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0节

      袁世凯脸色变了又变,这次却没有再打断了杨度的话,因为他这段话当真是说到他心眼里去了。他摇头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些说法。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众星拱月的日子,谁又甘心再去做那凡夫俗子?旗人亲贵可是享了二百多年的福,可也没见着他们愿意将这些荣华富贵拱手让人。立宪……立宪,英人因立宪而富强,成就世界第一等的日不落帝国之雄;日人因立宪而强,先战我大清、割去台湾、赔了数万万饷银,又战俄罗斯,成就了亚洲第一强国美誉。我有叹息三,一叹国事艰难、二叹强敌环绕、三叹生不逢时,如今国库空而旗人奢,天下乱而旗人尤欲夺权……可笑,当真是可笑,如今我大清除非圣皇在世,否则单只靠一个立宪,却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实现富强!”

    杨度大笑,“有袁公这句话皙子便心安了……敢问袁公,皙子手上有三策可令袁公得天下……你可愿听之……”

    袁世凯不语,一旁袁克定心中大急,人还跪在地上,却急忙询问道:“皙子先生有何策……不妨说来听听!”

    杨度好似没有听到一般,面上只是微笑,却不回答。他一直盯着面上阴沉不定的袁世凯。

    袁克定到底经验却是不比袁世凯,一旁阮、尹二人却已经听出了杨度的意思来,两人对视一眼之后,阮忠枢站了出来,跪下道:“皙子先生所说句句在理,大人,放眼天下,如今谁能与大人比肩?行新政,倡立宪,大人功绩彪炳,天下归心,六镇北洋军更是大人一手锻造,大人振臂一呼,天下谁人不应?现在南方革命军兴,清廷抱着君权冥顽不灵,列强又环伺一旁,若不速定国策,消弭战乱,只怕又是一场瓜分危局啊!大人,我中华是亡是兴,便在此一举,得君则兴,失君则亡。大人,便是你夺了他爱新觉罗氏的江山,只怕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尹铭绶走上前来,撩起棉袍下摆,膝盖一弯跪了下去,一字一句的说道:“袁公,您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袁氏上下几百口想想,也该为天下黎庶百姓着想,国家兴亡只在您一念之间,请务必三思!”

    袁世凯面上阴沉不定,右手之上带着的两个玉扳指被他摩擦的啪啪作响,显示了他如今心中的不平静。他知道杨度等三人是在逼他表态……不,或许应该用劝进更准确一些。

    对于爱新觉罗氏,西太后死了之后,一帮子旗人是如何对付他的,他至今还记得清楚。当年被狼狈逼迫离开京城的事情也还都记得,那份怨恨……他又怎么能忘记……哼,给爱新觉罗家当狗,他真的当够了,如今有这机会……做了!

    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霸气尽显,袁世凯微微压低了声音,却依旧显得洪亮无比,“皙子,说吧!”

    杨度大喜,他这表态,可不正是应下来了。

    连忙跪下道:“恭喜袁公、贺喜袁公,袁公愿意为天下黎庶请命,乃是我万民之福。皙子这几日来苦思冥想,有三策赠予袁公,可助袁公创不世之伟业!这三策分别为‘强攻、夺权、助力’……”

    “强攻、夺权、助力?”

    袁世凯眉头微皱,口中默念。

    “没错,正是这三策。第一,我听大公子说,直隶战事最迟四五日将解决,这是好事。不过却也太慢了一些。袁公还要叫大军加快进攻,最好三日之内便能解决直隶战事。同时,河南、山东、直隶、安徽绝不能丢,欲成大事必要有根基。直隶、山东袁公经营多年,河南有第三镇、安徽富庶又有便利交通,这四省便有万万民众,得知足以成就大业。同时,袁公还应催促汉口继续强攻,能够拿下武昌三镇,则足以威慑天下矣!第二,加紧争夺清廷大权,袁公乃是朝廷指派的内阁大臣,更应借口掌握财政、人事任免大权,趁机架空清廷。此外还应派出几员说客南下,不仅要夺清廷之权,连南方也可搀上一手。有消息称孙文将要回国,如今上海、武昌都在召集天下总督,欲要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袁公乃是汉人,又是清廷内阁总理,只要您稍微露出一点意思来,则南方必有人会站出来为您摇旗呐喊,欲要推选您为领袖。当务之急,袁公还应早早派出几员说客,不过最好不是以您的名义,而且还要做得隐晦一下莫要给清廷探子听到了风声!”

    “嗯……”

    袁世凯听得连连点头,杨度到底有大才之人,他这两策都是上等之策。

    “最后一个呢?”

    “助力……”杨度面上严肃的盯着袁世凯,道:“袁公……您需要来自洋人的助力……比如您的老朋友,大英帝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大人……光有他的友谊还不够,您需要大英帝国的友谊,更需要大英帝国的支持……”

    袁世凯低头思考了一阵,突然轻拍桌子道:“好……都起来吧……”

    “是……”

    几人俱都起了身来,他坐在太师椅上,不断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脑袋却是快速的转动了起来。

    良久,他方才面上带上一丝笑意道:“斗瞻……准备笔墨纸砚……”

    “是……”

    “写……命芝泉三日内必须解决张绍曾的第二十镇跟承德第二混成协,然后准备前往汉口,接任第一军总统官;命第一军五日内必须攻入汉阳,责令第一军总统官冯国璋准备动身北上来见我;招刘承恩、蔡廷干来见我,我要他二人南下武昌诱和;顺便派人去见季直先生,告诉他我很想念他……云台,你等会去准备马车,我要马上动身前往东交民巷……”

    杨度惊奇,问道:“袁公,您招华圃北上是准备……”

    “拿下禁卫军!”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55章 夏家

    四十艘战般,五千精锐士兵,加上船员和仆役,总共七千余人,虽然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时二百四十多艘战船,二万七千余人的庞大舰队不能相比,可是若论战力,则远远超过,整个舰队大炮加起来一千二百多门,火枪一万多支,即使是船上的厨子也能分配到一支火枪。

    对于这次舰队航行的目的,整个舰队的成员除了顾三一人知晓外,其余人其茫然无知,大多数人都以为是和二百多年前一样,这次舰队远航是向大明南洋属国和西洋各国宣扬国威。

    “都督,这次我们出使南洋,宣扬大明国威,是否能象郑和一样留名青史?”一名亲兵忍不住问道,脸上露出一丝憧憬之色。

    “都督当然可以,至于你刘三儿,恐怕没有人记得。”另一名亲兵大笑道。

    “谁说没有人记得,老子回去后,把一段经历让人写下去,传给子孙不行吗?”那名叫刘三的亲兵咬牙切齿的道。

    刘三的话让其余亲兵听得砰然而动,对于这次这宣杨大明军威的航行,许多人都倍感自豪,只是历史总是记录那些大人物,至于他们,若是能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子孙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顾三听得微微一笑,道:“大家放心,若是这航行顺利,我们不但会青史留名,而且远胜于郑和。”

    虽然皇帝所说的大陆顾三从没有听闻,可是他对皇帝的话却是毫不怀疑,皇上若没有把握,不会拿这个来开玩笑,郑和七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可是没有为大明增加一寸土地,以至永乐皇帝之后,朝中官员认为此举徒耗钱粮,于国事无益,为了防止后面帝王重复这一举动,当时的兵部尚书将造船资料付之一炬,使大明造船技术一下子落后百年,大明舰队也只能存在记忆之中。

    南洋舰队这次同样的行动却没得到朝臣们多加阻挠,一则是因为大臣们的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恩科和选秀上面,二则大明财力眼下极为充裕,加上这几年海关越来越高的税收,大明重臣不可能不看在眼里,毕竟海关一年的税收足可以支撑这样的航行十几次,舰队航行宣扬国威时,也可以顺便剿灭盘据在外海的海盗,增加商船安全。

    南海舰队的这个举动在国内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对于南洋各国却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吕宋的西班牙人更是如临大敌,毕竟如果大明要攻打吕宋的话,这支舰队绰绰有余,而且西班牙人数次在吕宋对华人屠杀,自己做贼心虚,荷兰人有被大明舰队逐出台湾的前车之鉴,更是大为慌张。

    反倒是南洋的土著国家虽然震动,却没有多少担心,许多国家还留有二百多年前大明舰队的来访的记忆,这些国家纪念大明舰队到来的碑文和建筑犹存,相比于西人的贪得无厌,大明带给他们的更多是友好,甚至不少南洋国家盼望着大明舰队到来会将贪婪的西人赶走,当然,这是后话,眼下大明舰队才刚从南京启程。

    松江府夏家,夏完淳生母陆氏正向后院走去,还没有接近花园,一阵金戈之声传来,陆氏忍不住摇了摇头。

    “夫人真有福气,小姐的剑法可好了,比起少爷来还要好,现在少爷已是大将军,堂堂正正的子爵爷,若是小姐不是女儿身,恐怕夏家已经有一个伯爵爷也不一定。”看到陆氏脸上的不豫之色,一名陆氏的贴身丫环忍不住道。

    “剑法,剑法,她一个女孩家,学那么好的剑法又什么用,再说,我听说现在朝廷作战都是用火枪,无论多厉害的武艺,一旦被火枪打中不死也要成为废人,唉,当初真不该听老爷的话,让她进庵中学什么剑?”陆氏极为后悔的道。

    几名丫环听说颇为不服气,在夏家,二小姐因为美貌,又武艺高强,还可以经常一人出外闯荡,简直是所有丫环的偶像,只是对于夏陆氏,夏家无论是亲戚还是下人都极为羡慕,尊敬,对夏陆氏的话却不敢反驳,只好翘着嘴表示不满。

    陆氏虽然也是书香门第出身,知书达理,只是到底是小妾,本来应该受尽大房欺压,偏偏夏家大房盛氏同样出身书香门第,与陆氏互相欣赏,在夏家,基本上得到平妻的待遇。

    非但如此,由于盛氏只有一女,陆氏却是子女双全,而且儿子更是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小小年纪得中举人,夏完淳由文转武后,不知多少人为陆氏惋惜,只是数年之后,夏完淳竟然凭借军功得封子爵,陆氏也被朝廷封为三品诰命,这简直是天大的荣耀。

    要说当初让夏蕴贞学剑也不错,夏允彝游历天下,大明各地壕强对于佃户的压榨简直触目惊心,偏偏又天灾频频,大明还外有强敌,这样的天下焉有不乱之理,夏允彝让女儿学剑,无非是想让女儿在乱世时有自保的能力,哪知道大明圣君一出,天下平定如此之快,火枪的发展又让剑法作用变得越来越小,女儿学剑出师之后变得自立起来,哪怕是父母的话也不肯全听,定下的亲事一直拖着不肯完婚,弄得原先的老友嘉定侯家与夏家几乎反目成仇,想必夏允彝现在也在后悔,早知如此,让女儿安安静静在家里多好。

    “娘,你来了。”看到陆氏出现在自己的院门口,正在与师妹黄婉秋练剑的夏蕴贞连忙停了下来,将剑插入鞘中。

    数年时间过去,夏蕴贞容貌不变,依然一身白衣,脸上清丽如仙,而黄婉秋却由一个黄毛丫头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两人并肩站在一起,一白一黄,犹如两朵并开的牡丹,她们腰间的长剑,更是显得两人英姿飒爽。

    只是夏陆氏的目光在院中扫过,看到院中树枝齐飞,乱遭遭成一团的情景,忍不住又是一阵摇头,道:“贞儿,这是在家里,何况是这样的热天,你就不能安安静静一会儿吗?”

    “娘,孩儿这些年已经习惯了,一天不练就会觉得全身不舒服。”夏蕴贞一阵头疼的道。

    “可是你这样下去,谁家敢娶你?”说起这个,陆氏脸上忍不住一片哀愁,女儿已经二十二岁了,嫁人的年龄早已经过去,本来与侯家定好了亲事,从哪方面来说,侯家都是女儿的良配,前几年侯家还一个劲的催促,可惜那个孩子却是早夭,二年前病逝,女儿还未过门,又背上了一个克夫的名声,除非将女儿嫁给人做小妾,否则还真不好嫁了,可是自己当初已是小妾身份,难道让女儿也成为别人的小妾不成?何况就是自己愿意,以女儿的性情如何愿意与人当妾。

    果然,夏陆氏的话刚落,夏蕴贞已经回道:“娘,若是没人敢娶,女儿就小姑独处又有什么不好?”

    “胡说什么,女人终究是要嫁人的,钱家的子弟不错,娘已经让篆儿留意,若是有合适的子弟,你这次就不要再推迟了,篆儿对你再尊敬不过,她推荐的人选,想必不会辱没你。”夏陆氏道。

    篆儿指的是夏完淳的妻子钱篆,钱家数名进士,教出来的女儿也是一身书卷气,偏偏这个浑身书卷气的钱篆对于夏蕴贞也充满崇拜,大概女人都是如此,既向往外面的生活,又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对于能做到此事之人自然免不了崇拜。

    夏蕴贞脸上一阵无奈,刚要拒绝,只是看到陆氏脸上的愁容,只好默不作声。

    见到女儿不反对,夏陆氏只当女儿答应,目光放到黄婉秋的身上,道:“婉秋,你与贞儿情同姐妹,我也一向把你当成女儿看待,贞儿耽搁了数年,你不能再耽搁下去,你母亲出家清修,家中无人作主,这次我就索性充当长辈,为你作主,也为你找一门亲事如何?”

    “我……”黄婉秋愣了愣,没想到夏陆氏的矛头一下子对准了她,从在尼庵中看到夏蕴贞开始,黄婉秋就对夏蕴贞产生了依赖,加上这几年,她一直跟在师姐身边,一旦师姐嫁人,她除非回到尼庵,否则还真不知道哪里去,此时只能讷讷的道:“全凭伯母作主。”

    “这就对了,这几天,你们就不要练剑了,梅儿,兰儿,你们两人这些天跟两位小姐在一起,让她们学一学女红。”

    “是,夫人。”两名丫环脆生生的应道。

    又交待了数句,夏陆氏才满意的离开,只是将自己两名贴身丫环留在院中,看到夏陆氏离去,夏蕴贞忍不住又从腰间抽出长剑,叫梅儿的丫环连忙道:“二小姐,婉秋小姐,夫人交待要奴婢们教两位小姐女红。”

    夏蕴贞只得将长剑放下,随着两名丫环进屋,拿起针线。当晚,夏府围墙上两条黑影闪动,随即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日,服侍二小姐的丫环们发现二小姐和她的小师妹不见踪影,数名丫环脸上都是露出苦笑,却无人慌张,找了一下,就在桌子上找到一封信,连忙拿着信去向夏陆氏禀报。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零三章 荆楚新政(一)

    何进跟他的第三协还是敢在下午天黑之前乘船离开了。一行合计三千人,加上现在正在巴东休整的李秀昂的一个标,四五千人作为鄂中入川的先行军,暂时已经足够了。荆州的第二协在击败了刘温玉之后便一直处于修正中,张炳乾将他的练兵命令贯彻的很好,待在荆州的这段时间里,他为军政府训练了四千多新兵……嗯,这多少是因为王进新更当地共进会的关系……荆州乃是鄂省重镇,清廷曾在荆州立满城以震慑汉民,城中驻防多为八旗子弟,这无疑与革命不利。

    因此早在共进会跟文学社的一群人定下来武昌举义的计划之后,王进新就带了着不少相熟的共进会成员,潜伏至荆州部署……他们拉拢当地巡防编练地方武装,在被军政府收编之后,张炳乾快速的以这一批人为骨干,组建了第十一标,虽说是新兵,不过随时都能拉上战场了!

    李汉曾经试想过命张炳乾带兵入川,不过后来还是压下了这想法。他之才学、指挥多不如何,四川又是个混乱的地方,势力众多、盯上这块肥肉的人也多,还是留给何进过去应付吧,他之第三协战斗力不凡,李汉又拨了不少的经过初步培训的学生兵进了他的第三协,若论起对第三协的指挥,他自认不会比何进差多少……这才放心命他入川!

    随着时间进入11月中旬,意味着最先点燃了革命之火的湖北武昌举义已经一月有余。湖南、江西、陕西等最先响应的省份,革命军政府建立的时间也已经超过了半个月。如今放眼天下,南方各省纷纷投身革命,北方陕西、山西恶战连连,就连北方河南也随着湖北革命军的北伐,河南这个原本历史上直到南北和谈时还被北方派牢牢掌握在手中的省份,也随着被卷入了大革命之中。

    此时的直隶正是战到正酣,虽然革命党不愿意承认,不过困守保定的燕晋联军败势已露,袁世凯果不愧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赞誉,在战初第三镇曹锟部付出巨大死伤之后,又从山东、河南的第五镇、第六镇各调一协北洋新军北上,不但攻陷了燕晋联军的老家石家庄,更是分兵封堵了山西革命军经娘子关入直隶的道路,彻底斩断了两部联系。除此之外他又派出几员说客,暗自潜入保定之中,大肆拉拢吴禄贞麾下各部将领。若是吴禄贞麾下都是一心革命之人此计倒也不能行通,无奈他手下倚之为助力的两协新军皆是被他胁迫而反的清军。初时战事有利于燕晋联军,加上他大肆许之官爵、饷银才能维持住手下的兵力。如今眼看战事不利燕晋联军,顿时不少人心中慌了神,闻得朝廷派人前来,又得知朝廷不会计较之前的过错之后,不少人的心思都随之变了。

    加上前几日在协议成立建立北方军政府之时,原本以为能够争得一个好名声的山西都督阎锡山最后却只在军政府之中挂了个西路军总司令的头衔,莫要说是那大都督,便是连副都督都被蓝天蔚、张绍曾得了去,这让刚刚驱赶了老对手姚以价,独占了山西军政府大权的阎锡山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加上姚以价跟吴禄贞很谈得来,他率领自己一部山西大军加入燕晋联军之后,被吴委以重任,统领联军之中所有山西士兵,惟恐老对手战后回归之后借功上位的他,在得知清军派兵封锁阻断了娘子关入直隶之路后,便秘密下令不许攻打,只叫属下看守好娘子关,不再运送物资补给保定。受到诸多影响,燕晋联军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北路蓝天蔚部,久攻京师北大门——滦平镇而不下,不但损兵折将,还导致失去了战略缓冲之地,被赶来的北洋第一镇第二协联合奉天左路巡防营冯麟阁、第二十三镇孟恩远部死死围在了承德城中,双方恶战数日之后,冯麟阁部损失惨重,被迫撤回山海关休整,不过在第二协跟第二十三镇新军的强攻之下,蓝天蔚部也不好受,已经开始出现逃兵情况,眼看承德就要不守。

    东路第二十镇张绍曾部也不轻松,面对第一镇第一协以及第五协以及附近自唐山、天津调来诸军围攻,第二十镇攻势明显受挫,张绍曾这时明显又变得有些患得患失了。一方面他依旧是北方军政府的两大副都督之一,并兼职东路军总司令;另一方面他又再一次派人联系卢永祥等,阐述自己只是希望清廷能够解释十二条建议。比起蓝天蔚、吴禄贞,他到底是个立宪派多过于革命者,因此总是患得患失。不过他虽然不是个合格的指挥者,但是手下却有三员小将——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二十镇还在唐山至天津线同清军顽强的扳着手腕。

    这个时候,国内的局势已经表露无疑,纵使北方朝廷仍旧在国内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跟军力,无奈多年的腐朽统治早就败光了他的统治根基。这时候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个老大的帝国已经距离灭亡不远了,如今他仅剩下最后一口气还在强撑着,若不是北边还有袁世凯在坐镇京城指挥调度,兴许早就灭亡了。

    可惜袁世凯纵使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拯救这个早就失去了统治根基的老大帝国了,何况他也不想救。

    革命,革命已经成为了当前时下最流行的话题。不仅南方已经宣布举义的各省再说。甚至北方,还处于清廷统治下的其他省也在说,各地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看革命势大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了可能存在的革命党。万一这日后真举义了,那些被自己杀了同伴的革命党们还不得要了自己的小命。因此对于各地的议论之声,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全当看不见听不到。革命局势越来越好,着实欢喜了一群妄图投身革命的少年郎们。面对着众多的军政府,这些接受了最新西式教育的少年们经过了最初的犹豫之后,终于有了动作。不少人结合各省军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和治理能力、政治的廉洁跟军队的强弱,选择了自己投奔的目标。

    最令人瞩目的自然是湖北武昌跟上海两地。湖北作为首义第一省,最先响起革命枪声的地方,在国人心目中先天便拥有着独特的影响力,甚至称呼其为革命圣地也毫不夸张。这个年代的可不是后世那个名利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恰恰相反的,正是因为如今湖北局势最是危险,武昌三镇之中汉口失陷,其余二镇也面临清军强攻的危险,甚至前几日还传出清军舰队炮击武昌的消息,不过如今那批炮击武昌的清军舰队被传已经投效了九江分军政府。

    这是个为了革命,人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湖北作为革命的第一线,自然吸引了最大愿意为革命而献身的青年们。在这一场旁人看不见的隐形战争之中,武昌占尽了首义优势,连带的湖北鄂中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吸引了不少青年小将。

    在当下临时中央政府尚未成立的时候,于多数省份主事者的心目中,湖北隐隐就是“临时中央”,但凡别省有何纷争或者建议,报告通常都是首先发往武昌,请求鄂督黎元洪代为调解,这一点便是眼红久矣的上海一众革命党也是只能叹气。

    当然,上海的地位在各省之中亦是举足轻重。这一方面是上海本身的地位之重要,为中外舆论所重;另一方面,光复会、同盟会几大巨头合聚于此,这些日子沪督陈其美不止一次拟议着急各省至上海开会,欲要召开临时中央会议,组建临时政府,好聚集天下之力,共讨清廷。

    另有消息称,在继湖北北伐军出兵河南之后,他也有意在上海组建北伐军。不仅是组建北伐军,传他欲要联络江浙两省都督,组建江浙沪联军合攻南京,欲要拿下这一座清廷南方重镇!

    无论是湖北黎元洪还是上海陈其美,在组织中央政府时两人都欲争那首议之名,因此导致湖北跟上海之间越发不对路,甚至隐隐出现了火药味,从而导致出现了两个中心:一个是最早起义的武昌;一个是同盟会中部所在地上海。两地为了争夺中央政府控制权,几乎同时发出函电,邀请各省派代表商讨组织中央政府,各自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鄂沪之争闹得不可开支,知道最后两虎相争却白白便宜了江浙派的李汉却丝毫没有掺和进去的意思……先不说如今的鄂中分军政府根基有多薄弱,如今已经被四川吸引去了大半精力的他却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鄂沪‘临时中央政府’控制权之争了!

    11日送走了借助奥匈帝国商船秘密西进重庆的何进跟他的第三协,李汉等根本来不及在枝江县稍作休息……几乎是当天晚上,一行人便抵达了荆州府首府——荆州城。等待他的不仅是巡查已经完全恢复了战斗力的第二协,还要亲自坐镇荆州城,完成他刚刚完成的‘鄂中土改计划’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他不但请来了不少的鄂中各府的乡绅之流,连带的连汉口礼和洋行跟奥匈驻鄂中代表博德曼中校……因为,一旦他真启动了土改,所需面对的阻力甚至不比在战场上转一圈小多少,论起内里龌龊,甚至还会更肮脏几分,由不得他不做好完全之准备!

    “将军阁下,您好…好久不见了…”

    “维尔纳少校,见到您真是高兴,欢迎再一次来到鄂中…请坐!”

    礼和洋行这次派来不是别人,正是之前与他打过交道的维尔纳少校。他这次前来荆州,一是迎他邀请,要来跟他谈一笔生意,二则是要恭喜他升任荆楚镇守使,成为了如今湖北军政府内名义上仅次于军政府大都督跟军务部长的三号人物。

    不过令李汉惊喜的却是,维尔纳少校此次前来不但带来了四艘满载的3000吨级货船,还为他带来了几条好消息。他的那份‘陆地巡洋舰计划’已经经德意志帝国驻华公使之手传回了柏林,并且因此了陆军部跟克努伯、西门子等辛迪加垄断组织十分感兴趣……虽然他只是送上了一份简稿……并未提及到数据,只有一份简化版的外部参考图……也引起了德国陆军震动,这几年来德国陆军每年军费逐年日下,早就对这几年德国上下兴起的大建海军之势不满的陆军部不少实权将领借机发难,借他之助谎称英国在用海军竞赛拖垮德意志帝国经济的同时,内部却开始了加强陆军之计划……而一旦法兰西共和国获得英之技术,则,欧洲大陆之上,德意志帝国并不稳固的欧洲霸主地位将会受到冲击,近用去区区不过几百万马克便能获得的一大战争利器,陆军部支持得到他手上的相关计划!

    反对方则借口英国军方未采纳攻击,最后还是克虏伯、西门子等德国军事企业经过研究之后,证明了‘陆地巡洋舰’计划的可行性……并且获得了参谋部的支持,因为根据他们的研究,他们认为报告内那位东方将军提到的观点基本属实。比如李汉在那份情报中详细分析了‘陆地巡洋舰’计划为什么在英国失宠的原因。一是因为英国国内陆军势力远差于海军、加上陆地巡洋舰只有在铁路交通发达的地区才能发挥出惊人的实力,而英国本土数百年无战事,本土又与其他国家不接壤,因此才会受到英国军方冷落。反倒是若是落入了德法这样铁路密集又互相有领土接壤的国家之中,它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来。

    ‘陆地巡洋舰’计划的确打动了德国军方,不过却不是他引起德国关注的主要原因。

    德国对于远东之野心,早在德皇威廉二世上台之后尽显无疑……无论是当年强占胶州湾还是之后的八国联军侵华中,德国都扮演着绝对主力的角色,若不是英法俄三国不允许,他早就把变远东为德国之印度的想法付诸实践了!

    这次听闻远东之乱局,虽说正在欧洲大陆上忙着跟法国扳手腕,德皇还是亲自下了赦令,要参谋部考虑扩充德国在远东地区影响力的可行性……这一次李汉的画饼一抛出来,顿时引起了德皇的注意,他似乎对于李汉跟他的鄂中分军政府十分感兴趣,不但强行制止了海军、陆军之争,甚至越过了议会,直接下令军方批准通过支援李汉的谢意,并且,据维尔纳少校的意思,似乎德皇已经亲派了一支人数约在百人上下的使团,最迟月底就将抵达远东与他详谈合作的事情。

    不得不说,德国人的野心跟效率绝对在奥匈帝国之上,他先一步向奥匈帝国示好,却不想反倒是在晚了几天的德国人那里提前得到了消息,由中看到了德国人之效率的同时,也令他对德国人的戒心又强上了几分……对于这个一直盯着远东的国家,无疑,他心中是十分忌惮的!

    他在合约中要求的全部机械设备已经订购起运,从上海发往鄂中,其中无论是他要求的发电设备还是挖矿等设备,都是德国最新也是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另外维尔纳少校还面色有些古怪的告诉他,他可以通过礼和洋行,帮他招募了近百名他急需要的相关技工,足以维持并培训鄂中的生产工人了。当然,消息灵通兼后面势力强大的礼和洋行自然不会如此好心,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李汉正在跟奥匈帝国的人协商修建铁路的事情,他们提出要求,希望军政府如果需要修建铁路,他们愿意为军政府效劳,获得其中的某些线路的修筑权,比如在他规划之中的襄阳至荆州段铁路……再比如应城至襄阳至郧阳段铁路……而这些都还在他的规划之中,他也仅仅只是派出了几只测绘学堂的学生兵负责勘探地形,选择最合适的修建路段……却不想,连奥匈帝国也仅仅只是收到了点风声,德国人就来了兴趣了!

    虽然他并不像这么快就让德国佬注意到他,不过迟迟等不到奥匈帝国的支持,由不得他不加上一把火了!

    “看来奥匈帝国那边还需要加一点力道……难怪历史上势力原本在普鲁士之上的,后来非但被排挤出了德意志联邦,最后更是从第一等的世界级强国名单之中滑落,不是没有原因的!”

    知道德国人对于在湖北省这个英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内获得铁路修建权十分动心,李汉不由的心思活络了起来,他感觉可以借机再为自己谋夺一些好处,鄂中分军政府的家底实在是太薄了,比起袁世凯的北洋集团远没有可比性,由不得他不认真敲打琢磨这每一笔生意!

    既然有了给奥匈帝国上点眼药的意思,他心中已经打定了注意,有几条原本准备交付给奥匈帝国修建的铁路,如今看来也可以转给德国佬,反正如今距离一战也没多久了,一战之后德国的苦日子长着呢……到时候跟新政府便宜谈合约可就轻松多了!

    当然,维尔纳少校还隐晦的指出,比起他委托卡尔招募的教官,他能够帮助李汉招募一批合格的军校教员,其中不乏来自柏林军事学院的毕业军官!

    对于柏林军事学院这一所创建于1810年拿破仑时代,为德意志帝国崛起输送了无数合格军官,号称当前世界最顶级军事学院之一的圣地,对于李汉的吸引自然不少……不过稍稍犹豫了下之后,再考虑到他正在筹建中的属于鄂中分军政府自己的军事学院,他当然欢迎这样的人才……自然乐呵乐呵的就同意了……当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如果可以,尽量‘招募’一批精通教学跟中文的军官……除此之外,他还需要一些懂得飞艇、飞机跟潜艇的专业人才。

    最后一条好消息是礼和洋行联系到国内现有一批欧洲某穆斯林国家的军火订货,因为客户无法按约付款,军火公司决定低价转售。共有毛瑟1892式5000支,最新款毛瑟1898式1000支,德产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五十挺,60mm,75mm各型火炮共七十多门。如果李汉需要,只需国际武器市场价的八折就能拿下。

    “武器吗?似乎暂时不需要采购了!而且钱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