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9
么算都是九族啊。
亲戚里道的,你一家人都不听谢晦的指挥,那他谢晦还指挥谁去啊?
就这样,谢晦摁着他坐上了统领的位置,和到彦之正面怼上了。那怼上了,总得想个办法保命啊,他一文臣。
于是乎他想了一计,这地方离赤壁近啊。想当年诸葛亮在这打仗的时候,用的都是火攻,什么借东风、火烧赤壁的。
这庾登之就去外边找来个道士,他求雨!
道士每天在岸头呼号做法,乌云劈着闪电,连着下了半个月大雨,下的到彦之都没法打仗了。
庾登之乐坏了,猫在军舰里给谢晦写信啊,说宣明啊,你看这一天天大雨下的,不宜火攻。
半个月后道士不干了,你这半月来天天下雨,再下几天,龙王该来收我了,我得走。
就这样庾登之无计可施了,想想打就打吧,打输了也怪不着他,他一文臣。
翻翻书本,“来人,准备弓箭和火油。”
还别说,宋军这半个月等的气势都低迷了,这么下去说不定会吃败仗啊,到将军有些发愁。
后来一位叫萧欣的将领说,“到将军,末将以为,我军士气低迷,若全力以赴迎击谢军却遭惨败,我军恐重蹈再而衰、三而竭之局面。”
到将军眼睛一亮,“言之有理,可有何良策,挽回局面?”
萧欣说,“若我等通告三军,佯攻而又佯败,另作书信一封,请檀将军前来驰援,檀将军一到,士气奋起,一鼓作气,既可攻破洞庭。”
到彦之不得不说,“实乃妙计,只是此次出战将领……实易遭后人诟病。”
萧欣一抱拳,“臣愿往。”
“萧将军忠义。”
这边两位对视,相互间感动极了,乐诚却不合时宜的插了一句,“二位可否听乐某一言?”
到彦之和萧欣看向他,“伯坚请讲。”
乐诚笑着搓了搓手,“伯坚有一愚见,若我军佯败后,谢晦得知陛下将前往巴陵,定会从城中而出,亲至前线,只要抓住了谢晦,此战即止。”
萧欣激动的握住了乐诚的双手,“伯坚之智,我所不能及,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甚好。”
乐诚勉强抽出手来,抱了抱拳,“萧将军大义,伯坚所不能及。”
互相恭维一番,计谋就这么定了。另众人没想到的是,萧欣竟还是个演技派,把个胆小怕事的懦夫形象,演绎的惟妙惟肖。
庾登之都信了,心说早知道你胆子比我还小,我还用花那么多金银?请什么道士?
高高兴兴的报了个喜讯,谢晦简直出乎意料!他连襟出息了。
这算是首战告捷啊,给谢晦张狂坏了,立刻就写了奏表,要跟皇帝谈条件。
你们得撤兵,你们得承认我谢晦,我还要跟你们划江而治。答应我的条件,我就不打你们。
听听,这态度,这气势。
表文刚送走,又听说皇帝来御驾亲征了。那作为对峙方,对面首领都出现了,他不出现,没面子啊,于是他也去了洞庭。
一到地方没见到皇帝,反而见到了檀道济。谢晦吓傻了,檀道济没被处死吗?
一共四个顾命大臣,别人都要被弄死,就留他哥一个,这不科学啊。
谢晦为什么害怕?那檀道济打起仗来不要命啊。当年大家都跟着高祖刘裕打天下,就他和檀道济混出了头,不过他是靠着计谋取胜的,人家檀道济真刀真枪啊。
后来谢晦也冷静了下来,自觉是平日里夸檀道济成了习惯,他们也没正面交战过,说不定檀道济因为脑子没他灵活……
再加上新皇帝手里没什么实权,皇宋军舰又多在荆州,他们建康那边没几条破船,看江上挂的船帆都能数清了个数……
他们还首战告了捷,说明对方军卒也不厉害嘛。慢慢的,谢晦给自己安慰出了信心。
檀道济其实也有些害怕谢晦,虽然武力上来讲,谢晦一般,但架不住人家脑子好使啊。
高祖时,刘宋鏖战天下群雄,所有胜仗中,由谢晦出谋划策的,就占了十分之九。
在檀道济眼中,谢晦就是小诸葛亮,天上几时刮风那都能算出来。
但这次皇帝给了他檀道济一个保命的机会,也是给了他十分的信任,他无论如何得奋力一搏。所以尽管谢晦智绝天下,这一仗他必须得胜。
檀道济了解到军卒擅水战的不多,所以更应该速战速决,于是选择在当天夜里进行突袭。
戌时天黑的已看不清五指,东风大起,檀道济下令挂起船帆,战船齐头并进,首尾相连,没一会儿就靠近了谢军的地盘。
乐诚带着所有熟悉水性的士兵,跳入江中,用绳索勾住了谢军的大船,人多势众的放倒了站岗的暗哨。
宋军顺着绳索,悄无声息的靠近。谢晦睡得很浅,忽觉得船往下一沉,像是重了些。
他十分警觉的睁开眼睛,拿起了佩剑。多年武将生涯,使他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