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猜疑(十一)
电话那头可可顿时激动地哇哇大叫起来:“什么!你说什么?琪琪,不是小白脸,意思是正常男朋友?琪琪你谈恋爱了?是不是!你居然瞒着我谈恋爱!”
李芷琪彻底的面红耳赤,不知道怎么解释了,只能一个劲地说着:“你小声点,我耳朵都要被你吵聋了。”
“啊啊啊啊!琪琪,我真的是太兴奋了你知道吗?你终于能重新谈恋爱了,终于走出过去的那些阴影了。你不知道我们这些朋友多期待这一天。他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很帅很优秀还是对你很好?”可可连珠炮一样,不停地发问着。
李芷琪都快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了,她心里有点难受,因为和李博宇的感情,以及李博宇的离世,她的确是消沉痛苦了太久,甚至于有很多次,她也希望自己可以随着李博宇离去。那时候可可这一帮朋友,没少陪着她开导她,为她担心。她自己也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够走出来,拥抱新生和新的爱情。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芷琪其实是感谢甚至于是感激张一亮的,他用他近乎无赖的方式,一点点闯进她的生活里,并且将她从痛苦的泥沼中拖出来,让她重新尝到爱情的甜蜜,重新充满期待。
只是现在,也是张一亮,让她陷入了痛苦和迷茫中。李芷琪慢慢地想着,平静着心情对可可说着:“算是吧,只是目前,不管是我对他的感觉,还是和彼此的关系,都还没有那么确定。”
李芷琪慢慢地把和张一亮的这段关系说给可可听,可可是她最好的朋友,两个人之间一贯都是无话不谈,而且可可从小在国外生活,对待感情比李芷琪开放得多,感情经历也是十分的丰富,所以遇到困惑的时候,李芷琪的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我的天哪,琪琪你居然……这么快就和他同居了?”可可不等李芷琪说完,就忍不住惊叹道:“国外这么多年,那么开放的风气都没能把你给改造成一个开放的姑娘,那时候跟李博宇……对不起,我不该替她。不过琪琪你以前真不这样啊,这回到国内,离你爸妈那么近,几乎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你居然敢顶风作案,这胆子也太大了吧?这男的到底什么来路,能把你迷得这么神魂颠倒,为了他什么都不管的?不行,琪琪,你越这样,我对他越好奇。”
“你好奇什么啊,压根就是想太多了。”李芷琪不得不停下来辩解道,“我跟他之间,到现在为止,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是合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而已,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本来我们说好的,等他事业有成,能够跟我差不多匹配,然后他才开始追求我,我再认真考虑要不要跟他在一起。他说到也的确做到了,真的没有对我怎么样过,反正现在就是努力做事业。”
可可听得很专心,但是却笑着说道:“简直是痴人说梦,你刚才不是说他是一个屌丝,一无所有,家里都是农村的吗?估计也是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在上海买房都买不起吧?有什么资格配得上你?你们之间的差距,哪里是简单的努力两个字就能够消除的?我感觉光这方面就不合适吧。虽然说我知道琪琪你不注重物质条件,可是问题是差距太大,难免会失衡,以后你们慢慢会觉得彼此之间不平等,而且彼此的观念、习惯、理念都有太大的差距,很难相处的。”
李芷琪也沉默了,她其实知道的,一直以来,张一亮与她生活的那个世界,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一点在当初张一亮追到杭州去找她的时候,就已经体现无疑。但是她真的没有在意过这种差距,而且张一亮也在努力地消除着这种差距。所以李芷琪还是为了张一亮努力辩解着:“不是的,他是个很有天分的人,非常有头脑。他说在努力,就是真的在努力,而且成效特别显著。像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能像他这样。”
李芷琪把张一亮做的几个案例,都说给可可听,包括刚刚做成的酒吧:“他的头脑,一般人比不上的。所以只要他努力,其实未来我想不成问题的。而且你知道的,我并不会要他一定能够给我个什么样的结果,什么能够身家多少才能配得上我。我只是想要他一个明确积极的态度,让我看到,他是的的确确在为着这样一个未来去努力奋进的。”
可可也沉默了,好久才疑惑地说:“如果真的是按照你所说的那样,那你爱上他,我丝毫都不会奇怪。他很聪明,也很爱你,又肯为了你而努力,你们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琪琪,你给我打电话,却让我觉得你满心的不快乐,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为……”李芷琪欲言又止,感觉是那么的难以启齿,好半天才说出口:“因为,我现在遇到一点新的情况,让我怀疑,他对我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可可算是个恋爱专家,最起码比起只谈过一次恋爱、依旧单纯如白纸的李芷琪经验丰富多了,所以李芷琪最终还是毫无保留地把王颖和那张照片的事情说了出来,以及张一亮过去的一些形象。她已经失去了判断力,不知道是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及自己是关心则乱,陷在这样的感情里面,无从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需要别的人来为她指点迷津。
可可当时就有点着急了,想了想很严肃地说着:“琪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不建议你跟这个人在一块。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多么聪明有头脑的人,不需要他努力到在物质上配得上你,你需要的其实就是最单纯最纯粹的感情,可是这个人的情况,也未免太复杂了。这一边跟你卿卿我我,一边跟前女友藕断丝连的,分明就是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