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剑三]武安天下_分节阅读_223
至少别人不管说的哪国方言……哦不,是外语,到了苏云卿这里听着都是普通话,这感觉顿时就好多了。
然而今天看着华阳夫人特意教嬴政说纯正的陕西话什么的……
完全无法想象历史上的男神操着一口陕西方言说,朕要统一六国这种豪言壮语啊,然后底下的来自各国的大臣们操着什么山东话,东北话之类的一起夸大王棒棒哒!
……这特么什么鬼!
苏云卿看了看,也幸好嬴政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聪明,很多都是只教一遍就会了,因此华阳夫人的教学进度非常快,苏云卿估摸着最多也就明年吧,那时候子楚就该把嬴政教给她教育了。
苏云卿对此充满了信心!
至少这些年忙着学馆建设什么的也不是白忙的好吗?苏云卿自认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的,尤其是优秀的人民教师荀子更是给了苏云卿不少的帮助。
苏云卿充分相信她能够教育好嬴政。
……虽然第一次还是有些紧张。
【苏云卿你还真打算自己教?】
系统本以为苏云卿这是一时兴起啊!
【咸阳学馆里不是有荀子在,你把孩子丢给荀子不就好了。】
保管教出来的聪明机智画风正啊!
系统完全不敢想象苏云卿给嬴政教什么啊。
……总不至于真的教嬴政高唱着东方红,建设社会主义新秦国吧?
“系统你484傻?”
你傻我还不傻呢好吗!
第126章 灭周
苏云卿嘴皮子一动忽悠着昭襄王先去打东周了,于是本来该一群人加班加点忙活的事情变了李牧带兵出去,其他人除了丞相蔡泽忙成天策,基本都没啥感觉。
且苏云卿显然属于那种忽悠完了就撒手不管的,眼见着要被派任务,苏云卿分分钟跑去咸阳学馆声称自己很忙,非常忙。
弄得蔡泽最后看着苏云卿嘴角直抽,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如果是前两年苏云卿说咸阳学馆事情太多,忙得很,那么大家还勉强能够理解,但现在再说这话也太扯淡了吧?
要知道在咸阳学馆走上正轨之后,苏云卿就开始着手建设分馆,而第一个分馆的选址正好就定在原本赵国的都城邯郸。
这也正常,要知道赵国原本也是大国,且人才济济,国内前前后后也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再加上这是秦国新占领的地盘,正需要教化安抚,虽然这几年没出什么事情,但在文化上,至少是在原本赵国百姓的心中,他们对秦国依旧没什么归属感。
苏云卿把新的学馆建在邯郸自然是有这方面的考量,当然,伴随着邯郸学馆的建立,苏云卿也第一次提出了将学馆分作文武两院,这一点得到了兵家的极力赞同。
其他人不好说,但兵家就是研究战争的,历史上出了多少名将啊,可名将又不是仅仅要学文,武艺也不能差的好吗?
尤其是这年代普通的读书人都会学点武艺,什么舞剑射箭之类的都是必备项目。
你说一般的读书人都这水平的,兵家对武将的要求显然要更高一点嘛,不高等着上了战场被对方随便派个文官吊打吗?
再说了,不用研究都知道,战场上主将奋力杀敌对鼓舞士气是大有好处的,如果主将英勇,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既然如此,在对于优秀主将的评选标准中,武力水平自然也就成了必备的要求之一。
可苏云卿的提议除了在兵家这里得到大力支持之外,其他各家却是反响平平,甚至有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单独再开个武院出来,毕竟他们是来讨论学问的,若是同学馆的还有一些大老粗,那多掉逼格啊。
是的,苏云卿提出的武院可不仅仅是说将领们除了读书再学点武艺,事实上苏云卿完全是建立了一个军官学校,个人勇武和学业水平都在考察之列,比起学馆的文院,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所谓的武院就是培养军队军官和优秀军士的地方。
虽然优秀的将领得人敬重,比如白起如果来学馆那不管是哪家的,都很尊重他,但一般的军士又或者中低层的军官却被归纳为武夫莽夫一类,高贵的读书人自然是不乐意与他们并列的。
但不管有多少人反对,最后这事苏云卿还是做了,甚至于她是顶着压力以一种强势到完全不容商量的态度去做了这件事。
荀子倒是找苏云卿提过这事,对于荀子苏云卿自然得给面子,而说到为什么要建立武院的事情,苏云卿的回答其实很简单……
“学馆建立的目的是为秦国培养人才,文官如应侯那样的是人才,那么武将便不是国家重要的人才了吗?”
荀子赞同这种说法,而只要说服了荀子,苏云卿就知道不管多少人反对,这事其实都不会出问题。
果然,当荀子表态之后,大部分人都消停了。
只是这事并没有让苏云卿觉得有多高兴,设立武院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她想要的是学馆最终分为三部分,不仅仅是文武,科技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啊。
这年代虽然没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奇葩论调,但因为这年代掌握知识依旧属于奢侈品的行列,因此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至少曾经是不错了,往上数起来,祖上都是有光辉事迹的,这些人自然不愿意与中下层的人为伍。
当然,苏云卿也庆幸这个年代是战国,战国总是有些看起来很奇怪但却意外的能让人接受的事情发生。
至少在这个时代,身份的贵贱已经不是那么被看重了,这年代信奉的是拳头大的有道理,因此武院虽然在提出的时候总有人BB几句,可实际上做起来的阻力并不是那么大。
苏云卿所谓的科技却不同。
说白了,大部分时候这是工匠们干的活儿。
武将也就算了,连工匠都要弄进来,苏云卿已经可以预想到到时候得有多大的反对声音了。
不过也没关系,事情可以慢慢来。
至少苏云卿觉得墨家是个很好的契机。
墨家当然不仅仅是工匠,他们虽然玩科技,但你如果把他们等同于’手艺好的工匠‘那就完全错了,但这不代表这其中没有可以利用的部分。
至少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之间是有重合的部分的。
可叫人糟心的是,直到现在苏云卿也没见到墨家公开身份入秦,这几年墨家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人,大概是对秦国有了一定的信任,再加上之前大家互相试探了一下相处的还比较愉快,因此后续墨家再来人的时候倒是不隐瞒身份了,他们表明自己是墨家的墨者。
这是个好现象,可直到现在苏云卿也没见到一个墨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好吧,苏云卿只能安慰自己,人家愿意来就是好事。
至少她往都江堰那边派人的时候方便多了,大部分直接从墨家这批人里面拉出来就好。
说起来修都江堰是个苦差事,苏云卿本来还担心墨家的墨者们千里迢迢的赶来秦国,结果来了之后席子还没焐热呢就被她丢去修建都江堰,做这种苦差事了,不管怎么说,这做法不太厚道,人家怎么都得有怨言吧?
然而事实证明苏云卿太天真了。
墨家就是一群实干派,你不让他们干活他们才不高兴呢,这一听说是修建都江堰,又弄明白都江堰是个什么性质的工程之后,要不是苏云卿拦着,咸阳学馆里的墨者们非跑个一干二净不可。
……大家都想去修都江堰啊_(:зゝ∠)_
干实事可比在咸阳学馆里整天的吵架撕逼又或者拿着竹简空谈理论好多了呀!都江堰棒棒哒!
所以说,苏云卿真是拼死才留下了一部分人,可人家被留下过舒坦日子还不高兴呢,那段时间苏云卿可吃了不少冷眼,面对这群墨者的时候,苏云卿总有一种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他们追求至理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拦路虎,是个大坏蛋大反派的感觉。
最后苏云卿只好解释,其实她不是要阻拦着不让墨者们干活儿啊,要知道,奔赴第一线是功劳,在后方提供支持也是功劳啊。
就像打仗,秦国攻灭赵国固然是前线苏云卿和白起的功劳,但范雎在后方出谋划策,很多政治舆论问题都是范雎解决的,难道范雎便没有功劳吗?
所以说,墨者们去修建都江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但留在学馆里做学问也是方法嘛。
苏云卿紧接着就提出了各种问题,比如面积体积的计算,比如圆周长的计算,比如角度的计算,比如一些难以亲身测量的环境,要怎么通过其他方法得到数据……这些说是数学问题,但更是实际做工程的时候避不开的问题,这年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计算的方式方法,但在苏云卿看起来还是觉得有些原始,且不够全面,但真要她自己说……她当年也不是这专业啊,毕业之后也没用到这玩意儿,基础的还好,带点技术性的早忘得差不多了。
但此时对墨家提出来却很有效。