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2章 061【春归】

      郭绅的一系列做法,让王渊感到很无奈,但还必须表现得万分感激。
    就他娘送了二十两银子,然后到处散布神童诗,王渊就被这位布政使给绑定了。
    按照官场规则和士林道德,郭绅对王渊有赏识之恩。这老家伙年龄已大,身体也不是很好,估计过不了几年就要死掉。今后郭家子孙遇难,如果王渊身居高位,还得照顾一把才行,否则就是知恩不报之徒。
    五首神童诗撒出去,王渊就有了官方备注,每天前来拜访的士子翻好几倍。甚至还有婚丧寿宴,拿着银子跑来请神童作诗的,就跟后世明星商演赚外快差不多。
    难怪有“伤仲永”,天天搞这种事情,哪还能剩下时间读书?
    王渊实在伤不起,直接让宋灵儿在房门挂锁,自己躲里面闭门苦读,只有吃喝拉撒才会开锁外出。
    两个月时间,王渊就把弘治年间的会试范文看完,自己也照着题目写了几篇时文。
    “人能从事于学,则仁不外是矣。盖学本以致知,非为仁也……”
    这是一篇弘治十八年的会试四书题范文,主要论述学与仁的关系,被阅卷官判定为当年的四书题第一。跟王渊的文风差不多,也写得干巴巴,但论述得非常严谨。
    读了那么多范文,王渊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乡试范文往往文采斐然,特别是江南之地,有些八股文写得跟赋一样。但跑去京城参加会试,士子们反而放不开了,老老实实写议论文,整体文风变得更加老成持重。
    也就是说,王渊的八股文风,根本不用修习辞章之学,刚好适合去参加会试!
    王阳明对弟子的要求太高,他当年的会试文章,就写得声情并茂,也希望弟子能做到如此地步。但王阳明还落榜两次呢,京城会试真的不看文采,甚至写得太花里胡哨还更吃亏。
    ……
    七月中旬。
    好久不见的沈师爷,终于来文明书院串门:“渊哥儿,明年乡试可有把握?”
    “没什么问题。”王渊答道。
    沈师爷笑着说:“咱们可是有约定,等你做了大官,我就为你幕僚谋事。”
    王渊笑道:“那还得等好多年。”
    两人都不把此话当真,因为时过境迁,变化太快了。
    王渊已经拜在王阳明门下,不缺教书先生。而沈师爷则在席书那里混得不错,暂时不愿挪窝,非常满足于现状。
    一旦刘瑾倒台,以席书的政绩,百分之百能够升官。
    翻修文明书院,又联合安氏、宋氏以及贵州大族,三年间建起十多所社学,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绩!席书已经挂职按察副使,下次多半能升为一省参政,下下次升官就可能是右布政使了。
    熬个七八年,就能给布政使当心腹幕僚,沈复璁现在心里美得很。
    “唉,回想起当初来贵州,可没曾有过这种奢望,”沈复璁感慨万千,掏心窝子道,“多亏渊哥儿把我劫上山寨,否则此刻怕是已经死在云南!”
    王渊笑着纠正:“是请,不是劫。”
    “哈哈哈哈!”
    沈师爷大笑不止:“请个屁啊,就是劫道,你我还说客气话?”
    这厮又在套近乎,估计是见王渊名声大噪,又被贵州诸多高官赏识,今后肯定前程似锦,所以跑来叙旧拉关系。
    王渊也不拆穿,问道:“宋公子最近如何?”
    沈师爷说:“他一直在族学当教谕。因为叛乱之事,宋炫也性格大变,叔侄二人联手整顿学风,宋家子弟连逃课都要被打板子。”突然,沈师爷又来一句,“安贵荣病了。”
    “他不是一直生病吗?”王渊讥讽道。
    “这回是真病了,”沈师爷幸灾乐祸道,“已经换掉好几个大夫,还悬赏千金治病,满贵州城都在议论这件事。而且,他已经宣布出兵平叛。”
    “此时出兵?”王渊惊讶道。
    沈师爷点头说:“假病假出兵,真病真出兵。”
    王渊笑道:“这可稀奇。”
    并不稀奇,安贵荣在料理自己的身后事。
    拜王渊之计策所赐,大家都认为安氏支持叛军,今后论功行赏时肯定要算总账。
    安贵荣如果活得好好的,自然不惧非议,有的是法子逃脱罪责。但他现在命不久矣,必须帮儿子解决潜在风险,出兵平叛就是戴罪立功的最好方式。
    宋然苦于没有儿子,安贵荣苦于儿子太多。
    他有三个嫡子,长子安万钟勇猛残暴,次子安万镒能征善战,幼子安万铨阴险狡诈,都不是什么善茬。
    安万钟不得人心,安万镒和安万铨蠢蠢欲动,在安贵荣病重之后,已经开始划分派系了。
    历史上,这三兄弟斗得可厉害了。
    安万钟继位不久便被刺杀,因为没有子嗣,由二弟安万镒继承土司。但很快,安万镒也莫名其妙病死,由三弟安万铨继承土司。可是根据法律,安万镒是有儿子的,这个儿子长大之后,安万铨必须归还土司职务。
    结果呢,安万镒的儿子刚刚长大,莫名其妙又病死了,继续由安万铨代理土司。
    很有可能,安贵荣的幼子安万铨,为了争夺土司职务,谋杀了自己的大哥、二哥和侄子。其家族内部斗争,导致安氏衰落数十年,直至万历年间才恢复实力。
    安贵荣虽然无法预料这种局面,但心里还是有逼数的。
    这年秋天,他让长子安万钟统军,发兵征讨乖西叛军。无非是想转嫁内部矛盾,通过打仗来给长子树立威信。
    可惜次子和幼子不听话,对长子的军令阳奉阴违,互相之间保存实力打假仗。安万钟不但没能树立威信,反而因为多次战败,在族内搞得人心尽失。
    以前是不愿打叛军,现在是真的打不赢,安贵荣躺在病床上抓瞎了。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众弟子给王阳明过了一个精彩的春节,天天宴饮耍乐,日日游玩名胜。王大爷高兴之余,一口气写了十多首诗。
    左布政使郭绅再次被升迁,这回是调去南京当太仆寺卿。
    太仆寺卿属于小九卿之一,位高权重,负责国内马政,油水特别丰厚。但那是北京的太仆寺卿,郭绅调任的是南京,那些反对刘瑾而又不好处置的官员,都被刘公公一股脑儿扔去南京养老。
    郭绅在离开贵州的时候,王阳明的谪戍期也满了,被调去庐陵(江西吉安)当知县。
    (ps1:那首《临江仙》争议不小,老王决定加速进程,贵州本来就不是重点。之前废了几万字的稿子,现在又废了一些,这章临时码出来的,所以晚了几个小时。)
    (ps2:有人说贵州只有一个布政使,没有左右之分。说明一下,贵州确实长期只有一个布政使,但也分左右,这是为了方便官员升降。一般是参政,升任贵州右布政使,其他省的右布政使,升任贵州左布政使。比如米鲁之乱死掉的闾钲,就是贵州右布政使。有时候,贵州是同时拥有左右布政使的,可能是官职不好安排,让他们凑合着当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