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
r 这一招果然好使,不仅父亲喜出望外,就连祖母也对她连连夸赞。
继聪明之后,她打算慢慢往才女的路子上走,打造才女光环。
才女之路她本来并不着急,想一点点显露出自己的“才华”来。
谁知今日中秋宫宴上,竟有人提议作诗咏月,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拿出了彩头来。
这可真是天助她也!
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今日注定了她的成名之夜。
薛珠玉前世为了融入贵女的圈子中,真的是狠下过一番功夫的,后来嫁给齐王,做了齐王妃后,那见识的就更多了。
她在脑海中搜寻了一会儿,果然从记忆中翻出来好几首从前背过的咏月诗。
她挑选了一番,从中选了一首既出彩又朗朗上口,还比较简单,正适合她这个阶段的诗。
这首诗是五年后的中秋,国子监祭酒七岁的孙儿突发灵感之作。
当时咏诵出来后,满堂皆惊,难以置信七岁小儿,竟能咏出如此佳作。
后来诗句传到外面,令人赞不绝口,直言七岁小童能咏出这般绝句,实在是聪慧有大才,尤其是最后两句,简直精妙。
薛珠玉并不懂这首诗精妙在哪里,但是夸赞的人那么多,这首诗定然是极好的。
她为了和那些贵女们有共同话题,便死记硬背了下来。
感谢前世她死记硬背了那么多首诗,这一世才能靠这些还未现于人前的诗句,打造出才女的光环。
这时候国子监祭酒的孙儿不过才两岁,堪堪学会说话的年纪,自然是作不出诗来的。
所以这首诗她拿来用,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众人将诗句写好,署上姓名后,便交给内侍,再由内侍呈至御前。
景隆帝一一品鉴过后,认为男子的诗句中,属鲁国公世子写的最好。
女子呈上来的诗句中,则有两首不分上下。
一首清丽婉约,写尽了月下少女的思乡之情,是吏部尚书的嫡孙女杨雪蓉之作。
一首朗朗上口,读来颇有孩童稚趣,最后两句颇为精妙。
两首都很好,让景隆帝一时间难以抉择。
皇后娘娘瞧见第二首诗的署名,不禁有些惊讶,低声对景隆帝道:
“陛下,这首诗是镇远侯府七姑娘所作,就是那个流落乡间,刚被镇远侯府认回来的女儿。”
景隆帝闻言,眼中也不免闪过诧异之色,万万没想到署名上的薛七娘,竟是镇远侯府刚找回来的女儿。
“臣妾听闻这姑娘在乡下时大字不识,回了镇远侯府才重新学的规矩和识字,但是人极为聪明,学东西很快,还能举一反三。”
皇后娘娘继续道,“没想到这首诗,竟是出自薛七姑娘之手,难怪读来觉得似孩童所作,却又有精妙之句。”
以薛珠玉初学者的水平,能作出来这样一首诗,显然令人拍手叫绝。
景隆帝想到杨雪蓉三岁识字,四岁背诗,五岁读论语,读书识字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她的诗句虽然好,却不及薛珠玉这个初学识字的人作出来的诗带给人的冲击大。
他立刻拍板,定了薛珠玉的诗句最佳。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杨雪蓉更是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置信的表情。
她素有才名,与温如兰并称为京中两大才女。
今日温如兰并未出席中秋宫宴,她便认为无人能与她竞争,女子魁首必是她的囊中之物。
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一的名头竟落在了薛珠玉的头上。
那个乡下长大,字都识不全的人,能写出什么好诗句来,竟胜过了她?
杨雪蓉一时间难以接受。
输给旁人也就算了,偏偏是输给了薛珠玉,尤其方才她还出言讥讽过。
那些讥讽的话语,此时仿佛都化作了耳光,无形地拍打在她的脸上!
好在杨雪蓉还记得刻在骨子里的规矩和教养,没有当场对景隆帝的话提出质疑。
其他人听到这个结果,也是一脸错愕,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心中满是好奇。
薛珠玉一个刚念了几天书的人,到底写出了怎样的绝句,竟能被景隆帝选为魁首?
☆、第 47 章
景隆帝似看穿众人心思, 命王全德当众将薛珠玉作的诗念了一遍。
杨雪蓉死死地咬住嘴唇,虽然心中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 薛珠玉的这首诗作的极好, 尤其最后两句简直是点睛之笔,诵读间一股灵气和才气扑面而来。
哪怕是读了十几年书的她,也没有这种灵气。
她心下一阵黯然,目光晦涩地看了薛珠玉一眼, 心中暗暗感慨。
初学就能作出如此佳句,薛珠玉的天分之高,超出她的想象。
反正她初学作诗的时候, 是写不出这么有水平的诗作来的,今日输了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