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车祸死(6)
丁潜略一思索,恍然大悟,“你让刘锡全身败名裂,他早有杀你报复之心,却苦于法联系到你。你在这个时候约他到地铁站见面,无疑是在给他机会,他来之前就已经在计划如何杀死你了。而‘地铁站’这个地方本身就会让他不自然的联想到《完全自杀手册》里的撞车自杀,里面刚好有介绍过卧轨自杀。但是地铁站有安检,想带凶器进入并不容易,何况刘锡全只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安监局长,你真给他一把刀,他也没胆量往人身上捅。算来算去,没有比把人推下月台让车撞死更解恨,更有把握的杀人方式了。”
“你说对了。用一句最普通的心理学术语来概括,那就是‘心理暗示’。大概连没学过心理学的人都听说过。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词里面蕴含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其实不管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还是‘习得性无助’,我利用这些手段把参与者逼到绝望,而最终把他们推向自杀那一步的却是埋藏在他们心里的暗示。我强迫他们反复观看《完全自杀手册》,连一个细节都不漏过,每一遍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心理暗示,伴随着他们情绪的逐步沮丧直到绝望,这些自杀的暗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直到最后被完全接受。”
“听上去有点儿不可思议。”
“是不可思议。但事实上,我们人脑的认知和判断力就是这样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影响。就像我们最常见的电视广告。”
“电视广告属于‘清醒暗示’吧。”
“不错,就是‘清醒暗示’,哪怕你对这个广告一丁点儿都不感兴趣,但如果它整天播放,你为了看电视剧不得不反复观看。到最后,它还是会对你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你去尝试广告里提到的商品。这些人自杀其实也是相同的道理。”
丁潜点了点头,“我懂了。但又不全懂。”
“哦?”
“你的动机是什么?”
“你猜不到?”
“我知道,你选的这些参与者都是一年前参加过一期《梦可访谈》综艺节目的观众。但我始终不能确定设计自杀游戏的动机,也许只是一个犯罪天才在某一天随便翻看《明星休闲周刊》,无意中恰好翻到了报道《梦可访谈》那一页,看到了那张照片就突如其来的萌发了犯罪念头。或者是歌手安琪的一个变tai粉丝,想要透过扭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安琪的喜爱,诸如此类的推测有很多,直到……我亲眼见到设计者本人,我才意识到,这起连环自杀案并不是一起随心所欲的犯罪,它背后肯定有故事……”
丁潜注视着设计者皱纹深刻的脸,还有那双灰暗深沉的老眼。
“……”老人罕见的沉默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用这种方法杀死247个人,或者还要加上主持人和嘉宾,那就是249个人,让这么多人都自杀,听上去太荒唐了。”
“不是249个,是248个。”老人缓缓开口。
“你要放过谁?蒋雨馨吗?”丁潜望着老人,似懂非懂,“你是蒋雨馨的粉丝?”
“谈不上粉丝,我只是要让伤害她的人付出代价。”
“伤害她的人……你是指何梦珂利用那次访谈曝光蒋雨馨童年遭人诱jian?”
“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不惜把别人的隐私扒出来大肆炒作,这样无耻卑鄙的人理所当然受到相应的惩罚。”
“我还是不明白。按你这么说,你报复的人只应该是何梦珂一个人,跟那些观众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无辜的人呐。”
“无辜?”老人冷笑一声,“网上铺天盖地都在谈论蒋雨馨当初如何遭人诱jian,光靠一个不太出名访谈节目何至于造成这么大影响?所以,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天所有在演播室参加节目的人全都是始作俑者。每个人都四处传讲,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才会造成雪崩式的轰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恶语伤人是不犯法的谋杀。”
“即便如此,你何必非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们逼死。”
“其实逼死他们的不是我,是他们自己。我只要证明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隐私。那些拿别人的隐私随意调侃,肆意诋毁别人人格的人们,其实你们自己又何尝没有污点?人类本身就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外表伪装的光鲜亮丽,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能反思那个充满纠结矛盾的真实自己呢。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充当绿茶biao的角色,打着伪道德的旗号,只知道墙倒众人推,言语刻薄的贬低别人。当他们忘记了宽容,那就由我来提醒他们,把他们每一个人的污点都剜出来,只要掌握了这个,他们就像狗一样顺从。为了不让我把他们的隐私曝光,他们用尽一切解数想要在自杀游戏中战胜我……”
“你等一下,我忽然有一个问题。参与者每次画的迷宫画都那么复杂,你怎么能保证每一次都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解开迷宫,难道你就没输过?”
老人得意的笑了,“你听说过‘记忆之宫’吗?”
“我知道,那是一种利用联想的超级记忆法。”
“因为我是记忆之宫的高手,我首先就有着超强的方位分析能力,再说迷宫画本身是存在缺陷的。表面上看十分复杂,其实对于‘擅长记忆之宫’的人来说,十分简单,只是普通人看不出来罢了。但其实这都不是关键,我并没有从来没有用枪逼着他们画,是他们自愿的……”
丁潜似有所悟,“我明白了,你说的也对。这些自杀者说到底还是被自己逼死的。他们怕污点被曝光,只能拼命的配合你,而你的自杀游戏恰恰能把他们焦躁压抑的心态放大,最终他们或早或晚把自己逼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