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二百一十五章相惜(下)

      “你们说,那掉进缸里的小孩,是谁推进去的?我看司马君实,脱不了嫌疑!”吼完这句胡话,刘瑜翻身便倒。

    苏轼指着刘瑜骂道:“胡说八道!子瑾如何,如何可以说出这等诛、诛、诛心之言!”

    说着他站了起来:“你们听我说,这变法,是不对的!不对的!”

    然后便瘫了下去,也紧跟着醉倒了。

    “西夏得打、打!胜负无关紧要,只要我们有余力,就得把它打残、耗死!一次一次的跟它拼,只要拿下横山,西夏便不成患,到时大宋自可国泰民安!”章惇摇头晃脑也吼了几句,然后也紧接着躺倒了。

    这一夜,喝得淋漓尽致,喝得昏天地暗。

    没有弦乐,没有舞伎,没有诗词唱酬。

    只是痛快。

    当然,全赖这三位身边众多的随从、仆人,在阿全叔的招呼下,赶紧进来把自己主人扶到客房去憩息。又是服侍着更衣,又生了暖坑,又铺了锦被,要不然的话,这三个明儿冻僵了,压根醒不来,或是冻出个伤寒症死掉,那就一点也不痛快了。

    “我、我与子瑾相见恨晚,要胝足夜话!”章惇含含糊糊地叫嚷着,用力推开身边舞伎。

    苏东坡也在侍妾的扶持下,挥舞着袖子:“当如是、当如是!尔等都退下,我还能再喝三百杯!”

    如梦用热毛巾给刘瑜敷脸,让他略为清醒了一瞬间,恰好听到这两位的话,便大吼道:“我不跟男的一起睡!”

    总算刘瑜吼了这么一句,让章惇和苏轼的侍妾、随从不太为难。

    因为那两位完全就是发酒疯了,要三个凑一房里,真担心明儿起来,全喝死了。

    第二日起了身,刘瑜倒没什么事,杨时刚刚过来,他已起了身,洗漱完毕,依旧准备去国子监,拖那些学生起来晨跑。

    章惇也起来了在活动手脚:“子瑾,昨夜喝得痛快,多蒙款待。正好你起来了,便不多礼,就此辞去。”

    临出门时,却把着刘瑜的小臂,低声道:“当年韩魏公宴客,席有玉公、王相爷、陈相爷,是为簪花之典!今日韩魏公、富郑公皆器重子瑾,王相爷也多有赞许,子瑾,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不等刘瑜回话,章惇拱手一礼,便从容而去。

    刘瑜回过神来,颇有些尴尬,自语道:“这是嗝应人吗?何至如此!”

    簪花典故,说的是韩琦宴请王安石、王珪、陈升之赴宴,席间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枝。

    结果四人之中,韩琦早就当了宰相,陈升之虽然和王安石不对付,称病不上班,又是丁忧辞职回家守孝,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相爷;王安石自然不用说,现时一手遮天的相爷了。

    其实刘瑜知道,如无变故,玉公,也就是王珪王禹玉,过些日子也要拜相的,这典故后来就叫四相簪花。

    章惇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跟刘瑜讲:韩琦看得上眼的人,都是宰相啊!而现在不单韩琦看得起你,富弼也看得起你,王安石也觉得你不错。你要努力,你有这样的才能和天赋的!

    所以刘瑜感觉太夸张了。

    他一个七品官,还是特奏名,宰执离他真的很遥远。

    这时苏东坡在他身后笑道:“子瑾,当年王相不过大理评事签判,陈相不过大理寺丞!何必自轻?”

    当年韩琦宴客,这三位,还只是八品,还不如刘瑜现在呢!

    “别逼我骂人。”刘瑜瞄了苏东坡一眼。

    “章子厚说得,我说不得么!”

    “跟他没这么熟,不好意思开骂。”

    苏东坡愣了一下,这也是理由?

    刘瑜已接过张二狗递来的缰绳,策马往国子监去了,于是苏东坡只好恨恨咒骂了几句,发誓下次一定要把刘瑜先灌醉,然后叫了仆人随从,准备打道回府。

    “先生,学生以为,若先生入中枢,是苍生之福!”在国子监门前下了马,向来稳定持礼的杨时,却突然来了这一句,好悬没好刘瑜吓瘫。

    “我没那么大本事。”刘瑜很认真地对杨时说道。

    “我知道我没那么大本事。”

    “但我也知道,我能干好什么事。”

    刘瑜袖手走进国子监,对着身后的杨时说道:“莫教浮云遮眼啊。中立,你现在就去请高士充到公事房。”

    他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而且刘瑜便准备,施展自己的能耐。

    凛冽的北风尽管没有夹杂雪花,但对于被皇城司亲事官揪起床的学生们来说,也是冷得入骨了。他们又不是要考武举的,不见得如何强健。只不过被刘瑜折磨了这么些时日,渐渐有点习惯了,哆嗦着倒也能坚持。

    虽说有点乱糟糟,但也算都爬起来了。

    “好了,先跟着我跑,把身子跑热了,练习射艺,才不会扭伤!”刘瑜笑着对这些学生说道,然后便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折磨。不过国子监的学生,说真的,谁也不傻吧,被折磨了这些日子,回过神来,他们也有招数应对。

    便在此时,就听着有人叫道:“直阁、刘直阁,且慢!”

    来的却是一位国子监里的周姓直讲,也就是相当于教授的人物。

    周直讲过来见了礼,却就向刘瑜说道:“直阁重六艺,是极好的,只是下官以为,是不是要把襄尺、过君表,也都一并演练了,才不算有所缺失呢?”

    襄尺是君子六艺中,射箭里的一个科目;过君表是君子六艺中,御这一项里的科目。

    它们共通的一点,就是礼仪,射和御时,面对君主,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礼仪。

    刘瑜的确没有弄这两个科目,他感觉这都仪仗性质的,没什么实用性吧。

    再说这年头,文臣跟皇帝一起射箭有多少机会?文臣驾着战车从皇帝面前过?都没人用战车了好么?刘瑜不过是借这名目,训练一下学生的骑术和驾驶马车的技能罢了。

    周直讲说完,就面带微笑退了半步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刘瑜点了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