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他半蹲下来看着那纸箱的捆绳,这种尼龙捆绑绳其实挺常见,有些超市和商店会用它绑成网状兜住西瓜,方便顾客拎着回家。这种尼龙绳单股的话其实算不上很结实,但如果编织起来的话……
孟钊戴上塑胶手套,把捆着纸箱的绳子解开,然后将绳子抽了出来,团起来放到证物袋里。
“钊哥你来看!”程韵在里屋喊了一声。
孟钊拿着证物袋,站起来走出去:“发现了什么?”
“在衣柜里发现了眼影和口红,都在这个袋子里。”程韵把手里的黑色塑料袋朝孟钊敞开,“牌子跟周衍在网上下单的那些一致。”
赵云华没有化妆的习惯,不太可能花这么多钱买这些无用的化妆品,所以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周衍当时从网上下单的。
孟钊把装着尼龙绳的物证袋递给程韵:“程韵把物证带回物鉴科做检验,确认之后申请批捕令,周其阳跟我去查监控。”
只要能从这根编织的尼龙绳上找到周衍的DNA,那这物证就无懈可击了。
下了楼,孟钊拉开车门上了车,周其阳则迅速跟上,坐到副驾驶的位置。
孟钊开着车,跟任彬通了个电话。
“已经发协查通报了,保证赵云华出不了本市,”任彬汇报着他那边的情况,“我先去赵云华的老房子一趟,看看她有没有藏在那里。”
“好,有消息随时联系。”孟钊说。
跟任彬结束通话后,孟钊又打电话让同事查了赵云华的老家,得到的信息是,从本市直通赵云华老家的火车只有下午四点十分这一趟,如果赵云华试图逃到老家,那极有可能就是乘坐这一辆车。
正赶上周末的出行小高峰,火车站人潮拥挤。
孟钊提前联系了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他站在监控显示器前,分辨着人群当中到底有没有藏着赵云华。
正仔细看着,程韵忽然发来了一条消息,是一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
孟钊只粗略扫了一眼标题,就皱起了眉。
那篇文章的标题是:《我们采访了周衍的高中同学,得知了一个关于校园暴力的故事》。
“你先看监控。”孟钊拍了一下周其阳的胳膊,往旁边走了几步,浏览这篇文章的内容。
出乎意料,这篇文章的内容极其详实,还贴了那张赵云华举着“杀人偿命”牌子站在文昭高中门口的照片。
文章的内容写的极具煽动性——
“十年前,一桩校园霸凌事件导致的自杀惨案发生在一所重点高中。一整个班的少男少女,在高考前一个月,共同逼死了一个17岁的少年。当这个少年穿着红色连衣裙,倒在血泊中的那一刻,所有的罪恶都达到了高潮,也同时隐藏起了触角,直到十年后,这个男孩的同班同学周衍惨死,才揭开了这场罪恶的冰山一角。我们采访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周衍的高中同学,为大家揭秘这起凶杀案背后的骇人真相。”
“被霸凌而导致自杀的这位同学叫赵桐,虽然平时沉默寡言、待人温和,但不知为什么,忽然有一天,他不同于其他人的性取向就成了被公开取笑的话题,与此同时,赵桐身上那种偏女性的气质也成为了大家乐于模仿和嘲讽的特点,就连他的名字里的‘桐’字,也成为了一种取笑的角度。”
“这位匿名同学告诉我们,当时高三学习氛围压抑,所有人都自顾不暇,所以都心照不宣地对这起校园暴力事件采取了沉默和放任的态度。而周衍,虽然跟几个带头霸凌赵桐的同学关系不错,但对于赵桐的态度却有些微妙。周衍大多时候都是一个旁观者,偶尔还会对赵桐施以善意,因为他的存在,那段时间里,赵桐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一些。”
“我们推测周衍被杀害,是因为赵桐的母亲赵云华在实行报复,毕竟在十年前,赵云华就曾经举着杀人偿命的牌子在校门口站了三个月,让人毫不怀疑,一旦有一天她知道了逼死自己的儿子的凶手是谁,她一定会痛下杀手。”
“但是,让人疑惑的一点是,为什么赵云华女士会选择周衍首先下手,如果她真的接近了真相,就该知道,当年唯一给赵桐施以善意的那个人就是周衍啊!”
“所以,我们合理推测,赵云华女士掌握的真相出现了偏差,也就是说,她的报复对象出了错——她误杀了无辜的周衍!”
“而现在让人好奇的是,假设事实如我们猜测,那赵云华女士在得知自己误杀了周衍之后,会怎样面对这个荒谬的结局呢?”
再往下,这篇文章里还截取了周衍微博的内容,那上面是周衍记录的跟赵云华有关的内容。
周衍在赵云华的生日时给她挑过礼物,在微博上展示过他们情同母子的合照,还多次夸过赵姨做饭有多么多么好吃……
这前后的对比,让文章中那个关于“误杀”的推论显得极其可信。
孟钊把文章看完,整篇文章虽然跟他先前的推测有一部分重合,不能完全称为胡编乱造,但那种故弄玄虚的语气,和似乎想要激化事情发展的态度,都让孟钊觉得极其不舒服。
很难想象如果赵云华本人看到了这篇文章,会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这简直就是在干扰警方办案。
这篇文章是一个小时前发布的,末尾显示的阅读量已经破万,孟钊给程韵拨过电话:“立刻联系这个公众号让他们删除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