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4
开始都没人看,后来评论渐渐开始多了起来,居然还有一些女性组织找上门来的,问她有没有兴趣参与为女性发声。
大部分的西方国家都是民众选举,公民有投票权,于是每个人都有政治立场,参与各种工会,公益组织,在合法的情况下常年能看到有人示威□□,这些组织的嗅觉很多都很灵敏。就是麦秋自己都没想到,先发现她的不是报社杂志编辑,或者她的影迷歌迷,而是这种组织,这大概也是一种文化特色吧。
麦秋挺好奇地问了怎么发声,还解释了一下她本人是个留学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那边很高兴,给她回只要写类似她在网站上写的文章就可以了,刊登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他们有固定的合作方。当然,因为是公益组织的关系,稿酬不会像是正常刊登那样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毕竟维持运营的款项都是公益捐款。
根据对方给的名字,麦秋去网上查了一下,口碑还是很好的。
她还去网上查了过去的报纸和杂志,也的确是如对方所说,偶尔还有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人写稿。
社会各界人士,不止演艺圈。
问题也来了,上面全部都是实名,而麦秋的文章写的是秋天的笔名。如果只是在网络上当然没问题,网上瞎编什么都行,你永远不知道穿过网线坐在电脑面前的是二八少女还是抠脚大汉,别人也不会在意这个。更多的是看你的观点,觉得你说得对就支持,说的不对就臭骂,十八年后删号又是一条好汉。
实名,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君不见,粉丝撕逼,永远会把你八百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当成圣旨来决定你现在是人还是狗,那可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砸在地上全是坑。坑完别人坑自己,逼得华夏所有明星人设都成了伟光正。
所以哪怕麦秋有兴趣,她也得先搞清楚再跳坑。
跟对方找了个时间见了一面,来人是个四十多岁的女性,名叫苏珊·康纳,有一些胖,看起来倒是很亲切,说话也很温和。得知麦秋是个女明星还惊讶了一番,她自己是很少有时间去看电视剧的,何况是别的国家的电视剧。
不过她很高兴的样子,做宣传的从来只有怕无法引起关注的,少有怕太引起关注的。苏珊看过麦秋的文章,里面充斥这一种对人性的冷静观察,讽刺时又带了几分黑色的冷幽默,很有Y国风范,她和她的同事都很喜欢。
之前得知麦秋是华夏人还在留学,苏珊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位成熟冷静有些酷的女士,没想到会是麦秋这样年轻漂亮得像是选美小姐的人。不过跟麦秋聊天之后,她有些感受到麦秋跟作者的确是同一个人了,很酷的人。
见过面,聊过天,麦秋已经确定这八成不是骗子,于是说了一下自己这方面的不便。
她只是来留学,不会加入Y国籍。而且华夏明星在某些方面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她只能写一些文章,并不能参加一些集会,也不能直接说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她只能旁敲侧击地说一些话,表达一下态度。
要求有点多,不过苏珊也不是不能接受。
女性组织里有华夏成员,当然也有比起华夏更不开放的国家的成员,某些东南亚国家的成员甚至请求全程匿名,脸都不敢露,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一点。只能说这个世界还需要进步,她们这些组织在做的,在努力的,就是这个。
不是女性特权,只是男女平等,这是她们的目标。
如此这般,麦秋就开始成了为女性发声的报刊杂志电子刊的撰稿人之一。
她用的还是麦秋的名字,包括她自己之前写文章的网站,也都改成了麦秋,好玩的是,没什么人注意到。
就算是粉丝,好像也不会把这两个人当成一个,评论里只说麦秋跟那个麦秋居然同名,好神奇。
只要不公开照片,压根没人能想到麦秋一个初中读了一半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至于她的研究生,那不是艺校嘛。
学艺术学表演的终究跟其他行业还是不一样的呀。
原本有点肝颤的麦秋发现这个事实之后爽得不亦乐乎,她在写文章的时候从不回答评论,更是假装看不见询问此麦秋和彼麦秋是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时间久了大家默认是两个人,她也就继续在写文章的时候放飞自我了。
除了啃书的时候更惨兮兮了一些,熬夜通宵时间更多了一些,一切都很完美。
因为那阵子克雷格在《麦克唐纳的故事》剧组拍摄,麦秋看他忙就没说。还是他休息时回到L时跟她约会,看到她在赶稿子,才看到的。他说麦秋写的稿子总是角度刁钻,但是非常深刻,更像是评论文章,让人不知不觉就跟着她的观点走了。——跟麦秋平时在媒体面前的形象不太一样,冷静到有点冷酷,他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多数影迷不认为是一个人。
大多数人认识麦秋的只是通过以前的印象,还有各种傻白甜电视剧,麦秋在综艺里也会装傻充愣,偶尔卖个萌,实在不需要什么内涵。麦秋在《人生书店》里的形象也是能动手就不吵吵,在宣传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