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章

      第2章

    下一天的午后,郑徽的踪迹又出现在平康坊。这一次由西门入坊,很容易地找到了褚遂良故宅——韦十五郎的寓所。

    韦十五郎双名庆度,别号祝三。他是江淮河南运转使韦建的幼子。韦氏原为长安巨族,第宅在城南韦曲,花光似酒,与杜曲同为近郊的胜地。但韦祝三交游极广,嫌老宅路远地僻,带着一群婢仆住在平康坊。这褚遂良故宅,现在也是他家的产业。

    郑家与韦家原是世交,但郑徽与韦庆度一直到这年春天才见面。那时韦庆度赴江南省亲,因为久慕扬州风月,顺道经过,勾留了半月之久。正好郑徽也渡江来游扬州,两人在瘦西湖的画舫上,偶然相遇,彼此都很仰慕对方的丰采,一谈起来,却又是彼此知名的世交,因而一见如故,结成深交。韦庆度听说郑徽已举了秀才,秋冬之际,将有长安之行,便留下地址,殷殷地订了后约。因此,素性喜欢独来独往的郑徽,别的世交故旧可以不去访谒,对于韦庆度却非践约不可。

    韦庆度是个非常热情的人,见到郑徽就像见到自己兄弟那样亲热。从接他进门开始,一直执着他的手,问他家里安好,旅途经过,但一听说他租了布政坊刘宏藻的房子住,却又立即表示了不满。

    “定谟!”韦庆度唤着郑徽的别号说,“你太过分了!你到长安,当然做我的宾客。你想想,如果我到了常州,不住在府上,住在别处,你心里作何感想?”

    郑徽笑着接受了韦庆度的责备,“好在相去不远,天天可以见面。”他说。

    “总没有住在一起,朝夕盘桓的好。”

    “那怕妨碍了你的读书……”

    “读什么书?”韦庆度打断他的话说,“有读书的工夫,不如多作几首诗,还有用些。”

    郑徽心想,他也是个准备走门路、猎声名的人物。在这方面“道不同不相为谋”,便微笑着保持沉默。

    韦庆度却很热心,“一路上总有佳什?”他说,“不妨好好写出来,投他几个‘行卷’。当朝宰辅之中,很有些礼贤下士的,我可以设法为你先容。”

    “多谢关爱。等我稍微安顿安顿,定下心来再说吧!”郑徽托词推了开去。

    “这话也不错。”韦庆度说,“关塞征尘,先得用美酒好好洗他一洗。今天作个长夜之饮,如何?”

    郑徽踌躇着答道:“既来当然要叨扰。只是长夜之饮怕不行!”

    “何故?”

    “听说京师宵禁甚严,怕夜深不能归去。”

    韦庆度大笑,“今天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让你回家。在平康坊还愁没有睡觉的地方。”接着,朗吟了两句卢照邻的诗,“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不必,不必!”情有独钟的郑徽急忙答说,“我们清谈竟夕吧!”

    “清谈也好,双宿也好,现在都还言之过早。来,来,我带你去领略领略平康坊的旖旎风光,看看可胜于二分明月的扬州。”

    韦庆度的豪情胜慨,激发了郑徽的兴致。他又忽然想到,韦庆度对平康坊如此熟悉,可能对他昨天在鸣珂曲所见的她,知道底细,待会儿倒不妨打听一下。

    于是他欣然离座,随着韦庆度一起出门。他们摒除仆从,也不用车骑,潇潇洒洒地间行着,逛遍了中曲、南曲。不时有笙歌笑语,隐隐从高低的粉墙、掩映的树木中传出来,几乎家家如此。

    “这都是娼家?”郑徽疑惑地问。

    “南曲、中曲、北曲,谓之‘三曲’,这才是真正的‘风流薮泽’。”

    “北曲在何处?”

    韦庆度遥遥向北一指,“那里要差得多,不必看了!”他说。

    这时已走到南曲中间的十字路口,只听后面车声隆隆,并有人高呼:“闪开,闪开!”郑徽拉着韦庆度,侧身避过。只见两名内侍,骑马前导,后面是一辆双马青幰车,车中一位四十岁左右的达官,头上裹着紫罗的“幞头”,身着三品以上大臣才准服用的紫绫花袍,双眼迷离地半坐半靠着,仿佛醉得很厉害了。

    郑徽看得有些奇怪,问说:“何许人也?!”

    韦庆度笑道:“你想还有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是翰林供奉李学士!”郑徽惊喜交集地说。

    “大概又是应诏到兴庆宫赋诗去了。”

    郑徽只点点头,没有答话。这意外的遭遇,为他带来了很复杂的感想。他在江南就震于李白的声名,传说中有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而今天他看到了,内侍前导,明明是被召入宫。由娼家到皇宫,这中间无形的距离是太大了,而且被醉谒见皇帝,恐怕亦是旷古所无。如此荣宠,只因为李白的诗作得好,看来韦庆度的话一点也不错——多作几首诗,确有用处。

    “看你的神情,似乎大有感触?”韦庆度看着他说。

    “不是感触,是向往。”郑徽说了心里的话。

    “只要有人揄扬,上达天听,亦非难事。”韦庆度说着,忽然站住了脚,即有个青衣侍儿迎了上来。

    “十五郎,半个月不来,可是有了新相识?素娘为你,衣带都宽了几寸。”

    那灵黠的侍女,说话时,仿佛眉毛鼻子都会动似的。韦庆度笑着在她颊上拧了一把,回头对郑徽说:“就在这里坐坐吧!”

    于是,侍儿引着他们绕过曲槛,越过重重院落,来到一座向北的小厅——厅小,院子却大,一长条青石板,杂置着二十几盆怪石盆景。一棵夭矫的龙爪槐,高高伸出檐角。遥想盛夏之际,槐荫满院,一定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门帘掀处,一位娇小的丽人出现了,似怨似嗔地看了韦庆度一眼,随即侧身站在一边,半举门帘,肃客进屋。

    韦庆度抢上一步,执着她的手,说:“素娘,你好吧?”

    “要说不好,你不信;要说好,我自己不信。”

    韦庆度哈哈大笑。郑徽却深为惊奇,他没有想到,长安的娼家,出言吐语,竟是如此隽妙,便对韦庆度赞叹地说道:“果然非扬州可及!”

    “你还没有听过素娘的歌喉,留着好听的话,回头说给她听。”

    “这位郎君贵姓?”素娘微笑着问。

    “荥阳郑。”

    “郑郎,请!”

    进屋以后,重新见礼,素娘指使着两名女侍,布设席位,先点了姜与盐合煮的茶汤,然后置酒,请郑徽和韦庆度入席。她自己侧坐相陪,低声向韦庆度问:“郑郎可有相知?”

    “还没有。”韦庆度转脸向郑徽说,“是我们替你物色,还是你自己去挑?不过,不管怎么样,你得先说一说,你喜欢怎么样的人?”

    郑徽入境随俗,不愿做煞风景的推辞,故意以佻达的神态答道:“能像素娘这样的就好!”

    “那好办。”韦庆度很快地接口,“素娘,”他转脸坦然吩咐,“你坐过去。”

    这明明有割爱的意思——朋友投契,以家伎相赠,在那时亦是常事,何况是个平康女子。然而韦庆度实在是误会了,而他的误会又会造成素娘的误会,郑徽十分不安。

    当郑徽这样失悔不安时,素娘已站了起来,执着玉壶,开始替他斟酒,而眉目之间的幽怨,不是她的强作欢笑所能掩饰的。这使得他愈感不安,立即站起来伸出双手,一手按住玉壶,一手按在她的肩头,而眼睛看着韦庆度。

    “我是戏言,你也是戏言。”郑徽使了个眼色,“我们不要捉弄素娘了!”

    韦庆度懂了他的意思,换了一副笑容,凑近素娘说:“听见没有?我怎么舍得下你?来,想想看,有什么适当的人,替我们的贵客物色一位。”

    素娘这才眉目舒展地高兴了。他们悄悄计议了一会儿,决定找一个叫阿蛮的来,替郑徽侍座侑酒。

    那阿蛮,与娇小的素娘,格调完全不同,颀长的身材,圆圆的脸,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未语先笑,爽气,是个可以令人忘忧的可喜娘。

    “十五郎!”她的声音很大,“你总算没有忘记素娘!半个月不见面,躲到什么好地方去了?”

    “哪有什么好地方?还不是在家里,连天下雨,懒得出门。”韦庆度笑着回答。

    “哼!我才不信。”

    “信也罢,不信也罢,先不说这些。来,我替你做个媒,”他指着郑徽说,“常州来的郑定谟——荥阳郑家。”

    “噢!郑郎!”阿蛮微笑着,敛一敛衣襟,拜了下去。

    郑徽离席还了礼,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他的身旁,含笑凝视着。

    “如何?”韦庆度问。

    “看来是有缘的。”素娘接口说。

    郑徽微笑不语,但仍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阿蛮。

    阿蛮把视线避了开去,然后大大方方地站起来,斟了一巡酒,先敬韦庆度,后敬郑徽。她的酒量似乎很好,一饮而尽,声色不动。

    “郑郎,哪天到长安的?”她寒暄着问。

    “到了才四五天。”

    “看来总要过了明年春天,新进士曲江大宴以后才出京?”

    “还不知道有没有福分赴曲江宴呢!”郑徽笑着说。

    “不必谦虚吧!让我先敬贺你一杯。”她转脸向韦庆度,“还有十五郎,今年出师不利,明年一定高中。”

    说着,她先干了酒,用自己的杯子斟满,双手捧着递给郑徽。羊脂玉杯的边缘,染着阿蛮唇上的胭脂,举杯近口,仿佛还闻得见香味,郑徽未饮之先,便已欣然感到醉意。

    接着,阿蛮与素娘,交互向韦庆度与郑徽劝酒。这一套例行的规矩终了,韦庆度举壶替素娘斟了酒,说:“你先润润喉,替我们唱个曲子。”

    素娘微微点一点头,先回头使个眼色,两名青衣侍儿,一个抱着琵琶,一个捧着三弦,递到素娘和阿蛮手中。叮咚数响,两人先调好音律,然后素娘喝了口酒,用素绢拭去唇上的酒痕,微笑着向郑徽说:“唱得不中听,可不能笑我啊!”又转过脸嘱咐阿蛮,“先弹一曲《破阵乐》,醒醒酒!”

    《破阵乐》是极其雄壮的武乐,朝廷遇有盛大的庆典宴会,奏演《破阵乐》和《破阵舞》是不可缺少的节目。各种乐器的合奏中,加上铜钲和大鼓,可以声闻十里之远。现在虽只有琵琶和三弦两件乐器,可是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仿佛在疾风骤雨中隐隐有金铁交鸣、厮杀逐北的声音传来,仍然是一支令人兴奋的乐曲。

    郑徽懔然静听,有着满怀慷慨的激情想发泄。在极短的时间内,那种情绪就已伸展到了顶点。

    于是,他满饮一盏,推杯而起,依照《破阵舞》的手法和步法,翩翩独舞,一面舞着,一面高唱王昌龄的名句《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素娘和阿蛮看见他的兴致这样好,越发弹奏得起劲。只见素娘雪白的小手,在琵琶上五指并用,滚捻如飞;手戴银指甲的阿蛮,也是手不停挥,宽大的衣袖,抖落到肘弯处,露出藕样的一段小臂,肌肉丰盈而细腻,十分动人。

    郑徽依着乐曲的节奏,越舞越快,忽然间,诸弦琤琤,已近尾声,等他收住舞步,堂前一片喝彩声起,回头一看,别的院子里寻声来看热闹的人站满了一走廊。

    郑徽得意地笑着拱了拱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阿蛮跟着捧过一杯酒来。

    “你唱得这么好,我可真不敢开口了!”抱着琵琶,半遮了脸的素娘说。

    “没有的话。”郑徽说,“你好好替我唱一曲《凉州》。”

    于是琵琶和三弦,合奏起凄怨的《凉州曲》,素娘半侧着脸,吐出呖呖的清声: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好像也是王昌龄的诗?”韦庆度问说。

    “对了。”郑徽答道,“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这一篇宫词,一共五首,描写六宫粉黛,经年盼望不到君王的雨露,青春在夜夜叹息声中暗暗消逝,那真是人间最无可奈何的境界。素娘似乎因为韦庆度好久不来,冷落了她,正有所感触,所以更唱得凄凉悲苦,令人不胜同情。

    “不要再唱了!”唱完第三首,韦庆度喊了起来,“唱得我鼻孔发酸,何苦来哉?”

    “这样,”郑徽做了个调停,“素娘,你只唱第五首吧!”

    素娘得到了默契似的看了他一眼,拨弦又唱,这一次换了种十分缠绵的声调: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前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唱完,她把琵琶交给侍儿,离座敛衽,表示奏技已经完毕。

    于是,韦庆度把盏,郑徽执壶,向素娘和阿蛮劝了酒,作为犒劳。

    “你听见素娘所唱的没有?”郑徽提醒韦庆度,“‘红罗帐里不胜情’。”

    韦庆度不答,只是执着素娘的手,嘻嘻地笑着。这让素娘很不好意思,一夺手,拖着曳地的长裙,避了开去。

    “你也是!”阿蛮埋怨郑徽,“何苦把人家的心事说破?十五郎难道不明白?”

    “我倒真还不大明白!”韦庆度笑着插进来说,“我只明白一件事,如果今夜你留不住郑郎,只怕素娘也留不住我。”

    “郑郎!”明快的阿蛮,立即转脸看着郑徽,“你听见十五郎的话了?”

    郑徽有些拿不定主意,只说:“听见了!”

    “那么……”阿蛮没有再说下去。

    “时候还早,回头再说吧!”

    时候可是不早了。东西两市,日没前七刻闭市的三百下铜钲,早已响过。天色渐暗,素娘重新回了进来,指挥侍儿,撤去残肴,重设席面,高烧红烛,准备开始正式的晚宴。

    韦庆度和郑徽坐在廊下闲眺,这是个密谈的好时机,郑徽便悄悄问说:“鸣珂曲你很熟吧?”

    “当然。”

    “我想问一家人家,不晓得你知道不知道?”

    “你说,姓什么?大概我都知道。”

    “就是不知道姓什么。”郑徽说,“其实是问一个人。”

    韦庆度深深地注视了他一会儿,笑道:“吾知之矣!一定是惊艳了吧?”

    郑徽也笑了,把前一天在鸣珂曲的遭遇说了一遍。

    “这很难解。像你所说的情形,在平康坊是常事。”韦庆度说,“这样,你讲给我听听,那个娇娃是怎么个样子?”

    “美极了!”

    “我知道美极了。可是美也有各种各样的美,身材有长有短……”

    “不长也不短。”郑徽抢着说。

    “唉!”韦庆度叹了口气说,“真拿你没有办法,看来是美得不可方物了?”

    “一点不错,”郑徽老实答道,“我实在无法形容。”

    “那么说说地方吧。”韦庆度说,“譬如那家人家,有什么与众不同、格外触目的东西?”

    郑徽细想了一会儿,猛然记起:“墙里斜伸出来一株榆树,形状很古怪。”

    “噢!原来是这一家!”韦庆度笑道,“定谟,你真是法眼无虚!”

    “是哪一家高门大族?”郑徽急急地问。

    韦庆度失笑了,“什么高门大族?”他略略提高了声音,“娼家李姥!”

    霎时间,郑徽一颗心猛然往下一落——他感觉不出自己是失望,还是为“她”惋惜。

    “不对吧!”他将信将疑,“那样华贵的气度会是娼家?”

    “为什么不会?”韦庆度手指往里一指,“如果不是在这里,在宫里、在宰相府,你见了珠围翠绕的素娘或者阿蛮,你会相信她是平康出身?”

    现实的例证,有力地祛除了郑徽的疑惑。转念一想,高门大族的小姐,礼法谨严,在此时此地,可望而不可即,徒然招来深深的怅惘,倒不如平康女子,易于接近。

    于是,欣然的笑意,从他嘴角浮起……

    “你看中了李姥的这棵摇钱树,足见眼力之高。不过——”韦庆度迟疑着欲言又止。

    “祝三!”郑徽用求教的眼色看着他,“你有话尽管说,不必顾忌。”

    “怕不容易了这笔相思债。”韦庆度说,“李姥手里很有几文。以前在她家出入的,都是贵戚豪门,眼界很高,恐怕非上百万,不能动她的心!”

    “钱,只要有数目,就好办了!”郑徽声色不动地回答。

    韦庆度不肯再多说了。富家子弟,一掷百万,亦是常事,再要多说,倒像看他不够豪阔似的,以致好意变成轻视,那是很不智的事。

    就这时有侍儿来启禀:“素娘请两位郎君入席。”

    郑徽进去一看,铺排陈设,比刚才所见的更为华丽。素娘和阿蛮,也重新梳洗得容光焕发,双双站在下首,侍座侑酒。

    阿蛮仍旧穿着胡服,等酒过数巡,她翩翩而起,在当筵一方红毛毡上,按照鼓声的节拍,轻盈地舞着——自北魏流传下来的柘枝舞。然后是素娘弹筝唱曲。韦庆度在舞影歌声中,杯到酒干;郑徽却是浅尝辄止,而且也不太注意阿蛮和素娘,他的一颗心,已飞到鸣珂曲中去了。

    “定谟!”终于韦庆度发现了,“你好像有点意兴阑珊似的?”

    “没有!没有!”郑徽极力否认,举杯相邀,“我的兴味好得很。来!干了它!”

    为了礼貌,更为了不让人窥破他的心事,郑徽暂时抛开遐想,附和着韦庆度的兴致,谈笑饮酒,很快地挑起一片洋洋的喜气。

    慢慢地,由恣意痛饮变为浅斟低酌。素娘和韦庆度依偎在一起,低低地不知在诉说些什么。阿蛮也拉一拉郑徽的袖子,微现羞涩地说:“今夜不能回去了吧?”

    “不。”郑徽笑着摇摇头,“我跟十五郎说好了,今夜住在他那里。”

    “就为的这个。”阿蛮说,“你一走,十五郎当然也要走,素娘可又要牵肠挂肚了!”

    郑徽一想这话不错,立刻改变了主意,说:“那么我就为素娘留下吧!”话一出口,深感不妥,便又改口,“是为你留下来的,你不是不愿意我走吗?”

    “不管是为我,还是为素娘,只要你今夜不走,我就高兴了!”阿蛮低声答说,娇笑着。

    郑徽很欣赏她的态度,勾栏中人,像她这样心性开阔而且明达的,真还少见。

    这样想着,他忍不住想好好看一看她。她也正抬起头,拿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凝视着他。酒意化成春色,双颊酡红,如西府海棠般娇艳,郑徽动情了,不自觉地抬手在她胸前探了一把。

    她闪避得很快,同时给他一个微带呵责的眼色,示意他不可在人前轻薄。

    郑徽微微一愣,随即生出悔意——不是他自悔佻达,而是忽然记起了鸣珂曲中的“她”,该为“她”留着一片深情,不可有丝毫的浪掷。

    “定谟!”韦庆度站起身来,舒展一下手脚,似乎有倦意了,“酒够了吧?”他问。

    “早就够了。”

    “我怕——”他歉意地说道,“我怕今夜不能回去!”

    “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让你回去。”郑徽学着他的口吻说。

    “这一箭之仇报得好!”韦庆度又爽朗地大笑了。

    于是侍儿撤去酒肴,另端一张食案上来,上面是一冰盘黄澄澄的柑子,一把银刀和一碟雪白的吴盐。素娘和阿蛮剖开柑子,蘸了吴盐,喂到韦庆度和郑徽口中,甘酸之中带些涩口的咸味,正好醒酒。

    “三更过了,请安置吧!”素娘对郑徽说。

    “你们也请安置吧!”郑徽打趣韦庆度,“‘红罗帐里不胜情’,好好温存去吧。”

    “彼此,彼此!”韦庆度笑嘻嘻地拱拱手。

    侍儿早已擎着烛台在廊下侍候,互道晚安,双双归寝。阿蛮引着郑徽到她的屋子里,先服侍他漱洗睡下,然后卸妆更衣,压低了雁足灯中的灯芯,才掀开碧罗帐,悄悄上床。

    一床锦被,郑徽占了一半,却是把自己裹得紧紧的,隔绝了阿蛮丰腴温暖的躯体。

    “郑郎!”阿蛮在他耳边低问,“可觉得冷?”

    “不!”他说,“我很舒服,一点都不觉得冷。”

    阿蛮把身子往里移动,他往后退让着,但用手按紧了被,不让她的身子跟他发生直接的接触。

    “郑郎!”她轻轻叫了一声,却又不说下去了。

    “阿蛮!”他侧脸看看她问,“你有话要跟我说?”

    “你在生气?”

    “没有啊!”他诧异地说,“从何见得我在生气?”

    “我以为刚才我不让你碰我的胸,你生气了!”

    “哪有这回事?”他笑着从被底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她的长发,说,“你不要瞎猜!”

    “那么,现在你为什么不让我碰你的身子呢?”

    原来为此!郑徽觉得很难作答,讪讪地笑道:“我可以不回答你这句话吗?”

    “我看我替你回答了吧,你不喜欢我!”

    “不是,绝不是!”他微仰上半身,很认真地说。

    “既然不是,那么为了什么呢?”

    这好像逼得非说实话不可了!他想,阿蛮是个开朗爽快的人,开诚布公地跟她谈,或许反可以邀得她的谅解,如果不能谅解,至少也免去了纠缠。

    但是,他的措辞仍是委婉的:“阿蛮,我遗憾的是,没有能早两天认识你!”

    阿蛮眨着眼,似乎不懂他的意思,“你说下去!”她说。

    “我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人,那个人并不比你好,只不过先入为主——我在未到长安之前,就打定一个主意,”他撒着谎,“在长安,在平康坊,我只能找一个,找到了这一个,我把我的心全给她,所以——”

    “我懂了!”阿蛮接着他的话说,“所以,你心里就容不下我了。”

    “我想,如果你要,你一定也要我整个的心,腾出一点点地位来容纳你,对你是委屈……”

    “好!”阿蛮迫不及待地抢着说,“有你这一句话,就不枉我结识你一场。”她又说,“不过,我倒想知道,你看中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出色人物?”

    “鸣珂曲李姥家的。”

    “啊!”阿蛮轻呼了一声,仿佛很惊异似的。

    “你知道她?”

    “知道。”阿蛮点点头,“你挑得不错!叫我心服。”

    郑徽觉得异常欣慰,由于阿蛮的谅解,也由于阿蛮的称赞——称赞李姥家的“她”,比称赞他,更能使他高兴。

    “睡吧!安安静静地睡吧!”阿蛮伸出手来,把他的被角掇一掇紧,然后她自己也闭上了眼睛。

    这一夜,真的是安安静静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