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43

      。大公主被救起来送到就近的庆玉宫换衣裳,无人来探望,连个小宫女小内侍也不曾离开。庆云宫那边更是死死盯着,娘娘下了禁令,庆云宫紧闭宫门,没人出来过,更别说四处打听。”
    “都是聪明人。”皇后轻叹,“我宁愿大公主是有人教的。如今,又树了一个劲敌。”
    若是有人教导大公主,这一刀虽然狠,但大公主离了宫廷,又能影响皇帝多少?可怕的是大公主有这样的智慧,她不但有这样的智慧,还有这样的隐忍,这些年谁不说大公主和兰妃一脉相承,窝囊没出息,不过白站着喘气罢了。如今看来,是她小觑了宫中之人,也是能在宫廷中出头的,谁又简单了?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智慧和忍耐,她嫁给崭露头角的武将,又与庆云宫交好……军中新贵啊!白白未庆云宫添助力。
    皇后捂着胸口,父兄的努力全白费了。父兄一手提拔了这样的青年将才,以为能引为萧家臂膀,却因自家女儿愚蠢无知,恩人变仇人,可叹!可惜!
    大公主许婚夏朝英一事虽然突兀,但落水一事还是有些风声传出的。就像读书人会幻想有朝一日高中状元迎娶公主一般,习武之人也想过某一天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并没出大格。
    三公主入佛寺清修三年的事情在皇室近臣中也未引发太大震动,终究只是一个公主,大不了日后不为家族儿郎求娶就是。
    宫权被分给两位贵妃,皇后的地位也没有如景华料想的那般一落千丈。主母身子不好,让妾室代管几天是可以的。贵妃已是正一品,位比前朝同级官员,册封大典上亦受内外命妇朝拜,岂能以寻常妾室论之。
    景华以为自己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以为自己可以平淡接受凤仪宫一系不会遭到什么重大打击的事实。可当事情摆在眼前,还是发现……意难平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边关大捷大庆的风潮过去,老国公上本请辞,自言老迈,乞骸骨,要把爵位传给世子,自己安享天年。
    皇帝自然不准,老国公连上三道折子,皇帝次次驳回,无奈只能请老国公入宫详谈。
    “岳父大人老当益壮,怎么就要请辞了?”
    老国公虽已头发花白,但脊背挺直,一身朝服在身,仍有肃穆杀伐之感。“陛下!老臣已过古稀之年,寻常人家此时去了也是喜丧……”
    “岳父……”皇帝轻声打断,老人家说这些不吉利。
    老国公摆摆手,征战沙场之人,并不忌讳这些。“臣老啦!跨马控弓不如当年,甲胄在身已感沉重,这样的身子,不敢上战场拖累人。老了就要服老,幸而犬子还有几分本事,能替老臣守住北疆。该是时候把担子加给年轻人啦,幸好这些年他也历练出来了。老臣只盼着他能辅佐陛下,再建功业,让臣这把老骨头也享一享太平盛世。”
    “舅兄的本事自然是好的,朕是放心的。岳父劳苦功高,朕是真不忍心您闲赋在家啊!”皇帝一声感叹,人才难得!旁人好像觉得做了皇帝,天下英才就都要入你毂中,等到真坐上这个位置才发现,平庸之人的确年年有处处有,可真正独当一面的人才,何其稀少,从来都是不够用的。
    “陛下勿忧,老臣虽致仕了,可人还在京中,若陛下有召,岂有不至的道理。这也是老臣自私的想法,趁还能说话走动,闲赋在家教一教孩子。这些年只顾着上战场,孩子们长歪了也不知道。”
    “是朕伤了岳父的心。”皇帝有些后悔,该看在老国公的面子上,再从轻处置的。
    “陛下何出此言,孩子不打不成器。家里那些孽障入军中,挨军棍的多了,现在不也长得好好的。小树长歪了,正骨的时候确实疼,还要把栽树人的手硌疼,可不疼不成器,等以后就好了。小树长成栋梁,回头再看,想起今日只有满心濡慕感激啊。”
    这才是做父亲的、做大家长的心态,老国公和皇帝相谈甚欢,最后允了老国公致仕,但原有待遇不便,还加了散阶。爵位传给世子,不降等,仍称西宁公。对萧家二房的惩处一直没有,后来还是老国公点醒他们,封伯爵已是降过一级的,如今不必再降。
    谈到最后,老国公请求去凤仪宫见一见皇后,皇帝无有不准。皇帝私心也盼着老国公教一教皇后,把她从渐渐偏狭的路上拉回来,当年她也是明媚鲜艳贤良淑德之人啊!
    ……………………………………
    “公主,您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难事?奴婢瞧您闷闷不乐的样子,是九皇子的功课不好吗?”青玉走上前小声问道,二公主已经在窗边发呆许久了,这很反常。
    “没有,只是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景华微微一笑,把手中小九的功课放下,功课早就看完了,只是自己神游天外而已。
    自从老国公入凤仪宫见过皇后之后,景华就觉得自己引以为傲的布局被拆得稀巴烂。
    宫权虽在宋、赵二位贵妃手上,但两位也不是骄狂之人,仍旧处处以皇后为尊,从不擅自做主。事事因循旧例,实在不能决断的就请教皇后,不仅她们得了美名,连皇后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