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9
首日票房能够达到多少,3亿?
还是3.5亿?
次日早晨,又是一周周末,许多影迷起来一打开手机,就发现了诸多关于“流浪地球”的新闻推送,点击一看,赫然发现零点票房居然会这么恐怖?
没看过“流浪地球”的观众,不免有些疑惑,这些媒体都收了钱嘛?一个劲的在吹,宣传费用不计成本吗?
当然,怀疑过后,许多观众点开了豌豆网,结果发现评分居然如此之高,而且看那些长评,似乎不像是作假的,其中还不乏一些很有威望的影视大V,那文笔看得让人眼泪都快下来了。
于是从早上八点开始,各大购票APP的数据开始暴增,短短半个小时,十点场的票就定出去一大半,一些没有开通十点场的,十二点场次的票也被抢购一空,特别是一些3D、巨幕放映厅,毕竟网上说观影体验更佳,也无非是多花点钱,好不容易看一场电影,谁会在乎这点钱呢?
然后,不少没有在APP上订票习惯或者是仗着离影院比较近的观众,等到了影院却被告知,今天的票都没了。
是的,没有听错,不是十点、十二点的票没了,而是一天的票全都没了。
这就太恐怖了吧?
第424章 首日票房记录。
这种情况在三四线城市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放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了现象级的存在,许多老影迷都没有想到,“流浪地球”居然火到了这个程度。
而且华夏人特别喜欢跟风,就好像到餐馆吃饭,那些没人的餐馆顾客看一看就闪人了,那些高朋满座,需要排队拿号的餐馆反而生意兴隆。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好,于是一些影迷开始跟影院抱怨“流浪地球”的排片场次太少了,然而,影院也是有苦难言,讲道理“流浪地球”普遍38%的排片量绝对不算少了,总得给其他影片一点活路吧?
而且影院现在都是院线制,单个影院是不能擅自调整拍片的,不过眼看着到手的钱飞了,院线经理自然要跟上面汇报,上面一看,得,那就加一点吧,排片量从38%加到了42%,至于哪个倒霉蛋上映第一天就被砍了排片量,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难道还能跟院线打官司不成?
网络上有关于“流浪地球”的讨论热度也越来越高,其实讲道理,科幻在华语电影从来都不是一个热门类别,在整个文化领域,科幻也只是小众当中的小众,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曾经的小众,居然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比较有意思的是,之前各大科幻论坛,都是在嘲讽韩飞,异想天开,居然要拍科幻片,然而“流浪地球”第一天上映,许多之前嘲讽的帖子就被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吹嘘的帖子,似乎真香定律又起了作用?
当然,也有一部分科幻迷依旧觉得还是西方科幻好,甚至有人发帖说“流浪地球”完全就是伪科幻,没有虫洞、没有太空飞船、没有星际穿梭,这还是科幻吗?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土腥味。
于是不少科幻迷开始针对类似的帖子发动了声讨:首先,请某些伪科幻迷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叫科幻,科幻不等同于完全的幻想,科幻是这样一种思维,是人们基于已有的科学,对现在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作出有根据的幻想,相比于西方科幻,“流浪地球”当中的科幻明显要更贴合现实,如果这就叫做“土”的话,那我宁愿选择“土味科幻”。
科幻迷的阵营开始发生了分歧,毕竟在网上的争论,不管素质有多高,最终都会形成同样的结果:对方是煞笔,然后就是一场骂战。
科幻迷的战斗还仅限于一些科幻论坛,然后就延伸到了各大文学论坛,再到、影视论坛,也随着越来越多科幻迷加入争论,“流浪地球”当中一些不太被人所知的科学知识,也开始被普通观众所知晓。
普通观众看过之后,大致上有两种反应,第一个是查度娘,看这帮侃侃而谈的家伙是不是在吹牛逼,另一种则是: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整个都是懵逼状态。
有关于科幻方面的争论只是一方面,更多普通观众特别是还没有去看过的观众,更关心的还是这不片子到底好不好看,而且他们可不愿意花两个小时,去看一场科学普及讲座,剧情够不够吸引人才是关键。
于是豌豆网上的长评就让许多观众了解到,这部片子绝对不是科学普及讲座,剧情相当精彩,特别是对世界观的营造,简直绝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在西方科幻片当中绝对看不到的。
那么,归根究底还是一个问题,放映场次不够怎么办?韩飞也开始跟各大影院协商,花毅院线排片量甚至直接增加到了50%,其他一些院线也都普遍增加到了42%以上,毕竟谁还能嫌钱咬手不成?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凌晨两点钟,“飞鸟影视”的灯依旧亮着,韩飞一行还在焦急的等待着票房数据,票房看情况肯定是爆了,关键是能够爆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