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节

      李和素来治军严谨,河间府一向军纪斐然。然而,这一日,军容整肃的军营内却隐约涌出了些许躁动。府兵们低声私语着,满是羡慕地议论方才所见的那一队大摇大摆归来的人马,以及每人马鞍前悬挂的那一串血葫芦似的铁勒人头颅。此刻,所有面目狰狞的头颅已经在校场中央垒起了一座京观,书记官挥毫如飞,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

    “哈哈!!”李和仰天大笑,蒲扇似的大掌狠狠地拍向两个孙儿的肩背,仿佛不将他们拍出内伤誓不罢休,“不愧是老夫的好孙儿!若是只计一转怕是配不得你们这等功勋,老夫非得请都督给你们计成二转不可!哈哈哈,十来岁的五转骑都尉(从五品)、四转骁骑尉(正六品)!一年升个一两转,再过三四年,老夫身上的八转上轻车都尉(正四品)也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是祖父教养得好,我们运道也好些罢了。”谢琰以眼角余光扫了周围人一眼,自是从不少人脸上都瞧出了淡淡的妒意。到底河间府已在李和手心中经营多年,上至右果毅何长刀、左果毅郭巡,五位校尉、十个旅帅,下至正副队正,皆已经被他牢牢收服。不然,这般攫取功勋的机遇就在眼前,却被他和孙夏得了去,多多少少都有人会被嫉妒冲昏头脑,彻底失去理智。

    “英雄出少年,我辈锐气渐失,理应惭愧!”郭巡朗声笑道,“都尉,正值四年考课之时,三郎与憨郎都已经四五转了,职官不升一升也说不过去。不若让三郎升任旅帅,憨郎升任队正——此外,属下还有个不情之请:犬子年满十六,也该入军府了,便让他在三郎他们手底下磨一磨罢。若不能学来他们俩的勇悍,就让他熬上十几载再说!”

    他并非李和亲信,却率先表态,自是让在场众人无不心中一动。谢琰要升职,自是须得仍留在河间府内才能受李和庇护。虽说定会顶替一个旅帅,但李和向来不亏待属下,说不得会为此人谋个校尉之职。十个旅帅心中都热血沸腾起来,纷纷回想着以自己往日的表现,能不能得李和的青眼。一时间,他们竟也顾不上羡慕嫉妒恨了。功勋是要拿性命去博的,怎比得上眼前的升迁实在?

    何长刀不比得郭巡这般玲珑,但听他说完心里便有几分急了——如今谁还看不出来,这谢琰谢三郎将来必成大器?郭巡手脚够快,将儿子成功地塞进去,且不说打磨训练,便是功劳也不知能蹭上多少。可是,他家那个不成器的玩意儿如今年岁不足,连塞也塞不过去,那该如何是好?!权衡之下,他索性一狠心,抱拳对李和道:“都尉,说来惭愧,我家那个败家玩意儿和三郎年岁相当,却是个没眼色的混小子。我一直都想让他跟着三郎一同历练,以他的年纪阅历自然不能入军籍,便是在三郎身边当个部曲也使得!”

    几个年纪大些的校尉听了,脑筋立刻转了回来,争先恐后地要将自家儿子往谢琰手底下塞。要知道,谢琰带的这些府兵如今都已经是一转武骑尉,加上这回功勋至少能升到二转云骑尉。更有甚者——剿杀马贼、袭击铁勒人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下来,他们竟无一人丢了性命,便是重伤不能再从军的也得了丰厚的抚恤!若不能抓住这等好机会,为子孙谋个好去处,他们大半辈子就白活了!总不能让子孙后代白白折在沙场上,或者渐渐沦落下去。

    郭巡一番话,将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恨都击了个粉碎,李和自然承他这份情:“说来你家大郎也到了这般年纪了,就这么一根独苗,老夫还以为你不会让他从军。”郭巡出身世家支脉,家族虽日渐衰败,但到底也存有些底蕴。不然,从未上过战场的他,也不可能成为果毅都尉。只是,他实在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仕途才一帆风顺。

    “他同我一样,都没长念书的脑筋。好歹还能耍刀弄剑,不从军还能做什么?”

    “既是如此,改日便让他入了军籍罢。”李和道,又看向何长刀,“你家大郎在老家耕读,你说的是二郎罢?那混小子确实有些日子不见了,也不知性情是否收敛了些。不如且让他去我家部曲的庄园里待一段时日,等年岁足了再去三郎身边。你放心,我家部曲亦有三郎和元娘约束,除了不能累计功勋之外,与府兵一般无二。”虽说何长刀是他的亲信,何二郎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但那孩子心性不定,他也不会轻易将他放在谢琰身边。

    何长刀咧嘴笑起来,很是爽快:“都听都尉的!”

    此时此刻,这两位左果毅、右果毅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都有些微妙的变化。谢琰将他们的神情看在眼中,不知为何,心中竟升起些许不详的预感。不过,仔细想想,他们将儿子都塞过来,也就是存着一起得功劳一起升迁的心思,还能有什么别的盘算?故而,他只当是自己多想了,便将那一刻的不适暂且压了下去。

    “如今铁勒人仍时常装扮马贼劫掠,说不得哪天就侵入咱们大唐疆域中。”李和点了三个校尉的名字,“你们带足人手去罢,砍多少铁勒人的脑袋就算多少,我去给你们谋功勋。”紧接着,他又厉眼横扫了过去,目光如刀般犀利:“如果因贪功而出了什么事,军法处置!”

    “是!!”三位校尉难掩激动地领命而去,剩下一位则有些怅然。李和对那张校尉道:“马上便该你领着人上长安戍卫了,将王四替换回来。如果没出什么差错,少不了你的好处。”

    张校尉精神一振,揣摩着他的言下之意,喜色流露:“是!!”他是谢琰的上峰,自然知道李和为何待他如此不同,连带着看谢琰、孙夏也格外顺眼起来。谢琰二人察觉他那宛如长辈般慈和的视线,一时禁不住背脊一寒。

    经李和一番利诱威震连番施压之后,河间府上下的军官们都十分满意,再也没有什么抱怨之色。谢琰在旁边仔细揣摩,认真观察,只觉得祖父看起来粗豪,但治军自有一番好手段。他如今尚是个队正,往后也不过是个旅帅,但这般御下的手段却该好生学一学,免得往后栽在上头。

    喜气洋洋的李和自是不想再待在军府之中,免得连吃酒庆贺都不能尽兴。于是,他嘱咐郭巡、何长刀打理军营中诸事务之后,便带着谢琰、孙夏策马奔回家中。柴氏早已从李遐玉那里得知了这数个月的经历,知道两个孩子算是大胜而归,但到底有些时日不见他们,拉着两人好生打量了一番。李遐龄、孙秋娘亦上前连连道喜,每人都与有荣焉。

    一家人围坐在一处,仿照胡人那般聚桌而食,热热闹闹地用了夕食。谢琰与孙夏陪着李和吃酒,也不知喝了多少,看上去却并无醉意。倒是李遐龄,本便经不得酒意,只略用了几杯便栽倒了。孙秋娘也醉眼朦胧,倒在李遐玉身上,抱着她叽里咕噜说着胡话。李遐玉哭笑不得,只得向长辈们告退,将两只小醉猫都领了回去。

    “咱们家儿郎就该有好酒量!”李和抱着酒坛子,自顾自地将脑袋伸进去,“玉郎可得好生练一练!”听起来闷声闷气,也不知是否醉得狠了。柴氏也不管他,笑着对孙夏道:“憨郎若是升了队正,便将亲事办了罢。年后你也十七了,正好成婚。”

    孙夏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也不知是酒意还是羞意,闷不吭声地又将一大碗酒饮尽——而后,他猛地将脸埋进了已经凉下来的羹汤当中,周围杯盘翻倒,一片狼藉。谢琰本有心想试探一二,打听李遐玉的亲事是否有了眉目。但显然此时并非良机,无奈之下,他也只得扶起孙夏,向长辈们行礼退下了。

    柴氏看他们走远,一把将李和怀中的酒坛子夺了过来,淡定地抛在一旁:“郭巡与何长刀打什么主意?只是想沾一沾三郎的光?”

    眼睁睁见半坛美酒摔碎在地,原已经生了几分醉意的李和顿时清醒了,抹了把脸道:“想将臭小子送来当我家孙女婿,也得看我收不收!何二郎那小混球是个不定性的,配不上咱们家元娘。郭大郎就算再好,家里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亲戚也不少,只会让元娘受委屈。”他嘟嘟囔囔,长叹一声:“有了三郎之后,其他人我如何看得上眼!”谢琰可是他认定的孙女婿,这么些年下来,那颗定亲许婚的心从未死过。

    柴氏给他倒了一碗醒酒汤:“若说郭大郎混账亲戚多,好歹爷娘都是难得的明理之人。而三郎……他家人如何,你这些年来还不清楚么?元娘若真嫁了三郎,日日受孝道磋磨,那才是难熬。”她早便派部曲去了陈郡谢氏故里打探,自然将谢琰家中境况查得一清二楚。说来,那谢母王氏也颇为不易,以寡居之身将两个儿子与侄子一同教养长大,敦促他们念书上进,称得上是难得的严母。只不过,她固守世家名望,成日期盼他们一鸣惊人,将陈郡谢氏之名发扬光大,逼得谢大郎谢二郎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其性情之固执可见一斑。这般脾性的阿家,且不说容不容得下寒门出身的媳妇,光是那些个压制磋磨的手段估计便不会少。谁家愿意将娇养的小娘子送去给她“折磨”?

    “……唉……”李和将醒酒汤饮尽,又叹了口气,“也罢,三郎和元娘只是兄妹之情,若能以兄长身份维护元娘也够了。郭大郎与何二郎,你看着办便是。何二郎胜在知根知底,何长刀一家与咱们都足够亲善,绝不会亏待元娘半分。元娘如今的脾性,说不得他们还喜欢得紧。郭大郎若是人才好,你不妨也考校一番就是。”

    “那何二郎暂且放在元娘身边罢,横竖年纪都还小,也不拘什么男女大防。”柴氏道。眼下李家部曲说是谢琰、李遐玉两人一同掌管,但谢琰自从入了军府之后便无暇他顾,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李遐玉定夺。而且,李家部曲说来都是李和亲手栽培的人,也是一等一的亲信,由她主管也更名正言顺些。里头好些人,李和将来都打算放成良民,日后从军立功,也好成为李遐玉姊弟二人的依仗。

    这一番话之后,李和怔愣了片刻:“元娘一日比一日大了,光是想着没几年她便要嫁人,就实在舍不得。”自家的小娘子会冠上别家的名姓,成了别家的人,仅仅只是想一想,便已经觉得心疼得很。

    柴氏垂下眼:“再舍不得,也不能真将她留一辈子。不如你试试,问问何家愿不愿将何二郎入赘?将来生的孩儿,一半都随他们姓。”

    “当真去问?”这多少有些仗势欺人罢?

    “他们年纪都还小,等些时日看看再说。”

    柴氏一眼横过去,李和已经喜忧交加,愁得快将一把白胡子都给拔下来了:“若能入赘,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娘子好好盯着何二郎,务必将他那些窜上跳下的脾性给拔除了。”有了入赘的人选,谢琰这孙女婿——说不得他也只能忍痛放弃了。

    ☆、第六十七章  年少懵懂

    翌日清晨,天色刚亮起来,谢琰便起身去了校场。他到得稍有些迟,李遐玉与李遐龄姊弟俩已经在里头耍刀弄枪了。他拔出武器架上陈列的长戟,伸过去挑开李遐玉的轻刀,解救了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李遐龄。许是昨夜的酒意仍未散去,李遐龄眼神有些朦胧,退后几步在旁边歇息。李遐玉却是精神一振,一刀接着一刀攻过来,刀身在空中留下残影,仿佛满含杀气的玉树银花。

    其实长戟与轻刀并不适合对战,攻击的距离完全不同。但两人反应极快,竟也打得十分热闹,让李遐龄看得眼花缭乱,忍不住大声喝彩起来。足足半个时辰之后,浑身是汗的李遐玉才轻喘着认输:“阿兄的武艺越发出众了。”

    说着,她用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望过来,谢琰心中微微一动,神情却分毫不变:“你将长戟砍断了,我双手都拿着兵器,也不过是取了巧而已。”

    少女沐浴在清晨的日光当中,浑身轮廓仿佛都镶了一层浅浅的金色,瞬间竟瞧不清楚面容,笑声却清脆动人:“旁人被砍了兵器恐怕便慌张得很了,有多少人能像阿兄这般活用它们?下一回,阿兄便以横刀与我比试,如何?我想看看,若阿兄全力以赴,我到底能撑多久。”

    谢琰晃了晃神,才回道:“也可。明日此时,我们再战一回就是。”他始终含笑望着眼前的少女,目光不曾收回——或许亦不舍得收回。李遐玉并未察觉,笑盈盈地向他讨教了好些招式,这才自行练习去了。

    “阿兄,方才挑开阿姊的刀那一招很是厉害,能不能教我?”李遐龄双目亮晶晶地凑上来,比划了两下。谢琰自是答应了,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起势出招,而后似不经意地问道:“这些时日,家中可还安稳?不曾出什么事罢?”

    “有祖父祖母在,能出什么事?阿兄尽管放心就是了。”李遐龄自是不理解谢三郎此时此刻心中的焦躁,拍着胸膛,“听说阿兄过些日子就要去长安了,安心去罢!若是阿姊还要出门,我会好好守着她,不让她受伤。”

    谢琰心中微微松了口气,转而又觉得李遐龄年纪小,李和与柴氏未必会与他提起什么,瞬间便又提起心紧张起来。然而,说来他是晚辈又是外人,即使慕容若当真前来提亲,他又有何资格置喙?想到此,他不由得拧紧眉头,叮嘱李遐龄:“不管家中发生什么事,你都须得传信与我。不拘大事小事,明白么?”

    “知道了。”李遐龄乖乖地颔首,总觉得阿兄似乎与平日不一样。但他思来想去,也并未找出他如此忧心忡忡的缘由,便暂时放下纠结,又兴冲冲地提着长枪朝李遐玉奔去:“阿姊,阿兄教了我新招式,咱们再来试试!”

    李遐玉挽出一朵刀花,勾起嘴角:“好个玉郎,刚学了一招半式就敢来显摆,看我怎么教训你!”说罢,姊弟俩又你来我往地打了起来。霎时间刀光枪影,煞是激烈精彩。谢琰立在一旁即时点拨几句,倏然听见一阵陌生的脚步声,遂回首望去。

    便见两个眼生的少年郎大步行来,遥遥望见李遐玉姊弟二人之后,立即有些目瞪口呆地停下了步子。个子高些的少年郎约莫十五六岁,生得眉清目秀宛如文士,举止间也颇有几分世家气度,然而又隐约带着勃勃英气;个子低些的少年郎脸颊带肉,看似很是稚嫩,年纪大约只有十一二岁,行走间摇来晃去,毫无仪态可言,但足音轻巧,亦是个练家子。

    “招式老练凌厉,果然不同凡响!”高个少年郎忍不住赞了一句,而后朝着谢琰行了个叉手礼,“某郭朴,见过谢郎君。”

    矮个少年嘴里咕哝着“绣花架子”之类的话,也懒懒散散地行了个礼:“你就是谢三郎?啧,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不过——看起来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厉害人物嘛。我叫何飞箭,家中行二,唤我何二郎也成。”

    谢琰没料到两位果毅都尉家的郎君来得这么快,淡淡一笑回礼道:“某谢琰,家中行三。”

    “谢三郎可要下场试一试?”何飞箭翻着眼睛问道,满脸跃跃欲试。然而,不等谢琰答话,李遐玉却已经似笑非笑地提着轻刀走过来,斜睇了他一眼:“‘绣花架子’?何二,你的口气倒是不小。不如和我这‘绣花架子’打上一回?”

    闻言,何飞箭皱眉道:“你方才已经战过一场,我可不想欺负你。”

    “呵,这种大话,等你赢了我再说罢。”李遐玉挑起眉,“少找什么借口,怕输给我?”

    何飞箭脸色微微一沉,挑了柄称手的横刀,两人几乎是即刻打斗起来。李遐龄看了半晌,不得不承认,方才自家阿姊就是在逗着他顽。亏他还以为新学了招式,总算能与阿姊打个旗鼓相当了,想不到真正缠斗起来,阿姊竟然招招杀机四伏。而且,比方才和阿兄比试时更凶狠几分,就仿佛真正身处战场上对敌似的。

    谢琰亦是哑然失笑——想来李遐玉是被那句“绣花架子”气得狠了,存心想教训何二郎。她曾在战场上数度出生入死,反应之敏锐,出手之利落狠辣,都是何二郎所不能及的。便是何二郎确实习武多年,照样被她压制下去,最终不得不认输。

    郭朴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望,视线时不时掠过英姿飒爽的李遐玉,却并未太过冒昧。然而,即使如此,谢琰注意到他的神态之后,心中也升起了淡淡的不悦感。他转而想起了昨日郭巡、何长刀的微妙神色,心中一凛——难不成,他们两家都有意做亲?所以才一早就将两个郎君遣过来?!

    他提防了慕容若好些时日,却不曾得到半点消息,哪里能料到,一回来两位果毅都尉就已经迫不及待了?元娘还小着呢,他们两家动心思也动得太早了些罢!想到此,谢琰又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郭朴与何飞箭,暗自估量起来:不成,这郭朴是个心思重的,据说又不通文史,想来往后多半与元娘没什么话可说,更别提琴瑟和鸣了;至于那何飞箭就更不用说了,口无遮拦,极度不定性,指不定日后会惹出什么事来!

    “行了行了,你不是‘绣花架子’,我才是。”何飞箭道,“原本我阿爷让我跟着你,我确实有些不服气。不过,你这般厉害,跟着你也不吃亏。”他倒是坦然得很,仔细打量了李遐玉一番,又感叹道:“想不到,几年不见,你完全变了个模样。若是天下间所有小娘子都同你一般,还要我们作甚?”

    “你倒是从未变过。”李遐玉回道,自动忽略了他最后一句话。因年纪相近的缘故,幼时他们也曾一同游戏顽耍。不过,后来她跟着阿娘去了夏州,何飞箭回了家乡,便再也未曾见过面了。回到灵州之后,又是守孝又是忙着训练女兵磨练武艺,她也只见过几回何家娘子而已,几乎将何二郎忘了个干净。

    因算是通家之好,柴氏便将何飞箭与郭朴唤去内堂,与李家人一同用朝食。孙夏、孙秋娘仍有些宿醉,兄妹二人皆扶额皱眉,也没有多少胃口。谢琰、李遐玉、李遐龄三人则依旧如故。用过朝食之后,柴氏将孩子们都留在内堂中说话,一句紧跟着一句旁敲侧击,不多时便将郭朴、何飞箭二人的底细探得一清二楚。

    谢琰何其敏锐,很快便验证了心中的猜想——不仅仅郭家、何家动了心思,柴氏显然也理解了他们的暗示,已经开始真心实意地探查这两个少年郎了。若是觉得合意,难不成就此定下亲事?

    李遐玉初时尚有几分漫不经心,但柴氏并未在她面前遮掩半分,她自是听出了几分端倪。虽说她从来不曾想过未来要嫁个什么样的郎君,也完全不在乎,但此时不免也生出些许好奇来,不着痕迹地扫了那两人几眼。

    谢琰就坐在她对面,看得再明白不过,心中不禁涌出几分苦涩来。这般与众不同的小娘子,他亲眼看着长成的小娘子,如何能配那等庸人?又何须委屈自己?与其许了这两人,倒不如索性让慕容若来提亲呢。然而,他又有什么资格插手她的亲事?郭朴、何飞箭纵然有这般那般的不足,但到底亦勉强能算得上门当户对,祖父祖母也断然不会将她嫁到什么不好的人家去。

    然而,她值得更好的良人。

    不错,她年纪尚小,完全不必着急。一家有女百家求,这才来了几个?他理应提醒两位长辈几句,免得他们因太过心焦的缘故,让元娘低嫁了。

    轻轻咬了咬牙,谢琰谢三郎觉得自己已然想得十分周全。然而,内心的涌动却迟迟不能平静,酸涩之感反倒是越发沉重了,仿佛不知何时他一连饮下了几杯最滞涩的乌梅饮一般。既然已经心有决定,谢琰便刻意地寻了个合适的机会,独自见了李和与柴氏。

    “果然瞒不过你。”柴氏听了他对郭朴、何飞箭的评论,微微一笑,“三郎,我们当祖父祖母的尚且不急,你这兄长便焦急起来了——放心罢,元娘确实年纪尚小,我们只是替她相看几个合适的少年郎而已,并未想过就此定下。难得郭家与何家都有意,又是知根知底的人家,我们也想考校考校两个少年郎。”

    李和仍有几分恹恹,不似昨日那般兴致高昂:“长兄如父,你如此替元娘着想,确实是费了一番心思。不过,小娘子的花信之年不能耽误,且看着罢。待到她及笄之时,总还有些年头。”

    谢琰眉头微舒,心中依旧失落且怅然。

    便听李和又喝道:“男子汉大丈夫——这些家长里短之事,你何须太过在意?明日我带你去都督府拜见都督,你只管想着去长安戍卫之事就足够了!”他义正言辞地教训着义孙,仿佛这两日来为了小儿女们之事心情起落的人完全不是他似的。

    “是。”谢三郎垂下双眸,勉强将满腔心思都转回正事上去。

    ☆、第六十八章  乱点鸳鸯

    在身为“长兄”的谢琰眼中,郭朴、何飞箭二人身上自是处处不足,不须他用“挑剔”的目光打量,便时时刻刻都展露出了诸多缺陷。然而,事实自然并非如此。郭巡、何长刀两位果毅都尉绝非庸人,既是诚心向李家求娶,当然相信自家儿郎颇有可取之处,不至于让李和与柴氏夫妇厌弃。诸如,郭朴郭大郎之七窍玲珑,何飞箭何二郎之赤子心性。

    次日清晨,郭朴、何飞箭再度堪堪赶在里坊坊门初开时来到了李家,很是自来熟地“借用”校场习武比斗起来。郭朴性情谨慎,并不轻易去挑战谢琰与李遐玉,只是与孙夏、李遐龄过了几招。孙夏难得遇见武艺出众的同龄少年,与他打了一场之后便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丝毫不设防。倒是李遐龄似乎猜测出几分郭家之意,待他淡淡的,却也不至于失礼。而何飞箭此人向来不长记性,挑衅谢琰被教训,目露不逊之态又被李遐玉压制,最后落得浑身青紫、伤痕累累,稍稍一动便龇牙咧嘴。

    李和与柴氏远远望着这群少年少女,倏然觉着一向平静安宁的家中仿佛多了几分生气,相视而笑。便是亲事说不成,自家孩子身边能多几个可信的友人亦是好的。许是因经历坎坷之故,除了孙夏之外,其余四个孩子皆疑心甚重。尤其谢琰,看似平易近人、时时含笑,实则提防心甚重。这么些年来,竟从未有过知交好友,万般心思都闷在心中。倘若一直这般孤身走下去,便是能踏上青云之路,等待他的也必然是高处不胜寒。

    更何况,舅兄与妹婿交好,将来互相扶助,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谢琰自是不知两位长辈心中的打算,不然恐怕早已经冷着脸将郭朴、何飞箭二人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了。只可惜,眼下他只能维持惯常的浅笑,用犹如三九寒冬的冰水淬过的视线,不动声色地扫着郭朴与何飞箭。两个少年郎时不时浑身一激灵,茫然而又警戒地四处张望,却始终未曾发现缘由所在。

    用过朝食之后,谢琰便随在李和身后出了门。仆从早便将他们的马牵至侧门前,数十部曲静静侍立在后头。一老一少正要翻身上马,冷不防门后又涌出了几人——身着秋香色窄袖圆领袍的李遐玉嘴角噙着笑意,领着李遐龄、孙夏、孙秋娘、郭朴、何飞箭乌压压一群人:“正巧儿也要去灵州探望十娘姊姊,不如同路罢?”

    李和瞪了她一眼:“探望?你能进得去都督府?别再闹什么幺蛾子,否则便是我的面子也兜不住你!”数月之前,李遐玉带着李丹薇横越贺兰山去杀马贼之事,震惊了整座都督府。不但李都督将他邀到书房中,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似是而非的话,卢夫人也特地设宴款待柴氏,话里话外都在提醒她好好管教孙女。当然,李和与柴氏并不认同他们所言,认为自家孙女无一处不好,见密友受亲人算计心中难受,带着她出门散一散心也没什么错处。只可惜陇西李氏这等世家大族,在教养小娘子之事上与他们分歧甚深。

    “正因为进不去,才想托祖父或阿兄替我探一探。”李遐玉很是顺口地接道,“也不必问十娘姊姊的近况,只须让李十二郎出一趟门便是了。”不知为何,最近李遐龄与李丹莘之间的来往也日渐稀疏,她打听不到都督府的消息,心中难免有些焦躁不安,索性便往灵州走上一趟。

    “我也想见十二郎。”李遐龄眨眨眼,又道,“先前托他替我找几本书,也不知找到了不曾。我们二人课业进度相似,正好问一问他近来念了些什么书。”

    孙秋娘立刻接过话:“恰好儿想去寻石娘子,亦托她带了些长安时兴的衣衫与绣样。”

    孙夏亦挠了挠脑袋:“你们都去,我一人留下又有什么意思?”

    郭朴亦行礼笑道:“说来谢郎君与孙郎君皆是某的上峰,不论两位去何处,某自是须得追随在侧。”何飞箭斜了他一眼,又看向那些沉默不语的精干部曲:“李公将我当成部曲就行,我阿爷将我送来,为的就是充作元娘的护卫。”

    每人都理由充分,李和亦不是什么不通情理之人,坐在马上哈哈大笑:“那便跟上来!若是哪个落下了,就给老夫夹着尾巴滚回家去!”

    于是,一行数十骑飞奔出弘静县,顺着驿道往灵州州城赶去,只留下红尘阵阵。

    到得灵州之后,李和便领着谢琰去了都督府,李遐玉姊弟二人挑了个食肆坐下等人,孙夏护着孙秋娘前往康家,果然各行其是互不干扰。郭朴、何飞箭得了李和的吩咐,皆留在了李遐玉姊弟身边。谢琰远远地注视着他们的神情反应,好半晌才缓缓地移开视线。

    因着这一天正是休沐的日子,李和投了帖子之后,都督府大管事很快便迎出来,将他们引到外院书房当中。爷孙二人进去之前,就见一个中年男子略有几分狼狈地走了出来,神色有些黯淡失落。谢琰不动声色地望了他几眼,认出他正是李五郎、李丹薇、李十二郎的阿爷,在灵州刺史府衙内任职从五品下的司马。李都督诸子才能平庸,最高也只做到五品,故而他在诸房内算得上是官运不错了。

    抬首见到李和与谢琰,李丹薇之父的表情有些复杂。因李和是长辈,官衔也高些,他行了个叉手礼之后,便疾步离开了。李和暗道来得不巧,正好赶上李都督发怒训子,多少有些尴尬。不过,都督府大管事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仿佛什么也没瞧见一般叩响了书房门,低声禀报。

    “进来罢。”李正明都督的声音不似往常那般洪亮,隐约带着几分疲倦之意。

    “属下见过都督。”李和与谢琰一丝不苟地行礼,李都督端坐在书案后,目光犹如实质一般投向谢琰。书房内的气氛一时间有些沉滞,锋锐而又沉重的威压扑面而来,犹如一座雪山巍然降下,瞬间就能将底下的人压得粉身碎骨。

    然而,谢琰却依旧一动不动,脸上的神情亦是半分不变,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与景仰。只有察觉到他额角边滴落的汗水,方能推测出他正在承受着无形的重压。对于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郎而言,这般表现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不已了。

    “都起来罢,不必多礼。”李都督放松下来,将威压尽数收了回去,爽朗一笑,“谢三郎,你小小年纪便能立下这么些功勋,委实不容易!老夫还以为你会恃功而骄,如今一见,与以往却并无不同——哈哈,能够保持平常之心,更不容易!!”

    “属下只是奉命尽力而为罢了。”谢琰回道,唇角轻勾,带出淡淡的喜意,既不轻狂亦不冷淡。若非自小见识过人的世家子弟,接人待物又如何能如此仪态端方而优雅,令人见之便心生好感?

    李都督眯起双目,将锐利的视线都收起来,只留下长辈的和蔼可亲:“李都尉打算为你们请二转功勋。不过,依老夫来看,莫说二转,便是三转也使得!若教崔公得知,你深入漠北将他做下的棋局都推了一步,恐怕会大喜过望,赞你后生可畏罢。只可惜他仅是兵部尚书,并非吏部尚书,不主管司勋之事。不过,有他为你说几句话,三转功勋应当亦无妨。”

    听到此,李和抚着胡子无声笑了起来。李都督夸赞谢琰,听着竟比夸赞他这把老骨头还更教人欢喜几分。谢琰以眼角余光瞧着他,心中微微一松,但仍谦让道:“一切都是圣人、崔公布局深远之故,属下不过是顺势而为,当不得都督如此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