这道题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查一下金圣叹所编评《小题才子书》,里面有一篇范文,作者为顾虬(顺治十五年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出自《论语 八佾篇》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出自《论语 颜渊篇》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出自《大学》,原文: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意思(来源于网络)是:小黄鸟栖息在山丘上,是它知道它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出自《诗经》,意思(来源于网络)是:成就丰功伟绩的文王就是运用身体力行的示范方式成功地推行了尚礼社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道德经》
    “黄花如散金。”出自魏晋诗词名家张翰《杂诗三首 其一》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出自《礼记》感谢在20201026 11:43:09~20201027 12:46: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咿呀云语 30瓶;晚风不知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从刚开始学着做时文到现在,苏晏不知道自己已经写了多少篇各种不同题目的八股文了。
    熟能生巧是真的!
    现在苏晏写起时文来,只要思路畅通,便是得心应手,文思泉涌,落笔如云烟。
    确定了如何立意、破题,苏晏迅速地写完了第二题的时文草稿。
    苏晏一停笔,这个尚未解决的“黄花”就自觉地蹦进了他的脑海里。
    他绝对是在什么地方见过读过这首诗。
    苏晏闭上眼眸仔细地回想。
    想想自己看过的诗集,以往在家里看到过的,来了云山书院以后在文津阁看到过的,平日里在文豪红包群里看到大佬们提及过的。
    “黄花......散金......”苏晏默默在心里面念叨着。
    与此同时,一幅幅画面也从他脑海中闪过:那点缀在浓密枝叶之间的一小朵一小朵的桂花,被风吹起时,送来阵阵淡雅清香;那春日里端庄秀丽、迎风张扬如金腰带般的迎春花......
    蓦地,苏晏想到了幼年时在长溪县,初春就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油菜花田。
    他猛然睁开双眼,眼睛一亮。
    是了,当时李白大佬还在群里感慨过,有个诗人曾描述过这灿烂的油菜花田——“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这青条指的是翠嫩的柳枝,而这黄花指的是油菜花啊!
    所以这首试帖诗要求学子们作的应该是咏油菜花,至少也是咏清明谷雨前后的暮春之景。
    若是把这“黄花”当成是菊花、桂花,咏了秋色之意,那可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嗐,池夫子这次出的分舍考试三道题,真是题题都是坑啊!
    虽然这出题可以看出池夫子水平之高,学识之广博,但是这种题目必然是会叫考生们恨得牙痒痒。
    既然想到了,苏晏也就细细思索了一番如何做好这一首试帖诗。
    他结合记忆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迎风飘曳之景,想到自己长大的山清水秀的花溪村,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一首诗。
    平日里我文质彬彬,考场上我重拳出击。
    所有的题目都顺利地做完了,苏晏才长舒一口气。
    接下来只需要用最漂亮、工整的字迹誊抄好答卷等待考试结束就行。
    几个时辰后,池思淼从躺椅上站了起来,拍了拍手。
    “好了,时间到了,诸位交卷吧。”池思淼缥缈的声音传到正沉浸在考试中的考生们的耳朵里。
    此时站在四周的小童也训练有素地开始挨个案桌收卷子。
    他们将考生们的试卷放入早就准备好的试卷匣中。待全部收完,小童们将试卷匣交给池思淼。
    池思淼最后看了一眼这些考生们的苦恼模样,他勾了勾嘴角,心情极好地拎着这试卷匣拂袖而去。
    课室里的众学子望着池夫子消失的背影长叹一口气。
    接着,仿佛什么开关被打开了,课室里响起了叽叽喳喳的热闹讨论声。
    “我的老天爷啊!这出的是什么题目啊!”一位学子愁眉苦脸地朝周围的人吐槽。
    “我没有一道有把握的!”旁人含泪凝噎。
    “是啊!是啊!这是谁出的题啊?!这应该不是我们这个月里见过的那些讲学的夫子吧?这感觉跟所学的东西没有半文钱关系。”周围一人摊了摊手,无奈道。
    “惨了,惨了。要被分到下舍了!”有人哭嚎。
    学子们几人围成一圈,相互倒苦水。
    这一届的分舍考试可太难了!
    “哎哎哎,那个头一道题的那个‘二’啊,到底是指的哪儿啊?”有学子拉扯着他身旁的同窗急切地问道。
    “对对对!我背了好一会儿呢,把《论语》中的 ‘二’都在稿纸上列出来了,还是没把握到底是哪儿!”有人听到了,在旁边接了一句。
    此时,周允文也在向苏晏问着同样的问题。
    “那个‘二’啊,到底是指的哪儿啊?”
    周允文、谢临风、宋子修、范康成都凑在苏晏身边,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等待着学神公布答案。
    离他们更远一些的学子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也屏住呼吸,准备偷听苏晏的回答。
    苏晏有些好笑地看了他们一样。
    考都考完了。考完试对答案,发现自己做错了,不是更加心塞吗?
    但他还是在众人的目光下开口道: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他清朗的少年音娓娓道出这原句。
    周允文和宋子修听罢松了一口气。
    周允文拍拍胸膛,还好还好,这一题算是稳了。
    宋子修也没想到自己真的写对了,有些惊喜。
    范康成和谢临风则是捶胸顿足。
    周围更远处的考生听罢,响起一片唉声叹气声。
    “只有这里的“二”才单独成句呀!”苏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