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系统要我当地主gl_分节阅读_68

      看见这些,原本只是想来探探究竟的唐枝都有些心动了,可是她家里目前好像并不缺这些物件。

    作为一个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贤惠之人,她不能浪费钱,只能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那你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么多事情?”

    宋玉延接回竹筒,笑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时间嘛,挤挤就有了。”

    宋玉延并未因小赚了一笔就开始消极怠工,不过之前有急单的时候,她恨不得白天的八个时辰都花在草编和竹编上。如今没有急单了,她就将工作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每天腾出一个时辰来为她所精通的竹雕技艺找手感。

    竹雕虽然是她最为精通的技艺,可是那也是在精致的工具的使用下进行的,如今她缺少那样精致的刻刀,便只能先适应这样的工具刀,力图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也能雕刻出不错的作品来。

    她准备了不少竹材,这些竹材早在五月份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备着了,她选的是长了五年左右、表面平滑、色泽纯净的竹子。选回来后先水煮,再进行阴干处理。

    不过挑选竹子的时节最好是在冬季,这个时节并不是很合适,因为夏竹组织密实,质地坚硬,不是加工的好材料。

    当然,夏竹虽然不是首选的材料,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雕刻,只不过这会更加考验雕刻者的雕刻水平罢了。

    而且她学习竹雕的时候,人们对竹子的选择并没有这么多讲究了。首先是精密的仪器使得竹雕的技艺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后,偏商业化了,旅游景点就有不少这种模式下产出的竹雕,而且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是真正能耐得住性子去从头开始学习的人少了,很多人在书画这一方面就过不了关,学了一半就放弃,转而走商业化道路,从网上打印一些书画,然后糊在竹材上再行雕刻,批量生产后再在某宝上出售。

    最后是竹子大量减少,往往很少有竹子可以长到五年的,市面上也很难挑到合适的竹子。所以一般对作品要求高的竹雕艺人往往会将工作室选在竹木繁多的偏僻处,以便能到竹林里选竹材。

    教宋玉延竹雕的老师是浙派的代表刻家,对刀工、书画造诣、文学素养等方面更为严格,所以她拿起竹雕技艺的时候,哪怕选不到合适的竹材,也会想办法用雕刻技艺去弥补竹材的不足之处。

    ……

    唐枝仅从宋玉延的一个眼神和动作中便能看出她有多喜爱竹雕,因为她的目光多数时候都会停在竹筒上,而且手指也会下意识地摩挲竹筒表面。

    这令唐枝想到了一个词——爱不释手,而且她觉得这人的反应自然而又不自知,就像是下意识的行为。如果不是已经养成了习惯,那么就不会有这等反应。

    能为竹雕倾注这么多时间和心思,也难怪会整天不出门,而要支使小萝卜头出门跑腿了。

    以往唐小娘子总是达到目的后就毫不拖泥带水地离去,而这回,宋玉延见她没有就此离去的打算,便卖起安利来:“你想了解一下留青吗?”

    她下意识地说了“留青”,是因为知道她如果问的是“你想了解竹雕吗”那唐枝八成会说不感兴趣,然后就走了。而如果她说了一个于唐枝而言是陌生的名词,那么她们的对话就还能继续下去。

    果不其然,唐枝问:“留青是什么?”

    宋玉延瞬间化身为讲师:“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唐枝:“……”

    这个问题不是这人引诱她问出来的么?

    不过,看着眼睛发亮的宋玉延,唐枝很给面子地听了下去。

    第32章妹夫人选

    唐枝对竹雕的了解并不深,她只知道这世上有玉雕、木雕,所以合着也该有竹雕才是。而她第一次见到竹雕,也是从南来北往的行商那儿看见的,据说不少文人都喜欢在所用的用具上雕刻。

    只是明州的草席、熏笼等竹木草制品多闻名天下,可竹雕却鲜少听闻,更别提有什么出名的竹雕大家了。

    至于宋玉延所说的“留青”,唐枝更是第一回听说。

    其实竹雕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期的竹雕只是在竹简上刻字,或用线条刻一些纹饰。直至唐代才出现花草树木、人物等形象雕刻,同时也是那时期出现的留青雕。

    “留青”其实跟浮雕、透雕一样,也是竹雕的其中一种刻法。“青”是竹子表面那层光滑的青皮,雕刻时只在这层青皮上雕刻,将其余的青皮铲去,利用青皮与竹肌的颜色深浅来丰富图案。

    而留青刻法虽然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只是条件的限制,雕刻技法也不完善和成熟,所表现的形式也比较单调,用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唐代的留青雕就像是纸片人,层次感并不明显和强烈。

    宋玉延还没接触过这里的竹雕,并不清楚它发展到哪种地步了,不过从她所了解的历史来看,宋元时期随着文人的艺术审美提高,才带动了竹雕在内的雕刻艺术发展的。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雕刻技法,包括留青刻法在内,其实还是处于一种较单调的阶段。当然,她重拾竹雕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技艺生疏了而已,并未有带动竹雕发展的雄心壮志。

    唐枝第一次在宋玉延的口中听到一些陌生的名词以及一个特殊的行业的行情,要不是她早有“此宋玉延来历不凡神秘莫测”的觉悟,怕是又要开始怀疑人生了。

    而且宋玉延还是比较克制的,没有拉着她谈一些太专业和深奥的知识点,点到即止的做法让她能认真且迅速地投入进去的同时,又不会长时间接收太多理论知识而产生厌烦的情绪。

    回去后她就将她兄长的笔筒拿出来琢磨,上面只刻着唐浩根的大名和一些诗文,而且是凹进去的阴文。

    原本她觉得兄长的笔筒还是不错的,可是见过了宋玉延的竹雕后,她就觉得这差距太大了,即便那还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可也大致能看出,完成后必然甩她兄长这个笔筒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