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节

      “谢谢你的支持!这条裙子,现在已经进入生产期了,要到你们这儿,还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这个可以接受吗?”签约之前,苏采青把事情说得清楚。

    于志新点头:“没问题,咱们约定好一个交货的时间,按时交货就行。”

    波点裙不像幸子衫,不是一个即将流行起来的款式,不需要和竞争对手们抢时间。

    苏采青笑着说:“于先生真是生意场上难得的实诚人。我喜欢和您这样的人进行商业合作,能够省却许多麻烦。”

    于志新得到了苏采青这样一个漂亮女人的夸奖,心里也难免高兴,说:“您过奖了。”

    双方就波点裙的交易签订了一个合同,熟门熟路后,速度快了许多。

    签完合同,拿下这样的单子,苏采青明显心情很好,笑容更加多了。

    于志新抬手看了看手表,说:“我下班的时间到了,不知道有没有荣幸邀请你吃顿饭,算是为我们的合作庆祝一下?”

    这种约饭的事情,生意场常见,苏采青爽快地答应了。

    于志新请苏采青吃了顿上海菜,两人的私人关系更拉近了不少。

    餐桌上,苏采青听于志新说了不少上海商场的事情,感觉大开眼界。

    这种从业人员的直接描述,比什么报纸广播电视上的来的要直白真切多了。

    此时的上海,正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的现代商业才萌芽没多久,但是苏采青已经见过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样子了。

    于志新举起酒杯说:“没想到,在对上海商业的发展上,咱们有那么多共同的看法,为我们的共鸣,也为上海的未来,干杯!”

    苏采青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

    这样的年代,红酒挺难得的。

    吃完晚餐,和于志新道别后,苏采青去找了个招待所。

    她带着赵主任给写的介绍信,也有身份证明,入住也不难。

    放下东西,她就直接打了电话去赵主任家。

    电话才响铃一下,就被接起了,是张云冰的声音:“妈妈!你是在上海吗?”

    苏采青说:“是呀,我就在招待所给你们打电话呢,你们都好吗?”

    “都好,我们早就吃完饭来等你的电话了!你怎么才打来啊?”

    苏采青耐心解释说:“谈生意谈的晚了,才找到住的地方呢!”

    又问了几个孩子一天都干了什么,每个人都来接过电话,和苏采青说了几句话后,才轮到王朝英。

    王朝英很关心生意的进展,苏采青也没卖关子,说:“今天签了个五万件的单子,价格是咱们之前商量好的。另外,红波点裙也签了个两千件的单子。所以今晚小壮过来的时候,你得让他再多带一些过来,我和他们约定好了,明天直接供货四千件。”

    王朝英一边听,眼睛越瞪越大,一边拼命点头一边嗯嗯地应着,任何人都能看出她激动的情绪。

    “好!好!我知道了!那需要我们再去个人吗?五千件衣服不好拿啊!”

    苏采青说:“没事,让小壮一个人来就行,你们那边帮他送上车,我这边会找人帮着去拿的。”

    交代完送货和发货的事情,王朝英终于忍不住尖叫:“采青姐!你怎么那么厉害啊!五万件啊!”

    第21章 成了万元户

    睡前, 苏采青想起王朝英在电话里狂吹彩虹屁, 不由得笑起来。

    也不怪王朝英吃惊, 五万件的单子,刨去成本算算, 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万元户都是非常罕见的存在。

    苏采青和王朝英这么一折腾, 竟然弄到了六位数?虽然还没拿到所有货款, 但是已经近在眼前了!

    也难怪王朝英完全震惊了。

    苏采青高兴过后, 很快想到的是以后的事情, 比如那些衣服要怎么拉到上海来, 比如说还有几十万件衣服, 要怎么都找到渠道销售出去。

    琢磨了一会儿这些事儿后, 苏采青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才四点她就起来了, 洗漱完毕就出门去。

    苏小壮跟着火车一大早会到这儿,她要去接。

    昨晚回来的时候, 在路上找的两个搬运工, 也已经在招待所门口等着了。

    这样的人力搬工在上海不难找, 上海生意繁华,有不少地方需要这种干体力活的人,也催生了这种搬运服务行业。

    苏采青等时间还差不多了后,才进了火车站。

    绿皮火车虽然比以前多了,但是晚点之类的事情,几乎是必然的。

    等到了六点半的时候, 列车才进站,没有晚太多,苏采青也松了口气。

    她沿着火车站台走了一会儿,就看到卧铺车厢有人拼命从窗户往下扔包裹。

    苏采青定睛一看,可不就是苏小壮?

    “小壮!”苏采青叫了一声。

    苏小壮抬头看到苏采青,激动起来了:“姐!是我!”

    “快把衣服都扔下来吧!”苏采青喊。

    苏小壮应了一声后,便更加卖力地干活了。

    五六个大包,苏小壮这一路来也真是不容易。

    苏小壮下了车来,说:“晚上都不太敢闭眼睛,就怕别人把东西偷走了。火车上人真的太多了,扒手也太多了。”

    苏采青嗯了一声,问:“累不累?饿不饿?”

    苏小壮不太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他以前在家就吃得多,经常听到嫂子和妹妹们骂自己,到了姐姐家后,好像就没那么紧着粮食了,还总让他吃饱。所以尽管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还是承认,自己确实又累又饿了。

    苏采青说:“那咱们先去吃点东西,送完这些货,你就回招待所休息。”

    苏小壮点了点头。

    给苏小壮买了一份大肉馄饨,合着几个大肉包子一起吃,苏小壮感觉满足极了,这一晚的苦和累和没白受。

    瞅着似乎还不太够,苏采青还去给他买了份葱油饼。

    吃完早餐,苏采青就带着几个人,骑着两个小车,朝着百货大楼去了。

    到百货大楼时,也已经是早上九点了。

    于志新还惊讶他们来得快,苏采青说:“我弟弟连夜坐火车送过来的,一大早到上海。就直接朝你这边来了。”

    “也太赶了。”于志新仍旧觉得有些不敢置信。

    苏采青说:“我们早些送到,你们多点时间整理上架开卖啊!早一分钟就是多一分优势!”

    “你说得对!”

    “对了,你还可以去把幸子在电视剧里的照片,打出来,挂在百货大楼门口和服装区,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你们有幸子衫到货了。”

    于志新眼睛一亮,说:“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马上让人去办!”

    于志新带着人,和苏采青进行交接,第一次五千件衣服,花了两个小时清点清楚,入了库。

    百货大楼虽然签了五万件的合同,但是不会要求一次性送到,也是为了节省库存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剩下的几万件还没出来,苏采青就敢签合同的原因。

    双方确定数量没问题后,于志新也直接交付了货款,还仔细叮嘱说:“这不是一笔小钱,你们俩可要小心。”

    苏采青点头说:“我知道,谢谢。”

    忙完这一段,时间也快到中午了,苏采青把苏小壮留在一个餐馆吃饭,自己先把40件货送到了第一个客户那里。

    这次见到苏采青,他倒是没有那样倨傲的态度了,大概是觉得苏采青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吧?

    吃完午饭,苏采青先去给苏小壮买了全套的新衣服,包裹一条内*裤。知道那裤衩是怎么穿的以后,苏小壮立马就涨红了脸。

    给苏小壮另外定了个房间,让他去洗洗睡觉。

    刚关上门,苏小壮又拉开门说:“对了,朝英姐让我问你,幸子衫还要不要再去加单?你看着给她回个电话。”

    苏采青表示知道了。

    她给王朝英打了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让她不要再继续加了。

    “为什么?”王朝英有些不明白。

    “因为现在太多人做这个衣服了,现在下单,后面出货的时间估计要一两个月后了。那时候,全国绝大多数的服装厂都会在生产幸子衫,供过于求,就卖不起价了。而且那时候天气转凉了,除了南边,谁还乐意穿这个衣服?”

    王超英觉得苏采青说的极有道理,问:“采青姐,你怎么一下子就能看到那么远呢?”

    苏采青笑着说:“这是一门学问,需要时间去修炼的!好了,我和小壮还要在这儿待两天,生产的事儿你再盯紧点。”

    王朝英忙答应:“好的!一定!”

    下午,苏采青出去继续找客户,苏小壮在招待所休息。

    这次苏采青又拿下了两个单子,数量并不十分大,也接受两天后到货。

    苏采青打电话给王朝英,让她走吉阳那些厂子发上海的货运路线,把货发过来。

    苏小壮跟着苏采青后面,也就是帮着跑跑腿之类的。

    苏采青倒是没盼着他能够帮自己多大的忙,只让他多听多看,有什么事情回去以后问她。

    过了一天,苏采青主动打电话给于志新,询问他幸子衫的销售情况,于志新显得非常高兴,说:“这才一天,就已经卖了一千多件了!我觉得我们需要尽快补货,这销售量还在上升!柜台上的人告诉我说,去买衣服的,十个有八个都问幸子衫!”

    苏采青笑着说:“那就好!”

    卖的越火爆,说明她的眼光越精准,以后在商业合作中,伙伴们也会更加信任她的。

    于志新也很有感叹:“人群像是潮水一样涌到了我们百货大楼,直接冲到服装区,问幸子衫在哪里。有些人试都不试,就直接去付钱了,因为试衣间里都是人。那景象,简直是比抢电视机还要激烈。”

    电视机到底是一个贵重物品,没有钱也没法抢,但幸子衫要便宜多了。

    听到电视,苏采青心念一动,忙问:“于经理,我想问问,你们百货大楼进电视机卖的话,会有内部销售名额吗?”

    电视机一面世,就因为产量低而需求大,导致了抢购狂潮,每次一批新电视机出来,都会出现疯抢的情形。

    于志新听了便明白她的意思,说:“这个我当然是有的,而且最近就会有一批电视机到货。”

    苏采青顿时眼睛一亮,也不拐弯抹角的,直接说:“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在吉阳电视机很不好买,想买都找不到渠道,好不容易来上海,遇上您这样的贵人,我就希望能够借您的关系,买一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