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3
茵的内心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风平浪静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部小说发表,竺茵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去全面了解文翰的内心世界。
在她之前的记忆里,青春年少的文翰自信阳光,略显忧郁的眼神中总让她感到有一种责任的存在;二十年后再次见面的文翰成熟潇洒,更透漏出一份儒雅的冷静与沉着。而今天,除了这两段标志性的记忆,文翰的三观标准以及他对事业、爱情和家庭等方面的深度思考通通在这部小说中有所体现。一个真实、全面、透视的文翰终于在她的面前一览无余。
竺茵之所以这么快就阅读完文翰的首部作品,除了好奇心,她还怀有一种很强烈的目的性在里面。
通过这部作品,文翰秉承传统三观的正能量形象再一次得到了验证,虽说是竺茵在意料之中,但她还是感到很欣慰。另外,小说中对于男主角和他妻子之间那种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精彩描绘,竺茵完全能想象得到文翰现实生活中的妻子肯定也是一个为了爱情,为了家庭甘愿忍辱负重的贤淑女性。虽然她跟随文翰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人生苦旅,但是相比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她依然是最后的赢家。
不过竺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她看来,文翰不过五十几岁而已,他根本没到华发丛生的时候。难道文翰遭遇了什么重大变故?尤其是文翰照片上那略含忧郁的眼神,更让竺茵越发觉得,文翰这近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并不简单。也许这才是竺茵要把这部小说尽快看完的最大理由。因为她现在别无选择,只能从这部小说书中去寻找答案。
那么,在文翰的身上到底还有什么重大隐情?一时难以释怀的竺茵又把小说翻到了印有文翰照片的扉页。此时,文翰头上的丝丝华发犹如道道银光一齐刺向竺茵的眼球。
白发苍苍,共赴夕阳,本是人间真情最唯美的一幅靓丽的风景画卷。古今往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颂扬歌唱,但谁又能知道有多少山盟海誓爱恨无常,残花满地,最终止步于这幅优美的人生画卷前,沦为孤悲的看客。
竺茵慢慢阖上眼帘,一种悲苦凄凉之感再次布满心头。为什么有情之人就不能“白发苍苍,共赴夕阳”呢?
小说中男主的初恋情人去世后,他在梦中深情表白的精彩桥段不知不觉又重现在她的脑海中。
其实,这个情节原来并不存在,它是在小说发表之前,文翰才决定把那个现实中导致他与木梓离婚的“梦中表白”镶嵌到小说里。
文翰当然有他的考量。首先,他想进一步丰富男主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让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和富有个性。这样写很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网友们对这个人物身上的是与非,好与坏进行深度地思考和辩论,进而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反映。
其次,就是出于他的一点私心。文翰认为木梓早晚会看到这部小说。虽然文翰对女儿文静姝讲过这个比较“丢人”的梦境,他相信女儿为了他们和好如初,肯定会把这个真实的梦境告诉她母亲。但是,他总觉得如果让木梓在小说里去体会这个梦境的真实用意应该比女儿甚至他自己当面跟她解释,其效果要好得多。
事实证明,小说发表后,的确因为加上了这个故事情节而使这部作品的社会凡响更加强烈了。至于木梓到底看没看到小说中的这个情节,她又是怎么想的,文翰不得而知。但他更不知道是,正因为加上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才引起另外一个女人对他的极大关注。这个女人就是现在的竺茵。
竺茵之所以看了这部作品之后,她的内心再无之前的静若安澜,除了她要探究文翰一夜白头的特殊原因之外,与这个情节的安插不无关系。
文翰毕竟是曾经给她留下完美形象的初恋情人,尤其是作为当今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对于一直未能再婚的竺茵来说,他的一举一动当然不能越过竺茵非常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
更让竺茵无法释怀的是,小说中第二女主的情感遭遇与自己相比简直如出一辙。当她看到男主在梦中发现他的初恋情人要跳楼自杀,是因为她的老公不仅跟别人私奔,还把她唯一的儿子也抢走了。男主人为了救她才应她的心声喊出了“我爱你”这样的爱情表白时,她的情绪震惊到甚至有些失控了。
除非文翰知道她已经离婚了,否则,这个情节为什么和她的遭遇竟如此相像?但问题是,竺茵从来没有对别人提起过她和翰正岩离婚的事实,包括她的家人也不清楚其中的真正原因。如果文翰不知道她离婚的事实,他又是根据什么来设计这样的情节呢?难道仅仅是他的丰富联想吗?
此时,又一个的想法立刻出现在竺茵的脑海中。男主的妻子因为听到了丈夫在梦中对别人的爱情表白,受到了强烈刺激继而跟她丈夫离了婚。那么在文翰的现实生活,难不成也会出现这样真实场景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一文学创作理论对于像竺茵这样的大学教授来讲并不陌生。
从男主人公事业发展的脉络来看,竺茵猜测文翰很有可能因为现实中新闻行业的寒冬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