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四百零四章 创立报纸

      朱聿键发现报纸居然是解决眼下问题的最好方式,他前世的时候报纸早已没落,代之以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所以他对这种古老的信息获取方式没有太多印象,也想不到这个方面去。

    报纸这种事务在后世已经被网络平台所淘汰,但在这个时代还是新生事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刚性需求。只要自己能够开办起报纸,至少在封地内掌握思想和新闻喉舌,对民众灌输国家民族思想还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吗?当然国内也有些问题,主要是识字率太低,大多数老人都是文盲,年轻人则多半只上了两年夜校,识字率有一千个就不错了,估计读报纸有很大障碍,不过这种情况难不倒朱聿键。

    朱聿键下发的国学课本都是以自己带来的小学教材为主,在抽出那些过于现代的文章,用古文和诗歌填补指定的,这其中孙巧婷和叶纨纨当年也帮了大忙。在这个框架之下,华语拼音自然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学生们开始学习写字都有华语拼音帮助。

    要想让报纸能被所有人看的懂,他可以编辑拼音报,只要在字体上方都加上拼音,那些上过夜校的年轻人都能读得懂。这样的报纸也能够刺激年轻人对知识的学习,这不光是思想知识也包括识字,在报纸中读到的字如何能从字典里查询出来,就能记下来,这等于是在自学。

    朱聿键的课本中自然少不了字典,他只需要稍加修订,将简体字改成繁体字,就能印刷出版了。未来拼音报加上字典,年轻人学习知识的速度将会大大增加,而报纸内容他也要精心策划,务必做到内容新颖,三观端正,还要刺激大家对海外扩张的兴趣。

    那些文盲的老人也需要教育,朱聿键认为要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势,让老人的思想也有所改变,而这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说书先生了。

    这个时代评书可是个很好的宣传媒体,各个茶馆为了招揽客人,都喜欢雇佣说书艺人在那里说评书。不少人也都喜欢在清闲的时候,到茶馆里泡上一杯茶,边喝边听说书艺人的评书,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是非常盛行的。

    如果朱聿键能够雇佣一批说书艺人,让他们去宣传国家民族的政策,宣传冒险主义精神,必然能够激起年轻人的好胜之心,到时候量变必然产生质变,他的计划也就完成大半了。

    这件事情说干就干,但是执掌的人选却必须要找好,朱聿键很快就将注意打到了商景徽身上。商景徽虽然只有十七岁,却是个江南出名的才女,如果由她把关创立报纸,必然能够收到极好的效果,自己也便于把关。

    “你是不是觉得很无聊?”朱聿键笑眯眯的看着商景徽,那神情活像看着小绵羊的大灰狼。

    商景徽确实毫无察觉,她点点头:“是啊,太无聊了。”

    “我准备办一家报社,由你来掌管如何?”朱聿键询问道。

    “什么叫报社?”商景徽对此确是全无概念,朱聿键只好将报社的运作方式,以及报纸的版面设计都说了一遍。虽然这些只是泛泛而谈的基础内容,但报纸本身就不是什么高科技,它最需要的只是创新方式而已,这些对于来自于信息时代的朱聿键确是最不缺乏的。

    商景徽对此十分有兴趣,她立刻表示愿意担任报纸主编,朱聿键当即决定给她拨款三万两白银,建立自己的印刷厂和报社,同时从造纸厂订购最好的纸张。对于这种文学类的工作,商景徽这样的才女自然是手到擒来,仅仅两天时间她就设计好了第一次的版面。

    印好了报样之后,商景徽第一时间就去向朱聿键献宝了。拿过这份报纸,朱聿键查看起那些内容来。新的报纸因为纸张质量问题只能是单面印刷,它分为四个版面,其中有诗歌赏析和讲解,有半白话文的小说连载,有时事新闻和商业消息,也有农业知识和基础科技知识。农业知识都从老农那里调查来的,科技知识大多数都是科普知识,并无多少实际作用,但引起普通人的兴趣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还有朱聿键特别要求的一个版面,专门书写建奴入侵的暴行,这是朱聿键为了将来抗击建奴做的舆论准备。朱聿键没有见识过建奴的残暴,他直接将对日军侵华战争中的各种描述照搬了过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将报纸通读了一遍,朱聿键点头道:“很不错,第一次发行就这样好了,等到以后再给我留个版面,我打算写一些小故事发行。”

    “一个版面可不行,这报纸一出就是两版,你打算让我另外一半版面开天窗吗?”商景徽噘着嘴说到。

    “当然不是开天窗,你不会帮我宣传一下产品吗?把浙南出产的特色商品都写成广告登上去,肯定会引起轰动效果的,我会让工厂给你广告费的。”朱聿键笑道。

    “可以赚钱的啊,太好了。我就给你登三版广告,让你多交钱。”商景徽笑道。

    朱聿键摇摇头:“小姑娘别太贪心了,广告多了会令人反感的,我看只有一个版面的广告,价高者得赚的更多,另外每次出售三个月的版面广告,这样免得每天都要换广告麻烦。”

    “对啊,你还真是聪明。”商景徽笑道,不过登广告是下次版面的事情了,第一版就这样发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陈九如往常一般,挑着箩筐进程卖货,他是个住在郊区的小商贩,专门经营日用百货。每天早上他就会挑着满满的货物,到宁波府城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上,撂地摆摊子。

    陈九如往常一般讲挑子放在了一家药铺和一家绸缎庄的中间,这里是他经常摆摊的地方,与两家店面也颇为熟悉,甚至见到掌柜还会打个招呼。他将箩筐打开,把那些针头线脑的东西铺开,坐等着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